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 第160章 联动

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第160章 联动

作者:牛肉吃不腻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0-23 19:41:55

市政府会议室的深红色窗帘半开着,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洒在长条会议桌上。

“各位企业家同志,”主持会议的市建委王主任推了推眼镜,“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想听听各位对解决城市住房困难问题的建议。”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细微的纸张翻动声。几位地产商先后发言,话题大多围绕商业地产开发利润和土地政策展开。

沈秀兰默默听着。

当王主任的目光转向她时,她缓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藏青色西装的衣领。

“我们兴兰公司愿意以成本价参与保障房建设。”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连记录员的笔都停在了纸上。

几位地产商交换着诧异的目光,有人轻轻摇头。

沈秀兰的声音清晰而坚定:“企业做大之后,不能只盯着利润,我们公司有不少退役军人职工,最懂得安居乐业的意义。如果政府需要,我们可以立即组建专业团队,优先调用退役军人工程队,保证工程质量。”

王主任身体微微前倾:“沈经理这个提议很有分量啊,不过成本价建房,对企业来说压力不小。”

“压力确实有,但值得。”沈秀兰翻开随身带来的项目图册,“我们在兴兰家园项目上已经积累了经验。如果用标准化设计和集中采购,成本还能控制得更低。”

她特意展示了项目工地上的几张照片。

座谈会结束后,王主任特意走到沈秀兰身边:“沈经理今天这番话,让人刮目相看,市政府确实在为保障房项目发愁,你们要是真能拿出具体方案……”

“一周内给您初步方案。”沈秀兰从公文包里取出早就准备好的资料,“这是我们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还有退役军人工程队的资质证明。”

回到公司,沈秀兰立即叫来张建国。

“保障房?”张建国擦擦手,接过沈秀兰递来的会议纪要,“这可是个苦差事啊秀兰。”

“苦差事才要我们来做。”沈秀兰打开保险柜,取出一叠文件,“你从工程部挑二十个最靠得住的老师傅,明天开始研究这个事,重点是控制成本,保证质量。”

她特别嘱咐:“记得把王猛他们也叫上,退役军人在纪律性上有优势。”

三天后,张建国带着初步方案敲开沈秀兰办公室的门。

这个粗壮的汉子眼里布满血丝,但精神很好。

“秀兰,我们算过了。”他把一叠手写报表铺在桌上,“如果用标准化户型,建材集中采购,成本能压到市价七成,就是利润薄得很,几乎不赚钱。”

“听我的。”沈秀兰拿起红笔在报表上修改,“要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是我们自己家人住,什么样的标准既安全又实惠。”

她又补充道:“退役军人工程队的工资按正常标准发,不能亏待兄弟们。”

一周后,一份详尽的资料正式提交市建委。

王主任亲自打来电话:“沈经理,你们这个方案做得比某些专业公司还细致啊,特别是这个退役军人参与的部分,很有特色。”

“谢谢主任肯定。”沈秀兰握着话筒,“我们随时准备着。”

挂掉电话,她让秘书通知各部门负责人开会。

会议室里,她站在投影幕布前,幕布上显示着保障房项目的规划图。

“这个项目不赚钱,但必须要做。”她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兴兰公司不只是个赚钱的企业。”

会后,她单独留下财务总监:“从我的分红里拨一笔钱,设立一个工程质量特别基金。保障房项目但凡有一点问题,全部推倒重来,费用从这个基金出。”

傍晚时分,沈秀兰特意去了趟工地。

工人们正在收工,见她来了都围过来。

“经理,听说咱们要盖保障房?”一个头发花白的瓦工问道,“真不赚钱啊?”

沈秀兰接过老人递来的安全帽戴上:“李师傅,您说说,当年您退伍回来,最愁的是什么?”

“当然是房子啊!”老人脱口而出,“那会儿一家六口挤在二十平的屋子里……”

“所以啊。”沈秀兰望向远处正在封顶的楼宇,“咱们现在有能力了,就该帮更多人解决这个愁。”

工人们纷纷点头,有人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把活做得更漂亮。

十月下旬的燕京已经有了凉意,沈秀兰站在兴兰公司三楼的办公室窗前,望着楼下院子里正在操练的退役军人职工。

电话铃响起时,她正在批阅津门店的筹备进度报告。

“沈经理吗?我是上海时装周认识的赵明远。”

电话那头的声音温文尔雅,“上次提到的那家投资公司,华创资本的副总下周一来bJ,想约您吃个便饭。”

沈秀兰放下钢笔:“具体什么时间?我让秘书安排。”

“周一晚上六点半,王府饭店江南厅,就是非正式接触,您别太紧张。”

挂掉电话,沈秀兰轻轻叩击桌面。

周一傍晚五点半,沈秀兰提前来到王府饭店。

她特意选了件墨绿色的真丝衬衫,配黑色西裤和低跟皮鞋,既显庄重又不失女性柔美。

在服务生引导下走进江南厅时,她注意到包间里已经坐了三位客人。

“这位是华创资本副总裁李文渊先生,投资总监张涛先生。”

赵明远起身介绍,“这位就是兴兰公司的沈秀兰经理。”

李文渊约莫四十岁,戴着金丝眼镜,握手时力度适中:“久仰沈经理大名,今天终于见面了。”

饭菜上桌后,李文渊开门见山:“沈经理,我们对兴兰公司很感兴趣。听说您最近完成了集团化重组?”

沈秀兰放下筷子,却没有立即回答财务数据的问题。

她微微前倾身体:“李总知道我们公司为什么叫兴兰吗?”

李文渊轻轻摇头,镜片后的眼睛露出好奇神色。

“兰草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沈秀兰声音平和,“我做企业也是这样,不管有没有人关注,都要把本分事做好。”

她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本相册,推到对方面前。

“这是我们公司的军魂文化。”沈秀兰指着照片解释,“退役军人纪律性强,执行力高,而且特别重感情。我们公司三大业务板块,看起来不相关,实际上都靠这种文化凝聚在一起。”

李文渊翻看相册的速度慢下来,在一张职工全家福前停留许久:“这种企业文化确实独特,不过沈经理,资本更关心的是投资回报率。”

沈秀兰轻轻点头,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手绘图,她的指尖点在图上:“火锅店开到哪,我们的建筑队就在哪建兴兰家园,服装专柜就进驻当地商场,三大业务相互支撑,成本能降三成以上。”

张涛忍不住插话:“沈经理这个思路很特别,其他企业都是专注一个领域……”

“因为他们的企业文化撑不住。”沈秀兰语气坚定,“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军魂文化,到哪里都能扎根生长。”

服务生上来一道清蒸鲈鱼,沈秀兰趁势转移话题:“李总尝尝这个鱼,是我们火锅店供应商养的,我们从源头把控食材质量,这也是标准化的一部分。”

饭局进行到一半时,李文渊突然问:“沈经理有没有考虑过上市?”

沈秀兰抿了一口茶:“水到渠成的事,不急在一时,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基础打牢,把模式跑通,资本是助力,不是目的。”

“说实话,我们见过太多民营企业。”李文渊推推眼镜,“大部分创始人一见面就摆数据、讲估值,沈经理却跟我们谈文化、谈理想。”

沈秀兰唇角微扬:“数据随时可以给您看,但企业的魂,不是报表上的数字能体现的。”

她从包里取出一份精简版计划书,只有十页纸:“这是我们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最后一页有基本的财务预测。”

李文渊接过计划书,却先翻到最后一页看了片刻,然后慢慢往前翻。

“这个培训学校是?”

“为我们自己培养人才,也为社会输送人才。”

沈秀兰说,“企业做大了,不能只想自己发展。”

饭局结束时,李文渊主动递来名片:“沈经理,今天受益匪浅,方便的话,下周我让团队去您公司看看?”

“随时欢迎。”沈秀兰接过名片,“不过最好选早晨来,可以看看我们的晨练。”

走出王府饭店,凉风拂面。沈秀兰没有立即叫车,而是沿着东长安街慢慢走着。

路过一个报刊亭时,她买了份日报,靠在路灯下翻看。

报纸沙沙作响,她的思绪却已经飘回公司。

李文渊最后那个眼神她看得明白,是真正产生了兴趣。

一辆出租车在她身边停下,司机探出头问:“同志,要车吗?”

沈秀兰摇摇头,继续往前走。她需要这样独处的时间,把今晚的每一个细节在脑海里重放一遍。

一辆黑色轿车在她身边缓缓停下,车窗摇下,露出李文渊的脸:“沈经理需要送一程吗?”

沈秀兰合上笔记本,微微一笑:“谢谢李总,我就住附近,走回去就行。”

“那好。”李文渊递出个文件夹,“这是我们投资过的一些案例,或许对您有参考价值,今晚很愉快。”

轿车驶远后,沈秀兰翻开文件夹,第一页就是家餐饮企业的投资分析报告。

她站在路灯下看了十分钟,直到觉得凉意渐重,才招手叫了辆出租车。

车内收音机正播放着经济新闻,提到国家正在酝酿新的民营企业扶持政策。

出租车在兴兰公司门口停下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

沈秀兰付钱下车,手里还紧紧攥着李文渊给的那个文件夹。

晨风带着凉意,她裹紧外套,抬头看见公司院子里已经列队整齐的退役军人职工们正在晨练。

“一、二、三、四!”王猛洪亮的口令声在院子里回荡。

沈秀兰没有直接进办公室,而是站在走廊的玻璃窗前静静看着。

这些曾经保家卫国的汉子们,如今在她的企业里找到了新的方向。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文件夹上轻轻敲击,脑海里还在回放着昨晚与投资人的对话。

“沈经理,您这么早就来了?”王猛小跑过来,额头上还带着汗珠。

“来看看大家。”沈秀兰的目光依然停留在操练的队伍上,“最近新来的几个适应得怎么样?”

“都挺好,就是……”王猛犹豫了一下,“就是人手还是不够,建筑公司那边要扩两个工程队,火锅店也要开新店,安保部还缺人……”

沈秀兰轻轻点头,这事她心里有数。回到办公室,她先泡了杯浓茶,然后打开李文渊给的那个文件夹。

看到第三个案例时,她的笔尖顿住了。那是一家连锁超市,因为快速扩张导致管理人才断层,最后虽然拿到投资,却因为用人不当而失败。

沈秀兰的眉头微微蹙起,这不正是她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吗?

电话铃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您好,兴兰公司。”她接起电话,声音保持平稳。

“请问是沈秀兰经理吗?”电话那头是个沉稳的男声,“我是市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主任,我叫周建军。”

沈秀兰坐直身子:“周主任您好,有什么事吗?”

“我们培训中心一直关注贵公司在退役军人安置方面的工作,很受启发,不知道沈经理这几天方不方便,我们想登门拜访,探讨一下合作的可能性。”

沈秀兰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今天下午两点如何?我让秘书把具体地址发给您。”

挂掉电话,沈秀兰立即叫来秘书小张:“把公司这三年来招聘退役军人的所有资料整理出来。”

小张有些惊讶:“全部都要吗?”

“全部。”沈秀兰的语气很坚决,“下午市培训中心的领导要来,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整个上午,沈秀兰都在查看各部门的人才需求计划。

下午,周建军主任准时出现在公司前台。

他是个五十岁上下的男子,身姿挺拔,穿着深色中山装,一看就是部队出来的。

“周主任,欢迎欢迎。”沈秀兰迎上前去。

“沈经理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周建军握手很有力,“你们公司的晨练队伍很壮观啊。”

沈秀兰微微一笑:“这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请这边走,我带您参观一下。”

她领着周建军从办公区走到培训教室,从食堂走到职工宿舍。

“听说你们公司连职工子女上学问题都解决了?”

“我们和区里几所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沈秀兰解释道,“职工子女优先入学,公司还提供助学补贴。”

周建军频频点头:“难得,难得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