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衍启元 > 第64章 军民同宴;热闹的主城

大衍启元 第64章 军民同宴;热闹的主城

作者:小麒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57:28

火头军营地的灶台边,油烟裹着肉香飘得老远。沈砚戴着张清鸢递来的防烫手套,正将一锅热透的辣子鸡盛进大盆,红油溅在铁甲上,他却毫不在意,只转头对着身后喊:“周凌云!”

少年提着亮银枪快步跑过来,铠甲上还沾着刚搭灶台时的尘土:“世子!”

“你带五十个轻骑营弟兄,分十条街巷去通知百姓——晌午在州牧府广场开军民同宴,不管是住破屋的、搭草棚的,都请过来,管饱!”沈砚一边说,一边拿起新的宫保鸡丁包撕开,往空锅里倒,“告诉百姓不用带碗筷,咱们备了一次性的,老人孩子要是走不动,就扶着、背着来,营里有医女照看。”

周凌云眼睛一亮,刚要应声,楚昭雪却先递来一张折叠的主城街巷图:“按这上面的标记走,东门巷、西市街这些百姓多的地方先去,我已经让影二在广场入口设了引路牌,不会迷路。”她说话时,指尖轻轻帮沈砚理了理被风吹乱的衣领,动作自然又亲昵。

“好嘞!”周凌云接过地图,转身就往外跑,亮银枪的枪尖在阳光下闪着光,“保证把百姓都请来!”

沈砚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锅铲翻动着锅里的宫保鸡丁,又喊:“周虎!”

正帮着火头军搬菜箱的周虎立刻应道:“俺在!世子有啥吩咐?”

“你调两百个重甲营弟兄来营地——一百人帮着分餐,把热好的菜按‘一人一份肉、一碗汤、一个主食’分好,装在托盘里;另外一百人去广场维持秩序,摆好长桌,老人孩子安排在前排,将士们分坐两侧,别挤着百姓。”沈砚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张清鸢立刻递上布巾,还顺手帮他把歪了的手套正了正,“告诉弟兄们,分餐时多留意老人,汤要盛温的,别烫着孩子。”

“放心!俺这就去!”周虎拍着胸脯,转身时还不忘冲火头军喊,“都跟世子学着点!做事就得这么周全!”

灶台另一侧,王管事正指挥人拆自热粥的包装,听见沈砚的指令,忍不住凑过来:“世子,您这安排太细致了,之前俺还担心乱套,现在心里踏实多了。”

“乱不了。”沈砚将炒好的宫保鸡丁盛进盆,示意旁边的士兵端走,又拿起冬瓜丸子汤包,“周霆老将军呢?让他去广场盯着搭棚子——晌午太阳毒,给老人孩子搭个遮阳的,再搬些草垛过来当凳子,别让百姓站着等。”

张清鸢立刻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指令记下来:“我去通报老将军,顺便让医女们把烫伤膏、解暑汤搬到广场角落,万一有人不舒服,能及时处理。”她说着,还不忘叮嘱火头军的王管事,“王管事,热汤的时候多搅搅,别糊底,世子说汤要清亮才好喝。”

王管事赶紧点头:“哎!俺记着了!”

沈砚看着张清鸢转身去议事厅的背影,眼底满是暖意,手里的动作却没停——又一锅梅菜扣肉热好了,肥而不腻的肉裹着酱汁,香气引得旁边帮忙的士兵都咽了咽口水。他笑着指了指那锅扣肉:“给搬菜箱的弟兄先分几份,让他们垫垫肚子,别饿着干活。”

“世子体恤!”士兵们齐声应道,接过盛肉的碗,吃得狼吞虎咽,之前的疲惫仿佛都被肉香驱散了。

楚昭雪这时从广场回来,手里拿着一张画好的分餐示意图:“世子,广场的长桌摆好了,按您说的分了区域,医女也到位了。另外,影三说商队送的最后一批自热米饭到了,我让他直接卸在广场西侧,方便分餐。”

沈砚接过示意图,扫了一眼就点头:“好,你再去跟张清鸢说,让她把备用的一次性碗筷多带些到广场,万一不够用。”他说着,突然想起什么,又补充道,“对了,让医女给小豆子熬点小米粥,他脖子上有伤,吃不了太油腻的。”

楚昭雪眼底泛起笑意:“我早让医女熬上了,盛在保温桶里,等下直接给王阿婆送去。”

灶台边的烟火气越来越浓,十口大灶同时运作,热好的菜一盆接一盆地被士兵端走,往广场方向送。沈砚站在最中间的灶台前,一边翻炒着锅里的红烧排骨,一边时不时下达指令,声音沉稳又清晰,将召集百姓、分餐安排、广场布置梳理得井井有条。

张清鸢回来时,正好看见沈砚将最后一盆番茄蛋花汤盛好,她走过去,帮他摘下防烫手套,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累不累?广场那边百姓已经来了不少,王阿婆带着小豆子也到了,正坐在遮阳棚下等呢。”

沈砚握住她的手,又伸手拉过旁边的楚昭雪,三人并肩站在灶台边,看着远处广场方向渐渐聚拢的人影,听着百姓们隐约的欢声笑语,嘴角都扬起了笑意。

“走,”沈砚拿起搭在旁边的玄铁肩甲,“去广场,让大家尝尝咱们的‘热乎宴’。”

州牧府前的广场上,青布遮阳棚刚搭好没多久,百姓们就顺着街巷往这儿聚,像一群怯生生的雀儿。王阿婆抱着小豆子走在最前,怀里还揣着之前沈砚给的干净布巾,走到棚子下就停了脚——长桌上白花花的一次性碗筷摞得整齐,边缘印着浅蓝的碎花,小豆子的小手伸出去又缩回来,指尖蹭到碗沿的光滑塑料,小声问:“阿婆,这是啥呀?比咱家的陶碗亮多了。”

旁边的老农扛着拐杖,凑过来眯眼瞅了瞅,伸手轻轻碰了碰筷子,指腹划过一次性筷子的纹路,又赶紧收回手,对着王阿婆嘀咕:“这物件轻得很,怕是不经用,咱还是把自家的碗拿出来吧?”说着就往怀里掏——他出门时特意带了自家的破陶碗,怕给“将军们”添麻烦。

陆续来的百姓也都透着拘谨:穿补丁短打的妇人牵着孩子,孩子盯着桌上的花卷咽口水,却被娘死死按住手;几个半大的小子想凑到分餐点看热菜,刚走两步就被家里的老人喊住:“别瞎跑!等将军们安排!”连最胆大的卖菜老汉,也只是蹲在广场角落,看着棚子下的长桌,手里的烟袋锅子捏得发烫,却没点着。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踏、踏、踏”,每一步都踩得极稳,像敲在石板路上的鼓点,越来越近,连地面都跟着微微发颤。百姓们下意识回头,就见街口拐出一队人影,玄色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却没半点凶气。

是靖安军来了。

最前面的是周虎带领的重甲营,士兵们肩扛长刀,铠甲的甲片随着步伐轻轻碰撞,发出“咔嗒、咔嗒”的轻响,却没一人乱了节奏。周虎走在队首,腰杆挺得笔直,手里的开山斧斜挎在肩上,看到广场入口的百姓,他特意放慢脚步,对着身边的士兵压低声音:“都注意着点,别挤着乡亲们,往外侧挪半步。”

士兵们听得认真,队伍走到广场边缘时,自动分成两道:一道往西侧的分餐点去,每个士兵都端着两个大盆,脚步稳得没洒出半点汤;另一道则在广场中间的空地上列队,动作利落地从背上卸下草垛——那是之前沈砚让人准备的凳子,士兵们把草垛整齐地摆在百姓的长桌旁,有个年轻士兵看到王阿婆身边空着,还抱着个草垛小跑过来,笑着说:“阿婆,您坐这儿,草垛软和,孩子也能歇会儿。”

王阿婆赶紧道谢,小豆子却盯着士兵胸前的铠甲,小声问:“叔叔,你身上的铁衣沉不沉呀?”士兵笑着蹲下身,轻轻碰了碰自己的铠甲:“沉是沉,但能护着乡亲们,就不沉了。”

百姓们看着这阵仗,都忘了说话。之前掏陶碗的老农,悄悄把碗又塞回怀里,嘴里念叨着:“俺活了六十岁,从没见过这么规矩的兵……”牵孩子的妇人也松了手,孩子跑到草垛旁,和其他小娃一起数着桌上的碗筷,笑声悄悄飘了起来。

紧随重甲营的是周凌云的轻骑营,少年将领提着亮银枪,枪尖上的红缨随着步伐轻轻晃动。他看到广场角落的卖菜老汉蹲在地上,还特意走过去,伸手扶了扶:“老伯,咋不坐?棚下有位置,还能遮阳。”老汉愣了愣,被少年扶着走到棚下,看着身边坐得笔直的士兵,突然觉得手里的烟袋锅子也不烫了。

整个入场过程没半点混乱,士兵们坐得整齐,却没让百姓觉得压迫——有士兵看到百姓碗里没盛汤,还会起身帮着添,嘴里说着“多喝点,汤鲜”;有老人看不清桌上的菜,士兵就指着碗里的排骨,小声解释“这是红烧的,软和,您能咬动”。

阳光透过青布遮阳棚,洒下细碎的光斑,落在白花花的碗筷上,落在士兵和百姓的身上。肉香顺着风飘满全场,可没一个人动筷——士兵们等着沈砚的命令,百姓们看着士兵们的样子,也跟着坐得规矩。只有小豆子,盯着碗里的冬瓜丸子汤,喉咙悄悄动了动,却还是乖乖等着,没伸手去碰。

就在这时,广场入口传来脚步声,沈砚和张清鸢、楚昭雪并肩走来。张清鸢手里还端着个保温桶,是给小豆子准备的小米粥;楚昭雪则拿着块布巾,时不时帮沈砚拂去铠甲上的尘土。百姓们的目光都聚了过去,士兵们也微微挺直了腰——大家都知道,等这位“将军”说句话,这顿热热闹闹的饭,就能开始了。

沈砚走到广场中央的高台边,张清鸢自然地帮他理了理玄麟铁甲的领口,指尖还蹭到他铠甲内侧的布料——刚才他说要“取个喊话的物件”,此刻手便在铠甲内侧看似随意地动了动,下一秒就掏出个巴掌大的黑色长方体,表面还嵌着个银色按钮,边角磨得有些亮,正是从空间里拿的扩音喇叭。

周霆凑过来扫了眼,眉头微挑:“世子,这是……”话还没说完,沈砚就按了下按钮,清了清嗓子,“咳咳——”

这一声“咳”透过喇叭放大,比平时的声音亮了三倍不止,像股暖风吹过广场,连角落卖菜老汉手里的烟袋锅子都顿了顿。百姓们齐刷刷抬头,眼神里满是好奇——那黑物件咋能让声音变这么大?小豆子从王阿婆怀里探出头,小手指着喇叭,脆生生问:“阿婆,将军手里拿的啥呀?像块黑石头,还会说话!”王阿婆也伸着脖子看,嘴里嘀咕:“怪物件,比戏台子上的铜锣还亮堂。”

沈砚笑着晃了晃喇叭,指腹在按钮上轻轻按了按,声音顺着风飘满全场,连遮阳棚最外侧的士兵都听得清清楚楚:“都来了哈,咳咳,百姓们好啊,靖安军的弟兄们好啊!”

语气没半点官架子,像街坊邻居打招呼,百姓们先是愣了愣,接着就有人忍不住笑出声。之前攥着破陶碗的老农,把碗往草垛上一放,对着身边人说:“这将军说话怪亲切,跟咱村东头的老张似的!”牵孩子的妇人也松了手,孩子跑到桌旁,踮着脚看沈砚手里的喇叭,眼睛亮得像落了星子。

靖安军的士兵们也坐直了些,周虎凑到周凌云身边,小声问:“这物件啥来头?世子说话的声儿咋变大了?”周凌云摇摇头,却忍不住盯着喇叭看——那黑色外壳看着光滑,不知道摸起来啥感觉。周霆捻着胡须,眼底带着了然的笑,没多问,只觉得这物件倒方便,不用扯着嗓子喊,乡亲们也能听清。

沈砚等笑声小了些,又对着喇叭说:“今天把大伙儿叫来,没别的事,就是之前说的军民同宴——菜都热好了,汤也温着,一会儿别客气,放开吃,管饱!”他说着,还晃了晃手里的喇叭,“你们要是吃着顺口,一会儿多提点意见,下次咱再改进!”

这话一出,百姓们更放松了。有个胆大的半大孩子,站在草垛上喊:“将军!那黑物件能让俺也说句话不?”沈砚笑着点头,示意周凌云把喇叭递过去,孩子接过喇叭,学着沈砚的样子按了按钮,大声喊:“俺要吃红烧排骨!”全场顿时哄堂大笑,连最拘谨的老汉都咧开了嘴。

张清鸢站在高台边,看着沈砚和百姓们互动,眼里满是笑意,楚昭雪则端着保温桶走过来,等沈砚接过喇叭,悄悄递上杯温水:“喊了这么久,润润嗓子。”沈砚接过水杯,指尖碰了碰她的手背,两人眼神交汇的瞬间,满是默契。

广场上的气氛彻底热了起来——百姓们开始互相招呼着坐近些,士兵们也和身边的乡亲搭话,问家里的收成,说军营的趣事。小豆子抱着喇叭,在士兵们的指导下喊了句“谢谢兵叔叔”,声音透过喇叭传开,引得不少人鼓掌。

阳光透过青布遮阳棚,洒在沈砚手里的黑色喇叭上,泛着柔和的光。这现代的小物件,没让百姓觉得突兀,反倒成了热闹的引子——没人追问它的来历,只记得这位“将军”用它喊出的亲切话,记得这顿热饭,记得此刻满场的笑声,暖得像把整个冬天的寒气都驱散了。

“那就,开吃!”

俩个字透过扩音喇叭炸开,像滴进滚油里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全场。原本还绷着的靖安军士兵们,第一反应不是动自己的碗筷,而是先转头看向身边的百姓——周虎伸手端起桌上的红烧排骨盆,给邻座的老农碗里稳稳扣了两大块,油汁顺着碗沿往下滴,他还笑着补了句:“老伯,这肉炖得烂,您牙口不好也能嚼!”

老农手里的筷子捏了半天,此刻终于敢伸出去,夹起一块排骨放进嘴里,肉香裹着酱汁在舌尖散开,他眼眶微微发红,对着周虎竖了竖大拇指,嘴里含混地说:“好……好吃!比过年还香!”

百姓们的拘谨像被这句话冲散了,王阿婆赶紧拿起勺子,给小豆子盛了小半碗冬瓜丸子汤,吹凉了递到他嘴边:“慢点儿喝,别烫着。”小豆子捧着碗,吸溜着喝了一口,丸子嚼得咯吱响,含糊地喊:“阿婆!汤鲜!还要!”

广场上的动静渐渐热闹起来,却没半点混乱。靖安军士兵们按之前的安排,轮着帮百姓添菜:周凌云提着花卷篮,给每个孩子都递了两个,看到有小娃够不着桌,还特意蹲下身,把花卷塞进他手里;重甲营的士兵们则守在分餐点,只要有百姓碗空了,立刻上前添菜,嘴里还念叨着“不够再要,菜多着呢”。

沈砚握着扩音喇叭,站在高台上扫了一圈,看到有个穿补丁衣服的小子蹲在角落,只敢啃手里的花卷,碗里没盛肉,便对着喇叭喊:“那位小兄弟,分餐点还有梅菜扣肉,去添一碗啊!今天管够,别客气!”

那小子愣了愣,抬头看到沈砚笑着指他,脸一下子红了,在周围人的笑声里,赶紧端着碗往分餐点跑。张清鸢站在沈砚身边,手里端着保温桶,正给路过的老人盛小米粥:“阿公,这粥软和,配着菜吃正好。”楚昭雪则帮着擦桌子,看到小豆子嘴角沾了酱汁,掏出手帕轻轻帮他擦掉,还笑着问:“丸子好吃吗?姐姐再给你盛一个?”

分餐点的火头军们也松了口气,王管事擦着额汗,看着不断空掉的菜盆,对着身边的火头军说:“多亏了世子,你看这阵仗,多热闹!”之前手忙脚乱的火头军们,此刻也笑着帮百姓添汤,没人再提之前的慌乱。

阳光越发明媚,透过青布遮阳棚洒下来,落在满桌的热菜上,映得红烧排骨油亮,梅菜扣肉泛着酱色,冬瓜丸子汤冒着袅袅热气。百姓们的谈笑声、孩子们的嬉闹声、士兵们的爽朗笑声,混着菜香飘在广场上空,连风都带着暖意。

有个卖菜的老汉,端着碗走到沈砚面前,有些局促地说:“将军,俺……俺没啥能谢您的,下次您要是要菜,俺给您送最新鲜的!”沈砚笑着接过他递来的半个花卷,咬了一口:“老伯客气了,这饭是给大家吃的,您吃得开心就好。”

直到午后,广场上的热闹还没散。有人捧着空碗去分餐点添菜,有人坐在草垛上聊天,小豆子和几个孩子围着沈砚的扩音喇叭,好奇地问这问那,沈砚耐心地跟他们解释“这是能让声音变大的物件”,还让他们轮流对着喇叭喊“吃饱啦”,惹得全场大笑。

没人再想起“将军”与“百姓”的差别,也没人追问扩音喇叭的来历,只记得那句响亮的“开吃!”,记得满桌的热菜,记得这场热热闹闹的军民同宴,像一股暖流,淌进了每个人的心里,也暖透了云州主城的冬天。

广场上正热闹着,沈砚刚接过卖菜老汉递来的半个花卷,咬了一口,嘴里还嚼着,就见周凌峰举着扩音喇叭跑过来——这小子刚才就一直盯着喇叭眼馋,趁沈砚和百姓说话的间隙,偷偷从旁边凑过来,一把抢过了喇叭。

“哎!让俺也玩玩这‘大嗓门’!”周凌峰举着喇叭,对着天空喊了一声,声音炸得全场都看过来,他更兴奋了,拍着喇叭壳子喊,“乡亲们!这玩意儿真好玩!告诉你们个事儿——你们一直喊的‘将军’,其实是……”

他话没说完,周霆就心里一紧,赶紧起身想拦:“凌峰!别乱讲!”可已经晚了,周凌峰的大嗓门透过喇叭,清清楚楚传满广场:“是咱们靖安郡靖安王府的世子!”

这话像颗炸雷,全场瞬间静了——正在喝汤的王阿婆手一顿,勺子“哐当”掉在碗里,汤溅到了衣襟上都没察觉;啃排骨的老农停下嘴,嘴里的肉挂在嘴角,眼神直愣愣的;连打闹的孩子都停了下来,小手指着沈砚,凑在同伴耳边小声问“靖安王府是啥呀”,却没人敢大声说话。

周霆气得捻着胡须的手都抖了,山羊胡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对着周凌峰低吼:“你个混小子!谁让你把世子身份说出来的!世子特意低调,就是怕百姓见外,你倒好,全给嚷嚷出去了!”周豹更直接,手里的粗瓷碗往桌上一放,“咚”的一声响,站起来就撸袖子:“周凌峰你脑子是不是缺根弦?这事儿能随便说?看我不把你这喇叭给砸了!”

周凯站在旁边,一身青灰色铠甲衬得他格外沉稳,此刻却扶着额头,无奈地看着周凌峰,慢悠悠补了句:“完咯,你今晚不好过了。”声音不大,却刚好让周围的士兵都听见,几个熟悉周凌峰的士兵憋不住笑,又怕周霆瞪,赶紧低下头扒饭,肩膀却一耸一耸的。

沈砚嘴里还含着花卷,听到“靖安王府世子”几个字,咀嚼的动作顿了顿——他慢慢咽下嘴里的食物,放下手里的碗筷,指尖轻轻擦了擦嘴角的碎屑,没立刻说话,眼神里没半点怒气,反倒带着点无奈的笑意。张清鸢和楚昭雪站在他身边,张清鸢悄悄帮他理了理铠甲下摆,楚昭雪则递过一杯温水,两人都没多言,只安静地看着他,知道他自有办法化解。

周凌峰举着喇叭,也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闯了祸,脸上的兴奋劲儿像被泼了盆冷水,瞬间没了踪影,手都开始抖,喇叭在手里晃了晃,结结巴巴地说:“世……世子,俺……俺不是故意的,就是看着这喇叭新鲜,一激动就……就忘了您不让说身份的事儿了……”

沈砚看着他那副慌慌张张、快要哭出来的样子,没生气,反而上前一步,从他手里轻轻拿过喇叭,对着全场百姓笑了笑:“凌峰这小子,嘴比脑子快,大家别见怪。”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场惊讶的百姓,声音透过喇叭传出去,温和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没错,我是靖安王府的世子沈砚。但之前没说身份,不是想瞒着大家,是怕‘世子’这两个字,让大家觉得生分——你们喊我‘将军’的这些天,我听着比啥都舒坦。”

说着,他指了指满桌冒着热气的菜,又指了指身边坐得自在的士兵:“不管是‘世子’还是‘将军’,我来云州的目的都一样:让大家能吃饱这口热饭,能住上安稳的房子,不用再受石秉承和他那些宗亲的欺负。今天这顿饭,不是‘靖安王世子’请大家,是我沈砚,谢谢大家愿意信我,愿意跟着咱们靖安军,一起守着这云州主城。”

这话刚落,广场上沉默了几秒,接着就爆发出欢呼声——卖菜老汉第一个站起来,对着沈砚拱手,声音都有些发颤:“俺就说将军不是一般人!原来是靖安王府的世子爷!谢谢您带咱们打跑了石贼,还让俺们吃上这么好的饭!”王阿婆也抱着小豆子,对着沈砚深深鞠了一躬:“多谢世子爷!俺们娘俩以后不用再怕没饭吃了!”

百姓们纷纷起身,有的拱手,有的鞠躬,喊声震得棚布都“哗啦”晃了晃。周凌峰看着这阵仗,也松了口气,挠着头凑过来,小声说:“世子,俺错了,下次再也不敢乱说了。”沈砚拍了拍他的肩,笑着说:“知道错了就好,今晚罚你帮火头军洗锅,洗不完不许睡。”

周凌峰苦着脸应下来,周霆和周豹也没再生气——周霆捻着胡须,看着满场欢呼的百姓,眼底露出欣慰的笑意:“倒也算歪打正着,让百姓知道世子的身份,以后也更安心。”周豹则拍了拍周凯的肩:“还是你小子看得开,刚才我都快气炸了。”周凯无奈地笑了笑:“世子心里装着百姓,哪会真怪凌峰,咱们就是瞎着急。”

广场上的热闹比之前更甚,百姓们围着沈砚,有人问北境打仗时的故事,有人说家里被石家宗亲占了的地,还有人捧着刚盛的汤,非要让沈砚再喝一碗。沈砚都耐心听着,时不时用喇叭回应两句,遇到年纪大的百姓,还会主动上前扶着,跟他们唠两句家常。

阳光洒在沈砚身上,玄麟铁甲泛着柔和的光,手里的扩音喇叭虽然意外暴露了身份,却让他和百姓的距离更近了——就像沈砚说的,身份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让这云州的百姓,真真切切地过上好日子。

夜色漫进别院时,院里老槐树的影子已经拉得老长,昏黄的油灯从正屋窗棂漏出来,刚好在门口青石板上投出一片亮——周凌峰就跪在那片亮里,玄铁铠没卸,厚重的甲片硌得膝盖生疼,才半个时辰,他就忍不住偷偷往腿弯垫了点碎草,却又怕屋里听见,赶紧绷直了腰背,耳朵却竖得老高,听着屋里的动静。

正屋里,八仙桌旁坐得满当当。周霆坐在上首太师椅上,手里攥着个豁口的粗瓷茶杯,茶水凉透了也没动,山羊胡抿得笔直,目光时不时飘向门口,满是恨铁不成钢的气。

大儿子周虎坐在左手边,搓着粗糙的手掌,先开了口:“爹,凌峰这小子是浑,可他年纪小,也不是故意的——白天世子都没怪他,还让他帮着分菜,这孩子后来也挺卖力,没偷懒。”他说着,抬眼看向站在身后的周凌云,“凌云比他大一岁,你做哥的,也说说下午凌峰是不是帮着搬草垛了?”

周凌云站在周虎身后,身姿比周凌峰稳些,语气也透着兄长的沉稳:“爷爷,弟弟下午确实没闲着,帮着给老人端汤,还搬了好几捆草垛。他就是看着扩音喇叭新鲜,一时没管住嘴,后来跟我反省,说怕爷爷您生气。”他话说得实在,既没偏袒,也没夸大,刚好戳中周霆的软处。

三儿子周豹——也就是周凌峰的爹,坐在右手边,脸绷得紧,却还是忍不住替儿子说话:“爹,我知道规矩不能破,可这石板地凉,凌峰穿着铠甲跪,膝盖都快硌青了。明天还要去城西帮百姓修屋顶,那几户房子被石家烧了,正缺人手。让凌云带着他去,俩孩子搭伴,也能让凌峰学学他哥的稳当。”

四儿子周雄话不多,坐在角落,手里摆弄着个木工刨子——那是白天修灶台剩下的,他闷声闷气道:“爹,我明天去修房子盯现场,让凌云和凌峰跟着。凌云稳,能管着凌峰,不让他瞎闹。让他干一天力气活,比在这儿跪着记教训。”

周霆哼了一声,把茶杯往桌上一放,“咚”的一声响,吓得门口的周凌峰赶紧把头埋得更低,连呼吸都放轻了。“你们都护着他!”周霆的声音透着威严,却没之前那么冲,“我让他跪,不是罚他暴露世子身份,是罚他做事没分寸!凌云就比他大一岁,遇事比他沉着多少?他怎么就不学学他哥?”

周虎赶紧接话:“爹,您说得对,分寸得教。可凌峰这性子,你让他跪一晚上,他记不住啥,反而会怄气。不如让他明天跟凌云、雄弟去修房子,中午不准歇,晚上回来再让他把《军规》抄十遍,让凌云盯着他抄——亲哥盯着,他也不敢偷懒。”

周凌云立刻点头:“爷爷,我会盯着他抄,保证他一字不落。”

周霆没说话,手指在杯沿上摩挲着,目光透过窗纸,落在门口周凌峰那瑟缩的背影上——那小子正偷偷揉膝盖,铠甲甲片蹭着石板,发出“咔嗒”的轻响,活像只做错事又不敢吱声的小兽。他心里软了软,却还是绷着脸,对着门口喊:“凌峰,进来!”

周凌峰一愣,赶紧撑着膝盖站起来,腿麻得差点栽倒。周凌云眼疾手快,上前扶了他一把,低声提醒:“慢点,别慌,跟爷爷好好说。”周凌峰感激地看了堂哥一眼,才一瘸一拐地挪进屋,头埋得快碰到胸口:“爷爷,大伯,爹,四叔,哥。”

“知道错在哪了吗?”周霆问,语气缓和了些。

“知道了,”周凌峰声音蔫蔫的,“我不该没分寸,乱说话暴露世子身份,还不如哥沉着,给家里添麻烦了。”

周豹拍了拍他的肩:“知道就好,明天跟你哥、四叔去修房子,好好学你哥的稳当,别再让你爷爷和我操心。”

周霆哼了声,最终松了口:“罚你明天修一天房子,中午不准吃饭,晚上回来抄十遍《军规》,凌云盯着。再敢没分寸,下次就不是跪门口这么简单了!”

“哎!谢谢爷爷!谢谢爹!”周凌峰一下子精神了,刚想转身跑,又被周凌云拽住:“急什么?先把铠甲卸了再歇着,明天穿短打去干活,铠甲太重,搬木料不方便。”

周凌峰这才想起自己还没卸甲,赶紧解着甲扣,甲片“哗啦”落在地上。他一边解,一边偷偷看周霆和周豹,见俩长辈脸上没了怒气,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幸好有堂哥帮着说话,不然真得跪到后半夜,膝盖都要废了。

正屋的油灯还亮着,周霆喝了口热茶水,周虎和周雄聊着明天修房子要带的木料、钉子,周豹帮着周凌峰解背后的甲带,周凌云站在旁边,时不时提醒弟弟“小心点,别刮到肉”。屋里的声音不大,混着窗外的风声,竟透着股寻常人家的暖意,把夜色里的凉意都驱散了些。

夜色刚漫过别院的墙头,周凌峰正坐在屋里的小板凳上,一边龇牙咧嘴地揉膝盖,一边听周凌云在旁边念《军规》——膝盖上刚擦了周豹拿来的药酒,火辣辣的疼里透着点痒,倒比刚才跪着时舒服多了。

“‘言行需谨,不可妄言军机要务’,这条你明天抄的时候,得重点标出来。”周凌云拿着书卷,指给周凌峰看,见他揉膝盖的手没停,又补充道,“别老揉,药酒得吸收会儿,不然明天还是疼。”

周凌峰点点头,刚想说话,就听见院外传来影一的声音,接着是周霆的应答声。他好奇地凑到窗边,就见沈砚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身边还跟着张清鸢和楚昭雪,手里似乎还拎着个小布包。

“世子怎么来了?”周凌峰愣了愣,赶紧站起来,差点碰倒旁边的药酒瓶,周凌云伸手扶了一把,小声说:“别慌,世子应该是来看你的。”

果然,沈砚刚进屋,目光就落在周凌峰还微微发红的膝盖上,笑着问:“听说你下午跪了半天?膝盖还疼吗?”

周凌峰脸一下子红了,挠着头说:“不……不疼了,爷爷已经不罚我了,就罚我明天去修房子,晚上抄十遍《军规》。”

周霆坐在太师椅上,接过周豹递来的茶水,笑着对沈砚说:“让世子见笑了,这混小子没规矩,罚他一次,也让他长点记性。”

“老将军这是为他好,”沈砚说着,把手里的布包递过去,“我听影一说凌峰跪了挺久,特意让清鸢拿了两瓶药膏,比药酒吸收得快,晚上睡前再擦一遍,明天膝盖就不疼了。”

张清鸢上前,打开布包,里面是两瓶瓷罐药膏,还带着淡淡的草药香:“这是之前在北境时用的,对磕碰伤最管用,擦的时候多揉一会儿,能散淤。”

楚昭雪也笑着补充:“明天修房子要搬木料,别让膝盖拖了后腿,要是疼得厉害,就跟我说,我再给你找片止疼的膏药。”

周凌峰看着递过来的药膏,心里暖烘烘的,赶紧接过,连声道谢:“谢谢世子!谢谢清鸢姐姐!谢谢昭雪姐姐!”

沈砚拍了拍他的肩,见他铠甲已经卸了,只穿了件短打,胳膊上还沾了点药酒的痕迹,忍不住打趣:“白天举喇叭的时候那么威风,现在知道怕了?”

周凌峰不好意思地笑了,周凌云在旁边帮腔:“世子,他已经知道错了,刚才还跟我保证,明天修房子一定好好干,不偷懒。”

“这就对了,”沈砚点点头,转头对周霆说,“老将军,明天一早我也去城西,跟大伙儿一起修房子,多个人手,也能早点让百姓住回自己家。”

周霆闻言,赶紧点头:“世子能去,百姓们肯定更安心!我明天让周虎和周雄也过去,再调些士兵,争取三天内把烧坏的房子都修好。”

沈砚没多留,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出了别院,楚昭雪看着沈砚的背影,轻声道:“你倒是细心,还特意带了药膏来,知道那孩子膝盖肯定疼。”

张清鸢也笑:“他呀,就是记挂着下属,哪怕是小事,也怕人受委屈。”

沈砚回头,看着两人眼里的笑意,也笑了:“都是一起打云州的弟兄,凌峰那小子虽然莽撞,但心眼好,帮他一把,也是应该的。再说,明天修房子人多,让他好好的,也能多搬几根木料不是?”

夜色里,三人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别院的灯还亮着——周凌峰正拿着药膏,让周凌云帮他擦膝盖,周霆坐在旁边,看着孙子的样子,嘴角也偷偷扬了起来。屋里的暖光透过窗棂,落在院中的老槐树上,像这夜色里的星星,暖得让人心里踏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