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仪式圆满结束后,樊星阁团队争分夺秒,迅速组织人员和设备对项目土地进行平整。经过几日的日夜奋战,原本空旷的土地已完成初步处理——杂草清除、土方压实、临时道路铺设一气呵成,为正式动工打下坚实基础。
晨光如金,洒在华东新区那片刚刚平整过的土地上。铁丝网外的杂草已被彻底清除,裸露的黄土被压实,几台挖掘机静静停在边缘,履带上的泥土尚未干透,仿佛昨夜那场风波只是大地一次短暂的喘息。远处,奠基仪式用的红绸已搭起一半,随风轻摆,像是在无声宣告:风暴已过,征程重启。
陆轩站在工地边缘,西装外套搭在臂弯,衬衫袖口卷至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他没有说话,只是低头看着脚边一袋刚拆封的水泥,指尖捻起一点粉末,任风将它吹散。身后,赵宇、孙明、胡军三人并肩走来,脚步沉稳,一如他们肩上的责任。
“地基勘探报告出来了,”赵宇率先开口,手里夹着一叠图纸,“地质结构稳定,承载力达标,可以按原计划打桩。”
陆轩点头,将水泥袋轻轻踢到一旁。“那就开工。今天之内,第一根桩必须落下去。”
会议室里,阳光透过百叶窗斜切进来,在长桌上划出一道道光棱。地图、施工进度表、资金流向图铺满桌面,像一张正在编织的命运之网。陆轩站在中央,目光扫过三人。
“项目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运气,是每一步都踩得踏实。”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现在,我们要筑的不是厂房,是根基。根基不牢,万丈高楼,不过是一堆废铁。”
他抬手,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字:进度、资金、安全。
“赵宇,工程进度你全权负责。我要每天看到现场实况,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节点,都不能脱轨。”
赵宇挺直腰背:“我已经安排专人驻场,二十四小时轮班监督。施工队的技术标准必须达标,不合格的,当场叫停。”
“好。”陆轩转向孙明,“资金呢?”
孙明翻开账本,纸页翻动声清脆利落:“首期拨款已到位七成,但启明那边还有三千万尾款未到账,预计延迟五到七天。我已经联系他们财务,对方解释是银行系统审核流程卡住了。”
陆轩眉峰微动,却没有动怒。“催款函今天发出去,措辞要稳,但态度要硬。我们讲情分,也讲规矩。他们拖一天,整个工期就往后推一天,损失的是双方。”
“明白。”孙明合上账本,“另外,我做了应急调配方案,优先保障桩基和地下管网施工,其他非关键环节暂缓采购。”
“很好。”陆轩最后看向胡军,“安全呢?”
胡军站得笔直,像一尊铁塔。“我已经重新梳理了安保方案。施工区域划为三级管控区,入口设安检岗,所有人员登记在册。高空作业、重型机械操作,必须双人复核。今天下午,全员安全培训。”
“培训不是走过场。”陆轩盯着他,“我要的是意识,不是口号。谁出事,你负责。”
“我明白。”胡军声音低沉,“人命关天,我不会让兄弟们冒无谓的险。”
会议结束,三人迅速散去。陆轩站在窗前,望着远处已经开始吊装钢筋的吊车,缓缓松开领带。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赵宇一脚踩进泥浆里,眉头都没皱一下。他蹲在基坑边缘,盯着正在绑扎的钢筋笼,手指顺着主筋一路摸过去。
“这间距不对。”他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让现场瞬间安静。
施工队长凑过来:“陆总,这符合国标允许误差范围,没问题的。”
“国标允许,不代表我们允许。”赵宇站起身,从包里抽出设计图,“你看这里,承重柱的钢筋密度要求是每三十厘米一道,你们绑的是三十五。差五厘米,地基受力就偏移,十年后可能就是一场塌方。”
队长额头渗出冷汗:“我……我让工人马上改。”
“不是马上,是立刻。”赵宇把图纸拍在临时办公桌上,“今天之内,全部返工。整改方案两小时内交给我。另外,明天开始,我的人会全程旁站监督,一道工序不过关,不许进入下一道。”
他转身离开,脚步坚定。走到半路,忽然停下,蹲下身仔细查看一处预埋管的位置。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激光测距仪,测量了几秒,眉头皱得更紧。
“这根管偏了八公分。”他低声自语,掏出笔记本记下,“位置偏差,可能影响后期设备安装……得让设计院复核。”
当晚,赵宇拨通设计院结构负责人李工的电话。对方听完情况后沉默片刻:“理论上八公分确实超出了设备基础螺栓的容差范围,但若现场条件受限,我们可以通过加装过渡法兰盘来补偿。”
“可这会影响后期维护便利性。”赵宇皱眉,“而且,主设备是进口定制件,法兰接口不兼容。”
“那就只能重新定位。”李工叹了口气,“但开挖调整会影响整体进度,你们得尽快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