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夏夜晚风和你 > 第45章

夏夜晚风和你 第45章

作者:普通的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21 03:02:56

第四十五章非遗潮玩破圈记,秋日研学续温情

秋意渐浓时,明城非遗联盟的小院里飘满了桂花的甜香。林溪正对着一桌子的样品发愁——玻璃罐里装着印着竹编纹样的清明粿脆片,竹盒里躺着能拼装成小灯笼的木雕积木,还有用剪纸纹样做包装的桂花糕,可这些“非遗潮玩”样品摆了快一周,却没收到多少订单。

“是不是咱们的想法太老了?”负责运营的小陈挠着头,“现在年轻人喜欢的潮玩都是动漫联名、盲盒形式,咱们这些带着老手艺的东西,他们会不会觉得‘土’?”

这话让院子里的气氛瞬间低落。王婶捏着自己编的迷你竹编盲盒,小声说:“我这盲盒里装的竹编小摆件,每个都不一样,怎么就没人要呢?”李伯也叹了口气:“我做的木雕积木,能拼成灯笼,也能拼成小桌子,比那些塑料积木结实多了,怎么就卖不动?”

林溪看着老匠人们失落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她拿起一个竹编盲盒,手指抚过细密的竹篾,突然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的“国潮玩具”——很多老手艺结合现代设计后,特别受年轻人喜欢。“或许不是手艺老,是咱们的展示方式不对。”林溪眼睛一亮,“咱们得让年轻人‘看见’这些潮玩里的巧思,知道竹编盲盒里的小摆件有多费功夫,木雕积木的纹样有多讲究。”

陈阳立刻接话:“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拍‘非遗潮玩诞生记’短视频,从老匠人选材开始拍,比如王婶怎么选竹、劈篾、编织,李伯怎么选木、雕刻、打磨,让大家知道每个潮玩背后的故事。再搞个‘盲盒开箱挑战’,邀请网友拍开箱视频,抽几个送定制的非遗潮玩。”

这个提议让大家重新振作起来。第二天,陈阳就带着团队开始拍短视频。镜头里,王婶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一根楠竹,先用砍刀把竹子劈成两半,再用篾刀把竹片劈成细如发丝的竹篾,每一根竹篾都要经过反复打磨,直到摸起来光滑无刺。“编这个盲盒的盖子,得用‘十字编法’,编的时候要注意松紧,太紧了会变形,太松了会散架。”王婶的手指在竹篾间灵活穿梭,镜头拉近,能清晰看到竹篾在她手中如何交织成精美的花纹。

李伯的木雕积木拍摄也很有意思。他选了一块质地坚硬的黄杨木,先用铅笔在木头上画出灯笼的轮廓,再用刻刀慢慢雕刻。“这灯笼的花纹是‘吉祥纹’,每个花瓣都要刻得对称,线条要流畅。”李伯的刻刀在木头上“走”得很慢,木屑一点点落在桌上,一个小巧的灯笼部件渐渐成型。最后,他还会用砂纸把木雕打磨得光滑如玉,再涂上一层天然的蜂蜡,让木头的纹理更清晰,还带着淡淡的蜡香。

短视频发到网上后,很快就火了。有网友评论:“原来一个小小的竹编盲盒要花这么多功夫,王婶的手也太巧了!”还有网友说:“李伯的木雕积木比塑料积木有温度,摸起来都是木头的香味,想给孩子买一套。”不到一周,非遗潮玩的订单就多了起来,竹编盲盒、木雕积木、剪纸包装桂花糕都卖断了货,王婶和李伯不得不带着徒弟们加班加点赶工。

就在大家忙着处理订单时,明城实验小学的张老师打来电话,说想组织五年级的学生来联盟开展“秋日非遗研学”活动。“现在的孩子对传统手艺了解太少,我们想让他们亲身体验竹编、木雕、剪纸,知道这些老手艺有多厉害。”张老师的声音里满是期待,“大概有50个孩子,能不能麻烦你们安排一下体验活动?”

林溪一口答应下来,立刻和老匠人们商量研学活动的流程。张爷爷主动提出带孩子们去后山竹林,教他们认识竹子,体验劈竹篾;王婶准备教孩子们编迷你竹编钥匙扣,简单又好上手;李伯则计划教孩子们雕刻小木头挂件,用安全的小刻刀,刻简单的图案;刘阿姨负责剪纸课,教孩子们剪秋天的枫叶和桂花。

研学活动当天,50个孩子排着队走进联盟小院,眼睛里满是好奇。看到院子里挂着的竹编灯笼、木雕摆件,孩子们都忍不住围过去看,有的还轻轻摸一下,小声说:“这个竹编灯笼好漂亮啊!”“这个木雕小兔子好可爱!”

首先是竹林体验环节。张爷爷带着孩子们来到后山,指着一片竹林说:“大家看,这片是楠竹,楠竹长得高,竹材结实,适合编大件的东西,比如竹篮、竹床;那边矮一点的是毛竹,毛竹的竹篾比较软,适合编小件的东西,比如钥匙扣、小摆件。”孩子们跟着张爷爷认识竹子,有的孩子还学着张爷爷的样子,用手摸竹子的纹理,感受不同竹子的硬度。

接下来是劈竹篾体验。张爷爷选了几根细竹,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把小竹刀,教他们怎么顺着竹子的纹理劈竹篾。“劈竹篾要轻轻用力,顺着竹子的‘筋’走,不然竹篾会断。”张爷爷握着一个小男孩的手,慢慢劈出一根竹篾,小男孩兴奋地说:“我也会劈竹篾啦!”虽然很多孩子劈出的竹篾粗细不一,但他们都学得格外认真,脸上满是成就感。

回到小院,王婶已经准备好编钥匙扣的材料。她给每个孩子发了几根细竹篾,教他们用“平编法”编钥匙扣的底座。“先把两根竹篾交叉,然后一根压一根,像编小篮子一样。”王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孩子们跟着慢慢编,有的孩子编错了,王婶就耐心地帮他们拆开重新编。一个小女孩编完钥匙扣,还在上面系了一个小铃铛,开心地说:“我要把这个钥匙扣送给妈妈!”

李伯的木雕课也很受欢迎。他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块小木块和一把安全刻刀,教他们刻简单的小爱心和小星星。“刻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刻到手,慢慢刻,把图案刻清晰。”李伯手把手教孩子们刻木头,孩子们都屏住呼吸,认真地刻着,有的孩子刻完后,还让李伯帮忙涂上颜色,让小挂件更漂亮。

刘阿姨的剪纸课上,孩子们更是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刘阿姨教大家剪枫叶,先把红纸对折,剪出枫叶的轮廓,再剪叶子上的纹路。有的孩子剪完枫叶,还自己创意剪了桂花、小松鼠,刘阿姨都笑着夸奖他们:“你们剪得比老师还好看!”

中午,孩子们在小院里吃了非遗主题的午餐——有竹编蒸笼蒸的包子,有木雕模具压的桂花糕,还有剪纸图案装饰的小蛋糕。孩子们一边吃一边聊自己的体验,一个小男孩说:“原来竹编这么难,王婶太厉害了!”另一个小女孩说:“我以后要学木雕,做很多小摆件送给朋友。”

研学活动结束时,孩子们都舍不得走,有的还拉着老匠人的手,问下次能不能再来。张老师笑着对林溪说:“这次研学活动太成功了,孩子们都特别开心,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后我们想每个季度都来一次,让更多孩子了解非遗。”

送走孩子们后,林溪看着院子里孩子们留下的竹编钥匙扣、木雕挂件、剪纸作品,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之前卖断货的非遗潮玩,想起孩子们开心的笑脸,突然明白,非遗传承不仅要靠“潮玩”吸引年轻人,还要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接触、了解、热爱传统手艺,这样非遗才能真正“活”下去,一代一代传下去。

几天后,林溪收到了张老师发来的照片——孩子们把自己在研学活动中做的竹编钥匙扣、木雕挂件放在了学校的展示柜里,旁边还贴了他们写的体验日记。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今天我学会了编竹编钥匙扣,知道了每个竹编作品都要花很多功夫,以后我要好好保护这些老手艺,让它们一直传下去。”

林溪把照片拿给老匠人们看,大家都笑得格外开心。王婶说:“这些孩子这么喜欢咱们的手艺,以后肯定会有更多人学!”李伯也点点头:“咱们得好好准备下次的研学活动,教孩子们更多好玩的手艺。”

秋风吹过小院,桂花的香味更浓了。林溪看着院子里挂着的竹编灯笼,灯笼上的花纹在夕阳下格外好看。她知道,非遗的故事还在继续——接下来,联盟还要和更多学校合作,开展非遗研学活动;还要开发更多非遗潮玩,比如结合动漫的竹编盲盒、能发光的木雕摆件;还要在网上开直播,让老匠人现场教学,让更多人能学习传统手艺。

非遗不是躺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活在生活里的温度,是老匠人手中的竹篾、刻刀、剪刀,是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是年轻人喜欢的潮玩。只要有人坚守,有人创新,有人热爱,非遗的星火就会一直燃烧,照亮更多人的生活,温暖更多人的心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