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90集:文化繁荣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90集:文化繁荣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栎阳风华

咸阳宫的铜钟刚敲过巳时,栎阳城西市的喧嚣便漫过夯土城墙,与学宫的诵书声缠在一处。韩国人郑安揉了揉冻得发红的鼻尖,将《商君书》的竹简往怀里又揣了揣,快步穿过叫卖海盐的货摊——那是齐国人的生意,如今竟也敢摆在秦国的市集上。

“先生留步!”

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郑安回头,见是个穿着楚式锦袍的少年,手里捧着一卷《离骚》,额上还沾着墨渍。

“可是从新郑来的郑先生?”少年眼睛发亮,腰间的玉佩随着急喘轻轻碰撞,“在下屈原,家父让我来请教您,秦国的新历法为何要以十月为岁首?”

郑安失笑。三个月前他初到栎阳时,城门的小吏见他口音有异,还盘问了半日光景。如今连楚国大夫的公子都能在街上直呼他的姓氏,手里捧着的还是被中原视为“淫声”的楚辞。

“屈公子随我来。”他引着少年穿过人群,手指向街对面,“看见那面铜鼓了吗?”

街口的高台上,一面巨大的铜鼓正被工匠们擦拭一新。鼓身铸着繁复的花纹,左边是农耕的景象,右边是征战的场面,最顶端却刻着二十八宿的星图。

“商君变法时,认为历法当顺农时,更应合战事。”郑安抚摸着冰凉的鼓面,“十月秋收已毕,正是整军备战之时,故以十月为岁首。你看这鼓上的星图,便是钦天监新测的天象,比周室的旧历准了足足三日。”

屈原凑近细看,忽然指着一处:“这斗柄指向,竟与楚地的观测不同?”

“因为这里是栎阳。”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郑安回头,见是秦国的太史令,手里拄着的木杖顶端,镶嵌着一颗夜明珠,在白日里也微微发亮。

“老丈。”郑安拱手行礼。这位太史令原是魏国人,据说当年是被秦君用五张羊皮从魏国赎回来的,如今却成了秦国最受敬重的学者之一。

太史令笑着摆摆手,对屈原说:“公子可知,去年秦国的学子与临淄来的辩者争论‘天圆地方’,最后是如何定的?”

屈原摇头。

“我们请来了墨家的巧匠,做了一个铜制的浑天仪。”太史令指向学宫的方向,“公子若有兴趣,可去看看。那浑天仪上,楚国的郢都与秦国的栎阳,分处不同的方位,看到的星象自然不同。”

正说着,街东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队车马缓缓驶来,车上插着赵国的旗帜,车厢上画着玄鸟图案。车帘掀开,走下来一位身着胡服的中年男子,腰间挎着一把弯刀,正是赵国的名将赵奢。

“赵将军!”秦君的车驾竟也恰好行至此处,秦君从车上跳下来,亲手将赵奢扶稳,“孤说过,您来栎阳,孤必亲自迎接。”

赵奢大笑:“君上如此,倒让赵某不安了。我这次来,可不是为了喝酒,是想看看秦国的骑兵阵法。”

“好!”秦君拍着他的肩膀,“正好,今日西市有胡商带来了良马,我们一同去看看。对了,我给您介绍,这位是新郑来的郑安先生,精通历法;这位是楚国屈大夫的公子屈原;还有太史令,您该认识。”

赵奢与众人一一见礼,目光落在屈原身上时,忽然道:“听闻公子写的《橘颂》传遍了列国,不知可否为我吟诵一段?”

屈原脸颊微红,刚要开口,却见学宫方向跑来几个学子,手里举着竹简,兴奋地大喊:“新的算书成了!是李悝先生与墨家的先生合着的!”

一时间,街上的行人都围了过去。郑安看见,那竹简上写着“方田”“粟米”等字样,旁边还画着各种几何图形。一个秦国本地的少年正拿着算筹,飞快地计算着什么,旁边一个齐国的商人凑过去看,时不时点头称赞。

“这便是栎阳。”郑安对屈原说,“没有周室的规矩,没有列国的偏见,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便能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

屈原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明白了为何父亲要他来栎阳。这里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不同的气息——不是中原的温文尔雅,也不是楚地的浪漫瑰丽,而是一种混杂着汗水、墨香、金属与皮革的味道,充满了生机与力量。

夕阳西下时,学宫的方向传来了钟磬之声。那是秦国的乐师在演奏新谱的乐章,曲调里既有《诗经》的古朴,又有胡笳的苍凉,还有楚地的婉转,竟奇异地融合在一起。

郑安站在街头,看着往来的人群。有穿着秦式短打的农夫,有戴着高冠的儒生,有背着剑的侠客,还有金发碧眼的西域商人。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讨论着不同的学问,却都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他想起初来时,有人对他说:“秦国乃蛮夷之地,何以容得下中原的才俊?”

如今他终于明白,秦国的强大,不在于甲兵之利,也不在于疆域之广,而在于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天下的人才。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学派的人们,带着各自的智慧与技艺,在这里碰撞、融合,最终汇成一股洪流,推着秦国向前走去。

屈原忽然拉了拉他的衣袖,指着学宫的方向:“先生看,那里在做什么?”

只见学宫的广场上,燃起了熊熊篝火。秦国人、赵国人、楚国人、齐国人……大家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有人弹起了秦地的筝,有人唱起了楚地的歌,还有人跳起了胡人的舞蹈。太史令与赵奢并肩而坐,正在讨论兵法;墨家的巧匠与秦国的工匠凑在一起,比划着新的器械图样;连那个齐国的商人,也正拿着算筹,与秦国的小吏核算着账目。

郑安忽然笑了。他想起自己年少时,在新郑的学堂里,听先生讲起秦国,总是带着鄙夷的神色,说那是“西陲之国,不知礼义”。可如今,这座曾经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城市,却成了天下最具活力的地方。

“他们在庆祝。”郑安轻声说。

“庆祝什么?”屈原问。

“庆祝明天。”郑安望着篝火,眼中闪烁着光芒,“庆祝一个不再有‘中原’与‘西陲’之分的明天。”

篝火越烧越旺,将所有人的脸庞映照得通红。远处的咸阳宫灯火通明,与这里的火光遥相呼应。郑安知道,这座城市的故事,还只是刚刚开始。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天下的中心,而今天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那些思想的碰撞,那些文化的融合,那些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们的欢笑与汗水,都将被写入史册,成为一个伟大时代的序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