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硬盘箱仍停在清迈,地理标记上的光点未动。陆轩的手指在桌沿划过一道短弧,随即落回通讯器开关上方。
他按下内线频道:“启动联合执行监督机制。”
指令下达三十七秒后,赵宇从技术终端起身,拎起便携调试包走向门口。孙明合上资金流动监控表,将两份标红的合作方履约延迟记录单独抽出,放入随行文件夹。林娜同步推送了今日首份双报模板,格式清晰,字段完整,所有接口责任人均已标注。
马亮没有离开岗位。他的屏幕分割为六区,分别对应七家合作企业内部信息流节点。一条异常消息引起注意:某物流平台员工在内部论坛发帖,称新系统上线后调度效率提升有限,但考核压力倍增。
“不是技术问题,是人的问题。”陆轩看着实时反馈曲线,“他们怕改不彻底,也怕改得太快。”
主控屏新增面板“合作项目检验进展”持续刷新。客户满意度评分稳定在96.7%,服务响应达标率98.4%。三家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区域代理商开始主动接入灾备演练通道。
赵宇抵达第一合作点,接入测试端口。后台数据显示,过去十二小时内,系统共处理订单请求四万两千余次,平均响应时间1.3秒,峰值负载下无丢包现象。他调出对比日志,对方旧系统同期响应时间为2.8秒,且出现三次超时中断。
“运行平稳。”他通过加密频道汇报,“接口协议完全匹配,数据回传正常。”
孙明则前往财务对接中心。七家企业中,五家已完成首阶段资金注入,进度符合预期。两家滞后单位给出的理由分别是银行审批延迟和股东会流程未闭环。
他调阅合同细则,发现这两家均未签署“响应延迟保险”附加条款。进一步核查其历史付款记录,存在两次延期结算行为。
“列入预警名单。”他在终端录入备注,并设置自动提醒周期为二十四小时。
林娜在总部汇总首轮双报数据。她将技术、财务、舆情三类信息整合为动态图谱,用颜色梯度标识各合作方协同质量。绿色覆盖率达82%,黄色区域集中在两家预警单位,红色仅一处——即尚未完成系统对接的末端服务商。
该服务商负责人上午来电,称本地网络环境不稳定,需延长调试期。林娜回拨三次未接通,最后一次通话被转至语音信箱。
她将情况上报。
陆轩调取该服务商近三十天流量轨迹,发现其实际数据交互量不足申报值的40%。同时,其关联公司名下一处仓储中心正在秘密转租。
“不是技术问题。”他说,“是意图问题。”
指令发出:暂停对该单位的技术支持升级,保留基础通信链路;由马亮安排人员接触其现场运维团队,了解真实运营状态。
下午三点十七分,赵宇完成第三家合作点的现场巡检。他在后台植入一组监测脚本,用于追踪异常登录行为和非授权数据调用。脚本静默运行,不干扰主流程。
孙明与其中一家预警企业召开视频会议。对方CFO承认内部对项目投入存在分歧,但承诺将在四十八小时内补足款项并签署补充协议。孙明记录下对方语气中的迟疑,未当场追问。
林娜更新图谱,将该企业暂时调入观察区,维持黄色警示。其余合作方陆续提交第二次日报,内容详实,配合度良好。
马亮的情报网传来新消息:那名发帖员工已被平台人事约谈,帖子删除,账号权限降级。同一时段,平台技术部门发布内部通知,要求严禁对外讨论系统表现。
“他们在压声音。”马亮低声说。
陆轩点头。“说明有变化,而且他们不想让人听见。”
他切换到公开市场监测界面。已有行业媒体发布简讯,提及本次合作项目的运行数据表现优于行业均值。一篇分析文章指出,该项目模式可能成为区域性服务标准的新参考样本。
评论区出现若干疑似水军账号,集中质疑数据真实性,声称“低价换市场”的老套路正在重演。这些账号注册时间集中在过去一周,IP分布零散,但发言结构高度相似。
马亮追踪源头,发现其中三个账号曾频繁访问樊星阁竞争对手的公开论坛,并下载过技术白皮书。
“有人在准备舆论。”他说。
陆轩未作回应。他调出《风暴前哨·应对方案A-1》文档,翻至“二级响应”部分,在“公开技术对比报告”条目前停留数秒,随后关闭页面。
“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下令:加强合作方信息安全审计频率,每日增加一次全链路扫描;针对已识别的可疑账号,建立行为档案,记录活跃时间与传播路径;对两家预警单位实施资金流向追踪,确认是否存在第三方干预。
赵宇返回总部,提交巡检报告。所有技术节点均处于可控范围,唯一异常是一处备用电源模块电压波动,已现场更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