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刺破云层,洒在华东新区那片被重新翻动的土地上。泥浆尚未干涸,几道新挖的沟槽横贯现场,像大地被划开的伤口。一台小型挖掘机正缓缓退出基坑,履带碾过湿土,留下深深的印痕。远处围挡上的标语依旧鲜亮——“绿色智造,筑梦未来”,可此刻的工地,却正经历一场无声的阵痛。
赵宇站在坑边,手中紧握设计院发来的复核意见书,纸页边缘已被他捏得发皱。八公分的偏差,看似微小,却足以让整条生产线的地基失衡。他抬头看向陆轩,声音低沉却清晰:“必须返工。主设备是定制件,螺栓孔位无法调整,若强行安装,后期震动会导致基础开裂,后果不堪设想。”
陆轩站在原地,目光沉静如深潭。他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缓缓蹲下,伸手探入新开的沟槽,指尖触到冰冷的预埋管端口。泥土潮湿,带着昨夜雨水的寒意。他闭了闭眼,脑海中闪过的是整个项目的进度表、资金流、合作方的信任,以及那些日夜守在现场的兄弟们。
片刻后,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召集赵宇、孙明、胡军,会议室,十分钟后。”
会议室里,空气凝重。白板上原本清晰的施工节点图已被一道红笔划过的“调整区”覆盖。陆轩站在中央,声音不高,却如铁锤落地:“问题已经发生,不回避,不推诿。我们要做的,是把损失压到最低,把节奏抢回来。”
赵宇迅速汇报了技术方案:重新定位、开挖、校准、浇筑,全程需四十八小时。期间需暂停周边作业,影响整体进度至少三天。
孙明翻开财务预案,眉头微锁:“返工将增加直接成本约一百二十万,包括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若后期工期延误,还可能触发合同中的延期罚则。”
胡军则沉声道:“开挖区域临近主通道,重型机械进出频繁,安全风险上升。必须重新划定警戒区,增设照明与警示,夜间作业需双岗巡查。”
陆轩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稳定。他忽然开口:“质量不能让,安全不能松,进度……我们抢。”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字:抢、控、联。
“抢,是抢时间。赵宇,你带技术组现场督工,二十四小时轮班,能并行的工序全部并行。控,是控成本与风险。孙明,启动应急资金池,优先保障返工所需;同时联系保险公司,看能否走部分理赔流程。胡军,你亲自带队,安全巡查密度翻倍,任何隐患,当场叫停。”
三人齐声应下。
陆轩顿了顿,目光落在白板角落的“合作方”标签上,缓缓道:“这次的问题,暴露了我们在技术预判上的短板。如果我们能和启明在研发层面更深入联动,类似偏差,本可在设计阶段就规避。”
他语气渐沉:“我有个想法——建一个联合研发中心。不是挂名,不是形式,而是真正把双方的技术力量拧成一股绳。我们出场地、人力,他们出核心算法与设备支持。目标明确:攻克绿色能源产线的共性难题,提升交付标准。”
赵宇眼神一亮:“若能实现设计与施工的前置对接,很多问题都能在图纸阶段解决。”
孙明也点头:“技术共享,不仅能降本增效,还能增强合作黏性。只要利益分配机制清晰,启明没有理由拒绝。”
胡军虽不擅言辞,却重重点头:“只要能少走弯路,兄弟们少冒风险,我全力支持。”
会议结束,陆轩立刻拨通启明自动化总经理周正的电话。
“周总,我是陆轩。有个提议,想当面谈。”
两小时后,启明总部会议室。
陆轩将返工方案、成本测算、风险预案一一呈上,末了,平静道:“我们发现问题,立刻整改,不找借口,不拖时间。这是态度,也是能力。”
周正翻阅文件,神色从疑虑转为凝重,最终轻叹:“陆总,说实话,我原本担心你们会掩盖问题,拖到后期再说。但你们的反应速度和透明度……超出预期。”
陆轩微微一笑:“合作不是互相试探,而是共同扛事。问题在所难免,关键是谁先担起来。”
他顺势切入主题:“所以我提议,我们不止于项目合作,更进一步——共建联合研发中心。目标很明确:未来三年,联合攻关智能产线的五大核心技术瓶颈,包括模块化设计、低碳工艺、自动化调试等。我们提供场地与工程团队,贵方提供研发资源与技术标准。成果共享,风险共担。”
周正沉默片刻,手指轻敲桌面:“技术共享,意味着核心数据互通。我们内部,必然有人反对。”
“我理解。”陆轩坦然,“但时代变了。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谁能整合资源,谁才能立于潮头。我们不是要窥探贵方机密,而是要建立一套共同语言,让设计更贴近施工,让技术更服务于落地。”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周总,您觉得,是守住一道墙安全,还是跨过一道墙,一起建一座城更值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