1. 使命授受:蓝顿星球的建筑宣言
米凡站在星际议会大厅的落地窗前,身后是刚刚结束宣誓仪式的余温。
全息投影屏上还残留着“大宇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金色徽标,徽标边缘的星河纹路缓缓流转,映得他眼底泛起一层冷光。
作为共同体的核心推动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场宣誓不仅是仪式,更是对密统帝国的无声宣战——三天前,密统帝国的外交舰队刚在蓝顿星球外围巡航,用引力波传递了最后通牒:若一个月内人类无法在蓝顿建立稳固的统治设施,将收回这片“无主星域”。
他抬手按了按耳后的通讯器,声音低沉却坚定:“都凡,到顶层指挥室来,有紧急任务。”
都凡抵达时,指挥室的全息沙盘正悬浮着蓝顿星球的三维模型,模型上用红色标注出三块待建区域:中心区的总部大楼、东部的军营、西部的能源与通讯集群。
米凡转身,指尖在沙盘上一点,红色区域立刻放大,露出详细的参数标注:总部大楼需888层,高度突破2600米;军营需容纳30万大宇宙军,含重力训练舱与应急避难所;能源站需供应三者全负荷运转,通讯塔需覆盖蓝顿全星球及周边三颗卫星。
“达尔文小总统已经签署授权,”米凡的指尖停在“创世者-III型工业生物打印机”的图标上,“这是我们最新的技术成果,能将生物活性材料与金属合金融合,你要做的,就是在一个月内,用它把这三块区域变成现实。”
都凡的目光落在沙盘上,喉结动了动——他是生物打印领域的顶尖专家,曾主导过“火星前哨站”的生物舱建设,但如此庞大的工程,且限定一个月,还是第一次。
他没有犹豫,抬手敬礼:“保证完成任务。只是总统先生,创世者-III型虽已量产,但生物活性材料与金属合金的融合率最高仅85%,要抗住蓝顿星球的宇宙辐射和季风冲击,至少需要90%以上的融合度。”
米凡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银色的金属盒,打开后是一枚嵌着蓝晶粒子的芯片:“这是蓝顿原住民提供的‘金龟基因片段’,他们说这种生物能在辐射环境中存活千年,或许能帮你突破材料瓶颈。”
都凡接过芯片,指尖传来芯片的微热——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块芯片,更是人类在蓝顿星球立足的最后希望。
2. 蓝图初绘:金龟原型的文化锚点
都凡回到自己的实验室时,全息设计平台已经亮起,屏幕上滚动着创世者-III型的最新参数:每小时可打印100立方米材料,误差不超过0.1毫米,支持32种材料同步融合。
他将米凡给的芯片插入接口,平台立刻弹出一段全息影像:蓝顿星球的广袤荒原上,一只半米长的金龟正缓慢爬行,它的甲壳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即使路过辐射值超500西弗的区域,甲壳也毫无损伤。
影像下方是原住民的语音注解:“金龟是‘大地的守护者’,它的甲壳能挡住天空的‘怒火’(宇宙辐射),它的步伐能扎根‘大地的呼吸’(星球磁场),若以它为形,建筑将与蓝顿共生。”
都凡的眼睛亮了——这正是他需要的设计锚点。
他抬手在平台上滑动,调出总部大楼的初始框架:888层,每层3米,总高2664米,底部直径500米,顶部直径200米,呈锥形结构。
但很快他就摇了摇头——锥形虽稳定,却无法最大化利用金龟甲壳的抗辐射特性,而且传统锥形结构在蓝顿0.8倍地球重力的环境下,顶部会因风压出现晃动。
他点击“重塑”按钮,将大楼的轮廓调整为金龟的形态:底部是金龟的“腹甲”,作为承重基座,直径扩大到800米;中部是“背甲”,888层的主体建筑嵌入背甲纹理中,每层的窗户对应背甲的斑纹;顶部是金龟的“头部”,作为指挥中心,可360度旋转,监测周边星域。
这个设计刚成型,平台就弹出警告:“传统建筑材料无法实现背甲纹理的立体成型,且抗辐射指数仅300西弗,低于蓝顿星球平均辐射值450西弗。”
都凡早有预料,他点开“材料库”,选中“生物活性碳纤维”与“钛合金粉末”,再将金龟基因片段导入材料参数中——这是创世者-III型的核心功能:将生物基因与金属融合,让材料拥有“生命特性”。
他按下“模拟融合”按钮,屏幕上开始显示数据:融合初期,基因片段与金属粉末出现排斥,融合率仅52%;当他加入蓝顿星球特有的“蓝晶粒子”作为中介后,融合率迅速攀升到88%;再调整能量激活强度,从1000焦耳提升到1200焦耳,融合率最终稳定在93%。
“抗辐射指数呢?”都凡追问,平台立刻弹出结果:“93%融合度材料抗辐射指数达600西弗,满足需求;自我修复速度:受损面积1平方米内,24小时可完全修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