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113章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第113章

作者:敲敲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7:50

王司徒当众展开御览,但见密诏笔迹确系天子真迹无疑。待殿内重臣轮流传阅完毕,王允将密诏郑重置于御案,转向御座躬身进言:\"此诏既验明真伪,足证当今陛下乃正统承继大统之人。依诏书所示,燕王殿下既为钦定辅政大臣,又系宗室领袖、陛下皇叔,当效法古之周公伊尹,暂行监国大权。\"

此时端坐御座的刘凤作沉吟状,环视殿下众臣期待之色,缓声道:\"陛下既为 ** 钦定之君,登基以来亦无过失,自当仍为大汉天子。然今陛下年幼受制,被董贼挟持于长安。凡长安所出政令,皆系董卓矫诏,概不奉行。\"

\"然社稷不可久虚朝堂,孤意以为:一面整军西进勤王诛逆,一面由诸公在洛阳重建朝纲,暂摄政务以待天子回銮。\"

【简化版】

帝国政务暂由诸位大臣共同商议处理,待救回陛下后,再归还大权。此策既可维持朝廷运转,防止混乱,亦能阻断董卓借机乱政。燕王提议后,诸侯与百官低声议论,虽觉无 ** 坐镇稍显不妥,但权衡之下仍点头应允。

刘凤推举王允、荀爽、黄琬等重臣主理朝政,不料王允执意返长安辅佐天子,坚称正统需臣子护卫。刘凤不再多言,一心急于领兵返燕,拖延一日只为布局——借双朝廷之局淡化帝威,巩固自身监国之名,为日后废刘协、自立为\"弘武皇帝\"铺路。

御书房内,刘凤缓缓扫视着满朝文武,沉声道:\"北境烽烟未熄,孤王不便久居洛阳。既已议定方略,便依此行事。\"

他顿了顿,铿锵有力地继续说:\"待孤平定公孙瓒之乱,自当率师返洛,助诸卿肃清朝纲,剿灭董卓逆党,恭迎圣驾还朝。今日议事到此为止。\"

\"臣等告退!\"文武百官齐声应道,向燕王行过礼后依次退出永华殿。

刘凤快步上前,在殿门前拦住王允:\"司徒大人且留步,孤有要事相商。\"

王允捋须笑道:\"数年不见,殿下愈发英武了。前番救命之恩,老朽尚未报答。不知今日有何吩咐?\"

\"司徒言重了。\"刘凤微微欠身,\"当年多蒙您照拂,这份情谊岂是区区举手之劳可比?今日相留,实有一事相求...\"

原来二人渊源颇深。当年刘凤初入洛阳,正是经大儒卢植引荐,得以结识王允、荀爽等清流名士。

王允和蔼地点头:\"殿下但说无妨,老朽定当竭力相助。\"

刘凤略显局促地笑了笑,欲言又止:\"此事说来有些难以启齿...\"

事情的起因是前段时间我救了一位姑娘,这位姑娘极其忠义,深更半夜不仅为她的义父祈祷,也为救她性命的人祈福。

这份真诚让我深受感动,由此心生爱慕。上前询问后得知她是司徒府的貂蝉,因此我决定向王司徒提亲,希望能迎娶貂蝉。

其实刘凤特意留下王允,就是为了商谈迎娶貂蝉的事宜。

按常理来说,提亲应由长辈出面,但眼下我急着赶回燕国平定叛乱,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长辈代为提亲。

原本打算等回到燕国,平定北方叛乱后,再请师父童渊上门提亲。

可谁知这位王司徒执意要回长安城,说什么要潜伏在董卓身边。

天知道这老头会不会又搞出什么 ** 计连环计!

我早已视貂蝉为妻子,自然不能让他用那些计谋便宜了董卓和吕布那两个小人。

王允当时完全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在这国难当头之际,燕王殿下留下他竟是为了谈儿女私情。

想到自己的义女,他不禁回忆起两人相识的经过:当初他出京巡察地方,了解民情,顺便回老家探亲。

然而沿途所见尽是荒芜的土地、逃难的流民、乡亲们的哭诉、遍地饿死的百姓,一幕幕惨不忍睹的景象。

当时的大汉帝国内忧外患,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虽然他有满腔抱负,但朝政被十常侍把持,他的谏言根本传不到陛下耳中。

正当他感叹世道炎凉时,在路边遇到一对母女,母亲已经饿死,小女孩正抱着母亲的 ** 哭泣。

他下车询问后,见这女孩身世可怜却谈吐不凡,相貌也出众,便将她带回府中收养。

那时他的夫人独自在家,他又公务繁忙,这个小女孩正好可以陪伴夫人。

《貂蝉姻缘录》

这女娃子当真灵巧可人,自小就显出过人机敏。及至豆蔻年华,愈发亭亭玉立——杏眼含春,樱唇点朱,冰肌玉骨透着海棠般明艳,活脱脱月宫仙子下凡尘。

府上主母越看越爱,终是收入膝下作了螟蛉女,赐名\"貂蝉\"。这丫头也伶俐,自打认了义亲,伺候二老愈发周到体贴。

偏生这绝色佳人入了燕王法眼!

思及掌上明珠般的义女,再想起燕王昔年救命之恩,更念及其在清流党人中的声望。最要紧是燕国十万铁骑——如今要诛董卓、迎圣驾还都,全仗这支劲旅。况且燕王总领监国之职,自己要在朝堂立足,岂能少了这位辅政大臣的扶持?

貂蝉虽得宠爱,终非亲生骨肉。即便亲女,此刻也断无推辞之理。若因区区义女开罪燕王,不仅前情尽弃,更会招来弥天大祸,岂非愚不可及?

不若促成这段姻缘,使太原王氏与燕王府结 ** 之好。待来日铲除 ** 、迎回天子,朝堂之上自有强援。纵然北疆烽烟四起,可燕王既能用五万精锐大破西凉军,何惧公孙瓒四十万乌合之众?

当务之急,定要维系这金玉良缘。教义女在燕王帷帐之间,多为娘家美言......

王允想到太原王氏与燕氏联姻结盟,家族将在他手中壮大,成就前所未有的权势巅峰,心中不禁澎湃难抑。

他强压下心头的激动,故作从容地抚须笑道:\"不过小事耳!古人云:良缘天定,双燕沐春晖。燕王能垂青小女,实乃貂蝉之福。只是……\"

话锋稍顿,王允正色凝视燕王:\"蝉儿乃老臣掌上明珠,还望殿下予我王氏体面,赐她相称的名分?\"

刘凤闻言欣然应允:\"蒙司徒成全!孤必不负王氏门楣。按祖制,藩王可立一后二妃。王后甄姜已诞世子,侧妃蔡琰育有长公主。这第二侧妃之位,便予貂蝉如何?\"

\"善!大善!\"王允白须微颤,未料义女竟得如此高位。他郑重拱手:\"老朽便将蝉儿托付殿下。来日盼能徙居蓟城,含饴弄孙。\"

刘凤击掌朗笑:\"届时常备广厦,恭迎二老颐养天年!\"

王允想起与燕国联姻之事,太原王氏今后必将更加显赫,不禁开怀大笑。

刘凤眼中闪过精明的神色,故意为难道:\"王大人,您看这聘礼之事......\"

提及婚事,王允突然沉默。他正打算返回长安护卫天子,与董卓周旋,生死难料。若带家眷同行,燕王必定不允,他也不忍亲人受苦。

思量再三,王允直言:\"殿下,老夫欲将貂蝉与家眷托付于您。\"随后详细说明原委。

刘凤毫不迟疑:\"王大人放心,本王定会妥善照料。\"他本就打算带貂蝉回燕国,若留她在长安,万一重演史书所载......这个念头令他心中不快。

如今王允主动提出,正合他意。

翁婿二人又叙谈片刻,一同离开残破的宫城。

当夜,燕军驻地。

刘凤回营后立即派周泰率亲卫前往司徒府,将王允家眷接入军中,准备随大军返回蓟城。

刘凤命赵云、典韦传令全军休整,次日黎明启程急行。

帅帐内,刘凤正审视北疆城防图时,御林卫掀帘入内,单膝跪报:\"太史将军帐外求见。\"

刘凤闻言诧异——太史慈负伤在身,理当静养,此刻前来所为何事?

\"宣。\"他落座主位,挥手示意。

御林卫领命退出,转眼便引太史慈入帐。只见这位虎将虽面色憔悴,仍抱拳铿锵行礼:\"末将拜见王上!\"

\"子义!\"刘凤眉头紧蹙,\"伤未愈便该好生将养,怎的——\"

\"王上明鉴。\"太史慈声音沙哑,\"北疆烽火连天,大军旦夕即发。末将忧心蓟城百姓,更虑老母安危......\"这位三国闻名的孝子喉头滚动,\"恳请随军出征,平叛护国!\"

原来其母居蓟城,而公孙瓒率四十万叛军压境。虽知王上胜券在握,太史慈仍辗转难眠,故深夜 ** 。

刘凤凝视爱将疲惫的面容,缓声道:\"忠孝难两全,寡人省得。子义统兵之才,寡人素来倚重。\"话锋一转:\"然汝这般伤势,如何经得起千里奔袭?\"

——————

子义,即便你真能坚持抵达燕境,以你现在的状态还能领兵作战吗?因此寡人不能应允你的请战。

此次北上平叛,寡人自有把握迅速敉平北疆 ** 。

子义就随主力部队返回王城吧,沿途还需你协助处理军务琐事。

听闻这番答复,太史慈顿时明白请战无望。

燕军令行禁止,主帅军令既出,未生叛意之将皆不得违抗。

主上能这般细说分明已是殊恩,若再固执己见便是不识抬举了。

\"家母安危,全仗主上照拂。\"太史慈郑重抱拳施礼。

端坐主位的刘凤凝视爱将,肃然道:\"子义宽心,燕国动荡不日即平,太史老夫人定当安然无恙。\"

\"诺!末将告退。\"得到承诺的太史慈再度行礼,转身大步出帐。

——————

军帐内茶香袅袅,郭嘉疾步闯入禀报:\"主上,招安张牛角的诏令已成。料想旬日之内,数十万黑山军便将挥师北上!\"

\"微臣已分别致书洛阳与长安朝廷,言明主上昔日对张牛角的恩义,及燕国收容数十万黄巾遗民之事,以此为由招抚黑山军首领。\"

\"张牛角感念燕王诚意,愿率麾下归顺。\"

\"善!\"刘凤抚掌称许。黑山部众雄踞北疆要冲,有此强援驰援,边陲危局可解。

待亲率三万精锐回师之时,便是扭转乾坤之际!

自家军师提出的招降数十万黑山军的理由极为合理,相信长安与洛阳两地的朝臣绝不会怀疑燕国与黑山军的关系,更拿不出任何证据。如此一来,整编这数十万黑山军便水到渠成。

刘凤满意地点点头,谈及次日大军开拔之事:“奉孝,明日寡人便率军启程,洛阳剩余事务就托付给你了。”

郭嘉神色坚定,郑重承诺:“王上尽管放心!臣必会将数千车金银粮草、数十万洛阳百姓平安护送至王都蓟城。”稍顿,又补充道:“自然,未来的貂蝉王妃与司徒府家眷,亦会安然抵达。”

提及貂蝉,刘凤语气略显急切:“奉孝,司徒府家眷既已安置妥当,貂蝉姑娘可有不满?”

见自家君主这般模样,郭嘉了然于心,未作遮掩,直言道:“禀王上,司徒府上下皆已接入营地。貂蝉姑娘已知晓将入燕宫为妃,依臣观察,她心中实是欢喜的。”

听闻此言,刘凤笑容舒展,未在意郭嘉话中的调侃,连声道:“甚好!甚好!”

……

次日拂晓,燕国营地一片忙碌。将士们饱餐战饭,整顿兵器铠甲,跨上草原战马,列阵待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