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关闭的闷响在地下三层回荡,陆轩抬手看表,十点零七分。研究院B区的应急灯泛着冷白光,映在金属门框上,像一道未愈的刀口。他推门而入,会议桌前已坐满人,赵宇、张涛、林娜、孙明、马亮、胡军,六双眼睛齐刷刷望来。
陆轩没有寒暄,径直走到投影前,按下遥控。屏幕亮起,左侧是施耐德技术团队昨日发来的接口命名争议记录,右侧是林志豪在记者会上的发言片段。画面中,对方声调激昂,手指频频指向镜头,口型清晰吐出“文化霸权”四字。
“他们先动的手。”陆轩声音不高,却压住了所有杂音,“不是我们撕破脸,是他们把合作当成驯服。”
张涛低头翻资料,眉头微皱:“可这么双线并行,资源会不会太分散?一旦施耐德察觉我们在自研,可能直接退出合作。”
“他们不会退。”陆轩转身,目光扫过众人,“他们比谁都清楚,失去我们在东南亚的渠道,他们的技术就是一堆代码。我们要的,不是他们的施舍,是平等对话的资格。”
他抬手,在空中划出一条线:“从今天起,‘双轨应对机制’正式命名为‘启明计划’。明线,由林娜负责,所有流程公开、留痕、合规推进;暗线,‘破壁’小组由赵宇直隶,我亲自审批资源。每周五下午三点,闭门汇报,只准带纸笔,不准联网。”
会议室内一片静默。赵宇抬头,正对上陆轩递来的目光。下一秒,一支旧钢笔轻轻落在他面前。笔身有细微划痕,笔帽顶端刻着一道浅浅的“L”字。
“这是我读研时导师给的。”陆轩说,“他说,真正的力量,不在拳头,而在脑子。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赵宇握紧钢笔,指节泛白。他知道,这不是一支笔,是一道令。
技术对接会议室,空气凝滞。
张涛坐在主位,对面是施耐德派来的三位技术代表。其中一人推了推眼镜,语气不容置疑:“我们需要访问二级模块的底层逻辑,否则无法验证数据流完整性。”
“你们昨天才要求测试命名规范。”张涛冷笑,“今天就要底层逻辑?这不在协议范围内。”
“流程需要闭环。”对方语气强硬,“没有底层验证,我们无法签字确认。”
马亮坐在角落,手指在平板上轻点,内网监控界面无声滚动。胡军站在门边,目光扫过对方每个人的背包与笔记本位置。三重物理防火墙已在半小时前完成部署,任何异常调用,系统将在0.3秒内切断连接并记录来源。
张涛站起身,打开共享屏幕:“我们给你们一个镜像测试环境,数据流真实,接口响应实时。但核心算法层,不在开放范围。”
“这不符合标准。”对方立刻反对。
“标准是人定的。”张涛盯着他,“你们的标准,是为你们自己服务的。我们的标准,是保护自己的底线。要测,就用这个环境;不测,合作到此为止。”
对方三人交换眼神,最终,领头者点头:“可以试。”
三小时后,测试完成。施耐德代表在确认函上签字,邮件同步发至双方高层。
马亮在后台日志中插入一行加密代码,字符排列看似无序,实则指向一个隐藏协议通道。他轻轻敲下回车,屏幕一闪而过“Project Phoenix-01 active”字样,随即恢复正常。
“成了。”他低声说。
胡军走过来,拍了拍他肩膀:“防火墙没响,说明他们没敢深挖。”
“不是不敢。”马亮摇头,“是还没想到。”
吉隆坡,滨海大厦28层。
李刚坐在记者会后排,帽檐压低,手中录音笔紧贴桌沿。林志豪站在台上,正声情并茂地控诉“外来资本对本地市场的侵蚀”,台下三家媒体记者频频点头。
“我们必须扞卫本土权益!”林志豪提高音量,“不是反对合作,而是反对不平等的合作!”
李刚嘴角微扬。就在对方转身拿文件的瞬间,他捕捉到一句低语:“……分成必须加三成,否则这项目别想落地。”
录音笔红灯闪烁。
当晚,樊星阁官网发布《本地合作真实成本分析》白皮书,详细列出过去两年在东南亚雇佣本地员工人数、纳税总额、文化适配投入案例。数据详实,图表清晰,每一项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我们不是掠夺者,是共建者。
徐静以独立记者身份发表长文《谁在绑架本土化?》,文中未提任何名字,却精准剖析了“借文化之名行利益之实”的典型操作手法。文章末尾写道:“真正的本土化,是尊重,不是勒索。”
与此同时,胡军在吉隆坡西区一处私人会所,见证了一份秘密协议的签署。
星澜集团负责人签字后,抬头微笑:“我们愿意按原分成比执行,额外提供本地公关资源支持。”
林娜接过协议,目光不经意扫过对方袖口——一枚银质袖扣,刻着“ZH”两个字母,边缘磨损明显,像是戴了很多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