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44章 暗流涌动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第44章 暗流涌动

作者:垂拱殿的馨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12:29:17

省城的初秋,梧桐叶开始泛黄。沈青云坐在省委大院的会议室内,心情却不像窗外阳光那般明媚。

这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每个县区的党政一把手都要参加。沈青云作为清源县的代县长,第一次以地方主官的身份参加这样高规格的会议。

\"下面请清源县沈青云同志发言。\"主持会议的省委副书记点名道。

沈青云整理了一下警服——虽然已经转任地方,但在重要场合,他仍然习惯穿着这身警服。这既是一种身份认同,也是一种无声的宣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沈青云的声音沉稳有力,\"清源县在这次洪灾中损失惨重,但也让我们看清了发展中的短板和问题。\"

他打开投影,展示了一组触目惊心的照片:被冲毁的农田、倒塌的房屋、群众期盼的眼神。

\"灾后重建不仅是修复工程,更是发展机遇。我们提出了'三个重建'的思路:重建家园、重建产业、重建信心。\"

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沈县长,我听说你们清源在灾后重建中搞'一刀切',强制群众搬迁?\"

发言的是邻县东川县的县长赵永康,五十多岁,头发梳得油亮。沈青云听说过这个人,以\"会来事\"着称,据说在省里有靠山。

沈青云不慌不忙:\"赵县长听到的可能是谣言。我们始终坚持'群众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比如在靠山乡,我们提供了集中安置、原址重建、生态移民三种方案,由群众自主选择。\"

他调出一段视频,画面中是靠山乡群众正在投票选择重建方案的场景。

\"而且,\"沈青云话锋一转,\"我们在重建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降雨,清源县的损失比邻县严重?除了地理因素,是不是还有人为因素?\"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沈青云展示了一张对比图:\"这是清源县和东川县的水利设施分布图。大家可以明显看到,东川县的主要河道都进行了综合治理,而清源县很多水利工程还停留在图纸上。\"

赵永康的脸色变得难看:\"沈县长这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沈青云目光如炬,\"防灾减灾不能各自为政,应该全省一盘棋。我建议建立跨县域的应急联动机制,实现资源互通、信息共享。\"

这个建议得到了省委副书记的肯定:\"沈青云同志的建议很好。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

座谈会结束后,沈青云在走廊被赵永康拦住。

\"沈县长,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也要懂得规矩。\"赵永康皮笑肉不笑地说,\"有些话,不能乱说。\"

沈青云平静地看着他:\"赵县长,我只是就事论事。如果有什么得罪的地方,还请见谅。\"

\"哼,好自为之。\"赵永康冷哼一声,转身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沈青云若有所思。他想起在清源县调查时发现的一些线索:有群众反映,东川县的一些企业在清源县非法采砂,破坏河道,这可能是导致洪灾加重的原因之一。

晚上,沈青云来到父亲家。沈振邦正在书房练字,见他来了,放下毛笔。

\"今天在会上跟赵永康起冲突了?\"沈振邦直接问道。

沈青云一愣:\"您的消息真灵通。\"

\"赵永康不简单,他在省里经营多年,关系网很深。你刚到处级,要懂得保护自己。\"

\"爸,我不是要惹事。但如果在原则问题上让步,我还配穿这身警服吗?\"沈青云指着身上的警服说。

沈振邦叹了口气:\"你这倔脾气,跟我年轻时一模一样。但是青云,你要明白,在官场上,直来直去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要学会借力打力,团结大多数。\"

正说着,沈青云的手机响了,是周晓卉打来的。

\"听说你今天在会上很威风?\"周晓卉的语气中带着担心,\"但我爸说,赵永康这个人睚眦必报,你要小心。\"

\"放心吧,我有分寸。\"

挂断电话,沈振邦意味深长地说:\"晓卉是个好姑娘,她父亲在省发改委,对你今后的发展会有帮助。\"

沈青云摇头:\"爸,我不想靠这些关系。\"

\"这不是靠关系,而是合理利用资源。\"沈振邦严肃地说,\"你想为群众做更多事,就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这需要智慧,而不只是一腔热血。\"

第二天,沈青云没有立即返回清源,而是去了省水利厅。他要去核实一个情况。

在水利厅的资料室,他查到了令人震惊的信息:去年省里下拨给清源县的水利专项资金,有相当一部分被调剂到了其他项目。审批签字的是——赵永康的妹夫,时任水利厅规划处处长!

\"果然有问题。\"沈青云暗自思忖。但他没有声张,而是悄悄复印了相关文件。

从水利厅出来,沈青云又去了省审计厅,找到在大学时的师兄。

\"师兄,我想请你帮个忙。\"沈青云开门见山,\"清源县想要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一次全面审计,需要专业的指导。\"

师兄推了推眼镜:\"你这个时机抓得好。现在全省都在关注灾后重建,开展审计名正言顺。不过......\"他压低声音,\"我听说有些人在打重建资金的主意,你要小心。\"

返回清源县的路上,沈青云一直在思考。看来,清源县的问题不只是天灾,更有**。而要破解这个局,不能硬碰硬,必须讲究策略。

回到县里,沈青云立即行动起来。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成立灾后重建资金监管委员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参与监督。

第二,启动全县水利设施大排查,对存在的问题登记造册,明确整改时限。

第三,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主动曝光重建中的问题和困难,争取舆论支持。

这些举措很快见效。一天,《省报》记者突然到访,要求采访灾后重建情况。

\"沈县长,我们接到举报,说清源县在重建中存在优亲厚友的问题。\"记者直截了当地问。

沈青云不但不回避,反而笑着说:\"欢迎监督。这样,我陪你们随机走访,你们想看哪里就看哪里。\"

他带着记者走访了三个乡镇,五个安置点。在青龙村,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老人。

\"老人家,您觉得重建工作公平吗?\"

老人激动地说:\"公平!沈县长说了,所有补助名单都要公示。我侄子想多要补助,被沈县长当场批评了!\"

采访结束后,记者感慨地说:\"沈县长,您是我见过最坦荡的干部。\"

然而,暗流仍在涌动。一周后,沈青云接到市纪委的电话:有人举报他在灾后重建中收受贿赂。

\"举报信说您收了建筑商20万,帮他们中标。\"市纪委的同志说。

沈青云笑了:\"清源县所有的重建项目都是公开招标,全程录像。如果我真收了钱,请你们严查。\"

调查很快有了结果:举报纯属诬告。而举报人,竟然是县政府办公室的一个副主任。

沈青云把这个副主任叫到办公室。对方吓得脸色惨白:\"沈县长,我是一时糊涂,是赵......\"

\"不用说了。\"沈青云打断他,\"你去纪委把事情说清楚,我可以考虑从轻处理。\"

副主任如蒙大赦,连连道谢。

这件事让沈青云意识到,必须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否则还会有人兴风作浪。

第二天,他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会上,他出示了水利厅的那些文件。

\"同志们,我今天要说的是'责任'二字。\"沈青云的声音在会场回荡,\"为什么我们的水利设施如此薄弱?为什么专项资金不能专款专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责任的缺失!\"

他宣布:\"从今天起,清源县要实施'责任清单'制度。每个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完不成的要问责,乱作为的要追责!\"

会场上鸦雀无声,很多干部低下了头。

散会后,王大山找到沈青云:\"县长,您这一招很高明。既敲打了干部,又避免了直接冲突。\"

沈青云望着窗外:\"老王,你说我们为官一任,到底该留下什么?是高楼大厦,还是民心所向?\"

王大山沉思片刻:\"我觉得,是希望。让老百姓看到改变的希望。\"

\"说得对。\"沈青云转身,\"所以,我们要尽快让清源县焕发新的生机。\"

在沈青云的推动下,清源县的发展开始步入快车道。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齐头并进。更难得的是,干部队伍的作风明显转变,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大幅提升。

一个月后,在全省县域经济考评中,清源县从倒数第三跃升至中游。省委副书记在点评时特别表扬:\"清源县在困境中闯出了一条新路,值得学习!\"

消息传来,清源县干部群众欢欣鼓舞。但在庆祝的人群中,沈青云却保持着清醒。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那天晚上,他独自登上县城旁的小山。俯瞰着万家灯火,他想起父亲的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手机响起,是周晓卉发来的照片:她站在清源县新建的安置小区前,身后是群众幸福的笑脸。配文是:\"来看你战斗过的地方,为你骄傲!\"

沈青云会心一笑。在这条问鼎之路上,他并不孤单。有群众的信任,有亲人的支持,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而此时,在省城的一间办公室里,赵永康正对着电话低声说:\"这个沈青云,必须想办法压一压......\"

新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