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49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49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四十九章春序启程赴欧陆,工坊落地谱新篇

正月里的明城还飘着零星雪沫,联盟小院的库房却已堆满了打包好的工具箱——竹篾、刻刀、刺绣线轴整齐码放在印有“中欧非遗工坊”字样的箱子里,连王婶常用的那把竹编剪刀、李伯磨了十年的木雕刻刀,都被细心地裹上软布,收在特制的防震盒中。林溪正对着清单逐一核对,陈阳抱着一摞厚厚的文件快步走进来,指尖在封面上的“欧洲非遗合作协议”上敲了敲:“法国、意大利、匈牙利三国的落地手续都办好了!安娜刚才发消息说,巴黎的临时工坊已经布置完毕,就等我们下周启程。”

窗外突然传来熟悉的笑声,王婶拎着一篮刚蒸好的糯米糕走进来,热气裹着甜香弥漫在房间里:“知道你们要去欧洲,我特意做了点家乡的糕点,路上饿了垫垫肚子。对了林溪,我还把竹编的基础教程写成了小册子,到时候教外国朋友编简单的平安结,也能让他们早点上手。”李伯也跟着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木雕小摆件——是个戴着圣诞帽的生肖龙,龙身上还刻着细小的竹编纹样:“这个送给安娜的孩子,上次视频里看到她女儿喜欢生肖玩偶,也算带点咱们明城的年味。”

一周后,林溪、陈阳、王婶、李伯四人登上了飞往巴黎的航班。飞机穿越云层时,林溪望着窗外的云海,指尖摩挲着口袋里的竹编平安结——那是出发前王婶教她编的,红绳里掺了几根金色的细藤条,是中欧工艺结合的小尝试。“这次巴黎工坊的主题是‘春日融合’,”陈阳翻开平板电脑里的设计方案,“除了之前合作过的马可、埃娃、卡洛斯,还会有当地的花艺师和玻璃匠人加入,想把明城的竹编、木雕和欧洲的花艺、玻璃工艺结合,做一套春日装饰系列。”

抵达巴黎时,安娜早已在机场等候,她身后跟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看到李伯手里的木雕龙,立刻兴奋地跑过来:“这是给我的吗?太可爱了!我要把它放在我的书桌上!”安娜笑着揉了揉女儿的头发:“工坊就在塞纳河畔的一栋老建筑里,我们特意保留了木质的梁架和大窗户,光线特别好,适合做手工。”

走进巴黎工坊的瞬间,林溪四人都眼前一亮:宽敞的房间里,工作台沿着窗户整齐排列,每张桌子上都摆放着不同的工具——竹篾、刻刀、刺绣线、陶艺转盘、铁艺钳子,甚至还有几盆刚剪下来的郁金香和水仙,空气中弥漫着木料、丝线和花香。“这些工具都是按照大家的需求准备的,”安娜指着墙上的大屏幕,“屏幕可以实时播放制作过程,要是遇到细节问题,还能连线明城的匠人远程指导。”

第二天,“春日融合”工坊正式启动。王婶的工作台前围了不少人,有当地的手工艺爱好者,也有媒体记者。她拿起一根竹篾,对着镜头演示平安结的编织方法:“先把竹篾折成十字,再把右边的竹篾压在上面,左边的绕过去……”说着,手指灵活地穿梭,不一会儿,一个小巧的平安结就编好了。旁边的法国花艺师露西看得入了迷,立刻拿起竹篾跟着学:“原来竹编这么神奇,编好的平安结可以挂在花束上,肯定很漂亮!”

李伯则和玻璃匠人菲利普合作,他们想做一套木雕玻璃摆件——用木雕做底座,底座上刻着春日的藤蔓纹样,再把菲利普吹制的玻璃花插在底座上。李伯拿着刻刀,在木块上一点点勾勒藤蔓的轮廓,菲利普则在一旁观察:“藤蔓的曲线很优美,我可以把玻璃花的花茎做得细一点,和藤蔓的线条呼应。”两人不时交流,李伯会根据玻璃花的形状调整底座的大小,菲利普也会根据木雕的纹样改变玻璃花的颜色,原本各自独立的工艺,渐渐融合成和谐的整体。

林溪和埃娃、马可合作设计春日挂饰。埃娃负责刺绣,她用淡粉色的丝线绣出郁金香的花瓣,还在花瓣边缘绣上细小的竹编纹样;马可则用陶艺做挂饰的主体,在陶罐上绘制明城的柳枝图案;林溪则用竹编做挂饰的流苏,把细竹篾劈成丝,和彩色的丝线缠在一起,垂下来的流苏既有竹编的韧劲,又有丝线的柔软。“这样的挂饰挂在窗前,风一吹,流苏会动,阳光照在陶罐上,还能看到柳枝的影子,”埃娃拿着做好的样品,眼睛里满是惊喜,“就像把春天的风都装在里面了。”

卡洛斯则和陈阳一起研究铁艺竹编结合的灯笼。卡洛斯用铁丝弯出灯笼的框架,框架上留出细小的缝隙,陈阳则把细竹篾穿过缝隙,编织出菱形的图案。“灯笼里面可以放蜡烛,晚上点亮的时候,竹编的影子会投在墙上,”卡洛斯点亮一支蜡烛放进灯笼里,暖黄的光透过竹编的缝隙洒出来,在墙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太漂亮了!这种光影效果,是单纯的铁艺或竹编都做不出来的。”

工坊的日子忙碌又充实,匠人们每天从清晨忙到傍晚,偶尔还会一起去塞纳河畔散步,交流彼此的文化。王婶学会了用郁金香编简单的花束,露西则教她做法国传统的马卡龙;李伯和菲利普一起去逛当地的跳蚤市场,淘到了一把老式的木雕工具;林溪和埃娃则喜欢在傍晚坐在工坊的窗边,一边刺绣一边聊天,埃娃给她讲匈牙利的民间故事,林溪则给她讲明城的竹编传说。

随着工坊的推进,“春日融合”系列的作品也越来越丰富:有竹编花架搭配玻璃花瓶的摆件,花架上编着郁金香的纹样,花瓶里插着用陶艺做的假花,既保留了春天的生机,又能长久摆放;有木雕底座的刺绣挂毯,底座上刻着柳枝和燕子,挂毯上绣着巴黎的街景,中西风景在一件作品里相遇;还有铁艺竹编结合的风铃,风一吹,就能发出清脆的响声,铃铛上还挂着小小的陶艺生肖,可爱又别致。

工坊快结束时,巴黎当地的一家高端百货公司找到他们,希望能在商场里举办“春日融合”系列的作品展,还想把部分作品放在商场的橱窗里展示。开展那天,百货公司的橱窗被布置成了春日花园的模样:竹编花架上摆着玻璃花瓶,木雕底座的挂毯挂在墙上,铁艺竹编风铃挂在窗边,路过的行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拿出手机拍照。有位法国老太太看着竹编平安结,笑着对林溪说:“我小时候见过祖母编类似的东西,但用竹篾编还是第一次见,这种质感很特别,比丝线更有生命力。”

展览期间,还有不少当地的手工艺学校联系他们,希望能邀请明城的匠人去学校讲课,把中欧融合的非遗技艺教给学生。“这正是我们想看到的,”林溪和陈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非遗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学习,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离开巴黎的前一天,匠人们聚在工坊里,一起做了最后一件作品——一个巨大的竹编铁艺花环,花环上插着玻璃花和陶艺生肖,还绣着“中法友好”的字样。他们把花环挂在工坊的门口,阳光照在花环上,竹篾、铁艺、玻璃、陶艺的光泽交织在一起,格外耀眼。“等明年春天,我们再在明城办一次工坊吧,”安娜握着林溪的手,眼中满是期待,“让更多欧洲的匠人去明城,感受那里的竹编文化和木雕传统,也让更多中国的朋友了解欧洲的手工艺。”

飞机再次起飞时,林溪看着窗外逐渐变小的巴黎,心里充满了憧憬。她知道,这次欧洲之行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非遗合作,更多的文化交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明城的竹编会出现在欧洲的家家户户,欧洲的陶艺也会走进中国的寻常巷陌;或许会有更多的年轻人爱上非遗,用自己的创意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或许不同文明的手工艺,会在一次次的碰撞与融合中,谱写出更动人的篇章。

口袋里的竹编平安结依旧温热,那是王婶的手艺,也是中欧友谊的见证。林溪轻轻抚摸着平安结,仿佛能感受到跨越山海的温度——那是匠人们的匠心,是文化的温度,也是世界拥抱彼此的温柔。她相信,只要这份匠心不熄,这份交流不断,非遗的星火就会永远燃烧,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也让不同文明的美好,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