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重生为龙:14亿投喂护中华 > 第418章 甘霖回城

我重生为龙:14亿投喂护中华 第418章 甘霖回城

作者:马里亚纳向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23:41

夜潮退到堤脚,城灯在雨前发出更细的晕。张浩从海上折身归来,背脊仍带着海沟深处未散的寒意,他把那缕寒系在角间,不让它落城,只让温润的气息先一步铺开。云在他翼下汇拢,像他用掌心轻轻拢起的一池清水,沿江、沿港、沿城墙,顺着“河图洛书·龙脉感应阵”的细线去到该去的地方。

风先变。高空的硬风被他压低成柔风,绕着摩天楼的棱角走,灯光便不再抖。雷被他收束在鳞间,只以极轻的电息给云团打节拍。雨,才慢。不是猛砸,是从夜空里一点点织下来,细得像丝,落到路灯下便连成一线,像有人用透明的线把每盏灯缝在一起。人们在窗后看,先是屏住呼吸,继而肩膀慢慢松了。

城外的盐碱线像一道白疤,风灾挟来的潮水退去后,在田与路边结了壳,踩上去咔咔作响。张浩贴近地气,俯身细看,盐霜在草根处扎着刺,若任其不化,春水一来,根就会被戳伤。他在胸腔里按下一记“节律”,将雨滴的粒径与落势调到最合草根“饮”的尺度,滴不碎芽,润得开口。雨丝落处,盐霜先亮,再化,草皮在雨光里现出一点不易察觉的绿,像从人心最深处冒出的那一丝回温。

港城西侧,有一条窄巷,墙脚还留着逃潮时慌乱的手印。张浩从巷口掠过,龙须垂下,在空中挑起一圈看不见的水幕,把来自海口的暗咸气挡在外面。雨顺着幕的弧度滚落,带走墙缝中残留的泥腥。楼顶的老人正要合上窗,一眼撞见那条巨龙在雨光里缓行,手竟止不住颤了。雷声微作,他的心便猛地一缩——这是灾后最难缝的口子,叫“惊惧”。张浩知道,便以“龙吟摄魂”的第二声轻轻落下,不是喝止,是安抚,一声“缓息”,如母亲把被角掖回孩子下颌。老人肩头一松,喃喃道:“还在。”

“龙佑”的直播频道里,乔思源把镜头架在江岸的步道上,没有滤镜,只给世界看雨。人流未多,弹幕却已经像潮先一步涌上来:有人说孩子第一次伸手去接天上的水;有人说鱼市的霉腥味被洗薄;有人只是打了四个字——“龙在上空”。镜头偶然抬高,空中那道身影在灯阵的映照下像一根巨笔,在城的宣纸上慢慢写字。

张浩沿城巡行,每穿过一个区,他都在风骨处落下一个看不见的“扣”。那是他在上一章里以海沟为纸学来的缝合章法,此刻用到城上:在潮气逆灌的三处暗门,他以“水府扼口”设门槛,门不挡人,只挡那一寸最刺骨的咸;在下水的回流弯,他用“潮锚”按住节拍,让雨水和河水在此处先拱一拱腰,再缓行出城;在高空的两道薄风脊,他打上“风缰”,叫风顺街行,不去贴着玻璃作怪。每设一处,他都让雨丝轻按一下,将“龙佑”里汇成的民心光印入其内。于是这些门、这些缰,不仅合天气,也合人意。

市北的广场曾经挂着巨幅屏,风灾时它像一只巨眼,反复闪爆,吓哭了从地铁口上来的孩子。今晚屏已经熄了,然而屏后的金属框架里还藏着一丝“魃纹”的声线,像一根极细的箭,人在其下走过便会无端加快脚步。张浩停在屏上方,须梢把那丝声线挑出来放在“感应阵”里辨认,确是“声筝”的余韵。他不以雷斩,以“慈悲龙吟·化煞”轻压,温声压过冷线,余韵自己散了。广场边的孩子正举起手接雨,雨落在他掌心里,细细的,微凉,很快变暖,他笑得像个真正的孩子。有人说:“别怕了。”那句话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松弛而真。

江面的浮桥上,志愿船队穿着带有灵纹的救援服,按训练好的口令解散重排,给对岸的渔船让出通道。张浩从他们头顶过,雨丝在他腹下分出一道小小的“空廊”,叫对讲机里的电不再被水汽打哑。有人抬头看他,抬手比了个极笨拙的敬礼。他不回礼,只在风里略略加了一记稳。他知道,真正的致意,是叫他们的脚下不再打滑。

越过江桥,是一片盐花最重的低地,风灾时海水从三道古涵洞倒灌,如今地势已平,然而盐在土里生了根。张浩把云压得更低,让雨在此处下得更久更细。他以“河图”的水脉线索,将落雨的第一程交给田畔旧渠,第二程再分到渠旁植被,第三程才入土。雨与土之间没有轰然相遇,只有一桩一桩温顺的握手。握到第三程,盐的刺终于拔出来,顺雨入沟,沿旧渠被引往一处临时“盐坑”。那里有工程队把沉盐收走,他则在上方设一记“风缰”,不让海风再把盐尘扬回城。

雨下到午夜,城里最先开口的不是喧哗,是一种久违的“叹”。有人在楼道里放下水桶,听到雨打桶沿的声音,忽然想哭;有人推开窗,盯着远处江对岸的灯,像盯着一个终于按时回家的孩子。张浩伏在云上,听见这些细细的心声,便以无声的“龙吟”去回应。他不言语,只在雨的节拍里多加了两拍“宽慰”,让雨在屋檐下回旋片刻,再下到地面。那一小小的回旋,像是专门为那些缩在檐角里的人留的一息。

“龙佑·安心理解月”的第一期在此夜启动。乔思源没有高谈阔论,他让心理干预的老师在镜头前只做一件事——教人们在雨声里呼吸。镜头里,老师举着手机走到窗边,让镜头去拍雨珠沿玻璃缓缓滑下的轨迹,教大家数数。数到七,停一下;数到四,再呼出。张浩在云上,看着直播间里代表不同城市的亮点一颗颗亮起,便在那一颗颗亮点上方把雨丝放得更轻更暖。有人在弹幕里打:“谢谢你回来。”那“你”,不知是对龙,还是对这座城说。

他回望海上,封囊里的黑鳞在胸侧轻轻一颤,像是与某处未熄的暗线相触。他以“净音”按住它的躁意,让它安静。黑鳞边缘那条折反的金线,在雨光中像一笔未完的字。他知道,这一笔要在别处补——海底仍有未明的线头,然而此刻不追。城需要他先把雨下完。

风里忽有一阵急噪,从河口方向逆卷而来,带着盐味。那是潮变时风骨与江潮相撞,激起的“倒卷”。若被它挟住,正凝的民心会被再度撩起旧惧。张浩不硬顶,他改变了云的边缘形态,把云边压成一圈圈向外开的波纹,又在河口上空落下两道“江河镇水阵”的小样,只压那一寸最刺骨的风尖。倒卷撞上波纹,自乱了节律,自己散去。城没有察觉,只觉得雨势忽然规整。

一夜的甘霖,城像被温手抚过的额头,热退了,心定了。天快破晓时,东城一条旧街的屋檐下,有小孩子脚踏雨靴把手伸向天,雨珠落在他掌心,一颗一颗,连成了线。他咯咯笑,抬头正看见云上那道蜿蜒的身影,便用力挥手。张浩低头看他,角间的雷光像从孩子的眼里照回他的胸膛。他忽然想起一句话,便在自我里轻轻道:“雨落众屋檐,心自有屋檐。”

黎明把云边一点点挑亮,城在光中显出新的纹理。马路边昨日还是白渍的地皮,在雨后露出一丝丝新绿;河道里浮着的碎叶被雨推到角落里,工程车靠上去收;港区的信号灯从昨夜的黄闪转回了正绿。张浩收回风缰,把云抬高,让新日照进城。他没有立刻远去,他把身躯盘在城上方一处不碍飞行的高空,俯瞰这座刚刚从惊惧里醒来的城。

战后修复,不应是附带。它当是作战的一部分。他在心里为自己的权柄补上一段“闭环”——每一次驱邪止风之后,必有一程“甘霖”,以雨修人,以风修地,以静修心。他以鳞为笔,把这段规矩刻在“龙网”的经纬里,叫它成为一条看得见的线,日后每一处节点自然会遵行。

江上风和,雨渐收时,他在高空里摊开另一张“纸”。纸上不是山不是海,而是“秩序”。他在心里看见李镇南整夜未睡,在会场与港口之间往返,手里攥着一份即将成文的条令——海疆联防的草案正起行。张浩在云上以雷光为墨,在海天交界处描摹出一个极淡的“龙印”形影,印不落地,只示其意。他知道,下一步,不止是雨要落地,规矩也要落地。神权、人治、工程三权,当在海上找到同一张桌。

“该立约了。”他在心里说,声音极轻,却像雷在云里翻了个身。远处港群的渔船开始出港,船头擦过江面,带起极细的浪线,像为即将竖起的碑练手的笔划。城里有人推门走出,抬头看天,看见雨竟停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时刻,便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深吸一口气,又转身回屋,端起昨夜没喝完的那杯茶。

云高处,龙影一振。张浩收拢鳞上的雨光,尾梢轻挑,把最后一缕温润送到尚未被照亮的巷尾。城心平稳,他调身向海,一如他来时那样不惊扰人。身后,路灯渐灭,天光大亮,甘霖过处的街道像刚刚晒过的布,平整,安静。前方,海在等他去按下另一枚更重的印——“海疆立约”的石碑,要在今日的风里显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