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93章 固本培元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第93章 固本培元

作者:垂拱殿的馨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12:29:17

“刮骨疗毒”的雷霆手段,为林峰市扫清了最表层、也是最狰狞的障碍。沈青云深知,清除毒瘤仅仅是第一步,要让这座老工业城市重新焕发生机,更需要的是“固本培元”——夯实产业基础,重塑干部队伍,赢得更广泛的民心。一场更深层次、更需耐心的治理变革,悄然展开。

---

一、 产业破冰:“无中生有”与“老树新枝”

示范区建设的障碍被清除,如同一股清风,吹动了林峰沉寂已久的产业水面。沈青云抓住时机,全力推动他构想的“两条腿走路”战略。

一方面,他力主“无中生有”,培育新动能。他亲自带队,多次奔赴省城乃至更远的科技发达地区,拜访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推销林峰的优势(土地、政策、工业基础),恳切寻求合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研发的科技公司,被林峰市的诚意和相对低廉的综合成本所吸引,决定将中试生产基地落户在示范区。虽然初始投资规模不算巨大,但其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象征意义非凡,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了林峰的土地上。

另一方面,他推动“老树新枝”,升级传统产业。他并没有像一些人担心的那样,对传统重化工业一关了之,而是提出了“绿色化、精细化、循环化”的改造路径。他选择了一家规模中等、设备尚可、但环保压力巨大的化工厂作为试点,亲自协调省里的技改资金和环保领域的专家,帮助企业设计升级方案,引入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循环生产流程。改造过程虽然痛苦,投入不菲,但完成后,企业的能耗和排放大幅下降,产品附加值提升,反而在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下赢得了新的生存空间。这个成功的案例,为其他观望中的传统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打消了他们的部分疑虑。

然而,推动产业转型,资金是最大的瓶颈。林峰市财政本就捉襟见肘,马卫国虽然迫于形势,不敢再明目张胆地阻挠,但在资金审批和调度上,依旧能拖则拖,试图延缓沈青云的布局速度。

---

二、 人心向背:“暖心工程”与“效能革命”

沈青云明白,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在推动产业转型的同时,他启动了一系列被称为“暖心工程”的民生项目。

他强力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优先解决矿区居民的住房安全问题;他协调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在矿区设立便民医疗点,组织尘肺病等职业病的专项筛查和救治;他推动市教育局,针对矿区下岗职工子女,设立专项助学金和技能培训基金……

这些举措,或许不如一个大项目那样引人注目,却像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一点点修复着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凝聚着人心。矿区那位曾向他诉苦的老矿工,如今见到他,脸上不再是愁苦,而是带着一丝希望的笑容,还会拉着他的手,说说家里孩子参加了技能培训、找到了新工作的好消息。这种来自基层的、朴素的认可,是任何政绩报表都无法替代的。

与此同时,沈青云在政府内部掀起了一场“效能革命”。他大力推行“互联网 政务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限,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最多跑一次”。他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进行暗访和评议,结果与年度考核、干部评优直接挂钩。起初,一些习惯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干部颇有怨言,但在沈青云的强硬推行和严厉问责下,风气开始逐渐扭转。办事窗口的笑容多了,推诿扯皮少了,企业的获得感增强了。

---

三、 暗流未平:马卫国的“软抵抗”与宋清河的“平衡术”

马卫国在正面交锋受挫后,策略变得更加隐蔽和“高明”。他不再公开反对沈青云的决策,反而在某些场合还会表示“支持”,但在具体执行层面,却大搞“软抵抗”。

例如,对于沈青云看好的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他在资金配套上“严格审核,按部就班”,导致项目前期推进缓慢;对于那家成功改造的化工厂,他授意相关部门,在后续的扩产审批、优惠政策落实上“研究研究”,使其示范效应大打折扣。他利用自己在林峰经营多年形成的人脉网络,在干部中间散布“沈市长步子太大,迟早要出事”、“外来和尚念不好本地经”等论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干部队伍的思想动态。

市委书记宋清河,则继续扮演着“平衡者”的角色。他乐见沈青云打破僵局,推动转型,因为这符合省委的期望,也能为他带来政绩;但他又不希望沈青云势力过度膨胀,彻底打破他掌控下的班子平衡。因此,他对马卫国的“软抵抗”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沈青云与马卫国矛盾激化时,还会出面“调和”,要求“团结”、“顾全大局”。这种看似公允的态度,实际上给了马卫国继续周旋的空间。

一次市委常委会上,沈青云提出要调整一名在马卫国“软抵抗”中扮演不光彩角色的关键部门负责人,宋清河便以“稳定干部队伍”、“需要更稳妥的接替方案”为由,将此事暂时压了下来。沈青云心中了然,知道在林峰,他远未到能够随心所欲推行自己意志的时候。

---

四、 契机显现:省级现场会与突发事件

转机,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省政府决定召开一次全省范围内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民生改善”现场会,经过多方考察和激烈竞争,林峰市凭借示范区建设、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以及“暖心工程”等亮点,成功争取到了主办权!

这对沈青云和林峰市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机遇,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成功,则能赢得省委省政府的更大支持,吸引更多关注和资源;失败,则可能前功尽弃,沦为笑柄。

沈青云将筹办现场会作为头等大事,亲自抓总,要求各部门全力配合,务必展现出林峰最好的面貌和最新的变化。整个林峰市都动员了起来,示范区的工地上日夜赶工,城市主干道进行了绿化美化,政务服务窗口开展了专项提升培训。

然而,就在现场会召开前一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引发了矿区一处废弃尾矿库的局部渗漏险情!虽然由于预警及时、处置得力,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大的环境污染,但这个消息还是不胫而走,给即将到来的现场会蒙上了一层阴影。

马卫国一系的人暗中窃喜,认为这是天赐良机,足以让沈青云的“政绩工程”现出原形。甚至有人开始散布谣言,将险情与示范区建设过度开挖联系起来。

面对这起突发事件和随之而来的舆论压力,沈青云临危不乱。他一方面指挥继续做好险情处置和后续加固工作,另一方面,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回避,不隐瞒,将此次险情应急处置和后续治理方案,也列为现场会的一个考察点!

“我们要让领导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粉饰太平的林峰,而是一个敢于直面历史欠账、正在奋力解决问题的真实的林峰!”沈青云在筹备会上坚定地说。

---

扬帆起航

全省现场会如期举行。各级领导、兄弟城市的代表、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云集林峰。

他们看到了规划有序、初具雏形的绿色转型示范区,看到了经过绿色化改造、焕发新生的传统企业,看到了棚改新区居民脸上满足的笑容,也看到了那个发生过险情、但已得到有效控制和技术加固的尾矿库,以及林峰市制定的、系统性的矿区环境修复规划。

沈青云在现场汇报时,没有夸夸其谈,而是用翔实的数据、具体的案例和坦诚的态度,介绍了林峰转型的探索、成效、困难与下一步打算。他的务实、担当和清晰的思路,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场会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省委领导在总结时,高度肯定了林峰市在推动转型、改善民生、敢于碰硬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认为林峰的经验和做法,对全省同类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场会的成功,如同给沈青云和林峰的改革事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马卫国等人制造的舆论迷雾,也迫使宋清河必须更加明确地支持沈青云的工作方向。

站在新的起点上,沈青云知道,林峰这艘巨轮,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调头期,开始驶向更广阔的海洋。虽然前路仍有风浪,有暗礁,有内部不同的声音,但航向已然明确,动力正在积聚。他站在市政府大楼顶楼,俯瞰着这座正在悄然变化的城市,心中充满了继续前行的力量。固本培元,非一日之功,但他有信心,也有决心,带领林峰人民,驶向光明的彼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