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1071章 光明的火炬,需要柴薪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1071章 光明的火炬,需要柴薪

作者:吾谁与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3 15:06:02

第1071章 光明的火炬,需要柴薪

朱翊钧知道了两个名字。

一个是科内利斯·德·浩特曼,此人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此刻,东印度公司的雏形已经形成,另外一个约翰·霍金斯,他是英格兰东印度公司的创始人,同样也是英格兰三角贸易的开创者。

经过霍丞信的介绍,朱翊钧了解了这位约翰的生平,也了解了英格兰三角贸易的概况。

约翰·霍金斯的三角贸易,从一开始就是英格兰的国家行为,因为他的岳父是本杰明·纲森,此人是英国皇家海军的财务官,同样也是英格兰上议院的议员。

在岳父的资助下,他很早就开始在大西洋冒险。

在嘉靖四十一年,在数位伦敦商人的帮助下,约翰霍金斯率领以萨洛蒙号为首的盖伦船队出发,这船很小,按照大明的算法,大约相当于大明四百料的战座船。

船队一共有三条船,而领航员是一名西班牙人。

三条船抵达了几内亚海岸,捕捉了三百名昆仑奴,将其带到了海地岛,交换到了足够的商品后,回到了英格兰。

时至今日,这个贸易航线,已经持续了足足三十二年之久,无数的黑番被带到了南北美洲。

搅屎棍总是这样,做事不考虑后果,为了更快的积累财富,不曾阉割的黑番,完全打破了保持默契的交易规则,把大西洋三角贸易,搅成了一个粪坑。

“费利佩要远征英格兰的想法是对的,他唯一的问题,就是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打了远征之战,一步步的把自己逼到了这个境地。”朱翊钧略显感慨。

费利佩作为日不落帝国的霸主,日不落就是西班牙的核心利益,当大西洋贸易变成了粪坑,海贸环境极具恶劣的时候,他作为海洋霸主,的确要荡平海寇的老巢,让海疆恢复平静。

他低估了大西洋风暴的威力,将远征打成了烂仗。

英格兰搞三角贸易,搞私掠许可证,允许海盗合法化的根本目的,就是浑水摸鱼,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英格兰宁愿不跟大明贸易,也要维持私掠许可证的存在。

“马六甲城是昆仑奴的集中地,在马六甲城阻断未曾阉割的黑番,是当务之急。”霍丞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到马六甲城六次,马六甲城的管理是比较混乱且松散的。

“爱卿所谏言之事,朕一定会留心。”朱翊钧坐直了身子,严肃的说道,他会把这个当个事儿办。

掉以轻心的代价是极其昂贵的,大明朝廷如果不把这个当个事儿办,大明的后园南洋,就会变成和大西洋一样,成为粪坑。

“朕也祝爱卿,此行一路顺风。”朱翊钧表达了自己诚挚的祝福,希望霍丞信第一次自己带队,不会出现任何的意外。

霍丞信郑重行礼,恭敬的说道:“谢陛下隆恩。”

除了送别霍丞信之外,朱翊钧这次还要送一位故人离开,黎牙实。

黎牙实被皇帝召见,走进了观潮楼一步步的上到了五楼,行了一个五拜三叩首的大礼,俯首帖耳的说道:“臣黎牙实蒙受圣恩二十年,沐浴王化,如今垂垂老矣,今日乞圣上恩准,准臣返乡。”

“免礼吧。”朱翊钧摇头说道:“朕还以为,你会一直留在大明,但没想到,你居然学到了血性和气节,要做窃火者,可是你想过没有,你窃来的大明智慧,泰西人真的想要吗?”

“马丽昂把农奴变成了自由民,可是这些自由民,永远失去了马丽昂之前,也没有感谢过她。”

“泰西什么样子,你非常清楚,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这是大明皇帝第二次挽留,第一次是黎牙实蹲了一个月的天牢,吃了一个月掺了锯末的面包后,缇帅赵梦佑询问。第二次是朱翊钧当面询问,他现在后悔真的来得及。

而且大宗伯沈鲤准备给黎牙实升官,升到正四品,这样一来,他就是万历维新以来,唯一一个夷人四品官了,至少逢年过节大宴赐席的时候,有个座位,而不是像其他夷人一样只能站着,而且还要背对着人。

“臣得回去,安东尼奥是国王,就是陛下给了他大牧首的职位,他对葡萄牙的关切,大于对大光明教的热情。”黎牙实郑重思索后,还是没有后悔。

他要回去吃掺土的面包,而不是在大明吃山珍海味了。

这次葡萄牙使者,只把马丽昂的骸骨送回了大明安葬,完成了马丽昂的遗愿魂归大明,可圣物,最后的亚麻素布,留在了里斯本,留在了大光明殿。

安东尼奥的这个决策,是为了葡萄牙,而不是为了大光明教,不是为了用雷霆审判罪恶,接引光明到人间。

这非常合理,安东尼奥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平民的支持,他在费利佩手下忍辱负重,背上了大明皇帝超高的战争利息,再回到葡萄牙和费利佩搏命,只是为了对得起这份支持。

他作为国王,自然更加看重葡萄牙的未来,而不是大光明教。

“黎牙实,朕问你,你觉得你有多大的把握,做到这件事?”朱翊钧郑重的询问,雷霆审判罪恶,接引光明这件事,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零,必败的局面。”黎牙实平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到泰西,是为了完成马丽昂的未竟之事,至于能不能做到,黎牙实觉得不能,这完全不是事在人为,就能做到的。

“陛下,带来光明的火炬,需要柴薪。”黎牙实诚恳的说道:“此业,唯有前赴后继。”

“大明能有今日之辉煌,就是前赴后继,一代又一代的反抗,一次又一次的伐无道,前赴后继。”

黎牙实在大明生活了二十年,对于大明为何是天朝上国的这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除了伐无道之外,就是薪火相传。

这两个基本的共识,造就了今日大明两百年的辉煌,缺一不可,哪怕缺少一个,都无法完成哪怕一次的纠错。

“行吧,那就去吧。”朱翊钧选择了放行,黎牙实去意已决,留是留不下了。

黎牙实写的论中国,朱翊钧已经看了许多次,他有几个不太理解的地方,询问了黎牙实,得到了一些不太明确的答案。

“陛下所问之事,臣只是一知半解。”黎牙实眉头紧锁的说道:“陛下问其究竟,臣只能以文成公和王谦一事举例了。”

“陛下,文成公有功于江山社稷,在万历维新浩浩荡荡的大势之下,他在洪武军屯卫所和永乐住坐官厂的基础上,将其合流在一起,制定了官厂制度。”

“但是文成公没有把官厂传给自己的儿子王谦,而是还给了朝廷。”

“其实当时很多人讲,文成公会在离世之前,打压官厂的总办、大工匠,展现自己的暴怒,而后等到他离世后,王谦作为儿子,就可以施恩于这些总办和大工匠,进而笼络人心。”

“但文成公没有,他没有做出父死子继的戏码,而是还给了朝廷,身股制改制后,官厂不仅是朝廷的,同样是匠人的,完成了官厂制度的建设。”

“臣是一个夷人,在臣看来,这就是大明贵为天朝上国的另外一个原因,大明人尊重秩序,这种尊重,让大明人享受秩序、安定两百余年。”

黎牙实不觉得这是王崇古个人操守的问题,而是尊重秩序这种普遍文化和共识的结果。

除了王崇古没有搞父死子继之外,还有孙克弘举荐了陈敬仪为新的商总,而不是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老国王死的时候,总是刻意打压旧臣,等到新王登基,新王会对旧臣进行照拂、施恩笼络,这是一种人尽皆知,笼络人心的办法。

这种把戏,人尽皆知,但这个把戏,在这片土地上,总是反复上演。

既然每个人都知道,为何还能成功笼络人心,答案就在尊重秩序这四个字上。

旧臣被打压而后被施恩,这个过程,旧臣遵循了秩序,而新王不担心旧臣反抗自己,因为旧臣反抗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天下秩序。

这也是司马懿被饱受诟病的根本原因,司马懿不尊重秩序。

魏明帝曹叡死时,特意将司马懿确定为顾命大臣,另外一个顾命大臣,则是宗室曹爽。

齐王曹芳继位,登基称帝,曹芳对司马懿极好,先是给了司马懿升官大司马,再升为太傅,并赐恩典,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曹芳对司马懿极其信任,司马门的守军,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

正始四年,司马懿出征,要去打皖城诸葛恪,曹芳驾车出津阳门,亲自为司马懿送行。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大将军曹爽及其家人、架空对他礼遇有加的曹芳,是毫无道理的,是彻头彻尾的背叛,是对天下秩序的挑战。

以至于在西晋建立之初,都不知道如何美化司马懿豢养死士、发动兵变这件事,甚至连皇帝曹芳步步紧逼,要置司马懿于死地的故事,都讲不出来。

因为发动兵变的关键,司马门的守将,还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懿能成功是因为皇帝曹芳的信任。

这是莫大的信任,才会把自己的生死交给他们司马家,但司马懿辜负了这份信任。

西晋无可奈何,只好把诸葛亮抬了出来,这可是司马懿的一生之敌,却成了西晋塑造忠君的典型人物。

大明人普遍尊重秩序,相应的,秩序也不吝啬,赐予了大明两百年多年的安定和和平。

在大明时间久了,就会容易忘记战争的残忍,而对战争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向往,甚至对封建二字,都会有些幻想,觉得可以解决部分央地矛盾。

这种吃饱了撑的向往和幻想,让黎牙实感触良多,他多么希望泰西人,也能过上安定和祥和的日子。

几百年,数代人,享受秩序带来的好处。

黎牙实坐直了身子说道:“陛下,请相信文恭公说的,夷狄狼面兽心,畏威而不怀德,这句话是真的,泰西人,或者说蛮夷,并不尊重秩序,他们习惯了出尔反尔,习惯了言而无信,习惯了胡搅蛮缠。”

文恭公就是万士和,这位礼部尚书,在礼部讲的最多的就是这句。

千万不要相信任何蛮夷给出的任何承诺和任何话。

“哪怕是臣,臣离开了大明,陛下就不用再相信臣说的任何一句话了,臣出了大明,就是蛮夷了。”黎牙实面有不忍,他可以忍受掺土的黑面包,但不想自己变成蛮夷。

对于一个清醒而有理智的人而言,变成蛮夷,是一件极度悲哀的事儿。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他回了泰西,就是蛮夷了。

“你这不是很明白吗?非要走。”朱翊钧叹了口气,这黎牙实已经是士大夫的模样了,他心里清楚的很,此行对他意味着什么,但他还是要去。

这就是黎牙实的《论中国》里讲的大明天朝上国三要素,伐无道、前赴后继和尊重秩序。

“臣告退。”黎牙实再行大礼,站起身来,一步步下船,也没有回头,向着栈桥而去。

朱翊钧在观潮楼送别了大明环球贸易船队,他看着一艘艘巨舶,在驳船的牵引下,驶出了港口,在海面上扬起了一张张如同云朵一样的风帆,遮洋的船帆,最终消失在了海天一色的地平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