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秋叶玄天录 > 第34章 传功阁的疑惑

秋叶玄天录 第34章 传功阁的疑惑

作者:爱吃苹果绿茶的谢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20:24:09

成为外门弟子满三日,所有新入门的弟子,无论资质高低、分配何处,都被要求前往位于外门区域中心地带的“传功阁”,聆听传功师兄讲解《青云炼气诀》的基础要义。这是青云宗延续了数百年的惯例,旨在统一教导,规范入门弟子的修行路径,避免因个人理解偏差或误入歧途而浪费宗门资源,甚至走火入魔。

传功阁是一座古朴的二层石殿,规模远不及潜龙殿那般恢弘,却也自有一股庄严肃穆之气。殿宇由青灰色的巨石垒砌而成,飞檐斗拱线条简洁,透着一丝历经岁月沉淀的厚重感。殿内并无奢华装饰,地面铺着打磨光滑的青石板,数十个陈旧的蒲团整齐排列,前方设有一座半人高的**台,台上仅有一张矮几,几上放着一卷摊开的玉简,散发出淡淡的灵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书卷气息,混合着一种无形的、属于“正统”与“权威”的压迫感。

叶秋随着其他新入外门的弟子步入殿内。这些弟子大多面带兴奋与敬畏,小心翼翼地寻了蒲团坐下,不敢大声喧哗。叶秋则选了一个靠后、靠近角落的蒲团,安静地坐下。他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殿内,除了这几十名新弟子,他还注意到在更角落的位置,零星坐着几个面色愁苦、眼神黯淡、修为明显停滞在练气初期多年、甚至气息有些衰败的老弟子。他们如同渴望甘霖的枯木,希冀着能从这基础的讲解中,捕捉到一丝被自己忽略的、或许能打破瓶颈的微光。这景象,无声地诉说着道途的艰难与资源的倾斜。

主持讲解的,是一位身着标准青色道袍、袖口绣有两道精致银线、面容俊朗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的年轻修士。他姓周,修为在练气七层左右,乃是内门某峰的外围弟子,负责外门传功事务,在此地拥有不小的权威。他目光扫过台下,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尤其在几个已知灵根资质较好的新弟子身上略作停留,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期许,仿佛在确认未来的可用之材。

人到齐后,周师兄清了清嗓子,声音清越,带着一丝灵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瞬间压下了殿内最后一丝细微的嘈杂。

“肃静!”他目光威严地扫视一圈,“今日,由我为诸位新晋师弟讲解《青云炼气诀》前三层之精要。此诀乃我青云宗立派之基,传承千年,中正平和,最重根基打磨,乃是尔等踏入道途之根本。务必凝神静听,用心体会,不得懈怠!”

他的开场白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性,台下弟子无不正襟危坐,屏息凝神。

“首重心法要诀,‘抱元守一,意守丹田,气沉海底’……”周师兄开始照本宣科,声音平稳流畅,将《青云炼气诀》前三层的行气路线、关键窍穴、呼吸配合以及注意事项,一一娓娓道来。他的讲解几乎与《青云基础要解》上的记载一字不差,标准而规范,偶尔辅以几个简单的手势,在空中虚划,演示灵气在体内经络中大致运行的方位和顺序。

对于绝大多数刚刚接触正统功法、对修行充满神秘感与敬畏感的新弟子而言,这般清晰、系统、由内门师兄亲授的讲解,已是难得的机缘。他们听得如痴如醉,连连点头,努力将每一个字、每一个手势都刻入脑海,仿佛抓住了通往仙途的救命稻草。就连角落里的那几个老弟子,也听得格外认真,浑浊的眼中时而闪过思索之色。

叶秋安静地听着,眼神平静无波,如同深潭。周师兄所讲的内容,在他听来,依旧是充满了经验性的、模糊的、基于大量前人实践总结出的“操作规程”,而非对能量运行本质规律的精确阐述和原理性推导。就像是在教人如何按照固定配方操作一台复杂机器,却不解释机器的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

当周师兄讲到引气入体的关键步骤,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强调:“……需循十二正经,徐徐图之,不可躁进!尤以‘手太阴肺经’为起始门户,引天清之气,润泽脏腑,此乃古法正道,历经万载验证,绝不可违!”时,叶秋那平静的眼眸深处,一丝极淡的、如同科学家听到未经严格证明的“公理”时的审视光芒,一闪而逝。

又是“古法正道”。这个词汇,带着沉重的历史惯性与权威光环,却往往掩盖了对“为何如此”的深层追问。

待周师兄将一段落讲解完毕,惯例性地停顿片刻,目光扫过台下,用一种带着施舍意味的语气问道:“诸位师弟,方才所讲,可有不明之处?尽可提出。”

台下大部分弟子还沉浸在消化吸收之中,或是被周师兄的威严所慑,不敢轻易发问,殿内一时陷入寂静,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风声。

就在这时,一个稚嫩、清晰、却毫无怯懦之意的声音,在殿内靠后的位置响起,打破了这片沉默:

“周师兄。”

声音不大,却异常稳定,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众人循声望去,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声音来源——那个坐在后排角落、身形最为矮小的弟子身上。正是叶秋。他举着一只白皙的小手,脸上带着孩童应有的、恰到好处的恭敬与一丝求知的好奇。

周师兄的目光落在叶秋身上,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他自然认得这个以“五行混杂”的劣等资质破格录入外门、据说还有些“古怪”的孩童。心中一丝轻慢与不耐悄然升起,但面上依旧维持着师兄的风范,淡淡道:“哦?叶师弟有何疑问?”他以为叶秋是哪里没听懂这“简单”的基础知识。

叶秋放下小手,仰着小脸,眼神纯净得像山涧的清泉,带着一种不掺杂质的好奇,问道:“周师兄,为什么灵气一定要先走‘手太阴肺经’这条小路呢?它看起来好像……不是身体里最宽、最直的一条‘路’呀?”

又是这个问题!这个看似天真无邪的问题,如同一根细针,再次精准地刺向了那套被视为金科玉律的修行体系中最不经推敲的“经验性”环节!

周师兄脸上的从容瞬间凝固了一瞬,心底一股无名火“噌”地窜起,混合着被冒犯的恼怒。怎么又是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怎么又是这种离经叛道、质疑古法的问题?!他强压下翻腾的情绪,脸色沉了下来,声音带着一丝冷意:“叶师弟!此乃先贤大能历经万载实践所定下的运行周天之序,自有其深意!‘手太阴肺经’主一身之气之宣发肃降,以此为起始门户,可温和引动天地清气,润泽脏腑,循序渐进,最是稳妥,可避免灵气躁进,损伤稚嫩经脉!此乃修行之常识,亦是保全之道!你需谨记古训,莫要胡思乱想,徒生妄念!”

这个回答,充满了“先贤智慧”、“稳妥保全”之类的说辞,与当初王道长的解释如出一辙,试图用权威和“为你好”的逻辑将疑问压下去。

然而,叶秋并未如寻常孩童般被这番“大道理”轻易唬住。他眨了眨那双清澈得仿佛能倒映出一切虚妄的眼睛,继续用那无害的、带着探索意味的语气追问,甚至用手比划起来:“可是师兄,我还是有点不明白。如果……如果我们家门口有一条又宽又平的‘大路’(他用手虚指自己头顶百会穴,然后垂直划下,指向小腹丹田),直接通到我们要去的‘大仓库’(丹田),为什么我们非要从旁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胡同’(手太阴肺经)先绕一圈,把东西(灵气)先放到一个小院子里(肺部),然后再费力地搬上大路呢?这样不是走得更远,更累,也更慢吗?”

他用孩童能理解的“路”、“仓库”、“院子”、“搬东西”作比喻,将抽象的经脉运行路径描述得形象生动,甚至带着一点朴素的逻辑。

“噗嗤……”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低低的哄笑声。一些弟子觉得这小孩的比喻虽然粗浅,却莫名地贴切,甚至有点可爱;更多弟子则觉得他异想天开,竟敢用这种市井俚语来比喻高深的修行法门,实在可笑又无知。

周师兄的脸色却瞬间有些发青!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标准化的解释,在这个看似幼稚的比喻面前,竟然显得有些苍白无力!难道要他跟一个五岁孩子争论“手太阴肺经”的阴阳五行属性与天地清气的对应关系?那只会越描越黑!这个比喻,直接绕开了复杂的理论,直指一个核心的效率问题——为什么舍近求远?

他发现自己竟然无法从“效率”和“逻辑”的层面,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反驳!难道要说先贤定下的路就是对的,不需要理由?这根本就是蛮不讲理!

“胡闹!”周师兄深吸一口气,语气陡然变得严厉起来,带着训斥的口吻,“叶秋!修行之道,玄奥精深,岂是你能用这等粗浅比喻妄加揣度的?!任督二脉乃人体阴阳之总枢,要害之地,岂容初入门者引灵气肆意冲撞?!稍有不慎,便是经脉寸断、修为尽废之下场!古法如此安排,正是前辈祖师慈悲,为保全我等低阶弟子性命道途!此乃无数先辈用血泪换来的经验智慧,岂容你在此大放厥词,质疑古训?!”

他不得不将“危险论”和“经验智慧论”搬了出来,试图用可能的严重后果和历史的厚重感,来压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叶秋仿佛被师兄突然拔高的严厉语气吓到了一丝,小小的身体微微缩了缩,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无措”和“委屈”。但随即,他又像是控制不住好奇心般,用更小的、近乎自言自语的声音嘀咕了一句,这声音却如同羽毛般,清晰地飘进了周围每一个人的耳中:

“可是……如果……如果我们赶车的技术特别好,能让车子走得稳稳的,不撞到路两边的墙,是不是就可以直接走宽敞的大路,更快地把货物送到仓库呢?这样……不是更好吗?”

“控制得特别好”?“走得稳稳的”?“不撞墙”?

周师兄只觉得一股热血直冲脑门,胸口憋闷得几乎要炸开!这轻飘飘的几个字,背后代表的是何等恐怖的精微控制力?是对自身经脉结构、灵气特性、能量流动规律何等透彻的了解和掌控?这简直是对整个现有低阶修行体系的颠覆性假设!这岂是一个练气期弟子,尤其是一个被判定为修行废材的五岁稚童所能企及的境界?!这简直是痴人说梦,是对古法权威的**裸挑衅!

但他偏偏无法直接、彻底地反驳“如果控制得好”这个前提!因为这从理论上讲……似乎并非绝对不可能?只是古往今来,几乎无人能在低阶时做到这种入微的控制,所以这条路被视为禁区,久而久之,就成了“不可行”的古训!这个问题的刁钻之处,就在于它直接点破了“古法”可能存在的“路径依赖”和“能力门槛”问题!

周师兄感觉自己仿佛用尽全力的一拳,打在了一团虚无缥缈的云雾上,无处着力,反震得自己气血翻涌。他看着叶秋那副“天真无邪”、“勇于发问”的样子,一股邪火窝在心口,烧得他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指着叶秋的手指都有些微微颤抖。

殿内的哄笑声早已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一种诡异的寂静。一些心思灵敏、原本对古法深信不疑的弟子,脸上也露出了茫然和思索的神情。是啊,如果……如果真的能精确控制,为什么一定要走那条效率低下的“小路”呢?古法……难道就真的是唯一正确、不可逾越的真理吗?叶秋这个看似幼稚的比喻,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在他们心中荡开了一圈圈怀疑的涟漪。

“够了!叶秋!”周师兄猛地一拍**台上的矮几,发出“砰”的一声闷响,震得那卷玉简都跳了一下,彻底打破了殿内的寂静。他脸色铁青,豁然起身,指着叶秋,声色俱厉地呵斥道,声音中充满了被冒犯的愤怒与不容置疑的权威:“你灵根低劣,能入外门已是宗门恩典!当潜心修习古法,夯实基础,方有一线渺茫生机!岂可在此好高骛远,妄议先贤,行那取死之道?!今日之言,乃大不敬!若再让吾听闻你有半分质疑古法之念,定按门规,严惩不贷!”

他直接动用了身份权威和门规戒律进行**裸的压制,不再与叶秋进行任何“道理”上的纠缠。因为再纠缠下去,他感觉自己那套建立在权威和经验之上的说辞,可能会在这个孩童看似无心的追问下,露出越来越多的破绽。

叶秋适时地低下头,小脸微微发白,做出被吓到的“惶恐”模样,用细弱的声音应道:“是,师兄,弟子……弟子知错了,再不敢妄言。”

但他低垂的眼眸中,却是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甚至嘴角还带着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他已然达到了目的——不仅再次公开播下了一颗质疑“古道”合理性的种子,更清晰地试探出了这套权威体系在面对本质性质疑时的脆弱底线与惯用伎俩(诉诸权威、强调危险、动用惩罚)。

周师兄看着“服软”的叶秋,重重地哼了一声,仿佛要将胸中的闷气尽数吐出。他也没了继续细致讲解的心情,草草又说了几句关于“持之以恒”、“莫要懈怠”的套话,便宣布散课,几乎是拂袖而去,背影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狼狈与恼怒。

弟子们面面相觑,随即开始低声议论着陆续离开传功阁。不少人经过叶秋身边时,都投来极其复杂的目光,有鄙夷其不识时务的,有好奇其胆量的,有同情其遭遇的,更有少数人眼中闪烁着若有所思的光芒。

叶秋浑不在意这些目光,他独自走在最后,步伐平稳。脑海中,却在飞速地回味和总结着刚才的“交锋”所获得的信息。

“控制力是突破现有低阶功法效率瓶颈的关键变量……此界修行体系过于依赖功法的固定路径和个体的先天禀赋(灵根),严重忽视了后天‘能量微操’技术的系统化训练与开发。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认知盲区和可突破的方向……或许,可以基于对人体能量通道的精确测绘和对灵气动力学的理解,开始尝试设计一套适用于低阶修士的、循序渐进的‘灵能精准控制’基础训练方法论……”

他一边思索着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技术方案,一边平静地踏着夕阳的余晖,走向他那位于第七杂役谷、被视为绝地的甲叁号石屋。

传功阁的这场风波,于他而言,不过是深入理解此界修行文明内在逻辑与矛盾的一次宝贵的“田野调查”与“理论验证”。真正的、超越此界常识的“修行”与实践,在他那间正被悄然改造的陋室中,才刚刚拉开序幕。那颗质疑的种子,已悄然播下,静待合适的土壤与时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