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451集:水利续建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451集:水利续建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秦渠润荒

嬴政亲政第三年,关中大旱。

老秦农官王翦蹲在渭水南岸的田埂上,指尖捻起一撮龟裂的黄土,风一吹便散成细沙。他身后,百余亩麦田的麦芒早已枯黄,本该灌浆饱满的麦穗干瘪得像揉皱的麻布,几个农人正佝偻着腰,把枯死的麦秆连根拔起,动作里满是绝望。

“大人,再不下雨,这一季的收成怕是要绝了。”老农抹了把额头的汗,声音发颤,“去年修的郑国渠倒是能浇到东边的地,可咱这渭水南岸的坡地,还是只能靠天吃饭。”

王翦望着远处蜿蜒的郑国渠堤坝,眉头拧成疙瘩。郑国渠自泾水引入,惠及关中东部万亩良田,可渭水以南的郿县、陈仓一带,多是坡地和丘陵,原有的灌溉渠道零散且狭窄,一遇大旱便形同虚设。他站起身,拍了拍衣摆上的土,心里有了主意——得向廷尉府递奏折,请求在渭水南岸续修新渠。

三日后,咸阳宫章台殿。

王翦捧着绘制好的渠道路线图,跪在冰凉的金砖上,声音铿锵:“陛下,渭水南岸郿县至陈仓一带,有良田二十余万亩,只因无水灌溉,常年歉收。臣恳请陛下准许,自渭水支流汧水引水,修建‘汧渭渠’,再在陈仓修建水库蓄水,既能灌溉,又能通水运,一举两得!”

嬴政正埋首批阅竹简,闻言抬起头,目光落在地图上。他手指沿着王翦标注的路线滑动,从汧水源头到渭水南岸的坡地,再到陈仓的低洼地带,沉吟片刻:“修渠需多少人力、粮草?工期多久?”

“需征调民夫三万,粮草可从关中东部余粮中调拨,工期预计一年半。”王翦早有盘算,“待渠成之日,二十万亩旱地可变水田,亩产至少增加两石,陈仓至咸阳的水运也能缩短三日路程,物资运输更便。”

嬴政放下竹简,站起身走到殿中,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秦国要统一天下,必先稳固后方。粮食足,民心安,方能出兵。准了!你任总监工,务必保质保量,若有官吏克扣粮草、懈怠工期,可先斩后奏!”

王翦叩首谢恩,额头磕在金砖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知道,这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石。

汧渭渠开工那日,汧水岸边挤满了人。三万民夫穿着粗布短打,手里握着锄头、铁锹,脸上却没有往日徭役的愁苦——廷尉府早已传下命令,修渠期间,民夫每日可得两升粟米,家人还能免除当年赋税,若是有技艺的工匠,待遇更优。

王翦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望着黑压压的人群,高声道:“诸位乡亲!这汧渭渠,是咱老秦人的活命渠!渠修好了,咱的地能浇上水,日子能过好,子孙后代都能受益!谁要是敢偷工减料,就是对不起老秦的百姓,对不起陛下!”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呐喊,声浪震得岸边的柳树叶子簌簌作响。民夫们扛起工具,跟着工头往各自的工段走去,脚步声整齐得像一支军队。

可开工还没半个月,麻烦就来了。

负责挖掘渠首的工段长李三柱,夜里偷偷把夯土的木桩换成了细弱的柳枝,还克扣了民夫的口粮。有民夫忍无可忍,夜里悄悄摸到王翦的营帐告状。

王翦听闻后,连夜带着亲兵赶到渠首。月光下,他蹲下身,拔出一根木桩,见是柳枝,气得脸色发青。他让人把李三柱绑来,当着所有民夫的面,厉声问道:“李三柱,你可知罪?”

李三柱吓得浑身发抖,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大人饶命!小人一时糊涂,再也不敢了!”

“糊涂?”王翦一脚踹在他身上,“这渠首是汧渭渠的根基,若是被水冲垮,三万民夫的心血就白费了,南岸的百姓还要继续受旱!你这不是糊涂,是黑心!”

说罢,王翦拔出腰间的剑,剑光一闪,李三柱的脑袋滚落在地。民夫们吓得大气不敢出,却也暗自佩服——王大人是真的为了修渠,为了百姓。

自此,工地上再也没人敢懈怠。工匠们精心测量坡度,确保水流顺畅;民夫们夯土时,每一层都要反复踩踏,直到用木棍戳不动才算合格。王翦更是每日奔波在各个工段,白天查看进度,夜里就在营帐里核对账目,常常只睡两个时辰。

转眼到了秋收时节,关中东部的粮食丰收,朝廷调拨的粮草及时送到了工地。可就在这时,陈仓一带突然下起了暴雨,汧水水位暴涨,刚修好的一段渠堤被冲垮了十几丈。

王翦赶到时,雨水混着泥沙顺着缺口往下流,几个民夫正试图用沙袋堵住缺口,却被水流冲得东倒西歪。他二话不说,脱下官服,跳进冰冷的水里,高声喊道:“都下来!把沙袋往缺口中间填!”

民夫们见总监工都下了水,也纷纷跳进去,手挽手组成人墙,挡住湍急的水流。雨下了整整一夜,王翦在水里泡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清晨,缺口才被堵住。他上岸时,嘴唇冻得发紫,浑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却还不忘叮嘱工头:“赶紧加固渠堤,再在旁边挖一条泄洪沟,防止下次再出事。”

民夫们看着他疲惫的身影,心里又敬又疼。有个老农端来一碗热姜汤,哽咽着说:“大人,您可得保重身子,这渠还得靠您呢!”

王翦接过姜汤,一口喝下去,暖意顺着喉咙流进肚子里。他笑了笑:“放心,我死不了,还得看着汧渭渠通水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汧渭渠渐渐成型。渠水从汧水引出,顺着地势蜿蜒向西,穿过郿县的坡地,一直延伸到陈仓。陈仓的水库也建成了,巨大的堤坝将水拦住,像一面镜子,映着蓝天白云。

通水那日,南岸的百姓都来了。他们扶老携幼,站在渠边,等着见证这历史性的一刻。王翦站在渠闸旁,亲手拉动闸门。随着“嘎吱嘎吱”的声响,清澈的渠水顺着渠道流下去,像一条碧绿的绸带,流过干涸的田地,流过荒芜的山坡。

农人们激动地跳进渠里,捧着水往脸上泼,嘴里喊着:“通水了!终于通水了!”有个老人跪在渠边,对着水流磕了三个头,泪水顺着皱纹往下流:“老天爷,咱老秦终于不用再靠天吃饭了!”

通水后没多久,陈仓的水库也发挥了作用。几艘载着粮食的商船,顺着水库的水道,缓缓驶入渭水,再运往咸阳。船工们站在船头,笑着对岸边的人说:“以前从陈仓到咸阳,走陆路要半个月,现在走水运,三天就到了!这水库,真是修到了咱心坎里!”

第二年春天,渭水南岸的二十万亩旱地全部种上了水稻。到了秋收时节,金黄色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亩产达到了三石,比往年翻了一倍还多。农人们收割着水稻,脸上满是笑容,家家户户的粮仓都堆得满满的。

嬴政听说后,亲自来到渭水南岸视察。他站在汧渭渠边,看着流淌的渠水,看着丰收的稻田,又看了看身边的王翦,满意地说:“王翦,你立了大功!这汧渭渠,不仅解了百姓的旱情,还为秦国添了粮仓,往后,秦国的粮食安全就更有保障了!”

王翦躬身道:“这都是陛下的英明决策,是百姓们的辛苦付出,臣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嬴政笑了笑,放眼望去,远处的稻田里,农人们正在收割,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渠边的商船来来往往,一派繁荣景象。他知道,秦国的根基,正因这一条条水渠、一座座水库,变得越来越稳固,统一天下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几年后,秦国出兵攻打楚国,汧渭渠和陈仓水库输送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为秦军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而渭水南岸的百姓,也因为水利的发展,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们常常会指着汧渭渠,对孩子们说:“这是王大人修的渠,是咱老秦人的活命渠,也是秦国的强国渠!”

汧渭渠的水,就这样流淌着,滋润着关中的土地,也见证着秦国一步步走向统一,走向辉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