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秋叶玄天录 > 第35章 叶师兄的“笨办法”

秋叶玄天录 第35章 叶师兄的“笨办法”

作者:爱吃苹果绿茶的谢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20:24:09

第七杂役谷的日子,如同一潭死不见底的死水,沉重、粘稠、令人窒息。每日卯时,天色未明,刺耳的铜锣声便如同催命符般响起,将所有人从冰冷潮湿的睡梦中粗暴拽起。紧接着便是长达数个时辰、几乎榨干最后一丝力气的繁重劳役——或是弯腰弓背,在贫瘠的药田里与生命力顽强的杂草搏斗,指甲缝里塞满黑泥;或是在昏暗危险的废弃矿坑深处,挥舞着沉重的矿镐,敲打着坚硬冰冷的岩石,汗水混合着粉尘糊满全身,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铁锈与绝望的味道。直到日落西山,暮色四合,凄凉的收工锣声才会再次响起,如同赦免令一般,允许这些疲惫不堪的身躯,拖着灌了铅的双腿,返回那一个个如同兽穴般阴暗、潮湿、散发着霉味的石屋。

对于这些资质平庸、资源匮乏、身处宗门最底层的杂役弟子而言,每日的劳作早已耗尽了他们全部的心力与气血。回到石屋,大多数人连打坐炼化那稀薄得近乎于无的灵气的精力都荡然无存,更多的是像一滩烂泥般瘫倒在冰冷的草铺上,在鼾声、梦呓和压抑的咳嗽声中,沉入短暂的、用以修复**的沉睡,以期积攒起微末的气力,应对明日新一轮的压榨。修行?那道通往云端的仙途,对他们来说,早已模糊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甚至不敢再去奢望的幻梦。希望,在这片被遗忘的山谷中,是比灵气还要稀罕的东西。

叶秋所居住的这片靠近山壁的洞窟区,条件尤为恶劣。除了他所在的甲叁号,旁边还有甲壹、甲贰等几个紧紧相邻、几乎只隔着一层薄薄岩壁的石屋。住在他隔壁甲贰号的,是一个名叫张淼的瘦弱少年,约莫十四五岁的年纪,身形单薄得像一根在风中摇曳的芦苇。他的资质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四灵根,比叶秋那“五行混杂”的判定稍好一线,但在这外门底层,也属于挣扎在生存线上的那一类。他性格内向,甚至有些懦弱,常年营养不良导致面色蜡黄,眼神总是带着一丝怯懦和挥之不去的疲惫,像一只受惊的兔子,在监工弟子粗哑的呵斥与鞭影下,总是缩着脖子,逆来顺受,偶尔被克扣了那本就少得可怜的份例,也只是默默攥紧拳头,不敢有半分怨言。

这日晚间,山谷被浓重的夜色和寒意彻底包裹,只有远处矿坑方向偶尔传来几声夜枭的啼叫,更添几分凄清。叶秋正盘膝坐在自己那间经过初步、但极其隐蔽改造的甲叁号石屋内。岩壁上,几处被他用特殊药液激活并微调了发光频率的萤石苔,散发出比往常稳定、柔和些许的幽绿色光芒,勉强驱散了洞窟深处最浓重的黑暗。他看似在闭目打坐,实则浩瀚的神识正如同最精密的超级计算机,在脑海中全力推演、优化着一个复杂的三维能量结构——一个改良版的、能够在此等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兼具微弱“聚灵”、“高效净化空气”、“动态调节湿度”以及“基础隔音”功能的复合微型道纹阵列。他的手边,随意放着几块白日里从矿坑废料堆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内部结构相对稳定、蕴含极其微弱土属性灵气的碎石,准备作为这个试验性阵列的初级能量节点和结构基座。

就在他全神贯注于能量回路的微观调整时,一阵极其压抑的、如同受伤幼兽般的呜咽声,伴随着拳头重重捶打在坚硬岩壁上的闷响,透过那并不隔音的薄壁,清晰地传了过来。是隔壁甲贰号张淼的声音。那声音充满了痛苦、不甘与濒临崩溃的绝望,还夹杂着断断续续、带着哭腔的低语:

“为什么……为什么就是不行!《青云炼气诀》……我背得滚瓜烂熟!这‘意守丹田,气沉海底’……到底要怎么守?怎么沉?!明明……明明感觉有一丝灵气被引进来了,可一到胸口这个位置(他下意识地捶打着膻中穴附近),就像沙子漏过破筛子,一下子就散了!怎么也存不住!三年了……整整三年了!还是这该死的练气一层!一点长进都没有!难道……难道我张淼此生,就真的注定要烂死在这杂役谷里,像那些矿渣一样,被彻底遗忘吗?!”

声音嘶哑,字字泣血,是一个少年在漫长而无望的挣扎后,道心即将被彻底磨灭前发出的最后哀鸣。那不仅仅是对修为停滞的绝望,更是对自身命运最深沉的无力和悲恸。

叶秋缓缓睁开了眼睛,深邃的眼眸在幽暗的光线下,平静无波。他对张淼有些印象,一个和他一样,在这绝望的泥沼中挣扎,眼神深处却还残存着一丝微弱、如同风中残烛般不肯彻底熄灭的、对改变命运的渴望的少年。只是,他显然被那套僵化低效的“古法”牢牢禁锢住了,找不到正确的发力点。

直接出声指点?那是下策。不仅会立刻暴露自己的特殊,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猜忌,更会彻底打破张淼那脆弱的自尊心——接受一个五岁稚童的指点,在这等级森严的环境下,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承受的压力。

叶秋沉吟片刻,目光重新落回面前那几块看似普通、却在他眼中蕴含着特定能量结构信息的碎石上。他仿佛遇到了什么难题,用一种不大不小、恰好能透过岩壁缝隙、清晰传入隔壁的、带着孩童特有的烦恼和自言自语般的语气,开始了他的“表演”:

“唉,真是麻烦……这些石头里的‘气’(微弱灵气)乱糟糟的,一点都不听话。”他先是抱怨了一句,然后话锋一转,仿佛在思考一个无关紧要的游戏,“就像……就像运水一样。你想啊,我们从很高的地方(他用手虚指头顶,象征百会穴)接水(灵气),想把它送到下面那个最大的水缸里(用手比划小腹丹田)。可这水管子(经脉)路上,到处都是小窟窿(穴位窍穴闭合不严),尤其是半路上那个最大的‘分水池子’(他特意用手指点了点自己胸口正中膻中穴的位置),它的阀门好像坏了,关不紧,水一到那里,就‘哗啦’一下,从旁边好多小管子(其他细小经脉)漏掉了,根本流不到下面的大水缸。”

他的比喻极其粗浅,甚至有些幼稚,完全是用最朴素的、孩童能理解的“运水”概念,将复杂精微的行气过程高度简化、形象化。没有高深的术语,只有直白的现象描述。

隔壁那绝望的捶打声和啜泣声,戛然而止。死一般的寂静传来,仿佛连呼吸都停滞了。

叶秋仿佛毫无察觉,继续一边摆弄着手中的碎石,似乎在尝试不同的摆放方式,一边“苦恼”地沿着自己的思路“分析”下去,声音带着一种“异想天开”的探索感:

“书上那些老先生总说,要‘意守水缸’,让水自己流下去。可水那么轻,路上窟窿又多,它怎么会自己乖乖流到缸里呢?这不是……这不是有点像指望天上掉馅饼吗?”他用了句孩童式的质疑。

他顿了顿,拿起一块碎石,对着微弱的光线看了看,仿佛发现了什么新大陆,用一种“灵机一动”的语气继续说道:

“要是我来想办法运水,我才不管书上怎么说呢!我有个‘笨办法’:先用泥巴(意念配合凝聚起来的气血之力)把路上那些明显的窟窿暂时堵一堵!特别要把那个最大的‘分水池子’的破阀门(膻中穴)想办法拧紧点,让它别再乱漏水。然后,我也不让水在半路就到处乱洒去浇那些小花小草(不刻意分散灵气温养次要细小经脉),就找一根最粗、最直的管子(优先疏通任脉主干),集中精神,把水一股脑地引到下面的大水缸里再说!等缸里先存上点水,有了底子,再慢慢去修补那些小窟窿和小路,是不是会容易很多呢?”

他提出的这个“笨办法”,核心思路极其明确且具有颠覆性:暂时放弃《青云炼气诀》要求的、对全身经脉均匀温养的“王道”路线,转而采取一种更务实、更高效的“霸道”策略——集中所有可调动的意念力量和微弱的气血之力,优先固守住几个导致能量严重流失的关键节点(尤其是膻中穴这个“枢纽”),引导被引入的有限灵气,沿着阻力最小、路径最短、效率最高的主干经脉(任脉)强势下行,直冲丹田!先解决“能量无法有效汇聚”这个主要矛盾,再来谈“温养全身”的次要矛盾。

这方法听起来简单、粗暴,甚至有些“离经叛道”,因为它完全违背了宗门所授古法中“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核心要义。但对于张淼这种资质一般、神识控制力弱、关键窍穴如同破筛子般无法有效固摄灵气的弟子而言,这“笨办法”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直接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隔壁陷入了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只能听到夜风穿过山谷缝隙的呜咽,以及更远处某个洞窟传来的沉重鼾声。

叶秋不再言语,重新低下头,注意力似乎完全被手中几块碎石的排列组合所吸引,仿佛刚才那一番“童言稚语”,真的只是他摆弄石头时随口的、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

然而,片刻之后,隔壁传来张淼极其轻微、带着剧烈颤抖的吸气声,紧接着,是一阵衣物摩擦声,他似乎猛地坐直了身体。然后,一股极其微弱、却明显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灵气波动,开始从隔壁隐隐传来!那波动不再像以往那样涣散、无序,如同无头苍蝇般乱撞,而是有了一丝明确的、凝练的、带着一种破釜沉舟般决绝的意向——它在被强行约束,向着胸口中脘、下脘的方向,艰难地、却坚定不移地沉降!虽然依旧滞涩,时断时续,但那个“向下”的趋势,清晰可辨!

“成了……我……我好像……感觉到了!”张淼的声音压抑到极致,却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以及一种溺水之人抓住浮木般的激动,甚至带上了哽咽,“气……气真的……在往下沉!它没有完全散掉!它……它真的能沉下去!”

他卡了整整三年、几乎让他彻底绝望的瓶颈,竟然在这看似儿戏的、隔壁孩童“无心”的“运水比喻”和“笨办法”的启发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松动迹象!这不仅仅是技巧上的突破,更是对他濒临崩溃的道心的一次强力挽救!

叶秋的嘴角,在阴影中微不可察地扬起了一个极淡的、转瞬即逝的弧度,随即恢复了一贯的平静。他依旧没有对隔壁的狂喜做出任何回应,甚至连呼吸的频率都没有改变,仿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石头游戏”中,对墙外发生的一切浑然不觉。

次日清晨,点卯的铜锣依旧刺耳。人群汇聚在谷中空地,大多睡眼惺忪,面色灰败。张淼站在人群中,虽然依旧面色憔悴,眼窝深陷,但那双以往总是带着怯懦和麻木的眼睛里,却悄然燃起了一簇微弱却真实存在的火苗,那是一种名为“希望”的光彩。当他的目光与随着人流走来的叶秋相遇时,他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嘴唇剧烈地颤动了几下,似乎有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最终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他只是深深地、近乎九十度地对着叶秋的方向,鞠了一个躬,眼神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混杂着感激、敬畏、以及一丝不知所措的复杂情绪。

叶秋坦然受之,脸上依旧是那副符合年龄的、略带茫然的平静表情,仿佛不明白对方为何突然行此大礼。

然而,有些变化,一旦开始,便无法逆转。自此之后,在第七杂役谷这潭绝望的死水中,开始悄然流传起一个看似荒诞却带着某种神秘色彩的说法:新来的那个年纪最小、据说资质奇差无比的叶秋小师弟,平日里看起来安安静静,甚至有些呆愣,但偶尔在他那甲叁号石屋附近,能“偶然”听到他一些像是自言自语、异想天开的“笨办法”和“傻念头”。起初只觉得可笑,但若有心人细细琢磨,尤其是对那些卡在某个关口多年、用尽正统法子都无效的人来说,这些“笨办法”仿佛……别有一番直指要害的古怪道理?

开始有更多在黑暗中苦苦摸索、几乎放弃希望的杂役弟子,在劳作间隙拖着疲惫身躯路过甲叁号附近时,会不自觉地放慢脚步,竖起了耳朵;或是在夜深人静、辗转反侧之时,将耳朵悄悄贴近那冰冷的岩壁,屏息凝神,希冀着能再次“偶然”捕捉到那一两句能照亮迷途的“童言稚语”。

叶秋对此心知肚明,却从不点破,也从未主动对任何人说过什么。他依旧维持着那副安静、甚至在某些人看来有些“痴傻”的模样,每日完成着份内的杂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他那间愈发显得“与世隔绝”的石屋内。只是在某些看似随机的、无人特别注意的时刻,他会继续用他那种独特的、剥去一切华丽外衣、直指问题核心本质的“笨办法”逻辑,进行着他的“隔墙实验”与“田野调查”,为那些在深渊边缘挣扎的同门,悄然递上一根看似粗糙、却异常结实的“救命稻草”。

他并非怀着救世主般的悲悯,也非好为人师。他将这些遭遇,视作验证自身对能量运行规律的理解、观察此界低阶修士普遍存在的认知盲区与思维定式的、绝佳的“**实验样本”和“社会行为学案例”。

而“叶师兄的笨办法”(尽管他年纪最小,但一些受益者开始私下里尊称他为“师兄”)这个名头,如同山谷中悄然蔓延的藤蔓,在第七杂役谷这方被遗忘的天地里,以一种隐秘而顽强的方式传播开来。它上不得台面,不被正统认可,甚至带着几分荒诞的色彩,却实实在在地,如同暗夜中的微光,悄然改变着一些人的道心轨迹,甚至……命运的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