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626集《秦赵边境冲突》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626集《秦赵边境冲突》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玄鸟与苍狼:秦赵边境风云录

邯郸城外的漳水河畔,黄沙被马蹄踏得漫天飞扬。赵武灵王嬴雍勒住缰绳,玄黑色的胡服紧贴身躯,腰间悬挂的青铜弯刀随战马的喘息轻轻晃动。他抬手抹去额头的汗水,目光掠过下方列阵的骑兵——三千赵卒皆着短衣长裤,脚蹬鞣制皮靴,背上斜挎着从匈奴部族换来的复合弓,胯下战马的鬃毛被仔细修剪,马腹两侧悬挂着皮质箭囊与短矛。

“大王,这队‘飞骑’已能做到一日奔袭三百里,中途只需换一次马。”身旁的上卿楼缓催马上前,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振奋,“前日演练,他们在一刻钟内射穿了三十步外的皮甲靶,比去年刚练时快了近一倍。”

赵武灵王嘴角勾起一抹锐利的弧度,他猛地拔出弯刀,刀锋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光:“胡服骑射推行三年,总算没白费力气。你看那河西之地,秦国的农夫还在赶着牛车耕作,他们的步兵方阵再整齐,能追得上我们的战马吗?”

楼缓顺着他的目光望向西方,眉头却微微蹙起:“大王,秦国毕竟是变法多年的强国,惠文王任用公孙衍、王翦之流,国力根基深厚。我们如今虽有骑兵优势,但若贸然开战,恐怕……”

“我没说要立刻开战。”赵武灵王勒转马头,胯下战马发出一声低嘶,“但总要试试他们的底细。派去边境的斥候回来报,秦国在离石要塞只驻了五千步兵,连像样的骑兵都没有。你让人挑两百飞骑, tomorrow 拂晓出发,去秦国的肤施城附近转转,看看他们的反应。”

楼缓心中一紧:“只是‘转转’?若是与秦军发生冲突……”

“冲突便冲突。”赵武灵王的语气不容置疑,“我要让嬴驷知道,赵国不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若他们连两百骑兵都挡不住,那河西之地,迟早要姓赵。”

次日天还未亮,肤施城东南的阳周村落便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村正张老三刚披上衣衫,就听见院外传来女人的哭喊,他抄起门后的锄头冲出去,只见二十多匹黑马冲进村子,马上的士兵穿着从未见过的短衣,手中的弓箭嗖嗖作响,村口的粮囤已被点燃,浓烟滚滚。

“是赵军!”有人嘶吼起来。村民们纷纷往屋里躲,可赵军骑兵的速度太快,他们根本来不及关门——几匹战马撞开村民的院门,士兵们跳下马,将院中晾晒的粮食、布匹往马背上搬,遇到反抗的村民,便用马鞭抽打。

驻守阳周的秦军校尉李平得知消息时,赵军已经劫掠了三个村落。他带着两百步兵仓促赶来,只看到满地狼藉:被烧毁的房屋冒着黑烟,几位老人坐在地上哭骂,一个孩童的手臂被马蹄踩伤,哭得撕心裂肺。

“赵军往哪个方向去了?”李平抓住一个幸存的村民,声音因愤怒而颤抖。

“往……往北边去了,他们骑的马太快,我们根本追不上。”村民的声音带着恐惧,“他们还说,让秦国赶紧把离石要塞让出来,不然下次就烧到肤施城。”

李平气得一拳砸在旁边的树干上,树皮簌簌掉落。他知道,自己手下的步兵根本不是赵军骑兵的对手,只能派人快马加鞭,往咸阳送信。

咸阳宫的朝会上,惠文王嬴驷将手中的奏疏重重拍在案上,青铜酒樽里的酒液溅出几滴。“赵雍欺人太甚!不过推行了几年胡服骑射,就敢派兵袭扰我边境村落,劫掠百姓!”

大臣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主张立刻派兵讨伐,有的则担心赵国骑兵势猛,秦军未必能占上风。这时,一直沉默的公孙衍上前一步,躬身道:“大王,赵军此次袭扰,不过是试探。他们的骑兵虽快,但人数不多,显然是想看看我军的反应。若我们贸然出兵,反倒中了赵雍的计——他就是想激怒我们,趁机摸清我军的兵力部署。”

惠文王看向公孙衍:“那依先生之见,该如何应对?”

“以守为攻。”公孙衍的声音沉稳有力,“赵国骑兵的优势在机动性,擅长突袭;而我军的优势在步兵方阵与防御工事。臣请求率军前往离石要塞,在秦赵边境修建堡垒,同时加强巡逻,让赵军的骑兵无从下手。待我们摸清赵军的虚实,再制定下一步计划。”

惠文王思索片刻,点了点头:“好,就依先生之计。给你三万兵马,再调五千工匠,务必守住边境,不许赵军再踏入秦国半步。”

半月后,公孙衍率领大军抵达离石要塞。他没有急着与赵军对峙,而是先带着将领们勘察地形——秦赵边境多山地,中间夹着几条狭窄的河谷,正是骑兵冲锋的必经之路。公孙衍指着一处河谷,对副将蒙骜说:“此处地势险要,两侧是山坡,我们在河谷两侧修建两座堡垒,再在中间挖一条深沟,铺上尖木。赵军若想从这里通过,要么被堡垒里的弓箭射杀,要么掉进沟里。”

蒙骜有些不解:“先生,我们为何不主动出击?赵军在边境劫掠,百姓们都盼着我们能教训他们。”

“主动出击?”公孙衍冷笑一声,“赵军骑兵一日能奔袭三百里,我们的步兵怎么追?若分兵追击,反而会被他们各个击破。不如先修堡垒,形成防线,再派巡逻队日夜巡查,让他们找不到偷袭的机会。等我们的防御稳固了,他们自然不敢再来。”

接下来的一个月,秦赵边境热闹起来。工匠们与士兵们一起,用夯土与石块修建堡垒——堡垒高约三丈,墙体厚实,上面设有箭楼,箭楼之间用绳索连接,便于传递消息。河谷里挖了宽两丈、深一丈的壕沟,沟底铺满了削尖的木头,上面覆盖着茅草与泥土,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同时,公孙衍将三万兵马分成十队,每队三千人,其中一千是骑兵,两千是步兵,负责在边境巡逻。巡逻队每天清晨出发,傍晚返回,沿着堡垒之间的路线巡查,遇到可疑情况便点燃烽燧,通知附近的堡垒做好准备。

赵武灵王得知秦军在边境修建堡垒的消息后,有些意外。他原本以为,秦军会像上次那样,派步兵仓促应对,没想到公孙衍竟然选择了防守。“看来这个公孙衍,倒是个难对付的角色。”他对肥义说,“再派五百飞骑,去离石要塞附近的河谷看看,能不能找到秦军的破绽。”

五百赵军骑兵在将领赵奢的率领下,趁着夜色出发。他们避开秦军的巡逻队,一路奔袭到离石要塞东南的河谷。赵奢勒住战马,借着月光望向河谷——两侧的山坡上,两座黑色的堡垒矗立在那里,箭楼上隐约有士兵的身影晃动。

“将军,要不要冲过去?”身旁的副将问道。

赵奢摇了摇头:“先派两个人去探探路。”

两名赵军士兵翻身下马,小心翼翼地走进河谷。刚走了几步,其中一人突然脚下一沉,整个人掉进了壕沟里,尖锐的木头刺穿了他的大腿,惨叫声在夜色中格外刺耳。

“有埋伏!”赵奢心中一紧,立刻下令撤退。可就在这时,两侧堡垒上突然亮起火把,弓箭如雨点般射来。赵军骑兵猝不及防,纷纷落马。赵奢挥刀砍断射来的箭矢,大喊:“快撤!”

可秦军的箭雨越来越密,河谷两侧的山坡上,还冲出了两队秦军骑兵,将赵军的退路堵住。赵奢知道,再这样下去,五百骑兵就要全军覆没了。他咬了咬牙,率领剩下的士兵冲向秦军骑兵,手中的弯刀劈砍过去,秦军骑兵也不甘示弱,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

激战半个时辰后,赵奢终于带着不到两百名士兵冲出了重围。他回头望去,河谷里满是赵军士兵的尸体与战马的残骸,秦军的堡垒上,火把依旧明亮,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正冷冷地注视着他们。

“公孙衍……”赵奢咬着牙,眼中满是不甘。

消息传回邯郸,赵武灵王怒不可遏。他将案上的竹简扫落在地,怒吼道:“五百骑兵,竟然只回来了不到两百!公孙衍这个老狐狸,竟敢设伏对付我赵军!”

肥义连忙上前劝阻:“大王息怒。秦军修建堡垒,又设下埋伏,显然是早有准备。我们若再派骑兵袭扰,恐怕还会吃亏。不如先暂停袭扰,再从长计议。”

赵武灵王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他知道肥义说得对,公孙衍的“以守为攻”策略,确实让赵国的骑兵优势无从发挥。“暂停袭扰可以,但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他走到舆图前,手指在离石要塞以北的区域划过,“派人去联络楼烦部族,让他们出兵袭扰秦军的粮道。我就不信,公孙衍的堡垒能一直守下去。”

楼烦部族是北方的游牧部族,常年与赵国打交道,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时,还曾从楼烦聘请过骑兵教练。接到赵武灵王的请求后,楼烦王亲自率领两千骑兵,突袭了秦军的粮道——秦军从咸阳运往离石要塞的粮草,大多要经过汾水西岸的山道,这里地势崎岖,正是伏击的好地方。

负责押运粮草的秦军将领王龁没想到会遭遇楼烦骑兵的袭击。当楼烦骑兵从山道两侧冲出来时,秦军的步兵根本来不及反应,押运粮草的士兵纷纷被杀,粮草被付之一炬。王龁带着少数士兵突围后,立刻向公孙衍禀报。

公孙衍得知粮道被袭,脸色凝重起来。他知道,粮草是军队的根本,若粮道被断,离石要塞的三万秦军迟早会陷入困境。“蒙骜,你率五千步兵,护送粮草从另一条路线运往离石,务必小心。”公孙衍下令,“再派一千骑兵,去汾水西岸的山道巡逻,若遇到楼烦骑兵,就地歼灭。”

蒙骜领命而去,可楼烦骑兵的机动性太强,他们就像幽灵一样,在秦军的粮道附近游荡,时而突袭,时而撤退,秦军的巡逻队根本抓不到他们。短短十天内,秦军的粮道被袭扰了三次,损失了近万石粮草。

离石要塞的秦军士兵开始出现粮草短缺的情况,每天的口粮从两升减到一升,士兵们的士气渐渐低落。蒙骜找到公孙衍,忧心忡忡地说:“先生,再这样下去,士兵们恐怕撑不住了。不如我们主动出击,去攻打楼烦部族的驻地,彻底解决粮道的问题。”

公孙衍摇了摇头:“楼烦部族的驻地在北方的草原,我们的步兵根本不适应草原作战。而且,这很可能是赵武灵王的计谋——他让楼烦袭扰粮道,就是想引诱我们主动出击,然后让赵军骑兵趁机攻打离石要塞。”

“那我们该怎么办?”蒙骜急切地问。

“向咸阳求援。”公孙衍说,“让惠文王再派一万骑兵过来,同时调运更多的粮草。有了骑兵,我们就能应对楼烦骑兵的袭扰,守住粮道。”

惠文王接到公孙衍的求援信后,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有人认为,应该派骑兵支援离石要塞;有人则担心,若派骑兵前往边境,咸阳的防卫会变得空虚。就在大臣们争论不休时,王翦站了出来:“大王,臣愿率一万骑兵前往离石,协助公孙衍将军守住粮道。咸阳的防卫,可由蒙恬将军负责,他麾下的北地郡士兵,足以保卫都城安全。”

惠文王点了点头:“好,就由王翦率军支援。再调五万石粮草,尽快运往离石要塞。”

半个月后,王翦率领一万骑兵抵达离石要塞。他没有立刻去对付楼烦骑兵,而是先与公孙衍商议对策。“楼烦骑兵擅长游击,我们若分散兵力巡逻,很难抓住他们。”王翦说,“不如集中骑兵,设下埋伏,引诱他们前来。”

公孙衍赞同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可以故意放出消息,说有一批粮草要从汾水西岸的山道运往离石,让楼烦骑兵知道。然后,你率领一万骑兵在山道两侧埋伏,等他们进入伏击圈,再发动攻击。”

计策定下后,秦军故意让俘虏的楼烦士兵“逃脱”,并让他带回“粮草押运”的消息。楼烦王果然上当,他亲自率领两千骑兵,再次突袭秦军的粮道。当楼烦骑兵冲进山道时,王翦率领的秦军骑兵突然从两侧冲出来,将楼烦骑兵团团围住。

楼烦骑兵虽然勇猛,但秦军骑兵的数量是他们的五倍,而且秦军骑兵经过多年的训练,战斗力并不逊于楼烦骑兵。双方展开了一场惨烈的厮杀,楼烦王在战斗中被王翦斩杀,剩下的楼烦骑兵见首领被杀,纷纷投降。

解决了楼烦骑兵的威胁后,秦军的粮道终于恢复了畅通。王翦将投降的楼烦骑兵编入秦军,充实了骑兵的力量。公孙衍则趁机加固了边境的堡垒,在堡垒之间修建了更多的烽燧,形成了一道严密的防御体系。

赵武灵王得知楼烦骑兵全军覆没的消息后,沉默了很久。他知道,公孙衍与王翦联手,秦国的边境防线已经变得固若金汤,再想通过袭扰或引诱秦军出击来寻找破绽,已经不可能了。

“看来,只能与秦国正面一战了。”赵武灵王对肥义说,“下令全国动员,集结十万骑兵,五万步兵,准备攻打离石要塞。我要让嬴驷知道,赵国的胡服骑射,不是用来吓唬人的。”

肥义心中一惊:“大王,十万骑兵?这几乎是赵国全部的骑兵力量了。若此战失利,赵国恐怕会元气大伤。”

“我知道风险很大,但这是赵国唯一的机会。”赵武灵王的目光坚定,“秦国的实力越来越强,若我们不趁现在主动出击,等他们消化了河西之地,赵国就再也没有抗衡秦国的机会了。”

赵国全国动员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咸阳,惠文王立刻召集群臣商议。“赵雍要动真格的了,十万骑兵,五万步兵,目标是离石要塞。”惠文王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凝重,“公孙衍、王翦在离石只有四万兵马,恐怕难以抵挡。诸位,谁愿率军前往支援?”

“臣愿往!”蒙恬上前一步,躬身道,“臣麾下有三万北地郡士兵,熟悉边境地形,可立即率军前往离石。”

惠文王点了点头:“好,蒙恬,你率三万士兵,即刻出发。再传朕的命令,让河东郡、上郡的守军做好准备,随时支援离石。”

蒙恬率军出发后,咸阳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大臣们都知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即将在秦赵边境爆发,这场战争的结果,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天下格局。

离石要塞内,公孙衍与王翦正在查看舆图。“赵军十万骑兵,五万步兵,兵力是我们的三倍。”王翦皱着眉头说,“他们若全力进攻,我们的堡垒恐怕撑不了多久。”

公孙衍却显得很平静:“赵军的优势在骑兵,擅长野外作战,但不擅长攻城。我们的堡垒坚固,又有足够的粮草,只要守住要塞,拖延时间,等蒙恬将军的援军到来,我们就能反败为胜。”

“可赵武灵王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王翦说,“他既然集结了这么多兵力,肯定会尽快发动进攻。”

“那就让他来攻。”公孙衍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们在堡垒外挖三道壕沟,第一道铺尖木,第二道注满水,第三道设置拒马。再在堡垒上配备强弩与火油,只要赵军敢来,就让他们有来无回。”

几天后,赵武灵王率领十五万大军抵达离石要塞外。他看着远处矗立的秦军堡垒,眼中闪过一丝寒意。“传令下去,明日清晨,对离石要塞发动总攻。”赵武灵王下令,“赵奢,你率三万骑兵,从要塞东侧的河谷进攻;廉颇,你率五万步兵,攻打要塞的正门;其余兵力,作为预备队,随时支援。”

次日清晨,离石要塞外响起了震天动地的鼓声。赵奢率领三万骑兵,冲向要塞东侧的河谷——这里正是之前赵军被伏击的地方,如今秦军已经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新的堡垒。赵军骑兵的战马踏着黄沙,如潮水般冲向堡垒,可刚冲到第一道壕沟前,就有不少战马掉进沟里,被尖木刺穿。

堡垒上的秦军强弩手立刻发动攻击,弩箭如雨点般射向赵军骑兵。赵奢挥舞着弯刀,大喊:“冲过去!拿下堡垒!”可秦军的弩箭太密集了,赵军骑兵根本无法靠近堡垒,只能在壕沟外徘徊,不断有人落马。

与此同时,廉颇率领五万步兵,攻打离石要塞的正门。秦军在正门处设置了三道壕沟与拒马,赵军步兵只能一边清理拒马,一边躲避秦军的弓箭。可秦军的火油顺着城墙流下,点燃后形成一道火墙,赵军步兵根本无法靠近。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赵军损失惨重,却连秦军的堡垒都没能攻破。夜幕降临时,赵武灵王不得不下令撤军。他看着战场上的尸体与血迹,心中满是不甘——他没想到,公孙衍的防御竟然如此坚固,十五万大军竟然连离石要塞的大门都没能摸到。

“大王,秦军的防御太坚固了,我们这样强攻,只会徒增伤亡。”肥义劝道,“不如暂时撤军,再寻找其他机会。”

赵武灵王沉默良久,终于点了点头:“撤军。但我们不能离开太远,就在离石要塞附近扎营,与秦军对峙。我就不信,他们能一直守在堡垒里。”

离石要塞内,公孙衍看着赵军撤军的背影,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场防御战虽然胜利了,但秦赵之间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赵武灵王不会轻易放弃,大规模的战争还在后面。

“蒙恬将军的援军还有多久能到?”公孙衍问王翦。

“按照行程,应该还有三天。”王翦回答。

“好。”公孙衍点了点头,“让士兵们抓紧时间休整,修复堡垒,准备迎接赵军的下一次进攻。”

三天后,蒙恬率领三万援军抵达离石要塞。秦军的兵力达到了七万,与赵军的十五万大军相比,虽然仍处于劣势,但有坚固的堡垒作为依托,已经足以与赵军抗衡。

赵武灵王得知秦军援军到来,心中更加焦躁。他知道,再这样对峙下去,对赵国不利——赵国的粮草储备不如秦国,而且长时间的动员,会影响国内的农业生产。“明日再次发动进攻,这次一定要拿下离石要塞。”赵武灵王下令,“让所有士兵都带上三天的口粮,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次日清晨,赵军再次对离石要塞发动进攻。这次,赵武灵王改变了策略,他让步兵推着攻城车,试图撞开要塞的城门,同时让骑兵从要塞西侧的山坡进攻,试图绕过堡垒,从后方突袭秦军。

可公孙衍早已料到赵军会改变策略,他在要塞西侧的山坡上布置了五千步兵,又让王翦率领一万骑兵埋伏在山坡下。当赵军骑兵冲上山坡时,秦军步兵立刻用滚石与弓箭攻击,赵军骑兵被迫撤退,却遭到了王翦率领的秦军骑兵的伏击,损失惨重。

而攻打正门的赵军步兵,虽然推着攻城车撞开了第一道城门,却在第二道城门处遭到了秦军的顽强抵抗。秦军士兵用身体堵住城门,与赵军展开了近身厮杀,双方伤亡都很大。

战斗持续了两天两夜,离石要塞的城门多次被赵军攻破,又多次被秦军夺回。战场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要塞外的土地。赵武灵王看着伤亡惨重的赵军,终于意识到,想要拿下离石要塞,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撤军。”赵武灵王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撤回邯郸。”

随着赵军的撤退,离石要塞的防御战终于结束。秦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损失了近两万士兵。公孙衍站在要塞的城墙上,望着赵军撤退的方向,心中没有丝毫喜悦——他知道,这只是秦赵战争的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鲜血与牺牲。

咸阳宫的朝会上,惠文王得知离石要塞的胜利,龙颜大悦。他下令表彰公孙衍、王翦、蒙恬等人,同时召集大臣商议下一步的计划。“赵雍虽然撤军,但他的野心不会熄灭。”惠文王说,“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应对赵国的下一次进攻。”

公孙衍上前一步,躬身道:“大王,赵国经此一败,国力受损,短时间内不会再发动大规模进攻。我们可以趁机加强边境的防御,同时派人去联络韩、魏两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抗赵国。”

惠文王点了点头:“好,就依先生之计。派使者前往韩、魏,商议结盟之事。再在离石要塞附近修建更多的堡垒,让赵国再也不敢轻易袭扰我边境。”

邯郸城内,赵武灵王看着伤亡名单,心中满是悔恨。他没想到,自己寄予厚望的胡服骑射,竟然没能在与秦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看来,赵国与秦国的差距,比我想象的还要大。”他对肥义说,“下令改革内政,鼓励农耕,增加粮草储备。同时,继续加强骑兵训练,下次再与秦国交战,一定要赢回来。”

秦赵边境的烽燧依旧在燃烧,双方都在暗中积蓄力量。公孙衍的堡垒如同一道钢铁防线,横亘在秦赵之间;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大军,也在邯郸城外日夜操练。所有人都知道,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正在悄然酝酿,而这场战争,将决定天下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