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轩放下笔,指尖在报告末页停留片刻。马亮的名字还空着,联络人一栏的空白像一道未缝合的裂口。他没有立刻补上,只是将文件合拢,推向桌角。
指挥室的屏幕已切换至常态监控界面,技术模块绿灯常亮,供应链进度条稳定推进,物流车队沿国道匀速前行,GPS信号每隔三十秒刷新一次位置。应急响应通道自动关闭,系统提示音轻响一声,红色警报彻底熄灭。
“查到底”三个字被他压在抽屉底层,新的一页已经翻开。
他起身,走向主控台,手指划过终端,调出三方准备状态汇总。张涛的技术组已完成最后一次压力测试,接口锁定,运维接管;李刚带人完成了全部班组的到岗核验,安保轮值表下发至每个站点;孙明确认首期资金全额到账,备用金注入专户,财务审计通道开启实时追踪。
筹备收尾阶段最怕的不是大问题,而是小疏漏。信息过载之下,人员调度是否闭环?应急预案是否归档?资金拨付节点有没有错位?这些细节一旦出错,足以让前期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陆轩拨通内线:“召集张涛、李刚、孙明,十分钟后,联席汇报。”
十分钟后,三人准时抵达。
张涛率先打开平板,调出《技术准备终版报告》。“系统已完成双轨验证,美方代表昨日签署确认函,接口标准正式归档。测试环境移交运维组,七十二小时值守机制启动,任何异常响应不超过五分钟。”
陆轩点头,目光扫过报告页脚的时间戳——凌晨四点十七分。他知道,这背后是整夜未眠的盯守。
李刚递上《人员部署清单》。“核心班组一百三十七人全部到岗,驻地安排完毕,通勤方案执行两周无延误。安保轮值按AB组交替,胡军亲自带班,外围巡逻每两小时一轮,无死角覆盖。”
他顿了顿,补充道:“兄弟们都等着开工那天,士气没掉,反而更高了。”
陆轩翻过一页,看到最后一名登记人员的签到时间是昨夜十一点四十分,来自最偏远的输电节点。没人迟到,没人缺岗。
孙明拿出《资金调配确认函》,语气沉稳:“首期款项已完成划拨,三家合作单位均已确认收款。项目专户注入备用金两千万,审计接口开放,随时可查。原供应商的冻结令未解除,华南新厂设备预计三十六小时内抵达厂区。”
陆轩逐页审阅,在每份文件末尾签下名字。笔尖落下时,他抬头说道:“筹备完成,具备开工条件。”
话音落下的瞬间,三人同时松了口气。紧绷了数日的神经,在这一刻终于有了落点。
但这口气,陆轩没有跟着松。
他调出马亮提交的访问记录回放,画面中,境外IP的跳转路径再次浮现,仍是东南亚中转,代理层更换,设备特征码却与前次一致。六小时四十三分的间隔,规律性强,试探意味明显。
“敌人还在看。”他说。
张涛皱眉:“他们想等我们松懈。”
“那就让他们看得更清楚些。”陆轩站起身,“筹备是底线,开工才是宣示。通知林娜,准备开工仪式,规格按最高标准来。”
李刚一愣:“现在?不是说低调推进?”
“正因他们盯着,我们才更要光明正大。”陆轩走向窗前,晨光洒在城市轮廓线上,工地的塔吊已竖立多日,静默如剑指苍穹。“他们想看我们倒下,我们就让他们看见——樊星阁,从不回头。”
林娜接到指令后,打开策划文档,第一行写下:“主题:破晓”。
她没有多问,只将文档权限设为仅陆轩可编辑,随即开始联络各执行小组。音响、舞台、媒体通稿、安保动线,一项项任务被拆解下达。这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一次宣告。
赵宇在半小时后赶来,眉头微锁。“仪式会不会太早?安保系统虽已升级,但外部风险未除,万一有人借机发难……”
陆轩没等他说完,调出物流车队的实时轨迹。三台高压逆变器正沿国道平稳行驶,距离厂区还有两百一十三公里,预计五小时后抵达。GPS信号稳定,司机轮换记录完整,无异常停留。
“他们等我们犹豫,等我们退缩。”陆轩合上平板,语气如铁,“现在开工,不是冒险,是反客为主。车队能走国道,我们就能走正道。”
他转身下令:“胡军加强外围警戒,马亮监控所有关联系统,开工之日,我要整个项目——滴水不漏。”
命令下达,各组迅速响应。
张涛立刻联系技术团队,启动最后一轮设备联调预演;李刚重新核对安保人员名单,增派两组机动队员;孙明则与银行确认备用金流动性,确保突发支出可即时响应。
陆轩坐回指挥台,目光落在南美组的权限接口上。那扇门依旧关闭,权限仅限他与马亮。他知道,真正的对手可能不在眼前,而在更远的地方。
他按下内线:“马亮。”
“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