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504集:军爵名册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504集:军爵名册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竹简里的河西志

蒙恬家的堂屋悬着盏青铜灯,灯油燃得慢,昏黄的光在夯土墙上投下跳动的影。蒙武背对着门,手里捧着卷泛黄的木牍,指腹在“大夫”二字上反复摩挲——那是上个月栎阳府送来的军功爵名册,墨痕新洇,却似压着千斤重。

“你叔父去年随左庶长攻魏,在少梁城外亲手斩了五个魏兵。”蒙武转身时,灯影在他眼角的皱纹里晃,“按商君的律,斩首五级升大夫,如今他已是领百人的将官,驻守在洛水东岸。”

蒙恬刚满十三,身形还没长开,却已学着大人的模样束了发。他凑到案前,目光掠过名册上“公士、上造、簪袅”的字样,指尖在“大夫”下面的空白处顿了顿:“爹,要是有人能把河西全收回来,能升几级?”

这话让蒙武捏着木牍的手猛地一紧。他抬头看儿子,见少年眼里亮着光,那光里有不谙世事的澄澈,也有秦人本就刻在骨血里的锐劲。蒙武放下名册,伸手按在蒙恬的肩上,掌心能触到儿子单薄却挺直的脊梁:“傻孩子,河西不是寻常的城池。”

他走到堂屋角落,从樟木箱里翻出块裂了纹的陶片,陶片上画着模糊的河流与城郭。“你祖父在世时说,咱们蒙家的根在河西。当年晋人带着兵马来,烧了咱们的屋,杀了守田的老卒,把汾水两岸的良田全占了去。”蒙武的声音沉了下去,“你叔父的爹,就是你二爷爷,当年守少梁城门,被晋人的长戟挑了喉咙,尸体到现在还没找着。”

蒙恬盯着陶片上的河流,忽然想起去年随父亲去渭水边练兵时,见着河西方向的炊烟,父亲说那是魏人的军营。他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那咱们就把河西夺回来,给二爷爷报仇。”

“报仇是其次。”蒙武把陶片放回箱里,转身时恰逢一阵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吹得灯芯噼啪响,“河西是关中的屏障,有了河西,咱们秦人的粮车能顺着汾水走,兵士能直抵河东;没了河西,魏人的兵骑马三天就能到栎阳。商君变法十年,关中的粟米堆得比城墙高,可要是河西不回来,这些粮米,迟早要成魏人的囊中之物。”

他伸手摸了摸蒙恬的头,指腹蹭过儿子额前的碎发:“要是真能收复河西,那不是升几级爵的事。那是能让你名字刻在咸阳宫的石墙上,让后世的秦人都记得,是谁把祖宗的地给抢回来了。”

蒙恬还想再问,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咚咚”的敲门声,力道重得像是要把门撞开。“蒙兄!蒙兄!”是王翦的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还夹着几分气喘。

蒙武刚拉开门,王翦就抱着一捆竹简冲了进来,竹简用麻绳捆着,顶端还沾着些泥点。他个子比蒙恬矮些,抱着竹简的模样像只护着食的小兽,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竹简上,晕开小小的墨痕。

“可算找着你了!”王翦把竹简往案上一放,顾不上擦汗,伸手解开麻绳,“我爹昨日去军营换防,从老军吏的库房里翻出这捆旧策,说是三十年前秦魏打河西时的记录,我连夜翻了半宿,你看——”

他抽出最上面的一卷竹简,展开时动作小心翼翼,像是怕碰碎了什么宝贝。竹简上的字迹有些模糊,边角也卷了边,蒙恬凑过去看,只见上面写着“少梁城防图”,下面画着歪歪扭扭的城墙、城门,还有标注着“汾水浅滩”“魏人粮道”的小字。

“你看这里。”王翦指着“汾水浅滩”四个字,指尖在竹简上点了点,“我爹说,汾水到了三月就会退潮,浅滩那里的水只到膝盖,能过人。当年魏人就是从这里绕到咱们后方,断了粮道,才把少梁给占了去。”

蒙武也凑了过来,目光落在“魏人粮道”的标注上。那处画着一条细线,从少梁城一直通到河东,旁边还写着“每日辰时运粮,守兵五十人”。他皱着眉,指腹在“守兵五十人”上划了划:“三十年前的记录,现在未必作数。魏人守河西这么多年,粮道的防备肯定变了。”

“可总比没有强啊!”王翦急着辩解,声音都高了些,“我翻了后面的策论,里面说魏人善守,要是硬攻少梁,咱们的伤亡肯定大。但要是能像当年他们断咱们粮道那样,反过来断他们的,说不定能成。”

蒙恬盯着竹简上的城防图,忽然想起父亲刚才说的话——河西是关中的屏障。他伸手按在“少梁城”三个字上,指尖能感受到竹简的凉意:“要是咱们能从浅滩过去,绕到粮道后面,是不是就能把魏人的粮草烧了?”

“对啊!”王翦眼睛一亮,伸手拍了下蒙恬的肩,“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看这里,粮道旁边有片密林,正好能藏人。等他们的粮车过来,咱们突然冲出去,烧了粮车就跑,魏人肯定慌。”

蒙武看着两个少年凑在竹简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嘴角忍不住勾了勾。他想起自己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和同伴们在田埂上画阵图,说着要去打魏人,那时只当是玩笑,可现在看着这两个孩子眼里的光,竟觉得那玩笑,说不定真能变成真的。

“你们俩说的,倒也有些道理。”蒙武拿起一卷策论,仔细看着上面的字迹,“不过这旧策毕竟是三十年前的,现在河西的守将是龙贾,此人在魏军中待了四十多年,极善守城。你们要想断他的粮道,没那么容易。”

“那咱们就去查现在的粮道!”王翦攥紧了拳头,“我爹说,下个月要派斥候去河西侦查,我跟他说好了,到时候我跟着去,把魏人的粮道、岗哨都摸清楚。”

蒙恬也点头:“我也去!我跟我爹说,让我跟着斥候队去,我能射箭,还能记地形。”

蒙武看着两个少年急切的模样,忽然觉得心里暖烘烘的。他放下策论,走到案前,拿起笔,在一块空白的木牍上写了“河西”两个字,墨痕深浓,像是要刻进木里。“好,要是你们真能摸清魏人的情况,我就把你们的想法报给左庶长。”他顿了顿,目光落在两个少年身上,“不过你们要记住,打仗不是儿戏,稍有不慎,就会丢了性命。”

“我们不怕!”蒙恬和王翦异口同声地说,声音响亮,震得青铜灯的灯芯又晃了晃。

蒙武笑了,伸手拍了拍两人的肩:“好,不怕就好。来,咱们再看看这旧策,说不定还能找出些有用的东西。”

三个身影凑在案前,青铜灯的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夯土墙上,像是一幅未完成的画。竹简上的字迹在灯光下渐渐清晰,那些关于河西的记载,像是活了过来,在少年人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名为“收复”的种子。

窗外的夜渐渐深了,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下一下,敲得很稳。蒙恬看着竹简上的“少梁城”,忽然想起父亲说的,二爷爷就是在那里战死的。他悄悄攥紧了拳头,心里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他要跟着大军,回到少梁,把魏人赶出去,让祖宗的地,重新插上秦人的旗帜。

王翦还在说着自己的计划,一会儿说要去查粮道,一会儿说要练弩箭,声音里满是兴奋。蒙武听着,偶尔提点两句,目光却时不时落在竹简上的“河西”二字上。他知道,这两个少年的想法,或许还很稚嫩,但秦人的血性,不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吗?

青铜灯的油还在慢慢燃着,光虽弱,却足够照亮案上的竹简,也足够照亮少年人心里的路。蒙恬看着王翦手里的竹简,忽然觉得,这捆旧策,不仅仅是三十年前的记录,更是他们通往河西的第一步。只要他们肯努力,总有一天,竹简上的“河西之战”,会写下属于他们的篇章。

夜风吹过堂屋,带着几分凉意,却吹不散案前的暖意。三个身影在灯光下,一边看着竹简,一边讨论着,直到窗外泛起鱼肚白,青铜灯的光渐渐被晨光取代,才停下了话语。蒙恬和王翦抱着竹简,眼睛里满是疲惫,却依旧亮着光。他们知道,收复河西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他们一步步走下去,总有一天,能实现这个愿望。

蒙武看着两个少年的模样,心里忽然觉得很欣慰。他知道,秦人的未来,就在这些少年人的身上。只要他们心怀家国,勇往直前,总有一天,大秦会收复所有失去的土地,成为天下最强的国家。

晨光透过门缝照进来,落在竹简上,那些关于河西的记载,在晨光中显得更加清晰。蒙恬和王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坚定。他们知道,从今天起,他们的人生,将和河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收复河西,不仅仅是一个愿望,更是他们的责任。

蒙武走到门口,推开了门。晨光洒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他回头看了看两个少年,笑着说:“走吧,该去给你们的父亲报信了。说不定,咱们很快就能等到出征的命令了。”

蒙恬和王翦抱着竹简,跟在蒙武身后,走出了堂屋。晨光洒在他们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是在地上,写下了一段关于河西的传奇。他们知道,这段传奇,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