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46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46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四十六章冬雪非遗暖人心,跨境联展传新声

明城的第一场雪落下来时,非遗联盟的小院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霜。竹编的灯笼上积了雪,像缀满了碎钻;木雕的窗棂映着雪光,纹路愈发清晰;连院子里的老槐树,都成了一幅素白的水墨画。林溪正和陈阳整理着寄往欧洲的非遗展品,突然听到院门外传来熟悉的笑声——是周女士带着朵朵,还有几个上次参加春日雅集的游客。

“林溪姐,我们特意来明城看雪,顺便想再住几天非遗民宿!”周女士跺了跺脚上的雪,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袋,“这是我们自己做的姜茶,想着大家在院子里忙,能暖暖身子。”朵朵则蹦蹦跳跳地跑到王婶身边,举着一个竹编小篮子:“王婶,我把上次编的竹篮带来了,这次想跟您学编雪人的竹编挂饰!”

院子里瞬间热闹起来。老匠人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活,围过来和游客聊天。张爷爷笑着说:“你们来得正好,我们正准备做冬日非遗体验活动,教大家编竹编挂饰、刻木雕雪铲、剪剪纸窗花,晚上还能一起煮腊八粥呢!”

游客们一听都兴奋起来。王婶立刻去准备竹编材料,选了柔韧性好的白竹,劈成细篾后,还特意用温水泡了泡,让竹篾更软更好编。“编雪人挂饰要先编一个圆形的底座,再编雪人的身子,最后用红竹篾编个小围巾,这样才好看。”王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朵朵学得格外认真,手指虽然有些笨拙,但在王婶的指导下,慢慢编出了一个圆滚滚的雪人底座,还调皮地用黄竹篾给雪人编了个小帽子。

李伯则带着游客们在木工房里刻木雕雪铲。他选了轻便的杉木,先在木头上画出雪铲的形状,再用小刻刀慢慢雕刻。“雪铲的手柄要刻得圆润些,这样握在手里才舒服。”李伯的刻刀在木头上游走,木屑落在铺着棉布的桌上,不一会儿,一把小巧的木雕雪铲就成型了。有位游客试着刻了一把,虽然雪铲的边缘有些不平整,但他却爱不释手:“这是我第一次刻木头,虽然不好看,但特别有意义,回去要放在家里当纪念。”

刘阿姨的剪纸窗花课也很受欢迎。她教大家剪“福”字、剪雪花、剪梅花,红纸在她手里转了转,剪刀“咔嚓”几声,一个漂亮的雪花剪纸就出来了。“剪雪花要先把红纸对折三次,再剪出花纹,展开就是八瓣的雪花。”刘阿姨耐心地教着,游客们跟着剪,有的剪得歪歪扭扭,有的却剪出了创意——有位游客把雪花和竹编纹样结合,剪出了一个带着竹篾纹理的雪花,刘阿姨看了连连称赞:“这想法好!把咱们的竹编和剪纸结合,更有非遗特色了!”

晚上,大家围在院子里的炭火旁煮腊八粥。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红豆、绿豆、糯米、红枣、莲子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张爷爷给每个人盛了一碗腊八粥,还在碗边贴了一张小小的剪纸窗花。“这腊八粥要慢慢煮,就像咱们的非遗手艺,得有耐心,才能做出好东西。”张爷爷喝着腊八粥,给大家讲起了明城冬日的非遗故事——以前每到冬天,老匠人都会编竹编挂饰送给街坊邻居,刻木雕玩具给孩子们,剪剪纸窗花贴在窗户上,整个明城都充满了非遗的暖意。

就在大家热热闹闹煮腊八粥时,陈阳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欧洲非遗协会的安娜打来的。“林溪在吗?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安娜的声音里满是兴奋,“我们的‘中国非遗灯展’场地已经准备好了,还邀请了当地的博物馆、学校、文化机构来参加,想请你们下个月派几位老匠人来欧洲,现场展示竹编、木雕、剪纸手艺,再带些非遗潮玩和民宿的体验项目介绍,让欧洲的朋友也感受一下中国非遗的魅力!”

林溪接过手机,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太好了!我们一定安排!正好可以带些冬日的非遗作品,比如竹编挂饰、木雕雪铲、剪纸窗花,让欧洲的朋友看看中国非遗的冬日风情。”安娜笑着说:“我们还准备了一个‘非遗交流工作坊’,让你们的老匠人教当地的手工艺人编竹编、刻木雕,也让他们的匠人教你们做欧洲的传统手工艺品,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挂了电话,林溪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院子里瞬间爆发出欢呼声。王婶激动地说:“我要把最好的竹篾带去,教欧洲的朋友编咱们明城的竹编挂饰!”李伯也说:“我要多准备些木雕工具,教他们刻木雕雪铲,还要把咱们的木雕积木介绍给他们,让他们知道中国的木雕手艺有多厉害!”

接下来的一个月,联盟里忙得热火朝天。老匠人们精心准备要带去欧洲的展品——王婶编了十几个不同样式的竹编挂饰,有雪人、有梅花、有灯笼,每个挂饰都编得精致可爱;李伯刻了几十把木雕雪铲,还做了一套木雕积木,拼成了一个小小的非遗民宿模型,连民宿里的竹编床帘、木雕窗棂都刻得栩栩如生;刘阿姨剪了上百张剪纸窗花,有中国的传统纹样,也有结合欧洲元素的剪纸,比如把雪花和欧式花纹结合,格外有创意。

陈阳则忙着整理非遗潮玩的介绍资料,还制作了“非遗民宿体验”的短视频,把春日雅集、秋日研学、冬日体验的场景都剪了进去,让欧洲的朋友能更直观地了解非遗民宿的生活。林溪也没闲着,她和安娜频繁沟通,确定老匠人的行程、展品的运输、工作坊的安排,还特意学了几句简单的法语和德语,方便和当地的人交流。

出发去欧洲的前一天,明城的雪下得更大了。游客们特意来联盟给老匠人送行,朵朵把自己编的竹编雪人挂饰送给王婶:“王婶,您一定要把这个挂饰带去欧洲,告诉那里的小朋友,这是我编的雪人,代表明城的冬天!”王婶接过挂饰,眼眶有些湿润:“放心吧,朵朵,我一定会把它带去,还要告诉他们,这是明城小朋友的心意。”

老匠人们带着满满的期待和祝福,登上了飞往欧洲的飞机。当他们抵达欧洲非遗协会的展厅时,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展厅里挂满了明城的竹编灯笼,灯笼上的雪还没化,映着展厅里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展柜里摆放着竹编挂饰、木雕雪铲、剪纸窗花,还有非遗潮玩和民宿模型,吸引了很多当地居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中国非遗灯展”开幕式当天,安娜特意邀请了当地的市长、博物馆馆长、学校校长来参加。王婶现场展示竹编手艺,手指在竹篾间灵活穿梭,不一会儿就编出了一个小小的雪人挂饰,市长看了连连称赞:“太神奇了!这么细的竹篾,竟然能编出这么可爱的雪人!”李伯也现场刻了一把木雕雪铲,送给市长,市长高兴地说:“我要把它放在办公室里,每天都能看到中国的非遗手艺。”

在“非遗交流工作坊”上,老匠人们和当地的手工艺人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王婶教他们编竹编挂饰,当地的手工艺人则教王婶编欧洲的传统藤编;李伯教他们刻木雕雪铲,他们则教李伯做欧洲的木雕木偶;刘阿姨教他们剪中国剪纸,他们则教刘阿姨剪欧洲的圣诞剪纸。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不少手工艺人还表示,以后要和明城非遗联盟长期合作,一起开发融合中西方元素的非遗作品。

非遗潮玩和民宿体验项目也受到了欧洲朋友的欢迎。很多人对竹编盲盒、木雕积木感兴趣,纷纷询问在哪里可以购买;还有人对非遗民宿充满向往,问什么时候能去明城体验住民宿、学手艺的生活。林溪笑着说:“我们欢迎大家去明城,春天可以一起编灯笼、包清明粿,夏天可以一起采竹子、编竹篮,秋天可以一起刻木雕、做桂花糕,冬天可以一起编挂饰、煮腊八粥,感受不一样的非遗生活。”

灯展结束时,安娜送给林溪一个精致的藤编盒子,里面装着当地手工艺人做的木雕木偶和圣诞剪纸:“这是我们的心意,希望以后我们能有更多的合作,让中国非遗的星火在欧洲燎原,也让欧洲的非遗手艺在中国生根发芽。”林溪接过盒子,心里满是温暖:“我们一定会的!非遗是全人类的财富,需要我们一起守护、一起传承、一起创新。”

老匠人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明城时,小院里的雪已经化了,露出了嫩绿的草芽。游客们早就等在院子里,围着他们问欧洲的经历。王婶拿出当地手工艺人编的藤编小篮子,笑着说:“这是他们教我编的,以后咱们也可以试着把藤编和竹编结合,编出更有特色的作品。”李伯则拿出木雕木偶,说:“他们的木雕手法和咱们不一样,我学到了不少新技巧,以后可以用在咱们的木雕积木上。”

林溪看着院子里热闹的景象,看着老匠人们脸上的笑容,看着游客们眼里的期待,突然明白,非遗传承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在交流中创新,在分享中传承。从春日的雅集到秋日的研学,从冬日的体验到跨境的联展,从非遗民宿到非遗潮玩,每一步都是对传统的坚守,也是对创新的探索。

春风会吹绿明城的竹林,夏阳会晒暖小院的木凳,秋月会照亮剪纸的红窗,冬雪会覆盖竹编的灯笼。而明城非遗联盟的故事,会像院子里的老槐树一样,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枝繁叶茂,生生不息,让非遗的暖意,传遍中国,也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