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 第171章 赵玉燕握着赵玉娥双手:姐姐,你忘记柴宗训答应我们婚约

第171章 旧约牵心与帐内谋兵

晨雾还没散时,联军大营的号角就响了。赵玉娥是被帐外士兵操练的脚步声惊醒的,她睁开眼,见赵玉燕还靠在她肩膀上睡着,睫毛上还沾着昨夜未干的泪痕。帐顶的破洞透进一丝微光,把帐内的草席照得隐约可见——昨夜她们决定留下后,竟睡得比前几日安稳些,连梦都没做一个。

她轻轻挪开肩膀,刚要起身去查看帐外的动静,手腕却被赵玉燕抓住了。“姐姐,你别乱动。”赵玉燕的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眼睛还没完全睁开,“我有话跟你说。”

赵玉娥重新坐下,看着妹妹揉了揉眼睛,坐直身子。晨光里,赵玉燕的脸颊泛着一点红晕,不像昨日那样苍白。她攥着赵玉娥的手,指尖微微用力,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姐姐,你还记得吗?”赵玉燕开口,声音比平日里清亮些,“后周还在汴梁的时候,柴宗训请我们去殿寝宫里吃点心,他说过要娶我们的。”

赵玉娥的心猛地一跳,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这件事她怎么会忘——那是去年深秋,汴梁刚下过第一场雪,柴宗训在殿寝宫里摆了一碟桂花糕,还有一壶热蜜水。他拿着一块桂花糕递给赵玉燕,又给她递了一块,然后红着脸说:“等我再长大些,就请太后下旨,娶你们做我的妃子。”当时符太后就坐在旁边,还笑着摸了摸柴宗训的头,说“殿下有眼光”。

只是后来爹在陈桥驿起兵,建了大宋,汴梁乱作一团,她们跟着爹逃出城,这件事就像被风雪埋了一样,再也没人提起。赵玉燕现在突然说起,倒让她有些措手不及。

“我没忘。”赵玉娥的声音有些干涩,她避开妹妹的目光,看向帐外,“可那都是以前的事了,现在……”

“现在怎么了?”赵玉燕打断她,手攥得更紧了,“现在柴宗训还是后周的太子,我们还是赵家的女儿啊。他说过的话,难道不算数了吗?符太后还作证了呢!”

她往前凑了凑,眼睛亮得像晨光里的星星:“姐姐,我们不用去汴梁找爹了。你想啊,符太后不是把镇州当成后方了吗?她还留了官员在那里打理。要是我们能跟着柴宗训去镇州,等他以后加冕做了皇帝,我们就做他的妃子,到时候还能劝他放了爹,让爹也去镇州养老,这样我们一家不就能团聚了吗?”

赵玉娥看着妹妹满心期待的模样,心里一阵复杂。她知道燕儿是真心想一家人团聚,可她比燕儿大一岁,想得更多些。柴宗训现在快八岁了,虽然比同龄孩子懂事,可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当年说的话,或许只是一时兴起。更何况,他现在是联军的统帅,身边围着的都是符太后和符彦卿的人,就算他还记得当年的婚约,又能做得了主吗?

“燕儿,你听我说。”赵玉娥深吸一口气,握住妹妹的手,声音尽量柔和,“柴宗训现在虽然是太子,可他还小,很多事都做不了主。符太后把镇州当成后方,是为了守住后周的根基,不是为了给我们安排去处。”

她顿了顿,看着妹妹渐渐黯淡下去的眼神,继续说:“再说,我们现在是‘俘虏’,他把我们关在偏帐里,就算还记得婚约,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提。等他年满二十加冕,还有十二年呢,到时候后宫里会有多少佳丽?他会不会还记得我们,都是未知数。”

“可我们也不小了啊。”赵玉燕小声反驳,声音里带着一丝委屈,“我今年十二,你十三,再过几年就能嫁人了。要是我们不抓住这个机会,等爹出了事,我们就真的无依无靠了。”

她说着,眼圈又红了:“姐姐,我不是想做什么妃子,我就是想让我们一家平安。要是我们能和柴宗训结亲,符太后就不会再针对我们,联军也不会对爹下死手,这样不好吗?”

赵玉娥没有说话。她知道燕儿说得有道理,可她心里总觉得不安。柴宗训对她们是有旧情,可这份旧情在江山社稷面前,又能有多少分量?符太后一心想让后周复国,对爹恨之入骨,就算她们和柴宗训结亲,符太后也未必会放过爹。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了脚步声,接着是侍卫的声音:“两位姑娘,殿下请你们去主营帐一趟。”

赵玉娥和赵玉燕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柴宗训怎么会突然请她们去主营帐?是因为昨日她们试图逃跑的事,还是有别的原因?

赵玉娥定了定神,对帐外应道:“知道了,我们马上就来。”她帮赵玉燕理了理凌乱的衣襟,又擦了擦自己眼角的泪痕,低声道:“一会儿去了主营帐,少说话,多听着。不管柴宗训说什么,都先别答应,等我们商量好了再说。”

赵玉燕点了点头,跟着赵玉娥走出了偏帐。晨雾已经散了些,阳光透过柳枝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主营帐在大营的中央,离偏帐不远,一路上能看到士兵们在操练,甲胄碰撞的声音和喊杀声此起彼伏,让人心里发紧。

走到主营帐门口,内侍早已在那里等候。他对着两人行了一礼,轻声道:“两位姑娘,殿下在里面等你们,请随我来。”

赵玉娥和赵玉燕跟着内侍走进主营帐,刚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墨香。帐内的空间很大,中间放着一张长长的案几,案几上摊着一张攻城图纸,周围站着几位穿着盔甲的将领,还有几个文官模样的人。柴宗训坐在案几的主位上,穿着一身明黄色的太子袍,头发束得整整齐齐,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稚气,多了几分严肃。

看到她们进来,柴宗训抬了抬头,对着周围的人说:“你们先出去,我有话跟两位姑娘说。”

将领和文官们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纷纷躬身退了出去。很快,帐内就只剩下柴宗训、赵玉娥和赵玉燕三个人。

柴宗训从主位上站起来,走到她们面前,目光在两人脸上扫过,轻声道:“昨日你们试图逃跑,我没有怪你们,毕竟你们担心赵将军的安危,是人之常情。”

赵玉娥连忙低下头,轻声道:“殿下,昨日是我们不对,还请殿下恕罪。”

“我没有要怪你们的意思。”柴宗训摇了摇头,声音比平日里低沉些,“我今日请你们来,是想跟你们说一件事。三日后就要攻城了,我知道你们担心赵将军,所以我想跟你们保证,只要赵将军肯归降,我绝不会伤害他,还会让他去镇州养老,安度晚年。”

赵玉燕听到这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刚要说话,却被赵玉娥拉了一下衣角。她只好把话咽了回去,看着柴宗训,等着他继续说下去。

柴宗训似乎没注意到两人的小动作,继续道:“镇州是后周的后方,那里很安全,符太后还留了官员在那里打理。要是你们愿意,也可以跟着赵将军去镇州,以后就在那里生活,不用再担心战乱。”

赵玉燕忍不住开口:“殿下,那……那你还记得以前在汴梁的时候,你说过要娶我们的事吗?符太后还作证了呢!”

柴宗训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她会突然提起这件事。他看着赵玉燕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赵玉娥复杂的表情,沉默了片刻,才轻声道:“我记得。”

听到这两个字,赵玉燕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殿下,等我们去了镇州,你以后加冕做了皇帝,还会娶我们吗?要是我们结了亲,你就不会再为难爹了,对不对?”

柴宗训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案几前,拿起一支笔,轻轻转动着,目光落在攻城图纸上,像是在思考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才转过身,看着两人,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燕儿,我知道你想让你们一家平安。可我现在是后周的太子,以后要做皇帝,很多事都身不由己。婚约的事,等攻城结束后,我会跟符太后商量,但是现在,我不能给你们保证。”

赵玉娥的心沉了一下。她就知道,柴宗训不会轻易答应。符太后是不会允许他和“乱臣贼子”的女儿结亲的,就算柴宗训想,符太后也会从中作梗。

“殿下,”赵玉娥开口,声音很平静,“我们知道你有难处。我们不求什么婚约,只求你能说到做到,攻城后放了爹,让我们一家去镇州生活。只要爹平安,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柴宗训看着赵玉娥,眼神里闪过一丝愧疚:“你放心,我答应你们的事,一定会做到。只要赵将军肯归降,我绝不会伤害他。”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了内侍的声音:“殿下,符大人和辽使来了,说有要事跟您商议。”

柴宗训皱了皱眉,对赵玉娥和赵玉燕道:“你们先回偏帐吧,有什么事,我会再派人跟你们说。”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已经吩咐厨房,给你们准备了早饭,回去就能吃了。”

赵玉娥和赵玉燕对着柴宗训行了一礼,转身走出了主营帐。刚走出帐门,就看到符彦卿和一位穿着辽人服饰的使者正往帐内走,两人的脸色都很严肃,显然是有重要的事。

回到偏帐,早饭已经送来了,是两碗热粥和几个肉包子。赵玉燕拿起一个肉包子,却没什么胃口,只是小口咬着。赵玉娥看着她,轻声道:“别担心,柴宗训既然答应了放爹,就不会食言。至于婚约的事,以后再说吧。”

赵玉燕点了点头,把肉包子放在一边,拿起粥碗,小口喝着。帐外的操练声还在继续,让人心里很不踏实。她不知道三日后攻城,会发生什么事,也不知道爹能不能平安。

而此刻的主营帐内,气氛却异常紧张。符彦卿指着攻城图纸上的“西门”,对柴宗训道:“殿下,西门是汴梁城最薄弱的地方,也是赵匡胤防守最严的地方。三日后攻城,我们必须集中兵力攻打西门,只要拿下西门,汴梁城就唾手可得了。”

辽使也开口道:“太子殿下,我大辽已经准备好了五千骑兵,随时可以配合联军攻打西门。只要拿下汴梁,我们大辽只要汴梁城内的一半财富,其余的都归后周。”

柴宗训看着攻城图纸,手指在“西门”的位置轻轻敲击着,没有立刻说话。他知道符彦卿和辽使说得有道理,西门确实是攻打汴梁的最佳突破口。可他心里总觉得不安——赵匡胤是个很谨慎的人,他肯定会在西门布下重兵,联军攻打西门,一定会损失惨重。

“符大人,辽使,”柴宗训开口,声音很平静,“攻打西门可以,但是不能集中所有兵力。赵匡胤很狡猾,他说不定会在西门设下埋伏,要是我们把所有兵力都投入到西门,一旦中了埋伏,后果不堪设想。”

符彦卿皱了皱眉:“殿下,那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分兵三路。”柴宗训指着攻城图纸,继续道,“一路攻打西门,吸引赵匡胤的主力;一路攻打东门,牵制赵匡胤的兵力;还有一路,绕到汴梁城的后方,切断赵匡胤的粮草供应。只要粮草断了,赵匡胤的军队就会不战自乱,到时候我们再全力攻打西门,就能拿下汴梁城了。”

帐内的人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一个快八岁的孩子,竟然能想出这样周全的计策。符彦卿看着柴宗训,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殿下的计策很好,可是绕到汴梁城后方的军队,需要多少兵力?而且汴梁城后方地形复杂,很容易迷路,谁来带领这支部队?”

“兵力不用太多,三千骑兵就够了。”柴宗训回答,“至于将领,我觉得李将军最合适。李将军熟悉汴梁城周围的地形,而且作战勇猛,一定能完成任务。”

李将军是后周的老将,一直跟着世宗皇帝打仗,很有经验。符彦卿点了点头:“李将军确实合适。那攻打东门的军队,就由王将军带领吧,王将军擅长防守,能牵制住赵匡胤的兵力。”

辽使也点了点头:“我大辽的五千骑兵,就配合攻打西门,听从符大人的指挥。”

柴宗训看着众人,沉声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这么定了。三日后清晨,准时攻城。在这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不能出任何差错。”

众人齐声应道:“是,殿下!”

等众人都退出去后,柴宗训独自留在主营帐里,看着攻城图纸,眼神变得复杂起来。他知道这个计策能拿下汴梁城,可他也知道,一旦攻城开始,就会有很多人死去,其中说不定就有他认识的人。

他想起了赵玉娥和赵玉燕,想起了昨日她们试图逃跑的事,心里一阵愧疚。他答应过她们,不会伤害赵匡胤,可他也知道,赵匡胤是不会轻易归降的。要是赵匡胤不肯归降,他就必须下令攻城,到时候赵匡胤的生死,就由不得他了。

“赵将军,对不起。”柴宗训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我是后周的太子,我必须为后周的百姓着想,不能因为个人的旧情,耽误了复国大业。”

他拿起笔,在攻城图纸上“西门”的位置画了一个圈,又在“东门”和“后方”的位置分别做了标记。做完这一切,他放下笔,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外面的阳光很刺眼,操练的声音还在继续,让人心里发紧。

他知道,三日后的攻城,将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他只希望,这场战争能尽快结束,后周能早日复国,百姓能早日过上安稳的生活。至于他和赵玉娥姐妹的旧情,还有赵匡胤的生死,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此刻的偏帐内,赵玉娥和赵玉燕还在为未来担忧。赵玉燕靠在赵玉娥的肩膀上,小声道:“姐姐,你说柴宗训会不会真的放了爹?我们真的能去镇州生活吗?”

赵玉娥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声音柔和:“会的,一定会的。柴宗训是个重情义的人,他答应我们的事,一定会做到。我们再等等,等三日后攻城结束,一切就都会好起来的。”

赵玉燕点了点头,闭上眼睛,靠在赵玉娥的肩膀上。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祈祷爹能平安,祈祷她们一家能团聚,祈祷这场战争能尽快结束。

帐外的阳光越来越刺眼,操练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仿佛在预示着三日后那场注定惨烈的攻城战。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着三日后的黎明,等待着命运的判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