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第172章 戍边之议与加冕诺
午后的阳光透过主营帐的窗棂,在案几上投下长长的光斑。赵玉娥和赵玉燕坐在帐内的矮凳上,面前的青瓷碗里还剩着半盏凉茶——自晨时从主营帐离开,不过两个时辰,柴宗训又派人将她们请了过来。帐内的将领和文官已尽数退去,只余下内侍在帐门处候着,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淡淡的檀香,比晨间多了几分沉静。
柴宗训坐在案几后,手里握着一支狼毫笔,笔尖悬在一张素笺上方,却迟迟没有落下。他抬眼看向对面的姐妹俩,目光在赵玉燕紧绷的指尖与赵玉娥微蹙的眉头上扫过,轻声道:“方才和符大人他们商议完攻城的事,总觉得还有些话要跟你们说。”
赵玉娥起身行了一礼:“殿下有话但说无妨,我们姐妹听着便是。”
柴宗训放下狼毫笔,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摩挲着——那是一张刚绘制好的汴梁城防简图,西门的位置被红笔圈了三道,旁边还标注着“辽骑五千”的小字。他沉默片刻,忽然开口:“若是你们爹肯投降,我倒有个想法,还没跟我娘提过,先跟你们说说。”
赵玉燕的身子瞬间坐直了,眼睛紧紧盯着柴宗训,连呼吸都放轻了些。赵玉娥也屏住呼吸,心里隐隐有了些期待,又掺着几分不安——她知道柴宗训的决定,将直接关系到爹的生死。
“等战事结束,”柴宗训的声音比午后的阳光更柔和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我会请旨收回赵将军所有的兵权和职务,然后派他去戍边。”
“戍边?”赵玉娥猛地抬头,声音里带着一丝惊讶。她原以为柴宗训会让爹去镇州养老,却没想到是去戍边——边疆苦寒,战事不断,爹年近半百,若是去了那里,岂不是和流放没什么两样?
赵玉燕也急了,站起身道:“殿下,戍边太危险了!我爹他……”
“燕儿,先听殿下把话说完。”赵玉娥拉住妹妹的手,轻轻摇了摇头。她知道此刻打断柴宗训,只会让事情更糟,不如先听清楚他的打算。
柴宗训看着姐妹俩焦急的模样,眼底闪过一丝理解,继续道:“我知道戍边苦,可这也是保护他的办法。”他拿起案几上的素笺,在上面写了一个“符”字,又划了一道横线,“我娘和符彦卿他们,一直想治赵将军的罪,若是让他留在中原,就算我保着他,也难免会有麻烦。去戍边就不一样了,他还是将军,有自己的兵马,只是守着边境,远离朝堂纷争,反而能平安。”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而且我已经想好了,给赵将军派去的戍边之地,是雁门关附近的代州。那里虽有辽人袭扰,可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只要不主动挑起战事,就能安稳。我还会派李将军跟着去,李将军是我爹的旧部,为人忠厚,能帮着赵将军打理军务,也能替我照看他。”
赵玉娥的心渐渐沉了下来。柴宗训说得有道理,符太后和符彦卿对爹恨之入骨,若是爹留在中原,迟早会被他们找到把柄。去戍边虽然苦,却能避开朝堂的明枪暗箭,确实是眼下最好的选择。可她一想到爹要远离家乡,去那苦寒之地,心里就一阵发酸。
“殿下,”赵玉娥轻声问道,“那我和妹妹呢?我们能跟着爹去代州吗?”
柴宗训看着她,眼神里带着一丝复杂,摇了摇头:“不能。你们不能去代州。”
赵玉燕的眼圈瞬间红了:“为什么?我们想陪着爹!”
“因为我有别的安排。”柴宗训站起身,走到姐妹俩面前,目光落在赵玉燕脸上,又转向赵玉娥,声音异常郑重,“我答应你们,等我二十岁加冕之后,就算后宫有再多佳丽,也不会忘记你们。等天下太平了,后周的江山稳固了,我就册封你们为皇后,正牌的皇后。”
“皇后?”赵玉娥和赵玉燕都愣住了,像是没听清他的话。她们原以为柴宗训最多会让她们做个妃子,却没想到他会许下“皇后”的承诺——而且还是“正牌的”。
柴宗训看着她们惊讶的模样,嘴角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我知道你们可能不信,可我说到做到。”他想起去年深秋在殿寝宫里的场景,桂花糕的甜香仿佛还在鼻尖萦绕,“当年在汴梁,我跟你们说要娶你们做妃子,现在我想改改——我要娶你们做皇后。至于延寿女,”他顿了顿,声音里多了几分无奈,“她是辽主的女儿,我不能失信于辽人,所以也会册封她为皇后,不过你们放心,我心里有数,不会让你们受委屈。”
赵玉燕的眼泪掉了下来,却不是因为难过,而是因为激动。她拉着赵玉娥的手,声音带着哭腔:“姐姐,你听到了吗?殿下说要册封我们为皇后!我们以后能和爹团聚,还能做皇后!”
赵玉娥却没有妹妹那么激动。她看着柴宗训,眼神里带着一丝疑惑:“殿下,您为什么要对我们这么好?我们是‘乱臣贼子’的女儿,您这么做,不怕被太后和大臣们反对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