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赤火汉末魂 > 第4章 山洞与 “三问”

赤火汉末魂 第4章 山洞与 “三问”

作者:卑微的吃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14:17:55

山路求生

山路比陈烬想象的更难走。

石夯不知从哪儿找了根碗口粗的木棍,一头削尖了当木矛,既能拄着探路,又能防备野兽。

他走在最前面,伤腿在石子路上磕磕绊绊,每一步都踩得很稳——

像是怕把身后的人落在山里,又像是怕惊扰了什么,背影在暮色里绷得笔直,倒不像老驴,更像头护崽的老牛。

陈烬背着老头走在中间,单衣早被汗水浸透,后颈的汗顺着脊梁往下淌,后背被老人的重量压得发僵。

可他不敢停,只要听见身后妇女们低低的喘息、孩子鞋底蹭着石子的“沙沙”声,就咬牙把腰挺得更直些。

“快到了。”石夯突然回头,声音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他指着前方一道被藤蔓缠得密不透风的山坳,“里面能挡风,以前村里藏过东西。”

他伸手拨开藤蔓,指尖被刺划出细血珠也没在意,露出个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洞口。

往里走了约莫十步,空气突然暖了些,空间也豁然开朗——

竟是个丈许宽的山洞,石壁摸上去干燥,还留着圈烧火的黑痕,像谁以前在这里熬过漫长的夜。

“是藏粮的地儿。”

石夯用木矛戳了戳角落的草堆,里面滚出几个空陶罐,罐口还沾着点谷壳,“兵没来时,村里把多余的谷种藏在这儿,怕被地主收走。”

陈烬放下老头,腿一软就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

妇女们赶紧扶着老人孩子靠墙坐下,那个五岁的孩子眼睛亮,挣脱母亲的手就往水潭边跑,想伸手捞水里的影子,被母亲一把拽回来:“别乱动!水凉,冻着了没药治。”

石夯没歇着,转身就往洞外走,没多久抱回些干燥的枯枝败叶。

陈烬摸出帆布包里的打火机——这是他穿越时带在身上的现代物件,金属壳子被体温焐得发烫。

火苗“噌”地窜起时,山洞里的人都吓得往后缩,连石夯都顿了顿,眼里闪过丝惊惶——他们从没见过这么快就燃起来的火。

直到火苗安安静静地舔着柴草,发出“噼啪”的轻响,暖意慢慢散开,人们才试探着凑过来,伸出冻得发僵的手。

那些手大多布满裂口,有的还沾着泥土和血痂,在火光下显得格外扎眼。

火光把十三个人的影子投在石壁上,忽明忽暗地晃。

陈烬看着火堆旁的人:老头垂着头打盹,下巴上的白胡子跟着呼吸轻轻动;妇女们低头绞着破烂的衣角,指尖把布片绞得发皱。

那个五岁的孩子盯着火堆里埋着的土豆,眼睛亮得像浸了光,连眨都舍不得眨。

没人说话,只有柴火燃烧的声响,偶尔夹杂着一两声压抑的咳嗽。

他突然想起导师上课说的话:乱世里的人,命都悬在刀尖上,哪有功夫想“为什么活”,能活着就不错了。

可他怀里的《中国古代农业史》上分明写着,战国时就有“民为邦本”的说法。

这些人握着锄头能种出满田的粮,握着镰刀能收割千斤的谷,明明是土地的根,是撑起日子的人,怎么偏偏活得像被风刮走的草,连顿饱饭都求不来?

陈烬捡起一根烧得通红的木炭,在石壁上轻轻划了道横线。木炭烧得发烫,烫得他指尖发麻,却没松手。

“我问你们三个事。”他的声音在山洞里荡开,有点空旷,“想好了再答,不用急。”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了过来,带着些微的茫然,像是没听过“问事”这种说法——

以前官和地主问他们,从没有人像这样,坐下来跟他们好好说话。

“第一,”陈烬的目光慢慢扫过每个人的脸,从老婆婆浑浊的眼睛,到妇女们疲惫却紧紧护着孩子的手臂,最后落在那个五岁孩子冻得发红的脸颊上,“你们为啥饿肚子?”

山洞里静得能听见火苗跳动的“噼啪”声,连孩子都忘了盯土豆,眨着眼睛看他。

老婆婆先开了口,嘴唇动了半天,最后只叹了口气:“命苦呗,生来就不是吃饱饭的命。”

“是兵匪抢了粮。”一个抱着婴儿的中年妇女低声说,声音轻得像怕被人听见,“去年天旱,收成本来就差,地主还涨了租子,最后剩下的那点粮,全被兵匪搜走了……”

“不是的!”那个七八岁的孩子突然开口,声音细弱却很清楚,他攥着母亲的衣角,仰着头说,“我爹说,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地。种地主的田,收的粮大半要交租,剩下的根本不够吃,所以才饿肚子。”

他话音刚落,母亲就赶紧捂住他的嘴,慌乱地往四周看:“别瞎说!让地主听见,要挨打的!”

“第二,”他继续问,声音比刚才沉了些,“那些有粮的人,仓里堆着满当当的谷子,看着你们饿肚子,看着孩子哭着要吃的,他们凭什么能心安理得?”

这次没人说话了。

老头们把头垂得更低,像是没听见;妇女们互相看了看,眼神里藏着怨,藏着恨,可更多的是无奈,像被磨平了棱角的石头。

石夯攥紧了手里的木矛,指节绷得发白,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像是有话堵在喉咙里,却没说出来。

半晌,还是那个说“命苦”的老婆婆开了口,声音像漏风的风箱:

“凭他们是官,是地主啊。人家生来就该住好房、吃好粮,我们这些种地的,就该饿肚子。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改不了。”

“谁说改不了?”陈烬突然提高了声音,手里的木炭在石壁上用力一划,留下道深深的刻痕,“老辈子还说‘天下没有闲田’呢!凭什么他们占着几十亩地不种,你们拿着锄头却没地种?凭什么他们吃着白米饭,你们却只能啃树皮?这不是规矩,这是欺负人!”

石夯猛地抬起头,眼睛在火光下亮得吓人,像是有什么东西在他眼里醒了过来。

陈烬深吸一口气,抛出第三个问题。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颗小石子投进平静的水潭,溅起圈圈涟漪:

“如果有个地方,地是大家一起种的,粮是按人头分的——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干活多的就多拿点,干活少的就少拿点,但绝不会让谁饿肚子,绝不会让谁看着别人吃饱自己挨饿——这样的地方,你们信吗?”

山洞里彻底静了,死一般的静。

连火堆里的柴草都像是屏住了呼吸,只有偶尔迸出的火星“噼啪”一声,打破这沉寂。

老头们的头垂得快贴到胸口,嘴角动了动,像是觉得这是痴人说梦;妇女们抱着孩子的手臂收得更紧,眼神里闪过一丝向往,却很快被现实压了下去,轻轻摇了摇头。

陈烬看着他们,心里有点发沉。

他原以为,这些人受过饥饿的苦,见过官和地主的狠,会比谁都渴望改变。

可他忘了,在这片土地上,“尊卑有序”的念头像野草一样,早就扎进了骨子里,长了几十年、几百年,不是一句话就能拔出来的。

他们不是不恨,是恨了也没用;不是不渴望,是渴望过太多次,每次都落得一场空,最后只剩下麻木。

“我信。”

突然,一个沙哑的声音响了起来,打破了沉寂。

是石夯。

他拄着木矛慢慢站起来,高大的身影在石壁上投下长长的影子,晃了晃。

他从怀里掏出块磨得光滑的青石,放在火堆旁的石头上,青石被火一烤,发出“滋滋”的轻响,像是在回应什么。

“我婆娘死前,拉着我的手说。”

他看着那块青石,声音低得像在跟婆娘说话,“要是能有一块自己的地,不用看地主的脸色,不用怕兵匪抢,种出来的粮能让娃吃饱,她就是死了也甘心。”

他顿了顿,转过头,目光慢慢扫过山洞里的每个人,最后落在陈烬身上。

那目光里没有了刚才的茫然,多了些亮闪闪的东西:“你说的地方,要是真有,我信。就算没有,我也想试试,看看能不能造出这么个地方。”

他的声音不高,却像块石头砸在水里,荡开的涟漪越来越大。

那个七八岁的孩子突然挣脱母亲的手,跑到石夯身边,仰着小脸大声说:“我也信!我爹说过,只要大家一起干,劲往一处使,就没有种不出的粮,没有过不好的日子!”

抱着婴儿的妇女抿了抿嘴,没说话,却轻轻点了点头。旁边另一个妇女也跟着点头,小声说:“要是真能这样……我也想试试。

“信不信,咱们都可以试试。”

“从明天起,咱们就在山洞附近开荒。我这里有土豆种,咱们把它种下去,等秋天收了土豆,就有粮吃了。”

他拿起那块烧红的木炭,在石壁上慢慢画了个圆溜溜的土豆——皮上还勾着几道浅纹,像刚从土里刨出来时沾着泥的模样,虽然画得简单,却透着股盼头。

“就从这开始。”陈烬指着石壁上的土豆,声音比刚才稳了些,“从这山洞开始,从这颗土豆种开始,咱们自己挣口饱饭吃,自己造个能安心过日子的地方。”

石夯看着石壁上的土豆,突然咧开嘴笑了。

他的笑容很难看,嘴角的旧伤口裂开,渗出血丝,可那笑容里的光,却比山洞里的火还要亮。

夜渐渐深了,山风从洞口吹进来,带着些凉意,却没吹灭洞里的火堆。

十三个人挤在火光旁,呼吸慢慢变得均匀,有的已经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点安稳的神情。

陈烬靠在石壁上,看着熟睡的人们,手里攥着那本《中国古代农业史》。书页被火烤得有点暖,上面的字不再是冰冷的知识,像是活了过来。

它们可以变成地里发芽的土豆,可以变成分粮时公平的规矩,可以变成石夯手里拄着的木矛,变成这些人眼里重新燃起的光。

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堆火护好,把这颗土豆种护好,把这些眼里的光护好,不让它们被风吹灭,不让它们被苦难磨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