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490集:仓廪示民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490集:仓廪示民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秦仓示民

第一章 栎阳粮仓的新木牌:暮春的栎阳城郊,渭水支流的细浪裹着新绿的芦苇絮,拍打着粮仓外的夯土堤岸。粮仓尉赵壮蹲在土坡上,指尖划过刚送来的槐木牌,木纹里还嵌着新鲜的木屑。身后传来脚步声,里典陈亥抱着一卷竹简快步走来,粗布褐衣下摆沾了不少田埂上的泥点。

“赵尉,郡守府的令简您再看看,”陈亥将竹简递过去,声音里带着几分不确定,“每月初一公示库存、粮价,还要带百姓进仓看晾晒,这要是走漏了军需数目,...”

赵壮没接竹简,目光落在远处田地里。几个农人正扛着锄头往这边望,脖子伸得老长——自打三天前郡府的吏员来丈量粮仓,栎阳城里就传得沸沸扬扬,有说要增派徭役的,有说要囤积粮食备战的,昨天甚至有个老妇在粮铺前哭着要买十石粟,说再晚就买不到了。

“走漏数目?”赵壮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现在城里的谣言,比军需账目还乱。你去把仓里的九名仓佐叫来,再让木工把这木牌打磨光滑,明天一早,就立在粮仓正门的土台上。”

陈亥愣了愣,还是点头应下。他跟着赵壮在栎阳粮仓待了五年,知道这位粮仓尉看似粗鲁莽撞,实则心思比筛谷的竹筛还细。去年关中大旱,邻县粮仓因隐瞒存粮引发抢粮,还是赵壮带着仓兵敞开仓门,让百姓亲眼看见粮囤堆到仓梁,才稳住了人心。

次日天刚亮,木工就将打磨好的槐木牌立在了土台上。木牌左侧用墨笔写着“栎阳粮仓四月度存粮”,下面分三行刻着:粟米七千二百石,麦四千五百石,菽三千一百石。右侧则写着“四月粮价”:粟米每石三十钱,麦每石三十五钱,菽每石二十八钱,最下面还添了一行小字:凡老弱、残疾者购粮,每石减五钱。

土台周围很快围满了百姓。一个穿着短褐的青年凑上前,指着木牌上的字问:“赵尉,这上面的数目是真的?要是我们买粮,真能按这个价?”

赵壮抱着胳膊站在土台边,大声回道:“这木牌上的字,是按粮仓的账簿写的,要是有一句假,你们可以去郡守府告我。至于粮价,从今天起,粮铺的售价要是超过木牌上的数,你们也尽管来报。”

人群里一阵骚动,有几个老人互相递了个眼色,慢慢走到粮铺的方向。陈亥站在赵壮身边,看着百姓的反应,心里的石头渐渐落了地。他忽然想起昨天去城里买盐时,粮铺老板还偷偷跟他说要涨价,现在有了这公示牌,老板再想哄抬物价,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第二章 粮仓里的晾晒日

转眼到了四月中旬,赵壮按照郡府的令简,选了四月十六作为“观仓日”。前一天晚上,他让仓佐们把粮仓西侧的空场打扫干净,又将需要晾晒的粟米从仓里运出来,堆成一个个整齐的小粮堆。

天刚蒙蒙亮,陈亥就带着二十个百姓来到了粮仓门口。这些百姓是从栎阳城里的五个里坊选出来的,有农人、工匠,还有两个在粮铺当伙计的青年。一个叫王二的农人搓着手,有些紧张地问陈亥:“陈里典,我们真能进粮仓里看?不会犯了什么规矩吧?”

“放心,这是郡守府允许的,”陈亥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赵尉说了,让你们看看粮食是怎么存的,怎么晒的,以后就不用再听那些没影的谣言了。”

众人跟着陈亥走进粮仓,首先看到的是排列整齐的粮囤。每个粮囤都用竹席围裹着,上面盖着防雨的苫布,粮囤旁边还立着小木牌,写着粮食品种和入仓日期。赵壮正站在一个粮囤边,手里拿着一把木锨,见百姓进来,便招手让他们过来。

“大家看,这粮囤底下垫的是干麦秆,能防潮,”赵壮用木锨掀开苫布一角,露出里面金黄的粟米,“我们每隔十天就会打开苫布通风,要是遇到阴雨天,还要在仓里烧艾草祛湿。”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工匠凑近粮囤,用手捻起一把粟米,放在鼻尖闻了闻,惊讶地说:“这粟米一点霉味都没有,比我家里存的还新鲜。”

赵壮笑了笑,又带着众人来到西侧的空场。几个仓佐正拿着木耙,将粟米摊开在竹席上晾晒。阳光洒在粟米上,泛着金色的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米香。

“我们晾晒粮食有讲究,”赵壮指着竹席说,“竹席要离地面三尺高,防止潮气往上返。每天要翻晒三次,上午一次,中午一次,下午太阳快落山时再收起来。要是遇到刮风下雨,我们会用最快的速度把粮食堆起来,盖上苫布。”

王二蹲在竹席边,仔细看着粟米,忽然问:“赵尉,要是遇到大灾,这粮仓里的粮食够我们栎阳百姓吃多久?”

赵壮站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百姓,沉声道:“按栎阳现有的人口,要是只吃粟米,这些粮食能吃半年。而且郡守府已经下令,每个郡县的粮仓都要保持半年以上的存粮,要是哪个粮仓存粮不够,就要追究粮仓尉的责任。”

百姓们听了,脸上都露出了安心的神色。两个粮铺伙计互相看了一眼,悄悄退到了人群后面。他们想起昨天老板还跟他们说,要多囤些粮食,等粮价涨了再卖,现在看来,老板的心思怕是要落空了。

第三章 谣言止于透明

观仓日过后,栎阳城里的谣言渐渐少了。粮铺的粮价稳定在公示牌上的数目,再也没有人抢着买粮。陈亥每天路过粮仓门口,都会看到有人在公示牌前驻足,有的在核对粮价,有的在议论存粮数目,脸上再也没有之前的恐慌。

这天下午,陈亥正在里坊里巡查,忽然看到几个孩童围着一个老者,听他讲过去的事。老者坐在一棵老槐树下,手里摇着蒲扇,慢悠悠地说:“想当年,我还是个孩童的时候,关中闹过一次大饥荒,粮仓里明明有粮,官府却不肯拿出来,结果好多人都饿死了。现在不一样了,官府把粮仓的存粮和粮价都写在木牌上,还让我们进仓去看,这心里就踏实多了。”

陈亥走过去,坐在老者身边,笑着说:“老伯,您说得对。现在郡守府还下了令,以后每个月都会更新公示牌上的数目,要是百姓有疑问,还可以去粮仓里查账。”

老者点了点头,感慨道:“这样好啊,这样就不会有人再造谣了。以前总有人说官府藏着粮食不肯给百姓,现在一看,都是瞎编的。”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陈亥抬头一看,只见一个骑士骑着快马,手里拿着一卷竹简,朝着粮仓的方向跑去。他心里一动,赶紧站起身,朝着粮仓跑去。

跑到粮仓门口,赵壮正站在公示牌前,看着骑士递过来的竹简。陈亥凑过去,只见竹简上写着:“各郡县粮仓速增储粟米,以备夏粮收割前之需,本月存粮公示需额外注明增储数目。”

赵壮看完竹简,转身对身边的仓佐说:“你去把本月的存粮账目拿来,再让木工在公示牌上添一行‘增储粟米一千石’。”

仓佐应声而去。陈亥看着赵壮,疑惑地问:“赵尉,这增储的粟米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郡府的常平仓调过来的,”赵壮解释道,“每年夏粮收割前,都是粮食最紧张的时候,郡府会提前从常平仓调粮到各郡县,确保粮价稳定。这次增储的粟米,过几天就会运到。”

没过多久,仓佐就拿着账目回来了。赵壮仔细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就让木工在公示牌上添了字。百姓们看到公示牌上的变化,围过来询问,赵壮一一解释,大家听了,都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夕阳西下,渭水的余晖洒在公示牌上,墨笔写的字迹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赵壮和陈亥站在土台边,看着百姓们渐渐散去,心里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知道,只要让百姓知道粮食的真实情况,谣言就没有生存的土壤,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就能真正得到保障。

日子一天天过去,栎阳粮仓的公示牌每月都会按时更新,观仓日也成了固定的日子。越来越多的百姓通过公示牌和观仓日,了解了国家的粮食储备情况,再也没有出现过抢粮的恐慌。而在秦国的其他郡县,这样的公示牌也渐渐多了起来,像一颗颗定心丸,让百姓们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充满了信心。

夏粮收割的时候,栎阳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农人们忙着收割麦子,粮铺里的粮价依旧稳定,公示牌上的存粮数目也因为新粮的入仓而不断增加。赵壮站在粮仓门口,看着满载新粮的牛车一辆辆驶进粮仓,心里忽然想起了郡守府令简上的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想,或许这就是设立公示牌的真正意义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