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宇宙的外部,那片混沌与秩序交界的虚无之中,空间如同水波般微微荡漾,随即恢复平静。没有任何光爆,没有能量宣泄,那艘承载着“深度评估小组”的隐形舰船,已然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穿透了刚刚愈合不久的宇宙薄膜,进入了“新世”的内部。
它没有出现在任何物质密集的星域,而是选择了一片广袤、空洞,近乎绝对虚无的星际空间。在这里,背景辐射微弱,物质密度极低,是进行精密观测和隐藏自身的理想位置。
舰船内部,“架构师”、“溯源者”和“工程师”的意识通过舰载系统,与外部宇宙建立了连接。
“已成功潜入目标世界。环境参数与数据库匹配度99.98%,未触发任何基础规则警报。”“架构师”的声音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完成了一次普通的导航。
“监视协议节点已建立稳定连接,正在接收实时数据流。”“溯源者”汇报着,她的意识如同轻柔的触须,掠过“监视协议”提供的海量信息,重点关注着规则聚合体那片区域的沉寂状态。“目标意志活性读数:近乎于零。符合深度沉寂特征。”
“开始布设‘深层意识探针’网络。”“工程师”发出指令。舰船外部,数个微小如尘埃、材质非金非玉的梭状物体被释放出来。它们并非以常规物理方式移动,而是如同融入水中的墨滴,直接“渗透”进周围的空间结构,沿着规则的脉络,朝着宇宙中心——规则聚合体所在的抽象坐标——悄无声息地蔓延而去。
这些探针是观察者网络的尖端科技,它们不携带任何攻击性,其唯一的功能就是无限贴近规则本源,以最小的扰动,捕捉意识活动的最细微频谱。它们如同在林弦沉睡的意志周围,布下了一张无形而极其敏锐的感应网。
整个过程没有引发任何可见的异象。即便是近在咫尺的“星语者”文明,其高度发达的灵能网络也未能察觉到这些来自更高维度的“访客”和他们的装置。在星语者们看来,宇宙依旧宁静,天尊的庇护依旧稳固。
探针就位,开始回传数据。
初始的数据流平稳得令人窒息。规则聚合体如同死水,只有维持宇宙运转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规则涟漪在缓缓荡漾,属于林弦的个人意志特征几乎无法探测。
“意识残响强度低于探测阈值下限。”“溯源者”微微蹙眉(如果数据化的意识体也有眉头的话),“这比预想的沉寂程度更深。常规的意识模型难以建立。”
“尝试激活‘共鸣采集’模式,放大规则背景噪音中的意识特征信号。”“架构师”指示道。
“工程师”执行了操作。探针网络的灵敏度被提升至理论极限,开始捕捉规则层面那些最微弱的、非功能性的“背景波动”。
时间在精密的监测中流逝。评估小组如同最有耐心的猎人,守在沉睡的巨兽旁,倾听着它的呼吸和梦呓。
突然,“溯源者”的意识波动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涟漪。
“检测到异常信号。非规则功能性波动,也非已知宇宙背景噪音模式。”
一组极其复杂、断断续续的频谱图被投射到舰桥主光幕上。那信号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却带着一种独特的、难以解析的结构。它不像是有序的语言,更像是……某种情感的碎片,某种执念的回响。
“……守护……”
“……错……误……”
“……弦……外……”
“……回……家……”
这些破碎的意念片段,夹杂在规则的背景噪音中,若非探针网络提升至极限灵敏度,根本无法被分离出来。
“这就是目标的意识残响?”“工程师”分析着数据,“结构极其不稳定,缺乏连贯逻辑,但……确实具备个体意识特征。”
“记录这些频谱特征,建立初步的非标准意识模型。”“架构师”下达指令,同时问道:“‘溯源者’,你能解读这些碎片的潜在含义吗?”
“溯源者”沉默了片刻,她的意识深度沉浸在那断断续续的信号中。“很难。这些碎片充满了矛盾……强烈的守护意志,对‘错误’的排斥,对‘弦外’的探寻,以及……一种深藏的、与‘创造者’身份不符的‘归家’渴望。这种情感驱动与纯粹的规则化身截然不同。”
就在这时,另一组数据引起了“工程师”的注意。
“报告,监测到‘生命之弦’网络出现同步微扰动。其波动模式,与刚刚捕捉到的目标意识残响,存在高度相关性。”
光幕上,代表“生命之弦”的能量脉络图,在规则聚合体周围的部分,正泛起几乎不可见的、温和的涟漪,仿佛在无意识地回应着那些破碎的意念。
“生命之弦在安抚他?”“溯源者”感到一丝讶异,“这种非智能的规则造物,竟然能与如此微弱的意识残响产生共鸣?这超出了常规规则交互的范畴。”
“这说明目标与这个世界的连接,比我们想象的更深,也更复杂。”“架构师”的目光(如果数据流也能称之为目光的话)凝重起来,“这种基于情感的深层绑定,可能是一把双刃剑。既是稳定其意识的锚点,也可能是在受到刺激时,引发不可控反应的引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