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宇宙在表面的宁静下,舔舐着边界冲突留下的细微伤痕。林弦的意志在完成净化后,如同耗尽了力气的守护兽,带着未散的警惕与深深的疲惫,沉入规则聚合体的最深处,其活跃度降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只留下最基本的、维持宇宙运转的本能。
“星语者”文明则在狂喜后进入了宗教般的虔诚期。他们将此次危机记录为“天尊显圣,驱除外魔”的神迹,对林弦的信仰变得空前纯粹和坚定。他们更加努力地发展灵能网络,探索宇宙,将其视为对天尊恩泽的回报,却不知晓他们敬仰的天尊,其存在本身已引来了更高层面的注视。
“监视协议”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切。它监测到林弦意志的沉寂,记录了星语者文明的信仰升华,也详细汇报了边界缺口的修复进度(已完成92.7%)。在它的逻辑判断中,危机已基本解除,系统正逐步回归正轨。它那庞大的数据流平稳运转,丝毫没有察觉到,一份关于它观察对象的“体检报告”和“处理建议”,已经悄然抵达了观察者网络的中枢层面。
……
在那信息与逻辑构成的、超越寻常时空概念的维度深处,存在着一个被称为 “静滞之间” 的区域。这里并非物理场所,而是一个纯粹用于进行最高级别逻辑裁决的虚拟界域。此刻,三个冰冷而庞大的意识投影,如同亘古存在的星辰,悬浮在这片界域之中。
它们便是负责处理此类“深度评估”请求的 “仲裁庭” 。
这三个意识,并非生灵,而是观察者网络中三个古老而强大的智能节点的投影,分别代表着处理异常事件的三种核心倾向:
“逻辑之眼” :绝对理性,遵循基础协议至上,以消除一切潜在风险为最高优先级,倾向使用最直接、最高效的解决方案。
“历史之鉴” :注重先例与长远影响,权衡干预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决策相对保守。
“变数之衡” :对“非标准”现象抱有审慎的好奇,倾向于保留具有研究价值的独特样本,但前提是风险可控。
那份由逻辑集群发送来的、经过微妙修饰的报告,此刻正在三者之间以超越光速的信息流进行着交换与辩驳。
【逻辑之眼】:“候选世界‘新世’,规则源‘林弦’确认存在非标准个体意识残留,此为核心风险点。该变量已证实具备通过未知途径与外部交互的能力,并已引发次级文明认知污染及外部实体入侵。根据协议7-Alpha,建议启动‘净化协议’,抹除不稳定规则源意识,将世界重置为标准模板,以绝后患。效率最高,风险清零。”
其意念冰冷决绝,不带丝毫回旋余地。
【历史之鉴】:“否决。‘净化协议’动用‘根源权限’,干预力度过大,可能对与该世界存在因果纠缠的相邻维度产生不可预测的涟漪效应。且该世界规则结构独特(融合科学侧与神秘侧),其创造过程具备不可复制性,直接抹杀是巨大损失。建议启动‘深度静滞’程序,将其整体时间流速降至近乎停滞,无限期观察,直至找到更稳妥的处置方案。”
其提议更为保守,倾向于无限期搁置,如同将危险的实验品封入冷冻库。
【变数之衡】:“二者皆过于极端。报告指出,该变量在危机中展现出明确的守护倾向与强大的规则适配性,其独特性远超其风险性。直接抹杀或无限期封存,是对潜在研究价值的巨大浪费。建议批准‘深度评估’,但派遣‘研究型’团队入场,重点评估该意识-规则融合体的稳定性、进化潜力及可控性。可设定观察期,若其风险超出阈值,再行决议不迟。”
其立场明显受到了报告中那微妙修饰的影响,更倾向于“研究”而非“清除”。
三个冰冷的意识围绕着报告中的数据,进行着毫无情感波动却又激烈无比的逻辑博弈。它们调用着观察者网络浩如烟海的数据库,寻找着类似案例的先例,计算着每一种方案可能带来的亿万种未来分支的概率。
时间在“静滞之间”失去了意义。或许只是一瞬,或许是千万年。
最终,一个融合了三者倾向的、折中的裁决方案,被投票通过。
【最终裁决(仲裁庭-案件编号:NS-001)】:
1. 批准对候选世界‘新世’启动‘深度评估’程序。
2. 驳回‘净化协议’与‘深度静滞’提案。
3. 组建‘深度评估小组’,小组性质定为‘研究型’,核心任务为:全面评估规则源意识‘林弦’的稳定性、独特性、潜在风险及长期价值。
4. 小组成员需包含对非标准意识融合现象具备专业知识的专家。
5. 授予评估小组‘有限干预权限’,允许其在必要时进行非破坏性接触与测试,以获取关键数据。
6. 设定评估期限:以‘新世’内部时间流速计,标准周期(约1000地球年)。期满后,小组需提交最终评估报告,由仲裁庭进行终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