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站在门口,手里握着那份技术瓶颈清单,目光落在陆轩身上,声音低沉却清晰:“我们还能走这条路吗?”
陆轩没有立刻回答。他转身走向战术板,指尖划过那行刚写下的指令——“优先保障离线功能与核心按钮稳定性”。笔尖停顿片刻,随即重重写下新的命令:“召开跨部门资源协调会,所有相关团队,两小时内到场。”
作战室的灯光调至会议模式,长桌两侧迅速坐满人影。张涛、孙明、林娜、赵宇、马亮陆续入座,气氛凝重如铁。陆轩立于主位前方,手中录音笔轻轻按下播放键。
一段沙哑却急促的声音在室内响起:“灯亮!断电了!快接三号线!”
这是东区消防站的原始调度录音,未经任何修饰,带着浓烟中的喘息与金属摩擦的杂音。
“这就是我们要听懂的话。”陆轩收起录音笔,声音不高,却如刀劈斧凿,“不是标准语,不是实验室里的模拟音,是人在生死关头喊出来的命令。我们的系统,必须记住这种声音。”
他环视众人:“QuickStart不能停,也不允许失败。但从今天起,它不再是一个技术项目,而是一场组织突围战。”
话音落下,战术板上投影切换,三组数据并列呈现:语音识别准确率波动曲线、现金流预警倒计时、人力配置冗余清单。
“我宣布,成立‘QuickStart应急攻坚组’,双线推进。”陆轩抬手一指,“张涛负责技术攻坚,孙明统筹资金重组,直接向我汇报。各部门即刻抽调骨干,不得推诿。”
张涛眉头微皱:“技术路线尚未定型,若强行整合资源,可能进一步拖慢进度。”
“那就别等定型。”陆轩打断,“问题不是出在技术本身,而是我们还在用总部思维做前线的事。现在,我们要把战场搬进实验室。”
孙明翻开财务报表,指尖点在赤字栏:“目前账面仅能支撑六周,若追加投入,必须引入外部资金。但投资人对这类项目……态度谨慎。”
“那就让他们看到不一样的账本。”陆轩说,“把QuickStart独立建账,剥离非核心支出,构建可审计的财务模型。我们要的不是施舍,是合作。”
孙明一怔,随即点头:“可以尝试以未来分红权质押融资,但需要担保方。”
“吴峰能担。”陆轩语气笃定,“他旗下的地产项目与我们娱乐产业联动紧密,利益绑定足够深。让他出面,以三年预期收益作保,申请私募过桥资金。”
赵宇低声质疑:“黑道背景的企业,银行本就设限,私募也未必敢接。”
“那就换种说法。”陆轩冷笑,“我们不是黑帮在做科技,是科技在重塑规则。告诉他们,这不是借款,是押注南美市政智能化的第一步。谁先落子,谁就得先机。”
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林娜轻声开口:“技术团队担心,一旦引入外部资本,主导权会旁落。”
“主导权从来不在合同里。”陆轩目光如炬,“在数据,在节奏,在谁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手里有手工日志的声纹锚点,有十五家单位的真实操作流程,有第一段被成功识别的‘灯亮’。这些,才是谈判的底气。”
张涛深吸一口气:“国际语音识别领域,智利国立工程院有个自适应模型项目,与我们的需求高度契合。但他们要求共享核心算法接口,作为合作前提。”
“拒绝。”陆轩斩钉截铁。
“可若不合作,单靠我们自己,三个月内无法突破泛化瓶颈。”
陆轩沉默片刻,忽然问:“我们提交的测试集,他们看了吗?”
“昨天已发送《手工日志声纹锚点测试集》,包含沿海与山区发音对比样本。”
“那就拿这个谈。”陆轩站起身,“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共建联合实验室,成果双署,数据共研,但核心算法不开放。他们提供模块接口,我们提供真实场景与底层语音特征库。这不是交易,是互补。”
马亮迅速记录指令,低声确认:“是否允许对方派驻技术人员?”
“可以,但限区域、限时长、限权限。”陆轩眼神锐利,“让他们知道,这里是樊星阁的地盘,合作可以,越界不行。”
孙明重新核算资金模型,笔尖飞快划过纸面:“若采用吴峰担保 分红质押方案,可筹措短期资金八百万,覆盖未来四个月核心支出。但需确保项目每阶段都有可见进展,否则后续融资将难以为继。”
“那就让进展看得见。”陆轩走向战术板,拿起红笔,“启动‘百日攻坚计划’——每十日一次进度验证会,我亲自听取汇报。第一阶段目标:实现核心按钮三日内稳定响应,离线警报流转零故障。”
赵宇皱眉:“十日周期太紧,团队压力过大。”
“压力从来不是停下的理由。”陆轩声音沉稳,“真正的压力,是看着别人用土办法记录火警,而我们却拿不出能听懂他们语言的系统。我们不是在做产品,是在还债——对信任我们的那些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