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历代风云五千年 > 第391集:卫鞅晚年

历代风云五千年 第391集:卫鞅晚年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14 11:00:56

商君晚年书

渭水河畔的芦苇又黄了。卫鞅拄着竹杖站在相府的高台上,望着远处咸阳城的轮廓。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银丝般的胡须在风中微微颤动。

“君上,该回屋了。”侍从低声提醒。

卫鞅摆摆手,目光依旧停留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二十多年前他初到秦国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百姓衣不蔽体,城郭破旧不堪。如今咸阳城已颇具规模,街道上车水马龙,远处的农田里稻浪翻滚,一派繁荣景象。

“去把笔墨拿来。”卫鞅缓缓说道。

侍从很快准备好了笔墨纸砚。卫鞅走到案前,看着空白的竹简,陷入了沉思。这些年他推行变法,废除世袭制,奖励军功,重农抑商,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桩桩件件都曾引起轩然大波,如今却已深入人心。

他拿起笔,饱蘸浓墨,在竹简上写下“商君书”三个字。手有些颤抖,毕竟已是花甲之年,但笔锋依旧苍劲有力。

“当年推行变法,阻力重重啊。”卫鞅喃喃自语,思绪回到了初入秦国之时。那时的秦孝公年轻有为,却苦于国力衰弱,被六国轻视。两人一见如故,畅谈三天三夜,定下了变法强国的大计。

卫鞅的笔尖在竹简上滑动,写下了变法的初衷:“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民之所以富者,力耕也。”他想起当年为了取信于民,在城门外立木为信的情景。那时百姓对官府早已失去信任,无人敢动那根木头。直到有人试着搬走了木头,果然得到了重赏,百姓才开始相信新法。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卫鞅继续写道。他想起自己如何顶住压力,处置了反对变法的旧贵族,甚至处罚了太子的老师。那些年,他树敌无数,却始终未曾动摇。

窗外传来一阵喧哗,卫鞅放下笔,走到窗边。只见一队士兵正护送着粮食车队从街上经过,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这是送往边境的军粮,如今的秦国,不仅粮食充足,军队的战斗力也早已今非昔比。

“想当年,秦国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说供养军队了。”卫鞅感慨道。他想起自己推行重农政策时的情景,鼓励垦荒,兴修水利,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他国百姓前来耕种。如今的秦国,粮仓充盈,百姓富足,再也不是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了。

回到案前,卫鞅继续书写。他写下了奖励军功的制度,如何让平民百姓也有机会通过军功改变命运;写下了郡县制的好处,如何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写下了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如何方便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侍从点燃了油灯。灯光下,卫鞅的脸庞显得格外苍老,但眼神却依旧炯炯有神。他想起秦孝公临终前握着他的手,嘱托他一定要辅佐新君,继续推行变法。这些年,他始终牢记嘱托,尽心尽力。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卫鞅写下这句话时,笔停顿了一下。他想起新君即位后,旧贵族们蠢蠢欲动,不断散布谣言,说他拥权自重,意图谋反。他知道,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了。

但他并不后悔。看着眼前的竹简,想到自己的变法能让秦国强大,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他加快了书写的速度,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都记录下来。

夜渐渐深了,咸阳城已万籁俱寂,只有相府的灯还亮着。卫鞅的笔在竹简上不停地滑动,仿佛要将自己的生命也注入其中。他写下了变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写下了对未来的展望和担忧,写下了对秦国的热爱和期望。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是他对自己变法生涯的总结。他知道,时代在变,法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他希望后人能理解他的苦心,根据时代的发展继续完善秦国的法律制度。

天快亮时,卫鞅终于写完了最后一片竹简。他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着堆积如山的竹简,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竹简,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承载着他对秦国未来的希望。

窗外,晨曦微露,新的一天开始了。卫鞅走到窗边,望着初升的太阳,心中充满了平静。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即将完成,但秦国的崛起才刚刚开始。他相信,只要新法能够继续推行下去,秦国终将统一天下,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侍从走进来,看到卫鞅站在窗前,晨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堆积如山的竹简静静地躺在案上,散发着墨香,那是岁月的味道,也是希望的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