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480集:民间刺绣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480集:民间刺绣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绣春绸

光绪二十七年的暮春,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下了整三日。青石板路被冲刷得发亮,苏州平江路深处的“锦绣阁”里,十六岁的沈清鸢正伏在窗前的花梨木绣架上,指尖捻着细如发丝的宝蓝丝线,在素白的软缎上绣最后一片玉兰花瓣。

窗外的雨丝斜斜飘进,落在绣绷边缘,她慌忙用袖口拭去,却不慎让丝线在缎面上勾出一道细痕。“鸢儿,慌什么?”里屋传来一声温和的女声,锦绣阁的掌柜苏婉娘端着一盏热茶走出来,鬓边别着一支银质的缠枝莲发簪,簪头坠着的珍珠随着步态轻轻晃动。

苏婉娘是苏州城里有名的绣娘,一手“苏绣”技艺出神入化,连知府夫人的诰命礼服,都要提前半年来这里定制。她走到沈清鸢身边,目光落在那道细痕上,却没责备,只是取过一根更细的米色丝线,“用‘虚实针’补,针脚藏在花瓣纹路里,外人瞧不出来。”

沈清鸢点点头,依着婉娘的法子,将丝线穿进细如牛毛的绣花针里。她的指尖因常年刺绣,指腹磨出了一层薄茧,却依旧灵活得很。这双手曾被婉娘夸赞“有绣魂”,说她绣出的花鸟,像是能从缎面上飞出来。

沈清鸢本是乡下姑娘,三年前家乡闹水灾,爹娘带着她逃到苏州,没多久便染了风寒去了。她饿得晕倒在锦绣阁门口,是苏婉娘救了她,还教她学刺绣。如今她虽算不上顶尖绣娘,却也能独立绣制一些简单的衣裙,每月能挣些钱补贴阁里的用度。

“明日是巷口张府的小姐出阁,这袭玉兰绣裙得赶在今日日落前绣好。”苏婉娘将热茶递到她手边,“喝口暖暖身子,仔细伤了眼睛。”沈清鸢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心里也暖融融的。她望着软缎上渐渐成型的玉兰花,花瓣边缘用“滚针”绣出细腻的弧度,花心用“打籽针”缀出粒粒鹅黄,凑近看时,竟真有几分雨后玉兰的清雅。

正绣着,阁外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紧接着是伙计阿福的声音:“婉娘,上海来的商客,说要定制五十匹绣品,说是要运去海外呢!”苏婉娘眼睛一亮,连忙整理了衣襟出去迎客。沈清鸢好奇地探出头,只见一个穿着洋装的男人站在柜台前,手里拿着一张西洋画,画上是盛开的玫瑰,旁边还附着一张纸,写着“需绣于白色麻布之上,每匹三尺见方”。

“先生要的是‘玫瑰纹麻布绣’?”苏婉娘接过西洋画,仔细打量着,“这玫瑰的花瓣层次多,得用‘套针’绣,才能显出立体感。”那商客姓周,是上海洋行的买办,他笑着点头:“我在上海见过苏绣,都说婉娘的手艺最好。这些绣品是给西洋贵妇做桌布、餐巾用的,她们就喜欢这种有东方韵味的东西。”

苏婉娘应下了这笔生意,送走周先生后,她把沈清鸢和另外两个绣娘叫来,“五十匹绣品,一个月工期,咱们得抓紧。鸢儿,你负责绣玫瑰的花瓣,用浅粉、深粉、绯红三种丝线,注意色彩过渡要自然。”沈清鸢用力点头,心里既紧张又兴奋——这是她第一次参与这么大的订单,若是做得好,说不定能让更多西洋人知道苏绣的好。

接下来的日子,锦绣阁里的灯每天都亮到深夜。沈清鸢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绣到亥时才歇息。她的眼睛常常酸涩得流泪,便用婉娘教的法子,用菊花水敷眼;指尖被针扎破了,就贴上一小块膏药,继续绣。有一次,她绣到一半,忽然发现深粉的丝线用完了,而此时已是深夜,绸缎庄早已关门。她急得快要哭了,苏婉娘却从自己的针线筐里找出一卷深粉丝线,“这是我当年给我女儿绣嫁妆时剩下的,你先用着。”

沈清鸢接过丝线,心里满是感激。她知道婉娘的女儿在三年前嫁给了一个秀才,可惜没过多久就病逝了,婉娘为此伤心了许久。如今看到这卷丝线,她忽然明白,刺绣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绣娘把对生活的念想,一针一线缝进了织物里。

转眼到了交单的日子,五十匹玫瑰纹麻布绣整整齐齐地叠在柜台上,每一匹上的玫瑰都栩栩如生,花瓣的色彩从浅粉到绯红,过渡得如同真花一般自然。周先生来取货时,连连称赞:“比我想象的还要好!西洋人见了,肯定会喜欢!”他当即又订了一百匹,还说要把锦绣阁的绣品推荐给更多洋行。

苏婉娘笑着送走周先生,转头对沈清鸢说:“鸢儿,你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了。下个月,知府夫人要做一件‘百鸟朝凤’的霞帔,我想让你负责绣其中的凤凰尾羽,敢不敢接?”沈清鸢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敢!我一定好好绣!”

接下来的日子,沈清鸢开始钻研“百鸟朝凤”的绣法。凤凰尾羽需要用“盘金绣”,要将金线盘在缎面上,再用丝线固定,绣出来的尾羽会闪闪发光,如同真的凤凰展翅一般。她练了整整十天,手指被金线磨得通红,才终于掌握了诀窍。

绣霞帔的那天,苏婉娘把一块大红的软缎铺在绣架上,“凤凰的身体用‘正戗针’,羽毛用‘盘金绣’,周围的祥云用‘云针’,你慢慢绣,不用急。”沈清鸢坐在绣架前,深吸一口气,将金线穿进针里。她的指尖稳稳地拿着针,一针一线地盘着金线,每一针的间距都恰到好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缎面上,金线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凤凰真的要从缎面上飞出来。

就在霞帔快要绣好的时候,沈清鸢忽然接到消息,乡下的外婆病重,想见她最后一面。她急得不行,手里的金线都掉在了地上。苏婉娘知道后,连忙给了她一些银子,“你先回去看看外婆,这里有我呢。等你回来,咱们一起绣完最后几针。”

沈清鸢连夜赶回乡下,可还是晚了一步,外婆已经走了。她在灵前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她看到外婆的枕头上,放着一块小小的麻布绣,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雏菊——那是她小时候,外婆教她绣的第一样东西。外婆曾说:“鸢儿,绣活就像过日子,一针一线都要用心,才能绣出好东西,过好光景。”

处理完外婆的后事,沈清鸢回到了苏州。她走到锦绣阁,看到苏婉娘正坐在绣架前,绣着凤凰的最后几根尾羽。“婉娘,我回来了。”苏婉娘抬起头,眼里满是关切,“别太伤心,外婆肯定希望你好好的,把绣活做好。”

沈清鸢走到绣架前,接过婉娘手里的针,“我来绣最后几针吧。”她的指尖依旧灵活,只是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念想。她想着外婆,想着婉娘,想着那些用刺绣装点生活的女子们——她们或许身份不同,境遇各异,却都在用一针一线,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绣进了丝绸和麻布里。

当最后一针绣完,沈清鸢和苏婉娘一起托起霞帔。大红的缎面上,凤凰展翅欲飞,尾羽上的金线闪闪发光,周围的祥云缭绕,百鸟围绕在旁,栩栩如生。“真是太好了。”苏婉娘的眼里满是欣慰,“鸢儿,你现在已经是个真正的绣娘了。”

沈清鸢望着霞帔,忽然想起外婆说过的话。她知道,往后的日子里,她会一直握着绣花针,把生活里的美好与念想,都绣进每一寸丝绸、每一块麻布里。就像苏州城里无数的绣娘一样,用指尖的温度,绣出属于她们的“春绸”,也绣出属于她们的美好生活。

日子一天天过去,锦绣阁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苏州城里的人来定制绣品,连上海、广州的商客,甚至海外的洋人,都慕名而来。沈清鸢也成了苏州城里有名的绣娘,她收了几个徒弟,把自己的手艺教给她们。她常常对徒弟们说:“刺绣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念想。只要你用心,绣出的每一针每一线,都能带着生活的温度。”

又是一个暮春,苏州城里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沈清鸢坐在窗前的绣架前,指尖捻着丝线,在素白的软缎上绣着一朵雏菊。窗外的雨丝斜斜飘进,落在绣绷上,她轻轻拭去,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她知道,这一针一线绣出的,不仅是雏菊,更是她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就像无数年前,外婆教她绣第一朵雏菊时那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