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 第45章 破冰之举

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 第45章 破冰之举

作者:垂拱殿的馨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8 12:29:17

清源的初冬,晨雾弥漫。沈青云天不亮就起床,在县委招待所的小院里打了一套擒敌拳。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拳风猎猎,驱散了寒意,也让他头脑格外清醒。

今天,他要做一件在清源县堪称\"破天荒\"的事——召开全县殡葬改革动员大会。这件事,他酝酿了两个月,调研了全县所有乡镇,深知其中的阻力。

\"县长,车备好了。\"秘书小刘轻声提醒。

沈青云收起拳势,擦了擦汗:\"走吧。记得把咱们准备的宣传材料都带上,特别是那个新式公墓的规划图。\"

\"都带着呢。\"小刘拍了拍鼓鼓囊囊的文件袋,\"不过县长,我听说今天不少老同志都要来,他们可能......\"

\"我知道。\"沈青云系好衬衫最上面的扣子,\"改革总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做。\"

会场设在县委大礼堂。还不到八点,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除了各乡镇的干部,还有很多自发前来的群众,其中不乏白发苍苍的老人。

\"沈县长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自动让开一条路。

沈青云没有直接进会场,而是走到几位老人面前:\"老人家,这么冷的天,怎么不在家休息?\"

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激动地说:\"沈县长,我们听说你要平我们的祖坟,这是真的吗?\"

沈青云扶住老人,语气温和:\"老人家,您误会了。我们不是要平祖坟,而是要建一个更好的安息之地。您看——\"

他从小刘手中接过规划图展开:\"这是咱们规划的青松园公墓,背山面水,四季常青。里面不但有专人维护,还会种上松柏,比现在散落在田间地头的坟茔不是好多了?\"

\"可是......这要迁坟啊!\"另一位老人插话,\"动了祖坟,坏了风水,要倒大霉的!\"

\"老人家,\"沈青云耐心解释,\"去年洪水,全县被冲毁的坟茔有上百座,很多先人的遗骨都找不到了。如果建在规划的公墓里,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这时,青龙村的村支书李老栓挤过来:\"县长,人都到齐了,就等您了。\"

沈青云点点头,最后对老人们说:\"请各位放心,改革一定会尊重大家的意愿。我们准备了多种方案,绝不会强拆强迁。\"

走进会场,沈青云能明显感觉到气氛的凝重。台下坐着的乡镇干部们,有的低头不语,有的面露难色,还有几个老资格的脸色很不好看。

主持会议的王大山副书记刚要开口,就被沈青云制止了。

\"今天的会,咱们换个开法。\"沈青云走到台下,站在干部们中间,\"先不急着讲政策,我想听听大家的心里话。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土生土长的清源人,对殡葬改革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会场一片寂静,没人敢第一个发言。

沈青云笑了笑,点名道:\"靠山乡的王书记,你先说说。\"

王大山硬着头皮站起来:\"这个......殡葬改革确实有必要。现在到处是坟头,影响土地流转和机械化耕作。但是......\"他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直说无妨。\"

\"但是老百姓的思想工作太难做了。去年我们想迁一座坟,那家人拿着锄头就要跟我们拼命。\"

这话引起了一片共鸣,干部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诉苦:

\"是啊县长,这事吃力不讨好!\"

\"弄不好要出群体**件的!\"

\"我们乡有个老板,光修祖坟就花了二十万,这怎么改?\"

沈青云静静地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才开口:

\"同志们说的都是实情。但是——\"他话锋一转,\"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明明是对群众有利的事,却推不动?\"

他走到投影仪前,调出一张照片:\"这是我在青龙村拍到的一幕。一户人家,爷爷的坟在东坡,奶奶的坟在西坡,儿子每年清明要翻两座山。如果建了集中公墓,老人扫墓是不是更方便?\"

又调出另一张:\"这是洪水时被冲毁的坟茔,家属跪在泥水里痛哭。如果早一点推行殡葬改革,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可以避免?\"

会场安静下来。

\"我知道,\"沈青云语气诚恳,\"改革很难。但正因为难,才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带头。今天我在这里表个态:我父亲去年过世,埋在老家。等清源的公墓建好,我第一个把他迁过来!\"

这话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干部们面面相觑,都被这个表态震惊了。

\"另外,\"沈青云继续说,\"我已经和几个重点村的红白理事会谈过了。他们算了一笔账:现在办一场丧事,少则两三万,多则十几万。如果推行文明殡葬,费用能减少一半以上。这笔钱,用来供孩子上学、给老人看病,不是更好吗?\"

他这番推心置腹的话,开始打动在场的干部。

青石镇党委书记站起来:\"县长,您说得对!我们镇有个贫困户,老人去世借了五万块钱办丧事,现在全家都在打工还债。要是早改革,也不至于这样。\"

\"好!\"沈青云趁热打铁,\"既然大家都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那我们就来研究具体怎么推。\"

他宣布了几条原则:\"第一,党员带头。全县所有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必须签订承诺书,带头执行殡葬改革。第二,群众自愿。我们准备三种方案:愿意迁入公墓的,政府补贴2000元;愿意深埋不留坟头的,补贴1000元;暂时不想动的,也不强制。第三,尊重习俗。新的公墓会保留祭奠场所,清明冬至还可以组织集体祭扫。\"

这些接地气的措施,让干部们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最后,\"沈青云语气严肃,\"我要特别强调纪律。绝不允许借改革之名吃拿卡要,绝不允许简单粗暴伤害群众感情。县纪委已经成立督查组,发现违规行为,一律严肃处理!\"

散会后,沈青云特意留下几个重点乡镇的书记。

\"改革要讲究方法。\"他叮嘱道,\"可以先从外出务工的年轻一代做起,他们更容易接受新观念。对老年人,要多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县长,\"靠山乡的王书记感慨地说,\"您这么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我们再不好好干,就太对不起这身衣服了。\"

一周后,改革正式启动。果然,阻力比预想的还要大。

这天,沈青云正在办公室研究公墓建设方案,小刘急匆匆进来:\"县长,出事了!青龙村有户人家把棺材抬到村委会了!\"

沈青云立即起身:\"备车!通知王副书记和民政局的同志一起去。\"

到达青龙村时,村委会门前已经围了上百人。一口黑漆棺材摆在正中间,一个中年汉子坐在棺材上,又哭又喊:\"谁敢动我爹的坟,我就死在你们面前!\"

村支书李老栓急得团团转,看见沈青云就像看到了救星:\"县长,这是张老五,他爹的坟在规划的公墓用地上,怎么说都不肯迁。\"

沈青云拨开人群走上前:\"老五兄弟,有什么话下来好好说。\"

\"说什么说!\"张老五情绪激动,\"我爹临死前说了,就要埋在那里看庄稼!你们现在要平了他的坟,这是要让他死不瞑目啊!\"

围观的村民也开始起哄:

\"就是!太不近人情了!\"

\"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说改就改?\"

沈青云不慌不忙,对张老五说:\"老五,你爹生前最看重什么?\"

张老五愣了一下:\"当然是庄稼!我爹种了一辈子地!\"

\"那你觉得,你爹是愿意看着自己的坟头占着好地,还是愿意看着这片地长出好庄稼?\"

这话问住了张老五。

沈青云继续道:\"我了解过,你爹是种田能手,最看不惯糟蹋土地。现在他的坟占着的这块地,是全村最好的水浇地,能打一千多斤粮食。要是用来种地,能养活好几口人。\"

张老五的嗓门低了些:\"可是......挪了坟,我爹就找不到家了......\"

\"这个你放心。\"沈青云拿出效果图,\"新公墓给你爹留的是最好的位置,面朝这片水浇地。到时候,你爹天天都能看着他最爱的庄稼。这比现在孤零零地杵在地里,不是强多了?\"

张老五看着效果图,态度明显软化。

沈青云又加了一把火:\"我还听说,你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为学费发愁?如果迁坟,政府补贴2000元,正好解了燃眉之急。你爹要是知道自己的安身之处还能帮孙子上学,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这番话彻底打动了张老五。他从棺材上跳下来,抹了把脸:\"县长,您说得在理。我......我迁!\"

围观的村民见状,也纷纷议论起来:

\"要是这样,我家也愿意迁。\"

\"是啊,现在扫墓太不方便了。\"

\"集中在一起,老人们还能做个伴。\"

一场风波就这样化解了。临走时,张老五握着沈青云的手:\"县长,您是个办实事的好官。以后您说什么,我们都听!\"

回县城的路上,王大山感慨:\"县长,您这做群众工作的本事,真该给全县干部好好讲讲。\"

沈青云望着窗外连绵的青山:\"老王,你说我们清源为什么穷?除了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落后。殡葬改革只是个开始,我们要改变的,是千百年来束缚发展的旧观念。\"

车内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清源新闻:\"我县殡葬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首批三个乡镇签约率超过80%......\"

沈青云闭上眼睛。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但再难的路,只要方向正确,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而他的目的地,是让清源县的每一个百姓,都过上更有尊严、更有希望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