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489集:军民共储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489集:军民共储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秦仓

咸阳城外的渭水泛着粼粼波光,卫鞅站在新筑的粮仓储粮台上,指尖拂过刚入仓的粟米。颗粒饱满的粟米从木斛中倾泻而下,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秦国即将到来的变革。

“左庶长,军田第一批冬麦已收割,除军营自用,还余两千石,正往各郡县粮仓转运。”内侍捧着竹简快步上前,声音里难掩兴奋。卫鞅接过竹简,目光扫过上面的数字,嘴角微微上扬。他抬头望向远方,咸阳以西的军营周边,原本荒芜的土地如今已变成一片片整齐的麦田,士兵们正忙着将收割的粮食装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三个月前,卫鞅在朝堂上提出“军民共储”之策时,满朝文武皆面露难色。丞相甘龙曾直言:“士兵天职是征战,百姓本分是耕作,如今让士兵垦田、百姓缴粮,恐生民怨。”卫鞅却坚持己见,他深知秦国历经多年战乱,粮食储备空虚,若不尽快充实粮仓,一旦遭遇灾年或战事,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军田的丰收让质疑声渐渐平息。卫鞅走下储粮台,决定亲自去军营和乡野看看,了解“军民共储”政策在基层的推行情况。

卫鞅的车驾刚出咸阳城,便看到一队士兵护送着粮车迎面而来。为首的校尉看到卫鞅的车驾,立即翻身下马行礼。“左庶长!末将赵虎,正押送军田余粮前往栎阳粮仓。”赵虎身材魁梧,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难掩眼中的自豪。

卫鞅掀开车帘问道:“军田耕作可还顺利?士兵们可有怨言?”赵虎挺直腰板回道:“回左庶长,起初不少士兵觉得耕作有**份,可看到种下的麦子长势喜人,大家都干劲十足。如今每日除了操练,便是去田里劳作,不仅填饱了肚子,还能为国家贡献粮食,谁都不愿落后。”

卫鞅点点头,又问:“军营中粮草自给后,士兵们的士气如何?”赵虎笑道:“士气高涨!以前粮草紧张时,士兵们常担心饿肚子,操练起来也没精神。如今粮仓满了,大家心里踏实,训练起来格外卖力,都盼着能早日为国建功。”

告别赵虎,卫鞅的车驾继续向西行进。不久,便来到了咸阳周边的下邽县。田野里,百姓们正忙着收割庄稼,官府的官吏们穿梭其中,登记各家各户的粮食产量,核算应缴纳的“储备粮”数量。

卫鞅看到一位老农正将一袋粮食递给官吏,便走上前问道:“老丈,缴纳储备粮后,家中余粮还够用吗?”老农抬起头,看到卫鞅身着官服,却没有丝毫畏惧,笑着回道:“够用!今年收成好,除了缴纳储备粮,还能留下不少。再说官府说了,遇到灾年能优先支取,这可是好事啊!”

旁边的官吏补充道:“左庶长,百姓们起初对缴纳储备粮有些顾虑,担心官府失信。我们便在各村设立公示牌,记录每户缴纳的粮食数量,还向大家讲解灾年赈济的政策,如今百姓们都很支持。”

卫鞅欣慰地点点头,他深知赢得百姓的信任并非易事,如今“军民共储”政策能得到军民的支持,便是成功的第一步。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卫鞅在前往雍城的途中,遇到了一位名叫王二的百姓,正对着自家的田地唉声叹气。卫鞅上前询问,才知王二家中只有老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劳动力不足,今年收成不佳,缴纳储备粮后,家中余粮所剩无几,担心冬天难以度日。

卫鞅心中一沉,他意识到“军民共储”政策在推行过程中,可能忽略了部分贫困百姓的实际情况。他立即命人将王二的情况记录下来,并嘱咐当地官吏,对家中劳动力不足、收成不佳的百姓,可适当减免储备粮,或安排他们参与粮仓建设、粮食搬运等工作,以工钱抵缴储备粮。

同时,卫鞅还决定在各郡县设立“互助粮仓”,鼓励有余粮的百姓捐赠粮食,帮助贫困百姓度过难关。此举不仅解决了贫困百姓的燃眉之急,还进一步增强了百姓之间的凝聚力,让“粮食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

回到咸阳后,卫鞅将此次巡查的情况整理成竹简,呈给秦孝公。秦孝公看后,对卫鞅的做法十分赞赏,当即下令在全国推行“互助粮仓”制度,并要求各地官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储备粮缴纳政策,确保“军民共储”政策惠及每一位百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国的粮仓日益充盈。第二年春天,关中地区遭遇旱灾,农田缺水,庄稼长势不佳。百姓们人心惶惶,担心再次遭遇饥荒。

此时,卫鞅下令打开各地粮仓,按照每户人口数量发放粮食,同时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引水灌溉农田。由于秦国储备粮充足,此次旱灾并未对百姓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反而让百姓们更加坚信“军民共储”政策的重要性。

在军队方面,军田的粮食产量逐年提升,不仅满足了军队的日常需求,还为边境驻军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公元前354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赵国向秦国求援。秦孝公决定出兵相助,卫鞅主动请缨,担任主帅。

出征前,卫鞅来到军营的粮仓,看着满仓的粮食,对士兵们说:“如今粮仓充盈,粮草充足,我们定能大败魏军,为秦国争光!”士兵们士气高涨,纷纷表示愿意为国效力。

在战场上,秦**队凭借充足的粮草供应,作战勇猛,屡战屡胜。魏军则因粮草短缺,士兵们饥肠辘辘,战斗力大减。最终,秦**队大败魏军,不仅解了赵国之围,还夺取了魏国的河西之地,秦国的国力进一步增强。

战后,秦孝公在朝堂上对卫鞅大加赞赏:“‘军民共储’之策,不仅充实了国家粮仓,还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安定了民心,实乃强国之良策!”满朝文武纷纷附和,再也无人质疑“军民共储”政策。

卫鞅站在朝堂上,望着秦孝公信任的目光,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军民共储”政策只是秦国变法的一部分,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他坚信,只要秦**民齐心协力,重视粮食安全,秦国定能日益强大,最终实现统一六国的大业。

夕阳西下,卫鞅再次来到咸阳城外的粮仓。此时,粮仓的规模已比当初扩大了数倍,满仓的粮食在夕阳的映照下,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远处,士兵们仍在军田上辛勤劳作,百姓们也忙着开垦新的土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卫鞅知道,这些粮食不仅是秦国的储备,更是秦国百姓的希望,是秦**队的底气,是秦国走向强盛的基石。他相信,在“军民共储”政策的支撑下,秦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一个令后世敬仰的强大王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