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刚停稳,陆轩推门下车,脚步未停。车库冷光打在西装肩线,映出一道笔直剪影。他手中文件夹边缘微卷,是昨夜从加密终端调出的技术流程对比稿,纸面密密麻麻标注着红蓝双色批注。
张涛的电话紧随而至。
“陆哥,技术对接第一轮会议……崩了。”
陆轩脚步未滞:“说重点。”
“施耐德要求我们提交全部底层架构文档,还要七十二小时内的完整测试日志。他们说,不按标准流程走,无法建立信任。”
“我们按他们的‘标准’改了三次开发节奏,结果呢?”
“他们还是卡在权限审批上。今天整整三小时,就为了确认一个接口命名规范。”
陆轩拇指划过文件夹一角,那里写着一行小字:效率不是罪,拖沓才是。
他拨通林娜号码:“把会议纪要发我,所有发言记录,一字不删。”
回到办公室,投影自动亮起。左侧是施耐德的“全周期开发管理流程图”,右侧是樊星阁的“敏捷迭代路径表”。两条线从起点出发,不到三分之一处便彻底分叉,再无交集。
张涛站在屏前,眉头紧锁:“他们不是不懂变通,是根本不想适应。他们认定我们靠野路子起家,必须被‘规训’。”
陆轩盯着那两条分道扬镳的箭头,声音沉稳:“不是规训,是驯化。想让我们变成他们手脚延伸的一部分。”
他转身拉开抽屉,取出一支黑笔,在白板上写下:“模块试点对接——仅开放二级非核心模块,测试兼容性。其余全部冻结。”
“赵宇准备B路径,独立研发组今夜组建,我要三个月内拿出同等性能的替代方案。”
张涛一怔:“真要两条腿走路?”
“明面走流程,暗里抢时间。”陆轩收笔,“他们拖一天,我们就多走一步。等他们发现我们不需要他们时,合作才真正开始。”
电话再响,是胡军。
“吉隆坡这边,出事了。”
“讲。”
“本地代理商负责人,林志豪,今天直接拒签执行书。说我们的营销方案‘脱离本地实际’,要重新谈分成比例,否则不配合落地。”
陆轩闭眼两秒,再睁时目光如刃:“查他三年内合作记录。”
十分钟后,孙明发来报告:林志豪曾与三家外资品牌合作,均在项目中期以“文化差异”为由要求加价,其中两家被迫妥协,一家终止合作。
陆轩拨通林娜:“联系徐静,让她写一篇稿子,标题用《本土化,还是本地霸权?》——不点名,但要把‘借文化之名行垄断之实’的现象说透。”
林娜迟疑:“这会不会激化矛盾?”
“矛盾早就存在。”陆轩冷笑,“他们以为换个说法就能重新议价?我们签的是协议,不是卖身契。”
“今晚发稿。我要让整个东南亚市场看清楚,谁在破坏规则。”
深夜,总部作战室灯光未熄。
陆轩立于中央,面前是三块屏幕:左侧滚动着技术对接停滞数据,右侧显示吉隆坡代理商资金流水异常波动,中间则是半岛酒店那名神秘访客的航班追踪图——对方曾在新加坡中转,与施耐德东南亚区运营总监共进晚餐,停留四十七分钟。
孙明站在财务面板前,声音低沉:“合作首周,投入超预算百分之三十七。技术端无产出,市场端无进展。账户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李刚一拳砸在桌上:“陆哥,咱们当初打下道北十八街,哪次不是三小时解决问题?现在搞这些文斗,兄弟们手都痒了!”
“那是街头。”陆轩目光扫过众人,“现在我们在棋盘上。对手不是靠拳头吓退的,是靠节奏碾死的。”
他走向白板,提笔画下两条平行箭头。
“从现在起,启动‘双轨应对机制’。”
他指向上方箭头:“这条是明线——我们继续按协议推进流程,每一步都合规、留痕、公开。让外界看到我们在合作。”
笔尖下移:“这条是暗线——赵宇带队,组建独立研发小组,代号‘破壁’。所有核心技术,同步自研。我要确保,哪怕明天施耐德断供,我们也能照常运转。”
马亮皱眉:“要不要对林志豪动手?这种人,谈不出结果。”
“动他,我们就输了。”陆轩摇头,“我们现在不是靠威慑活着,是靠规则活着。但规则,不等于被动。”
他转身,目光如铁:“明天上午十点,发布《合作首周进展通报》。内容三点:一,技术对接已完成非核心模块接入;二,吉隆坡试点团队已与本地伙伴展开深度沟通;三,联合委员会筹备工作稳步推进。”
孙明一愣:“可这些……都不是事实。”
“是事实。”陆轩淡淡道,“我们已经启动模块试点,这就是接入;我们正在和林志豪谈判,这就是沟通;我们每天都在等他们提名,这就是筹备。”
他嘴角微扬:“舆论的真相,是看谁先定义。”
林娜快速记录,手指微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