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 第161章 连锁

重生八零:我靠预知发家了 第161章 连锁

作者:牛肉吃不腻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5-10-24 18:17:04

回到会议室,小张早已经准备好了厚厚的资料等在那里。

周建军戴上老花镜,一页页仔细翻看这些资料,不时询问一些细节。

“你们这些管理岗位,都是内部提拔的吗?”

“算下来的话八成以上都是。”

周建军摘下眼镜,轻轻擦拭镜片:“沈经理,我就直说了。我们培训中心每年有三百多名退役军人结业,其中不乏优秀人才,但是很多企业宁愿要应届大学生,也不愿意要我们这些老粗。”

沈秀兰给他添了杯茶:“这样啊,我们公司正好相反,退役军人纪律性强,执行力高,最重要的是懂得感恩和珍惜。”

“说得好!”周建军轻轻拍了下桌子,“所以我今天来,就是想和贵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我们负责培训,你们负责接收,怎么样?”

沈秀兰的指尖在茶杯沿上轻轻划过,思考了片刻问道:“具体怎么合作?”

“我们每年为兴兰公司定向培养五十名学员,按照你们的需求设置课程,你们提供实习岗位,表现优秀的直接录用。”周建军说着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草案,“这是初步方案。”

沈秀兰仔细翻阅着方案。

“周主任,我有个想法。”沈秀兰抬起头,“除了普通岗位,我们能不能每年选送两到三名最优秀的学员,直接进入管理培训生计划?公司会安排高管带教,作为储备干部培养。”

周建军的眼睛亮了起来:“这样更好!学员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报名。”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两人就合作细节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还有个问题。”沈秀兰轻轻叩击桌面,“如果学员培训期间表现不好,我们有权退回吗?”

“当然。”周建军答得很干脆,“我们不是来塞人的,是来送人才的,不合格的我们自己就先淘汰掉了。”

沈秀兰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我们就这么说定了,我让法律顾问起草一份正式合同,下周就可以签约。”

送走周建军,沈秀兰立即召开了部门会议。会议室里,各部门主管听到这个消息,都露出欣喜的表情。

沈秀兰听着大家的讨论,手指无意识地在会议记录本上画着圈。

等所有人都发言完毕,她才再次开口:“这次的合作不只是解决用工问题,更是对我们军魂文化的深化。每个实习学员都要安排老师傅带教,每周都要提交成长报告。”

她转向王猛:“这件事由你主要负责,直接向我汇报。”

散会后,沈秀兰独自留在会议室。

她拿出那份合作草案,又在上面添了几条补充条款。

晨光熹微,三辆印着兴兰冷链标识的冷藏车缓缓驶入津门解放南路。

赵志成从驾驶座的位置跳下来,黝黑的脸上带着长途奔波的疲惫,眼神瞧着却格外明亮。

他仔细检查车厢温度记录仪,确认全程保持在零下十八度,这才掏出联络器。

“燕京总部,津门店配送组已抵达。”

电话那头传来沈秀兰清晰沉稳的声音:“按预定流程卸货,王猛带的后厨团队半小时后到。”

津门店的玻璃门擦得锃亮,店长李卫东是退役军人,曾在bJ总店担任三年大堂经理。

他带着十八名员工列队站好,深蓝色制服熨烫得没有一丝褶皱。

“检查设备。”李卫东声音洪亮,目光扫过每个员工的脸。

后厨里,王猛带着两名总店调来的厨师长正在验收食材。

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标准化汤底用食品级铝袋封装,每袋正好是一锅的用量。

“这批鸭血合格了。”王猛拿起检测报告,对津门店厨师长点头,“上次送来的鸭血含水量超标,沈经理直接退了整批货,这次的标准完全符合要求。”

开业前一小时,店外已经聚起人群。香味从排风系统飘出来,麻辣鲜香中带着骨汤的醇厚,和bJ总店的味道一模一样。

一位老大爷吸着鼻子对老伴说:“这味儿正,和我在前门大街吃的一个样!”

十点整,鞭炮声响彻整条街。红绸落下,玻璃门打开,第一批客人涌进店内。

李卫东站在门口迎客,腰杆挺得笔直:“欢迎光临秀兰麻辣火锅,请问几位?”

后厨立刻忙碌起来。

配菜员按照标准流程摆盘,每份羊肉卷二百克,误差不超过五克。

传菜员脚步飞快,却始终保持着队列行进。

中午十一点,门外已经排起长队。领班拿出预备好的塑料凳和热水壶,给排队客人倒水。

一个小姑娘扯着妈妈衣角:“妈妈,还要等多久呀?好香哦。”

沈秀兰在bJ总部盯着实时数据。

“配送组准备第二次补货。”沈秀兰对着电话说,“赵志成,你亲自跟车,确保四点半前送到。”

下午四点,津门店迎来晚餐高峰。门口排队的人群已经拐过街角,足足有五十多米长。

李卫东临时调来更多等候椅,还请两位服务员专门维持秩序。

后厨的标准化流程显出优势,尽管客人爆满,上菜速度始终保持在八分钟内。

王猛在后厨巡视,突然停下脚步:“这盘毛肚摆盘不符合标准,重新装盘。”

厨师连忙道歉,迅速重新摆盘。每一片毛肚都要呈现完整的叶片状,不能重叠也不能散乱。

夜幕降临,津门店的灯光亮如白昼。晚上八点,排队的人群依然不见减少。

李卫东请示总部后,决定延长营业时间。服务员们虽然忙碌,但动作依然标准规范,微笑始终挂在脸上。

沈秀兰在bJ总部看着报表,眉头渐渐舒展。

津门店首日营业额达到三千八百元,这些数据甚至超过了bJ总店开业当天的表现。

打烊时已是深夜十一点。员工们虽然疲惫,却都兴奋地围着李卫东看最终数据。

厨师长特意留了一锅底料,仔细品尝后点头:“味道和总店完全一致,顾客评价都说好吃。”

李卫东给总部发完总结报告,又巡视了一遍后厨。

所有食材按要求存放,设备清洁完毕,明天要用的汤底已经解冻到位。

店外的霓虹灯渐渐熄灭,但“秀兰麻辣火锅”的味道已经飘香整条街道。

对面商铺的老板走过来,笑着对李卫东说:“你们这生意可真红火,明天我带家人来尝尝。”

在bJ总店的兰竹专柜前,她站在沈秀竹身边,看着络绎不绝的女性顾客。

这些穿着考究的女士们手指拂过香云纱旗袍的衣料,比划着腰身尺寸,时不时低声交谈。

“这件倒是合身,只是我家那位...”一位梳着整齐发髻的女士轻声对同伴说,“上周生日,逛遍王府井也没挑到条像样的领带。”

她的同伴点头附和:“可不是么。要么太花哨,像暴发户;要么太老气,像老干部,要想找条简洁有质感的,难。”

这样的对话,沈秀兰在一周内听到不下五次了。

当晚打烊过后,姐妹俩留在店内盘点。沈秀竹将一件墨绿色旗袍小心挂回展示架,转过头就看见沈秀兰站在试衣镜前出神。

“想什么呢?”沈秀竹问。

沈秀兰的手指轻轻敲击玻璃柜台:“这些女顾客,一个人就能买两三件旗袍,她们的丈夫、父亲、儿子,难道就不需要穿戴?”

沈秀竹停下手里的活计。姐妹俩目光相遇,都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跃动的火花。

第二天清晨,沈秀兰径直来到王府井大街的兰竹旗舰店。

这是所有门店中最大的一家门店,占地二百平,往常全部陈列女装。

她在店里转了三圈,最后停在西侧靠墙的位置上。

“这里,”她用脚尖点地,“腾出十五平的空间来。”

店长周敏听后愣了一下:“沈经理,这里现在陈列的是畅销款旗袍,每天至少能卖出七八件呢。”

“挪到东侧去。”沈秀兰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这面墙全部换成深胡桃木色展柜,顶上安装六盏射灯,要那种暖白光的。”

三天后,展柜制作完成,沈秀兰亲自带队去挑选商品。

她避开那些大众化的男装商场,而是找到几家有特色的外贸商品店和工艺礼品店。

在朝阳区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她发现一批出口转内销的真丝领带。

领带是墨蓝底色,上面用同色丝线绣着若隐若现的竹叶纹样。

“这花样倒是应景。”沈秀竹抽出一条对着光看,“和咱们的品牌很配啊。”

沈秀兰点头,一口气订下了五十条。她又看中一批珐琅袖扣,是bJ珐琅厂老师傅的手工制品,每对都用小木盒精心包装着。

紧接着二人又来到了皮具厂,沈秀兰要求看最上等的头层牛皮,最后选定十根皮带和二十个手工钱包。

皮料厚实,手感细腻,铜扣打磨得光滑锃亮的。

所有货品运到店里时,周敏忍不住咂舌:“沈经理,这条领带定价八十?是不是太高了?百货大楼的领带最贵也就三十块钱。”

沈秀兰将一条领带仔细挂上展示架:“那怎么能一样,这是百分之百真丝的,手工卷边,染料全部是进口的。”

她转身指向新布置的专区,“这里不叫男装区,改为男士精品配饰区才对。”

专区布置得精致典雅,深胡桃木展柜衬得里头的商品格外贵重,射灯的光线恰到好处地照亮了每一件商品。

领带一排排挂在黄铜架子上,皮带卷成圈放在天鹅绒垫子上,袖扣和钱包躺在玻璃柜中,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

开业第一天,专柜区前冷冷清清的,男性顾客们路过只是匆匆瞥一眼,摇摇头就走开了。

沈秀竹瞧着不免有些着急,沈秀兰却摆摆手,示意她稍安勿躁。

“这些本来就不是卖给男人的。”

第二天下午,转机来了,一位常客刘女士来取定制旗袍,付款时瞥见专区里一条深灰色的领带。

“这倒是别致。”她走过去细看,“比我先生在友谊商店买的那条质感好多了。”

沈秀竹上前轻声介绍:“这是出口日本的订单,多出来的货,真丝的,染一次色要八道工序呢。”

刘女士毫不犹豫地买下领带,还要了一对银色珐琅袖扣。

临走时说:“以后给我家那位买礼物可就方便了。”

消息在顾客圈里传开,接下来一周,专区的销售额稳步上升。

来的全是女性顾客,她们仔细挑选比划,偶尔交头接耳。

“王姐你看,这条配老李那件灰西装正合适。”

“哎呀,我正愁老张生日送什么,这皮带头真精致。”

沈秀兰注意到,这些女性顾客购买时毫不手软。

一条领带八十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大半个月工资,她们眼睛都不眨一下。

一周后盘点,沈秀竹拿着账本有些不敢相信:“姐,这十五平的小地方,销售额居然赶上那边半个女装区了。”

沈秀兰翻看销售记录。真丝领带卖出二十八条,珐琅袖扣卖出十五对,皮带和钱包各售出七件。

平均客单价高达九十二元,是女装区的两倍之多。

更让她注意的是库存周转,专区首批进货五万元的商品,一周内就卖出一半多,补货订单已经发出了。

那天关店后,姐妹俩坐在专区旁的休息区,沈秀竹摸着一条深蓝色领带的料子,突然笑出声。

“怎么了?”沈秀兰问。

“想起上周那位赵太太,买完旗袍又来看领带,说是给丈夫买,结果比划半天,最后买的尺寸明明是她自己的身材。”

沈秀竹摇摇头,“后来才承认是买给情人的。”

沈秀兰也情不自禁的笑了,她走到收银台前,拿出销售记录本,在空白页上写下几行字,写完后,她停住笔。窗外华灯初上,王府井大街上的行人来来往往。

一位女士拎着兰竹的包装袋从店门前走过,袋子里露出领带盒的一角。

沈秀兰的笔尖在纸上轻轻一点,留下一个浓黑的墨点。

她看着那个墨点,慢慢露出微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