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在厂区外围发现三辆无牌照皮卡,正沿乡道缓慢行驶。陆轩站在指挥室窗前,目光扫过监控画面,皮卡在镜头边缘缓缓移动,车速极低,轨迹不规则。他没有下令拦截,也没有调派增援,只是拿起内线电话,声音平稳:“按计划推进,仪式不改时间,不减规模。”
林娜早已候在会场筹备组,接到指令后立即启动流程。直播信号接入内部监控系统,大屏分出三路画面:主舞台、嘉宾区、外围警戒点。所有画面实时同步,对内对外同时公开。她知道,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场宣示——敌人想窥探破绽,樊星阁就让他们看清楚什么叫滴水不漏。
距离开工仪式还有四十分钟,阳光洒在工地主广场,红毯铺展,旗帜林立。技术组最后一次检查音响与视频系统,张涛亲自调试主控台,确认备用通道随时可切换。李刚带着安保团队完成最终巡逻,所有岗位人员就位,通讯频道静默待命。孙明站在财务展示区,核对嘉宾签到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审视。
陆轩换上深色西装,扣上袖扣,镜中人眼神沉稳,不带波澜。他顺手将一份未填写的文件夹放入保险柜,门合上时发出轻微的金属咬合声。那里面是应急预案的联络人名单,马亮的名字依旧空白。他从不把所有底牌写在纸上。
仪式开始前一刻,胡军快步走来,递上一枚SIM卡,卡面印有南美某国通信公司标识。“在东侧排水沟发现的,三辆皮卡停留期间遗留。”陆轩接过,只看了一眼,便交还给他:“登记编号,封存备查。”他没有多问,也不急于追查,他知道,有些线索要等到合适的时机才会显出真意。
主舞台上,国际能源企业代表已就座。对方临时提出调整发言顺序,希望由外方先行致辞。随行人员传话时语气客气,但意图明确——资方主导,理所应当。
陆轩站在后台,听到汇报后,只说了一句:“登台顺序不变,但我可以提议共同登台,交替发言。”对方代表略一迟疑,最终同意。这不是退让,而是掌控节奏的开始。
音乐响起,主持人宣布仪式正式开始。陆轩与外方代表并肩走上舞台,全场目光聚焦。镜头扫过樊星阁团队方阵,李刚带队列于前排,身姿挺拔,动作整齐。张涛、孙明、赵宇等人分列两侧,神情专注,毫无杂念。这不只是一个项目开工,更是一支队伍的集体亮相。
陆轩接过话筒,声音沉稳有力:“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完成一项工程,而是为了开启一种可能。技术可以引进,标准可以协商,但自主的意志,不能谈判。”
台下安静,只有风掠过旗帜的声响。
“过去几个月,我们经历了标准不统一、设备断供、外部干扰。有人以为我们会退缩,会妥协,会低头。但我们没有。我们用四十八小时拿出兼容方案,用七十二小时锁定备用供应链,用每一次系统预警,把危机变成锤炼团队的契机。”
掌声从中方团队方阵中率先响起,随后蔓延全场。
“樊星阁从不靠侥幸走到今天。我们靠的是每一个深夜坚守岗位的技术员,是每一笔精打细算的财务核对,是每一道防线背后无声的守护。今天这个项目,不是谁的恩赐,而是我们用实力争取来的合作资格。”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观众席。
“破晓,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我们不怕天黑,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光。”
话音落下,掌声如潮。外方代表微微侧身,向他点头致意。这一刻,主导权不在资方,不在合同,而在台上这个冷静而坚定的声音里。
就在此时,音响系统突现短暂杂音,主扩音器发出轻微刺响,现场瞬间一静。张涛立即启动备用音频通道,三秒内恢复正常,发言未中断。台下多数人甚至未察觉异常,但陆轩知道,这不是偶然。
马亮在监控室耳机中低声道:“干扰源来自厂区外三百米信号塔,频段特征已记录。”他没有多说,只是将数据标记为“待溯源”。他知道,敌人不会只试一次。
仪式继续推进。李刚带领班组代表上台,集体敬礼,动作整齐划一,气势如虹。孙明率财务与法务团队列队亮相,西装笔挺,文件有序,展现出樊星阁不仅有武力,更有制度与规范。赵宇在签到处核对嘉宾信息,目光扫过签名簿,突然停在“吴峰”二字上——笔迹略显僵硬,起笔过重,收尾仓促,与往常流畅风格明显不同。
他没有声张,只是默默记下编号,交由后续组核查。合作名单上的名字,未必都是本人所签。
仪式尾声,陆轩再次登台,宣布项目正式启动。机械阵列启动,打桩机缓缓升起,第一根桩基对准点位。全场目光聚焦,摄像机镜头拉近,记录这一时刻。
就在此时,他眼角余光瞥见观众席角落一名男子,佩戴墨镜,未持媒体证件,正低头操作手机。那人身边无同伴,座位孤立,入场记录模糊。陆轩没有出声,只是微微偏头,向后排安保人员递出一个眼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