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开局岳飞薛礼,我称霸三国 > 第121章 老臣请辞 武院肇基

第一百二十一章 老臣请辞 武院肇基

太和殿的争执余波未平,刘进回到养心殿时,胸口仍憋着一股郁气。他将朝服重重摔在椅上,秋香连忙上前为他奉上热茶,却被他挥手挡开。

“这些世家老臣,真是冥顽不灵!”刘进低声咒骂,指尖在案几上重重敲击,“科举本是利国利民之举,他们却只顾自家私利,处处阻挠!”

他深知,王允、杨彪等人的反对只是冰山一角。关东那些盘踞一方的世家诸侯,如袁绍、曹操之流,听闻科举之事,怕是更要借机生事。好在如今汉军主力精锐非常,岳飞定凉州,薛仁贵镇北疆,秦琼镇洛阳,李靖大军虽然可以调动,如今他手中握着实打实的兵权,倒也不惧他们掀起风浪,只是这份掣肘,终究让人窝火。

正当刘进烦躁之际,殿外传来樊梨花的声音:“陛下,卢植、朱儁二位老将军求见。”

“卢植?朱儁?”刘进一愣,眉头微蹙。历史上这二位与皇甫嵩并称“汉末三杰”,自他登基以来,便以师礼待之,平日里虽不直接参与军政,却因其德高望重,无形中起着定海神针的作用。前几日皇甫嵩染疾,他还亲自带着华佗去府中探望,此刻二人联袂而来,倒是有些出乎预料。

“快请他们进来。”刘进整理了一下衣襟,压下心中的烦躁。无论如何,这二位老臣的面子,是必须给的。

片刻后,卢植与朱儁缓步走入殿中。卢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一身素色朝服衬得他愈发清癯;朱儁虽也年过花甲,腰杆却挺得笔直,眼神中仍带着沙场老将的锐利。二人见到刘进,齐齐躬身行礼:“臣,卢植(朱儁),参见陛下。”

“二位老将军快请起,赐座。”刘进亲自起身相扶,看着二人略显苍老的面容,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敬意,“不知二位今日前来,有何要事?”

卢植与朱儁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默契。卢植率先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陛下,臣与朱儁兄今日前来,是想向陛下请辞。”

“请辞?”刘进手中的茶杯猛地一顿,茶水溅出些许,“老将军何出此言?莫非是朕近日有什么举措,让二位心生不满?”他下意识地想到方才的朝会,难道这二位也是来反对科举的?

朱儁连忙摆手:“陛下误会了!臣等绝非不满陛下举措!恰恰相反,陛下登基以来,定关中,破匈奴,兴教化,桩桩件件皆是雄主所为,臣等唯有敬佩,何来不满?”

卢植也点头道:“陛下雄才大略,远超往昔,如今朝堂之上有王猛、刘伯温等贤臣辅佐,军中又有岳飞、李靖等良将冲锋,大汉中兴有望,臣等心中甚慰。”

刘进更是疑惑:“既如此,二位为何要请辞?”

卢植叹了口气,目光中带着几分释然:“陛下有所不知,前几日元嵩(皇甫嵩字)病重,臣与朱儁兄前去探望,见他形容枯槁,不禁心生感慨。想当年,我三人一同领兵讨黄巾,何等意气风发?可如今,元嵩卧病在床,臣与朱兄也已垂垂老矣,精力大不如前。”

他顿了顿,看向刘进:“而反观岳鹏举、薛仁贵诸将,年纪轻轻便立下封狼居胥之功,比之我等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臣二人明白,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等确实老了,该给年轻人腾位置了。”

朱儁接话道:“陛下正值壮年,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早已不需我等这些老朽在朝堂上占着位置。与其尸位素餐,不如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也能让陛下更放手施为。”

刘进这才明白二人的用意,心中却是五味杂陈。他一直将皇甫嵩、卢植、朱儁视为镇国基石,不仅因为他们的功绩,更因为他们的声望。天下人看大汉,不仅看他这位皇帝,也看这三位老臣的态度——只要他们认可,那些蠢蠢欲动的诸侯便不敢轻易妄动;朝堂上与老臣争执时,有这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将支持,也能稳住局面。

可如今,皇甫嵩病重,卢、朱二人请辞,这“定海神针”的格局一旦打破,朝堂与天下的平衡,怕是要生变数。

“二位老将军,”刘进斟酌着开口,“朕知道你们的心意,但你们身经百战,阅历深厚,正是朝廷倚重之时,岂能说退就退?”

卢植摇了摇头:“陛下,臣等心意已决。与其留在朝中碍手碍脚,不如归去。”

刘进看着二人坚决的眼神,知道强留无益。他脑中飞速运转,忽然灵光一闪,一个念头涌上心头。

“朕可以准你们告老,”刘进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但你们这一身本事,就这么带回乡野,未免太过可惜。”

卢植与朱儁对视一眼,疑惑道:“陛下的意思是?”

“朕打算建一座军事学院,”刘进缓缓道,“专门培养年轻的军事人才。教他们兵法谋略,教他们行军布阵,教他们忠君爱国。朕想请二位老将军,还有元嵩老将军,共同执掌这座学院,当这些年轻人的老师。”

他看着二人,语气诚恳:“你们的战场经验,你们的用兵心得,是大汉最宝贵的财富。与其让这些财富随你们老去,不如传承下去,培养出更多岳飞、李靖这样的将才。这可比在朝堂上占个位置,意义重大得多,二位以为如何?”

卢植与朱儁先是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他们戎马一生,最遗憾的便是一身本事无人传承,如今刘进要建军事学院,让他们教书育人,将毕生所学传给后辈,这正是他们梦寐以求之事!

“陛下……陛下真有此意?”卢植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当然。”刘进笑道,“朕岂会欺瞒二位老将军?这学院就建在长安城外,校舍、师资、生源,朕都会亲自过问。你们只需安心授课,将那些年轻人教成才,便是对大汉最大的贡献。”

朱儁站起身,对着刘进深深一揖:“陛下此举,利在千秋!臣愿辞去一切职务,入学院任教,绝不辜负陛下所托!”

卢植也起身行礼:“臣亦愿往!便是元嵩兄,想必也会欣然应允!”

看着二人眼中重燃的光彩,刘进心中大定。他知道,自己不仅留住了这两位老臣的智慧,更为大汉的未来,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如此甚好。”刘进扶起二人,“此事容朕再斟酌细节,三日后朝会,朕便正式宣布。”

卢植与朱儁满面红光,又与刘进商议了几句学院的细节,这才兴冲冲地告辞离去。养心殿内,刘进看着他们的背影,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三日后的朝会,太和殿内气氛肃穆。众臣见卢植与朱儁站在班首,而皇甫嵩竟也由人搀扶着,坐在殿侧的椅子上,皆是心头一疑。

刘进看向三人,沉声道:“今日朝会,先议一事。卢植、朱儁二位老将军,还有皇甫嵩老将军,近日向朕提出告老,朕……准了。”

殿内一片哗然。王允等人虽对卢植等人不掺和科举之争暗自窃喜,却也没想到他们会彻底告老;而王猛、于谦等支持刘进的大臣,则纷纷面露忧色——这三位老臣一走,朝堂的平衡怕是要动摇。

卢植出列,朗声道:“陛下仁德,臣等感激不尽。但臣等虽辞朝职,却并非就此归隐。陛下有旨,将筹建大汉武院,专司培养军事人才,命臣与子干、元嵩三人,分任正副院长,执掌教学之事。”

“大汉武院?”众臣又是一愣。

刘进解释道:“不错。天下未定,需大量知兵善战之将。大汉武院便是要网罗天下有志青年,由卢、朱、皇甫三位老将军亲自授课,传授兵法谋略、行军布阵之术,为朝廷培养栋梁之材。”

他看向皇甫嵩,只见这位老将军虽面色苍白,眼神却异常明亮。皇甫嵩挣扎着起身,对着刘进拱手道:“臣,皇甫嵩,谢陛下信任!臣定当竭尽所能,将毕生所学传于后辈,不负陛下所托!”

“老将军快请坐。”刘进连忙示意他坐下,“武院之事,由兵部协同吏部共同筹备,选址、建校、招生,务必在半年内完成,明年开春,正式开课。”

“遵旨!”兵部尚书与吏部尚书齐声应道。

众臣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老臣们并非真的隐退,而是换了一种方式为朝廷效力。这大汉武院一旦建成,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军事人才,对大汉的强盛无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王猛出列赞道:“陛下高瞻远瞩!建武院培养将才,实乃万世之功!三位老将军执掌教学,更是相得益彰!”

于谦也道:“如此一来,军中人才后继有人,何愁天下不定?陛下圣明!”

连王允、杨彪等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良策,纷纷附和称赞。

刘进看着殿内一片赞同之声,心中彻底放下心来。他知道,建立大汉武院,不仅解决了老臣请辞的难题,更弥补了汉军人才培养的短板。有卢植、朱儁、皇甫嵩这三位“活着的兵书”坐镇,武院培养出的人才,必将成为大汉开拓疆土、稳固江山的中坚力量。

“此事就这么定了。”刘进一锤定音,“退朝!”

当卢植与朱儁搀扶着皇甫嵩走出太和殿时,阳光正好洒在三人身上,为他们苍老的身影镀上了一层金光。

不久,长安城外,一座崭新的院落拔地而起,朗朗的读书声与嘹亮的号角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大汉中兴的新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