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庭的裁决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决定性的石子,涟漪在观察者网络那庞大而精密的体系中扩散。当“监视协议”被动地接受指令,开始为“深度评估”进行内部调整时,一场针对“新世”宇宙及其核心变量——林弦——的、前所未有的审视,已然在更高维度上拉开了序幕。
在“监视协议”那浩瀚如烟的数据海洋深处,一个全新的、拥有更高访问权限的独立进程被激活。这个进程并非实体,更像是一套复杂的评估算法和一个虚拟的“观察哨所”。它直接链接着那艘正在向“新世”航行的评估小组舰船,并开始以评估小组的视角,重新筛选、分析“监视协议”记录下的所有历史及实时数据。
评估,在小组抵达之前,其实已经开始了。
这套算法的核心,围绕着仲裁庭裁决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构建:
稳定性:林弦的意志与规则融合状态是否稳固?其沉寂是暂时的消耗,还是意识结构本身的不稳定?
独特性:这种非标准的意识-规则融合体,其运作机制、潜力边界究竟如何?是否具备可复制性或研究价值?
风险性:该变量引发外部实体入侵、内部文明认知偏离等事件的可能性是否会重复?其存在是否对观察者网络本身构成潜在威胁?
长期价值:保留该变量,相较于将其标准化处理或封存,何种选择对观察者网络的“知识库”和“进化树”更具意义?
冰冷的逻辑光束,如同手术刀般,剖开了“新世”自诞生以来的每一寸“肌体”。
它重点分析了林弦意志对抗“清道夫”的全过程,反复模拟其能量运用模式、决策逻辑(尽管是基于本能),评估其规则操控能力的精细度与上限。算法注意到,林弦的意志在保护内部文明(星语者)时,所调动的规则之力明显更具“韧性”和“针对性”,这与纯粹基于自保的本能驱动存在微妙差异。
它深入研究了“星语者”文明。不仅仅是他们的科技树和灵能网络,更是他们与“生命之弦”(青芷所化)的共鸣,以及这种共鸣在林弦意志干预下所起到的“安抚”与“引导”作用。评估算法将“生命之弦”标记为一个重要的环境变量,其存在似乎对稳定林弦的非标准意识状态有着积极影响。
它甚至回溯了更早期的数据,从林弦建立“真理天府”,撰写《真理初解》,到与星宫、魔尊的博弈……试图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构建出林弦这个“变量”的行为模式与核心驱动力的数学模型。
大量的数据被输入,无数的模拟情景在虚拟界域中运行。
初步的评估报告,开始在那虚拟的“观察哨所”中逐渐生成。其结论,远比“监视协议”的简单记录要复杂和深刻:
【初步评估摘要(非最终结论)】:
稳定性:当前处于深度沉寂期,能量水平与规则活性降至最低点。意识结构本身未发现崩溃迹象,但其与规则的结合点存在难以量化分析的“柔性连接”,此为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其苏醒机制及苏醒后状态,为关键观测点。
独特性:极高。该融合体成功将科学侧逻辑框架与神秘侧规则能量结合,并衍生出具备集体意识特征的“生命之弦”子网络。其意识保留了个体情感与抉择倾向,这在已知记录中极为罕见,具备极高的研究价值。
风险性:中度偏高。其个体意识残留是主要风险源,已证实能通过未知途径(逻辑后门)与外部交互。其守护内部文明的倾向,可能导致其在面对观察者网络的“测试”时,产生非理性的对抗行为,存在冲突升级风险。
长期价值:暂定为“高”。其独特性意味着可能蕴含现有知识体系之外的规则应用方式与意识进化路径。若能理解并控制其风险,其价值可能超越绝大多数标准候选世界。
这份初步报告,清晰地指向了“保留与研究”的方向,这与“变数之衡”的倾向不谋而合,也印证了那份被修饰过的原始报告所起的微妙作用。
然而,评估算法也标定了一个最大的未知数,一个连它也无法准确模拟的“混沌核心”——
林弦意志的完全苏醒状态,及其对“评估”行为的反应。
算法可以模拟能量,可以分析规则,甚至可以推演文明的发展。但它无法真正理解一个保留了情感的、与宇宙规则融合的个体意识,在得知自己乃至自己所创造的一切,都不过是某个更高体系下的“观察样本”甚至“解剖对象”时,会作何反应。
是顺从?是反抗?还是……某种完全无法预料的、基于其独特认知的第三种选择?
这个未知,是评估小组抵达后,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也是最大的风险。
就在评估算法默默运行,不断细化其报告的同时——
那艘承载着“深度评估小组”的隐形舰船,正以一种超越常规物理规律的方式,在维度间的夹缝中稳定航行。舰船内部,没有窗户,只有流动的数据光幕和静谧的环境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