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 第170章 赵玉娥拉着赵玉燕偷偷走溜出去,赵玉燕停止了脚步:姐姐

第170章 帐外迟疑与前路彷徨

暮色彻底漫过联军大营时,偏帐外的守卫换了第三拨。赵玉娥靠在帐壁上,耳朵始终贴着重叠的帐布,听着外面侍卫的脚步声从清晰到模糊——方才换班时的喧闹散去后,营寨深处传来更夫敲梆的声音,“咚——咚——”两下,是亥时了。

她悄悄挪到帐后,指尖再次触到那根松动的木柱。白日里被侍卫加固过的麻绳已被她用发簪磨断了大半,只余下细细一缕,只要再用些力,就能推开缝隙。赵玉燕坐在草席上,借着帐顶漏下的月光,看着姐姐的动作,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眼底满是不安。

“燕儿,过来。”赵玉娥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她见妹妹缓缓起身,连忙招手,“你听,外面只有一个人的脚步声,应该是另一个侍卫去那边的营帐取暖了。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我们趁他没回来,赶紧走。”

赵玉燕走到帐后,果然只听见一道缓慢的脚步声在帐前来回踱步,偶尔还夹杂着侍卫搓手呵气的声音。她咬了咬下唇,刚要弯腰去帮姐姐推木柱,却又猛地直起身子,往后退了半步。

“怎么了?”赵玉娥察觉到她的退缩,眉头皱了起来,“再磨蹭,等侍卫回来就走不了了。”

“姐姐,我……”赵玉燕的声音发颤,月光落在她脸上,能看到眼角泛着的水光,“我不想走了。要走,你自己走吧。”

赵玉娥的手顿在木柱上,整个人都僵住了。她转过身,难以置信地看着妹妹:“你说什么?白日里我们不是说好的吗?要去汴梁找爹,要陪在他身边。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你怎么突然变卦了?”

“我不是变卦。”赵玉燕用力摇了摇头,双手紧紧攥着裙摆,指节都泛了白,“姐姐,你好好想想。我们现在溜出去,侍卫发现我们不见了,第一个反应是什么?肯定是去告诉柴宗训啊。”

她往前走了一步,声音因为急切而微微拔高,又连忙压低:“柴宗训要是知道我们逃了,会不会直接派兵来追?他之前虽然说‘不许伤我们分毫’,可我们这次是私自逃跑,他会不会以为我们要去给爹通风报信,恼羞成怒?”

赵玉娥张了张嘴,刚要反驳,却被赵玉燕打断:“还有符太后!你忘了白日里我们听见侍卫说,符太后派了人来营里?要是侍卫不先告诉柴宗训,反而直接去汇报给符太后,怎么办?”

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眼眶也红了:“符太后一直看我们不顺眼,之前在汴梁的时候,就总说我们爹是‘乱臣贼子’。要是让她知道我们逃了,她肯定会说我们是‘助纣为虐’,说不定还会逼着柴宗训对爹下死手。姐姐,我们不能冒这个险啊。”

赵玉娥沉默了。她刚才满脑子都是“逃出去”,竟没想起这一层。符太后的手段,她们在汴梁时就见识过——当年爹刚掌兵权时,符太后就曾暗中派人去爹的军营里挑拨离间,若不是爹手下的将领忠心,恐怕早就出了乱子。如今她们落在联军大营,符太后本就对她们心存忌惮,若是再被她抓住“逃跑”的把柄,后果不堪设想。

“可我们也不能一直被关在这里啊。”赵玉娥的声音软了下来,她走到妹妹身边,抬手想拍她的肩膀,却又停在半空,“三日后就要攻城了,我们要是不赶紧去汴梁,怎么知道爹的情况?万一……万一联军攻进了城,爹他……”

后面的话,她没说出口,可两人都明白那未尽的担忧。赵玉燕吸了吸鼻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声音却坚定了些:“姐姐,我们留下,反而能让柴宗训放心。你想啊,我们安安稳稳地待在帐里,他就不会觉得我们要搞小动作,也不会因为担心我们而分心。说不定他还会念着旧情,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劝爹归降,给我们一家留条活路。”

她拉着赵玉娥的手,指尖冰凉,却带着一股韧劲:“你说我们分开走,一个留下一个走,可这样更会让他们怀疑啊。要是我留下,你走了,侍卫肯定会逼问我你去了哪里,我要是不说,他们会不会对我动手?要是我说了,他们去追你,你不还是会被抓住吗?”

赵玉娥看着妹妹认真的眼神,心里一阵发酸。她一直以为燕儿还是那个需要她保护的小丫头,却没想到,在她没注意的时候,燕儿已经学会了思考这些复杂的事。她想起白日里燕儿扑到侍卫面前说“我不逃了”,想起燕儿靠在她肩膀上小声哭,忽然觉得,或许燕儿说的是对的——她们现在逃跑,不仅救不了爹,反而会把自己和爹都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可此去路途遥远,路上要是碰上追兵,或者我们爹的兵和联军在前边交战,肯定不会顾及我们的。”赵玉燕又补充道,声音里带着一丝后怕,“白日里我们逃的时候,你也看到了,侍卫射箭的时候根本没手下留情。要是我们真的逃出去,在半路上被联军的士兵抓住,他们可不会像柴宗训那样对我们手下留情,说不定直接就把我们杀了,还会说我们是‘逃兵的家眷’。”

她顿了顿,看着帐外那片被月光照亮的柳枝,声音柔和下来:“姐姐,我们留下吧。柴宗训虽然把我们关起来了,可他没亏待我们——白日里送的菜饼是我们小时候爱吃的,晚上还让厨房送热汤。他心里还是念着旧情的,对不对?我们再等等,等三日后攻城,说不定事情会有转机。”

赵玉娥没有说话,她走到帐帘边,小心地掀开一条缝隙。月光下,那名侍卫正靠在柳树下,双手揣在怀里,头一点一点的,像是快要睡着了。不远处的营寨门口,挂着两盏红灯笼,灯笼的光在风里晃啊晃,映得地上的影子忽明忽暗。

她想起爹在汴梁府里教她们读书时说的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只看眼前的路,还要想想身后的坑。”那时她只当是爹在教她们读书的道理,现在才明白,这道理用在人生的选择上,更是如此。她们现在逃跑,看似是“去找爹”,实则是在往“坑”里跳——不仅救不了爹,还会让柴宗训为难,让符太后找到对付爹的借口。

“姐姐?”赵玉燕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角,声音里带着一丝试探,“我们留下,好不好?”

赵玉娥深吸一口气,缓缓放下帐帘,转过身看着妹妹,点了点头:“好,我们留下。”

听到这句话,赵玉燕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嘴角也露出了一丝笑意,虽然眼角还挂着泪痕,却显得格外真切。她拉着赵玉娥走到草席边,两人并肩坐下,月光从帐顶的破洞里钻进来,落在她们中间,像一条细细的银线。

“其实我刚才也很害怕。”赵玉燕小声说,“我怕我们逃出去后,再也见不到爹,也怕我们再也见不到你。现在好了,我们不用分开了。”

赵玉娥抬手摸了摸妹妹的头发,就像小时候那样,声音柔和:“是姐姐考虑不周,没想起符太后和路上的危险。以后我们做决定,要一起商量,不能再像今天这样冲动了。”

赵玉燕点了点头,靠在赵玉娥的肩膀上。帐外的脚步声还在来回踱步,偶尔传来侍卫打哈欠的声音。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帐内的月光一点点移动。

过了一会儿,帐外传来了脚步声,接着是食盒放在地上的轻响,是厨房送来的热汤。侍卫的声音隔着帐帘传进来:“两位姑娘,殿下吩咐了,天凉,喝点热汤暖暖身子。”

赵玉娥起身去拿食盒,打开盖子,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里面是两碗姜汤,还放着两个蜜饯果子。她把一碗姜汤递给赵玉燕,自己端着另一碗,小口喝着。姜汤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身上的寒气,也让她心里踏实了些。

“你看,柴宗训还是念着旧情的。”赵玉燕咬了一口蜜饯果子,声音里带着一丝庆幸,“他要是真的想对我们不好,就不会让厨房送姜汤和蜜饯了。”

赵玉娥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她喝着姜汤,心里却在想——柴宗训对她们越好,她心里就越纠结。她知道,柴宗训是后周的太子,他必须站在后周的立场上,和爹开战。可他对她们的旧情,又让他不忍心伤害她们。三日后攻城,他到底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是会为了后周,对爹痛下杀手,还是会为了旧情,放爹一条生路?

帐外的更夫又敲了梆,“咚——咚——”两下,是子时了。营寨里彻底安静下来,只有远处偶尔传来战马的嘶鸣,还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赵玉娥和赵玉燕喝完姜汤,把食盒放在一边,并肩躺在草席上。

“姐姐,你说爹现在在做什么?”赵玉燕轻声问道,眼睛望着帐顶的破洞。

“应该在汴梁城楼上巡查吧。”赵玉娥闭着眼睛,声音有些沙哑,“爹一向谨慎,攻城前肯定会仔细检查城墙的防御,不会让联军轻易攻进来的。”

“嗯。”赵玉燕应了一声,渐渐没了声音,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她累了一天,又担惊受怕,此刻终于睡着了。

赵玉娥却没有睡意。她听着妹妹均匀的呼吸声,心里满是心事。她知道,留下只是暂时的,三日后攻城,才是真正的考验。她们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命运的判决。

而此刻的主营帐内,柴宗训还没有睡。他坐在案前,面前放着一碗早已凉透的茶,手里拿着一张纸——那是内侍刚送来的,上面写着赵玉娥姐妹在帐后的动静,从“磨断麻绳”到“燕儿劝阻”,再到“两人放弃逃跑”,写得清清楚楚。

柴宗训看着纸上的字,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他就知道,赵玉娥虽然冲动,可赵玉燕心思细,一定会拦住她。他之所以没有加强对偏帐的守卫,就是想看看她们会不会真的逃跑——若是她们真的逃了,他或许会失望;可她们没逃,反而让他心里踏实了些。

“殿下,夜深了,该歇息了。”内侍站在一旁,小声提醒道,“明日还要和辽主商议攻城的细节,若是休息不好,怕是会影响大事。”

柴宗训放下纸,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点了点头:“知道了。你把这张纸烧了,别让任何人看见。”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明日早上,让厨房给偏帐送些热粥和包子,再送两床新的被褥过去——帐里的草席太凉了,别冻着她们。”

内侍应了一声,拿起纸退了出去。柴宗训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风带着深春的凉意吹进来,夹杂着远处军营里的烟火气。他望着汴梁的方向,眉头又皱了起来。

他知道,三日后攻城,他必须做出选择。一边是后周的江山,是符太后和将士们的期望;一边是和赵匡胤的旧情,是赵玉娥姐妹的信任。无论他选择哪一边,都会有人受伤。可他是后周的太子,他没有退路。

“赵匡胤,你可别怪我。”柴宗训轻声说道,声音被风吹散在夜色里,“若不是你非要夺权,我们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他关上窗户,回到案前,拿起笔,在攻城图纸上“西门”的位置又画了一个圈。西门是汴梁城最薄弱的地方,也是赵匡胤防守最严的地方。三日后,那里一定会成为主战场。

夜深了,主营帐内的烛火还亮着,映着柴宗训沉思的身影。偏帐内,赵玉娥还没有睡着,她听着帐外的风声,心里默默祈祷着——祈祷三日后的攻城,能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祈祷爹能平安,她们一家能团聚;祈祷柴宗训能守住旧情,给所有人一条活路。

没有人知道,三日后的汴梁城,会迎来怎样的战火;也没有人知道,这场关乎江山、关乎盟约、关乎亲情的战争,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结束。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着三日后的黎明,等待着命运的揭晓。而这漫漫长夜,注定充满了不安与彷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