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数据泄露与新一轮精心构陷的举报,如同两柄淬毒的匕首,从阴暗处同时刺向“强基铸链”工程的心脏。指挥部办公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周亦菲站在巨大的电子作战图前,屏幕上代表各个攻关项目的节点光晕明灭不定,如同她此刻的心境。她没有愤怒地咆哮,也没有慌乱地辩解,只是用一种近乎冰冷的平静,下达了一连串指令。
“技术组,立刻启动‘堡垒’预案,涉事实验室全线物理隔断,所有数据通道加密重置,权限回溯至七十二小时前。通知网安支队介入,追踪溯源,我要知道这‘影子’是谁。”
“联络组,以指挥部名义,向各合作单位发送一级情况通报,坦陈遭遇安全挑战,重申保密协议,稳定军心。”
“行政组,配合纪委同志工作,开放所有文件记录,我个人行程、通讯记录(除绝密外)全部备查。转告调查组,我要求最快速度厘清事实,但在结论出来前,指挥部各项工作按既定计划推进,任何人不得以调查为由延误、推诿!”
指令清晰,条理分明,没有丝毫犹豫。办公室里原本有些惶然的工作人员,看到周主任如此镇定,也渐渐稳住了心神,迅速行动起来。
秦宇轩的定盘星。消息自然第一时间报到了秦宇轩那里。秘书汇报时,语气难免带着几分紧张。秦宇轩正在批阅一份关于全省数字经济布局的文件,他听完,只是笔尖微微一顿,随即在文件上签下名字,合上卷宗。
“知道了。”他声音平稳,听不出波澜,“转告亦菲同志,省里对指挥部的工作有全面了解,对她个人是信任的。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天塌不下来。”
他没有立刻召见周亦菲,也没有对调查发表任何具体指示。这种超乎寻常的平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信号——他信任前线指挥员,也坚信改革的航向不会因几股暗流而偏转。这份沉默的信任,比任何慷慨激昂的支持都更有力量。
“护航小组”在行动。外界的风波并未阻挡技术攻坚的脚步。在周亦菲部署下,各个“护航小组”的作用被发挥到极致。
那个民营小团队的高温合金项目中试遇到了瓶颈,在放大生产时出现了成分偏析。“护航小组”的技术专家连续三天扎在合作企业的实验室,与团队一起分析数据,调整工艺参数;财务顾问紧急协调,申请了风险准备金,确保中试不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滞;法律顾问则提前介入,帮助梳理与合作方之间可能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
负责轴承钢项目的“护航小组”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反向应用”策略。既然完全替代进口轴承短期内不现实,那就先集中力量攻克其中一两个关键性能指标,比如极端环境下的抗疲劳强度,争取在细分领域实现“单项冠军”,以此为突破口,逐步侵蚀进口产品的市场。陕重集团积极响应,立刻筛选出部分工况恶劣但安全冗余度较高的设备部位,进行小范围装车试验。
暗处的较量。网安部门的追踪并不顺利。对手非常狡猾,使用了多个境外跳板,清理了所有痕迹,显然是有备而来。调查组的进展也颇为微妙,虽然公开场合表示要“实事求是,尽快结案”,但询问的细节却格外繁琐,甚至涉及到一些与举报内容无关的项目决策过程,无形中牵扯了指挥部大量精力。
周亦菲感受到了这种“软刀子割肉”的战术。她不动声色,在配合调查的同时,更加紧了工作的推进。她深知,越是有人想让她自乱阵脚,她就越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她将指挥部每周的调度会改为每日傍晚的“战时例会”,雷打不动,直接听取各项目组和“护航小组”的进展汇报和困难,现场协调,当场拍板。
裂痕与亮光。压力之下,并非铁板一块。省里某位颇有影响力的退休老领导,托人给周亦菲带话,暗示“有些事情不必太过较真,退一步海阔天空”,话里话外透着可以帮忙“转圜”的意思。周亦菲客气地表示感谢老领导关心,但语气坚定地回复:“‘强基铸链’是省委定下的战略,每一步都关乎发展大局,亦菲职责所在,不敢有丝毫懈怠,更无‘退步’之余地。”
与此同时,战场上终于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那个外省高校的智能算法团队,在“护航小组”的协助下,其开发的预测性维护系统,在陕重集团三台大型矿卡上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测试运行,成功预警了两次关键部件的潜在故障,避免了可能高达数百万元的非计划停机损失!测试数据报告出来的那一刻,项目组的年轻工程师们相拥欢呼,陕重集团设备部的负责人直接给周亦菲打来电话,语气激动:“周主任,这东西管用!真管用!我们要求扩大测试范围!”
这束黑暗中透出的亮光,极大地鼓舞了所有人的士气。它证明,他们的方向没错,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