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院士之路 > 第467章 从江苏武进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电力系统专家沈国荣

院士出生地

沈国荣院士,1949年7月17日出生于江苏武进。

武进是江苏省常州市市辖区,位于江苏省南部,东邻江阴、无锡,南接宜兴,西毗金坛、丹阳,北接常州中心城区。

武进历史悠久,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时为延陵邑,是吴国季札封地。秦置延陵县,汉改称毗陵县、毗坛县。

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孙权取“以武而进”之意,将丹徒改名武进。

此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如西晋时分置武进县,唐时武进与晋陵多次分合,清雍正四年(1726年)武进县分东部置阳湖县,辛亥革命后阳湖县又并入武进县。

新中国成立后,武进建制也多次变动,1995年撤县设市,2002年撤市设区,2015年与戚墅堰区合并为新的武进区。

武进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象牙浅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犟牛等。

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春秋淹城遗址,它是国内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西周至春秋早期地面城池遗址,还有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

此外,武进被誉为“花都水城”,有中国春秋淹城旅游区、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等多个知名旅游景区。

武进人才济济,先后诞生了19位帝王、9名状元和1546名进士,为全国县区之最。

历史名人有春秋时期的季札,其品德高尚,以贤能着称。

还有抗倭名将唐顺之,他不仅军事才能卓越,在文学、哲学等领域也颇有建树。

近现代则有语言学家赵元任,他在语言学等方面成就斐然,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先驱。

出生地解码

江苏武进对沈国荣院士的成长与成就有着深远影响。

武进是吴文化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培养当地居民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沈国荣院士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容易受到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风气影响,从而养成勤奋好学的品质,为其日后在学术道路上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武进赋予了沈国荣“勇争一流”的坚定信念。这种精神促使他在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领域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挑战技术难题。

他首创“工频变化量继电保护原理”等,实现了继电保护理论的重大突破,解决了许多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重大技术问题,正是“勇争一流”精神的体现。

常州有着良好的制造基因,作为武进人,沈国荣深受这种工业环境的熏陶,对技术与生产相结合有着深刻的理解。

这影响了他后来的科研理念,他不仅注重理论研究,更强调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创建了适合我国实情的高科技产业化体系,形成了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乡情是沈国荣院士与家乡之间的重要纽带。

2005年,南瑞继保的工艺研究中心和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常州博瑞电力在常州戚墅堰落户,这体现了他对家乡的反哺,同时家乡也为其企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资源。

这种互动有利于他更好地开展科研和产业工作,进一步推动其在电力领域取得更大成就。

院士求学之路

1967年—1970年,沈国荣就读于南京电力专科学校(现南京工程学院)电力专业,大学专科毕业。

1974年—1978年,沈国荣就读于河北电力学院(现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79年—1982年,沈国荣就读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原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沈国荣院士的求学之路为其后来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专科阶段,沈国荣在南京电力专科学校的学习,让他掌握了电力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启了他在电力领域的探索之路。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水电部南京水利电力仪表厂,这段学习经历为其在工厂中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使他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发现电力系统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深入研究埋下了伏笔。

本科阶段,沈国荣就读于河北电力学院(现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本科阶段的学习让他对电力系统有了更深入、系统的认识,拓宽了专业视野。

他得以学习电力系统运行、设计等多方面知识,为其日后在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知识体系,使他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待电力系统问题,为解决复杂的电力技术难题奠定了基础。

硕士阶段,沈国荣培养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他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是其学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在此期间,他专注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深入研究继电保护及相关知识。

他没有追随主流的行波保护研究,而是独辟蹊径,针对国内超高压线路保护实际需要和国外保护缺陷,完成了“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的研究,其毕业论文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这一阶段的学习培养了他的科研创新能力,让他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为其日后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理论,如“工频变化量继电保护原理”等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使他能够站在继电保护技术前沿,为推动我国电力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院士从业之路

1970年—1976年,沈国荣担任水电部南京水利电力仪表厂厂长。

1982年,沈国荣担任国电自动化研究院副院长。

1995年,沈国荣担任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9年,沈国荣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沈国荣院士的从业经历对其成为院士产生了重要影响。

沈国荣在担任水电部南京水利电力仪表厂厂长期间,他深入电力设备生产一线,切实体会到继电保护装置生产调试的复杂性及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这促使他萌生了攻克相关技术难题的想法,为其日后专注于继电保护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让他能从实际需求出发,明确科研方向,致力于解决电力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沈国荣担任国电自动化研究院副院长,在此期间,他有更多机会接触电力行业前沿技术和科研资源,能统筹协调科研项目,带领团队开展研究。他研制出的Sbt-I型失步解列装置,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这不仅提升了他在继电保护领域的学术地位,也锻炼了他的科研管理能力,为其后续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积累了经验。

沈国荣担任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带领团队将“工频变化量原理”等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对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市场的垄断。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西电东送”、三峡输变电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他也成功创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科技产业化体系,实现了科研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为我国电力科技进步和重大电力装备国产化做出卓越贡献,这是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重要功绩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