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空间女配在六零 > 第124章 传承之路

空间女配在六零 第124章 传承之路

作者:a重来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6:13:12

九月的北京,金风送爽,教学楼前的银杏树开始泛起微黄。凤紫鸾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操场上正在集训的士兵们,手中的钢笔在笔记本上轻轻滑动,记录着最新的培训计划。

\"凤副组长,\"张教官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沓文件,\"刘部长召集紧急会议,关于扩大针灸麻醉培训规模的事。\"

凤紫鸾迅速合上笔记本,跟着张教官快步走向会议室。走廊上,她注意到公告栏里贴出了最新一期的《中西医结合战地医疗简报》,封面上是她在全军医学研讨会上的演讲照片。

会议室里,总后卫生部的领导们正在讨论着什么。凤紫鸾刚一进门,就听见刘部长洪亮的声音:\"...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

\"刘部长,\"一位戴着眼镜的副部长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我们目前的培训规模已经很大了,师资力量跟不上啊。\"

凤紫鸾静静地站在一旁,听着各位领导的讨论。她知道,这关系到针灸麻醉技术能否在全军范围内真正落地生根。

\"我有个建议。\"刘部长突然转向凤紫鸾,\"凤紫鸾同志,你们研究小组有什么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凤紫鸾身上。她深吸一口气,说道:\"刘部长,各位领导,我们确实面临师资不足的问题。我的建议是,除了继续举办集中培训班外,可以选拔一批优秀的结业学员,经过进一步强化训练后,让他们回到各自军区担任培训骨干,形成'以点带面'的培训网络。\"

\"这个主意好!\"刘部长眼前一亮,\"就像当年我们打游击战时的'火种计划',培养一批骨干,让他们回到各地去传播经验。\"

会议很快达成共识:在原有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选拔优秀学员进行深度培训,然后派回各军区担任培训教员。凤紫鸾被任命为这个\"骨干教员培养计划\"的负责人。

回到办公室,凤紫鸾立即投入工作。她仔细翻阅了前三期培训班学员的档案和评价,筛选出十几位表现突出的学员。

\"小王,\"她叫来技术员,\"帮我联系这几位同志,告诉他们有新的培训任务。\"

电话那头传来沙沙的电流声,然后是一个年轻的声音:\"凤老师,我是新疆军区的阿依古丽。我愿意回来参加深度培训,把技术教给更多战友!\"

接下来的两个月,凤紫鸾几乎住在了培训基地。她亲自设计了一套针对教员的强化课程,不仅包括更深入的针灸技术和临床应用,还增加了教学方法和心理学知识。

\"教针灸和治病是两回事,\"她在第一堂教员培训课上强调,\"你们不仅要自己会扎针,更要教会别人如何准确地找到穴位,如何根据不同情况调整手法。\"

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学员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要点。凤紫鸾注意到,这些学员中不仅有汉族军医,还有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医生,他们带着各自地区的特色和需求,认真地学习着这门古老的技术。

培训中期,凤紫鸾组织了一次模拟教学考核。她让每位学员轮流上台,模拟教授基础针灸课程。

\"这位同志,\"轮到一位来自云南的军医时,凤紫鸾故意扮演一个理解能力较慢的学员,\"我总是找不到足三里穴,您能再讲讲吗?\"

这位军医愣了一下,然后耐心地解释道:\"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膝盖骨下方四指宽的位置。您可以这样找:把手掌放在膝盖上,中指指尖对准的地方就是......\"

凤紫鸾满意地点点头:\"很好,你不仅讲清楚了位置,还教会了学员如何自己定位。记住,好的教员要让每个学员都能掌握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模仿。\"

考核结束后,凤紫鸾把学员们召集到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针灸麻醉,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同理心。我们的学员来自不同地区,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我们要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能学有所获。\"

十一月的北京,寒风渐起。首批深度培训班的学员们即将结业。凤紫鸾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这些即将奔赴全国各地的教员们,心中既欣慰又不舍。

\"同志们,\"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你们不仅是针灸麻醉技术的传承者,更是中西医结合理念的传播者。回去后,你们每个人都是火种,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结业典礼上,刘部长亲自为每位学员颁发了证书。他握着凤紫鸾的手说:\"凤紫鸾同志,你们这个'火种计划'很成功。第一批学员回去后,预计半年内就能再培训出上千名能够独立操作针灸麻醉的军医。\"

凤紫鸾谦虚地摇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在做一个医者应该做的事。\"

回到办公室,凤紫鸾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和电报。新疆军区的阿依古丽在信中写道:\"凤老师,我已经回到单位,开始培训第一批学员。他们都很感兴趣,特别是针灸在高原病治疗中的应用。我会牢记您的教导,把技术传给更多需要的人。\"

云南边防部队的电报说:\"凤医生,我们用针灸麻醉成功为一名在高海拔地区执勤的战士进行了阑尾手术,效果很好。战士术后恢复很快,已经重返岗位。\"

最让凤紫鸾感动的是一封来自西藏军区的信,信中说:\"凤老师,您的学生在牧区为藏族同胞治疗时,用针灸缓解了一位老人的关节疼痛。老人不会说汉语,但他拉着学生的手,不停地献哈达表示感谢。\"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办公桌上,凤紫鸾轻轻抚摸着这些信件,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温暖和希望。她知道,针灸麻醉技术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元旦前夕,凤紫鸾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装帧精美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献给1965年针灸麻醉推广工作的全体同志\"。翻开笔记本,里面是来自全国各地军医的感言和照片,记录着他们在推广针灸麻醉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凤副组长,\"小王兴冲冲地跑进来,\"刘部长请您去参加新年座谈会!\"

座谈会上,凤紫鸾见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有最早质疑针灸麻醉的王医生,有在研讨会上提问的协和医院专家,还有各军区医院的代表。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过去一年的成就和未来的计划。

\"凤紫鸾同志,\"刘部长在座谈会上总结道,\"过去一年,针灸麻醉技术在全军的推广取得了显着成效。这不仅是医学技术的进步,更是我们中西医结合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

他转向凤紫鸾:\"这项工作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你的坚持和努力。从最初在凤鸣村的赤脚医生,到现在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你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传统医学的价值,也展现了我们军医的责任和担当。\"

凤紫鸾谦虚地点头:\"刘部长过奖了。我只是在做一个医者应该做的事——用最有效的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

座谈会结束后,凤紫鸾站在军总医院的大门口,望着北京城璀璨的夜景,心中思绪万千。她知道,针灸麻醉的推广之路还很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她也坚信,只要坚持科学的态度,秉承医者的初心,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回到宿舍,凤紫鸾从抽屉深处取出了那套跟随她多年的银针。在灯光下,银针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从北京医学研讨会的讲台,到全国各地的培训课堂;从城市大医院的手术室,到边防哨所的简易医疗点。

\"师父,\"她轻声自语,手指轻轻抚过银针,\"您看到了吗?您的医术不仅在乡村发挥了作用,现在更是在全军推广,为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带去福音。我会继续努力,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窗外,冬夜的星空格外明亮。凤紫鸾站在窗前,望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心中涌动着无限希望。针灸之光,正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绽放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而这光芒,将继续传承下去,照亮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