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亦菲主动要求在省委常委会上汇报工作的请求,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这不仅是对外界质疑最强势的回应,更意味着她将把“强基铸链”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和可能引发的更大范围利益调整,直接摆到全省最高决策层面进行讨论。这是一步险棋,也是破局的关键。
常委会上的交汇报会当天,气氛非同寻常。周亦菲身着利落的职业装,站在演示屏前,神色从容,眼神坚定。她没有纠缠于之前的举报风波,而是开门见山,直指核心。
她先用精准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展示了第一批“揭榜挂帅”项目取得的实质性进展——高温合金中试线即将投产、轴承钢验证批次合格率再创新高、智能运维系统避免重大损失……每一个成果,都像一记重锤,敲在那些曾持怀疑态度的人心上。
紧接着,她抛出了精心准备的第二批“A/B角”项目榜单和更为宏大的“产业生态培育计划”。当她阐述到计划中将打破部门藩篱,整合分散在科技、工信、人社等部门的专项资金和政策资源,建立统一的产业生态基金,并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时,会场内明显响起了一些窃窃私语。
“周亦菲同志,”一位资历颇老的常委,分管科教文卫的李副书记率先开口,语气温和却带着质询,“你的蓝图很宏伟。但是,整合现有专项资金,牵涉面广,触动利益深,操作起来难度极大。而且,引入市场机制管理政府基金,风险如何管控?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他的问题,代表了一部分习惯于旧有资源配置模式的官员的普遍担忧。
周亦菲早有准备,她不卑不亢地回应:“李书记,正是因为现有资源分散、政策碎片化,才导致扶持效果不彰,甚至出现内耗。整合不是为了削弱,而是为了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关于风险管控,我们将设计严格的投资决策流程、信息披露制度和退出机制,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审计监督。目标是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产生倍增效应。”
另一位与重工业领域关系密切的刘副省长则更关心具体产业路径:“亦菲同志,你提出的重点发展工业软件和高端芯片设计,是不是有些好高骛远?我们省的传统优势在于装备制造,应该把有限资源更集中在提升现有产业的硬实力上。”
“刘省长,”周亦菲转向他,目光炯炯,“装备制造是我们的基本盘,必须巩固。但未来的装备,是‘硬装备’与‘软实力’的结合。没有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和智能芯片,我们的装备就是‘空心化’的,随时可能被‘锁喉’。发展这些,不是为了放弃传统优势,恰恰是为了赋能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守住并扩大我们的基本盘!”
她环视会场,语气沉静而有力:“各位领导,我们现在面临的,不是要不要改革的问题,而是如何改革才能活下去、才能赢得未来的问题。‘强基铸链’不是请客吃饭,必然伴随着阵痛和调整。但如果我们因为怕痛而止步不前,失去的将是整个未来!”
一直端坐主位、沉默倾听的秦宇轩,此刻缓缓开口:“亦菲同志的准备很充分,思考也很深入。”他一句话定了调子,“关于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省委政策研究室、发改委、财政厅要牵头成立专班,深入研究,提出可行方案。‘强基铸链’是省委既定战略,看准了方向,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在推进中遇到的问题,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去解决,而不是走回头路。”
他的表态,一锤定音,为周亦菲和指挥部的下一步工作扫清了最高层面的障碍。
“护航”升级与新的“碉堡”常委会的肯定,给了周亦菲和她的团队极大的鼓舞,但也让他们暴露在更猛烈的火力之下。潜在的对手意识到,常规的举报和质疑已经难以阻挡这股势头,必须采取更直接、更凶狠的手段。
第二批榜单发布后,一个由海外归国顶尖人才领衔的、专注于高端光刻胶材料的团队成功揭榜。该项目技术门槛极高,一旦突破,将极大缓解省内乃至全国半导体产业链的一个关键“痛点”。周亦菲将其列为S级优先护航项目。
然而,就在团队核心设备即将从海外运抵的关键时刻,意外发生——承运的国际物流公司突然单方面通知,因“不可抗力”因素,设备在境外中转港被扣留,清关流程无限期延迟!几乎同时,团队首席科学家在国内的家人接到匿名骚扰电话,暗示其“研究方向敏感”,“应注意安全”。
这不再是暗处的冷箭,而是**裸的警告和精准的狙击!对方显然动用了强大的境外资源和非常规手段。
周亦菲闻讯,瞳孔骤缩。她立刻启动应急预案:
一方面,通过官方渠道和民间商会力量,双管齐下,向物流公司施压,并寻求更高层面的外交协调,力争设备尽快放行。
另一方面,她亲自致电那位首席科学家,坦诚告知情况,并郑重承诺:“请放心,你和家人的安全,省里会负责到底。你们只需要专注于技术,外面的风浪,我们来挡!”指挥部迅速协调公安部门,加强了对科学家及其家人的安全保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