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 寒盛阳衰水火逆

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 寒盛阳衰水火逆

作者:作者李涌辉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7-02 17:20:41

《岐黄天宝·大雪卷:》

节气楔子

“大雪十一月节,鹖旦不鸣,虎始交,荔挺出。此时阴极阳衰,水冰地坼,肾中真阳易被寒邪格拒,致虚火浮越、真阳欲脱,发为厥逆、咽痛、心悸,治当回阳救逆,引火归元,忌凉遏伤阳。”

——《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章 寒盛阳微·水火格拒的病机探微

一、冰结丹田:肾阳衰微的自然隐喻

大雪前三日,卯时初刻,岐黄医馆前的深井冰封,往日喷涌的泉水凝结成冰柱,恰似肾阳衰微、水火失济的天然镜像。岐黄以铜盆盛火烘烤井口,良久方见冰柱底部渗出涓涓细流,喟叹:“《难经·十四难》云‘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大雪寒盛,若命门火衰,犹如井底无火,水寒成冰,虚火反浮于上,成‘真寒假热’之候。”

阿远望着药圃中冻裂的附子,根茎僵硬如石,恍悟:“附子回阳救逆,却在大雪前僵冻,恰似阳衰者不胜寒邪。”岐黄点头:“肾为水火之脏,寒盛则火衰,火衰则水泛,水泛则虚火浮越,如《金匮要略》所言‘水即病也,火即气也,水火失济,变证蜂起’。”

忽闻巷尾传来惊呼,见一老汉蜷卧雪地,面色潮红却身覆厚被,手足厥冷,舌淡紫苔白,脉微欲绝——此为真寒假热,虚阳浮越之象。

二、医理玄机:真阳与虚火的「冰炭同炉」

辰时初刻,医馆后堂燃着红泥小火炉,岐黄正在调配通脉四逆汤。他取附子、干姜、甘草,逐一讲解:“附子辛热,直入肾经,破阴回阳;干姜温中,助附子通脉;甘草调和,防辛烈伤阴。此乃‘斩关夺门’之剂,救真阳于垂危。”

阿远见方中加了葱白、童便,疑惑道:“为何用引经药?”岐黄捻动葱白:“葱白通阳复脉,童便引火归元,防虚火上越。大雪之证,每多格拒,需‘甚者从之’,以葱白之通、童便之降,引浮阳归宅。”

他取出《傅青主男科》竹简,指读“假热”篇:“傅青主云‘假热之证,乃水极似火’,治当用‘导龙入海’之法,如肉桂研末,蜜水调服,引火归元。”

第二章 阳衰急症·从厥逆到咽痛的生死营救

一、老汉厥逆:雪地上的真阳告急

辰时正,老汉被抬入医馆,虽身覆三床棉被,仍寒战不止,齿间呢喃“热甚”,舌红嫩无苔,脉沉细欲绝。岐黄辨证为阴盛格阳,虚阳浮越,以通脉四逆汤加葱白:附子15g(先煎2小时)、干姜12g、甘草9g、葱白7茎,“附子倍量,破阴回阳;葱白通阳,破上下格拒。”

他以隔盐灸神阙穴,上置大艾炷,连灸三壮,“隔盐灸为回阳第一要法,可直透命门,激发真火。”半炷香工夫,老汉手足渐温,面赤消退,咳出清稀痰涎半盂。岐黄改以肾气丸调理,“峻补真阳,防反复。”

二、绣娘咽痛:绣绷上的虚火刑金

巳时三刻,林姑娘扶喉入院,咽痛剧烈,咽部红肿如妆,伴腰膝冷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其绣绷上的凤凰羽毛用色鲜艳,恰似虚火上炎之象。

岐黄辨证为肾阳不足,虚火上炎,以郑钦安潜阳丹加减:附子9g(先煎)、龟板15g(先煎)、砂仁6g、甘草6g,“附子温肾阳,龟板潜虚火,砂仁纳气归肾,甘草调和诸药,此乃‘潜阳封髓’之法。”

他以吴茱萸打粉,醋调敷涌泉穴,“涌泉为肾经井穴,敷以吴茱萸,引火下行,如‘导龙入海’。”五日后,林姑娘咽痛消失,改以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阴中求阳,防虚火复燃。”

三、孕妇寒厥:胎前格拒的棘手之治

未时初,李秀才第十三次扶妻入院。妇人产后三日,突然四肢厥冷,恶露不下,伴发热面赤、心烦口渴,舌淡紫苔白,脉微欲绝。

“内子产后血虚,复感寒邪,”李秀才颤抖着说,“前医投以退热药,厥逆更甚……”

岐黄辨证为产后寒厥,虚阳浮越,以当归四逆汤合参附汤加减:当归15g、桂枝9g、细辛3g、人参12g、附子6g(先煎),“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参附汤回阳救逆,人参用量倍于附子,防燥伤血。”

妇人服药后,得微汗,手足转温,恶露渐下。岐黄嘱其每日饮鹿角胶粥,“鹿角胶温肾养血,最适合产后阳衰之证。”

第三章 阳衰论治·通脉潜阳的平衡之道

一、核心治则:回阳救逆,引火归元,调和水火

申时正,岐黄在医案中写下“治大雪三法:通、潜、和”六字,案头摆着三组药对:附子配龟板,通阳潜阳;干姜配黄连,辛开苦降;肉桂配牛膝,引火下行。

“真阳衰微需通,虚火浮越需潜,水火失济需和,”他以竹筷指点药对,“附子配龟板,仿潜阳丹之意,通阳而不燥;干姜配黄连,即交泰丸之旨,调和心肾;肉桂配牛膝,引浮阳下归肾宅,此乃‘治上必顾下’之妙。”

阿远见方中常配龙骨、牡蛎,疑惑道:“此非安神药?”岐黄笑道:“龙骨、牡蛎重镇潜阳,与附子配伍,可防虚阳上越,如《伤寒论》救逆汤之意,此乃‘阳得阴则守’之理。”

二、经典方剂的跨界化裁

酉时三刻,岐黄在《伤寒论》中夹入新抄的医方,重点圈注通脉四逆汤、潜阳丹、交泰丸三方。

1. 通脉四逆汤(真阳衰微,阴盛格阳)

- 基础方:附子15g(先煎)、干姜12g、甘草9g

- 大雪化裁:加葱白7茎、童便10ml(冲服),破阴通阳;面赤加猪胆汁3ml,反佐制热

2. 潜阳丹(肾阳不足,虚火上浮)

- 基础方:附子9g(先煎)、龟板15g(先煎)、砂仁6g、甘草6g

- 大雪化裁:加肉桂3g、牛膝12g,增强引火归元之力;咽痛加桔梗9g,利咽散结

3. 交泰丸(心肾不交,上热下寒)

- 基础方:黄连3g、肉桂1g

- 大雪化裁:加附子6g(先煎)、熟地15g,温肾滋阴;心悸加龙骨20g(先煎)、牡蛎20g(先煎),重镇安神

“交泰丸治大雪上热下寒,”岐黄敲了敲书页,“需注意黄连用量宜轻,肉桂用量宜重,取‘少火生气’之意。去年治一学者,大雪后失眠咽痛,用此汤加附子后,竟得安睡。”

三、针灸奇术:通阳潜阳的时空疗法

戌时初,岐黄在针灸铜人上标注“阳衰三穴”:关元、涌泉、太溪。阿远举着艾灸盒,见师父特意在“子时”“酉时”两个时辰画圈。

“子时胆经当令,酉时肾经当令,”岐黄以火针点刺关元穴模型,“关元灸之可回阳救逆,涌泉针之可引火归元,太溪补之可滋肾阴。真阳衰微者,关元用化脓灸;虚火上浮者,涌泉用泻法。”

他又取出三棱针,在铜人“龈交穴”处模拟点刺:“龈交穴治虚火牙痛,点刺出血可快速止痛,配合艾灸太溪,此乃‘上病下治’之古法。”

第四章 大雪养生·温阳潜阳的生活智慧

一、饮食妙法:三阳汤与归元膏

亥时正,阿远在厨房熬制“大雪三阳汤”:鹿肉、人参、鹿茸同炖,加黄酒调味。岐黄端来一碟核桃煨附子,另配一小碗苁蓉羊肉粥:“三阳汤峻补真阳,核桃煨附子温肾散寒,苁蓉羊肉粥补肾润肠,此乃‘以阳补阳’之食养。”

他又展示自制的“归元膏”:鹿茸、肉桂、蜂蜜熬制,“鹿茸温肾,肉桂归元,蜂蜜调和,此膏可每日早晚冲服,忌与萝卜、浓茶同服。”

说起禁忌,岐黄严肃道:“苦瓜、螃蟹、绿茶堪称‘大雪三忌’,苦瓜苦寒亡阳,螃蟹性寒凝水,绿茶凉遏气机,昨日老汉之病,便因贪食苦瓜炒蛋加重。”

二、起居调摄:防寒通脉与冬藏节度

子时三刻,岐黄带着阿远在医馆二楼更换熊皮褥子,衣柜中放入麝香暖脐贴,床头放置朱砂磁石枕。“大雪宜‘深居简出’,”他指了指墙上的《饮膳正要》,“每日辰时(7-9点)晒背半小时,借日光以助真阳;睡前用艾叶、花椒、吴茱萸水泡脚,按揉涌泉穴,引火归元。”

说到睡眠,他拍了拍磁石枕头:“大雪宜用磁石枕,镇摄浮阳,若失眠可在睡前按揉神门、太溪穴,此乃‘心肾同治’之法。”

阿远见墙角放置着硫磺、雄黄,便问其故。岐黄道:“硫磺雄黄香囊可温肾避寒,悬挂于床头,防治大雪常见的夜尿频多、腰膝冷痛。”

三、运动养生:导引归根与动静相宜

丑时初,夜黑如墨,岐黄带阿远到庭院做“大雪归根导引术”。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掌心向上,缓缓吸气时想象肾阳从足底涌泉穴升起,呼气时双手向腹部按揉,引火归元。

“此导引术仿‘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之意,”他示范“吹字诀”:“吹字对应肾经,常练可补肾纳气,缓解虚火上炎引起的咽痛。”

行至“收势”时,岐黄强调:“动作需缓慢沉稳,如老树盘根,不可剧烈运动耗伤阳气。若在清晨锻炼,可选择五禽戏之“熊戏”,健肾固腰,晚饭后宜静卧,顺应‘冬藏’之性。”

第五章 病案奇闻·水火逆乱的跨界诊疗

一、书生咽痛:书卷间的龙雷之火

寅时正,县学钱秀才扶喉入院,咽部溃烂化脓,痛不可忍,伴心悸失眠、手足厥冷,舌红嫩有齿痕,脉沉细。“每日苦读至寅时,渐觉虚火上冲,”秀才声音嘶哑,“前医投以清热解毒药,反致腹泻……”

岐黄辨证为肾火上浮,真阳不足,以潜阳丹合五味消毒饮加减:附子9g(先煎)、龟板15g(先煎)、砂仁6g、金银花15g、蒲公英15g,“潜阳丹引火归元,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此乃‘火郁发之,热因热用’之法。”

他又以“啄治法”点刺咽部溃烂处,挤出少许脓液,配合艾灸太溪穴,“啄治祛腐生新,艾灸滋阴降火,此乃‘内外合治’之理。”一周后,秀才咽痛减轻,改以知柏地黄丸加肉桂调理。

二、老妇心悸:雪风中的水火离决

卯时三刻,邻县孙婆婆由家人抬来,心悸气短,动则尤甚,伴腰膝冷痛、面赤如妆,舌淡紫苔白滑,脉结代。“西医说我这是‘心律失常’,”婆婆面色苍白,“用了抗心律失常药还是心悸……”

岐黄辨证为心肾阳虚,虚火扰心,以参附汤合交泰丸加减:人参15g、附子9g(先煎)、黄连3g、肉桂3g,“参附汤温补心肾,交泰丸调和水火,此乃‘补阳泻阴,交通心肾’之妙。”

他又在心俞、肾俞穴处施以“铺棉灸”,铺上薄棉,洒酒精点燃,“铺棉灸可大面积温通心肾,配合西医利多卡因,此乃‘中西协同’之急救。”半月后,孙婆婆心悸发作减少,能自主活动。

第六章 章回赞诗·大雪医道的坎离哲思

回目诗

大雪冰封万里霜,真阳衰微火无光。

通脉汤煎回命火,潜阳丹炼纳虚阳。

雷火灸神归宅窟,椒姜暖足引龙藏。

且看稻花翻浪处,一炉温火煮阴阳。

结语

当最后一炷化脓灸的艾灰落在关元穴旁,岐黄站在药圃中,见冻土下的附子根茎依然坚实,顶芽已微微泛绿,恰似真阳在深冬中的顽强坚守。他忽然领悟:大雪的阳衰之证,恰似黎明前的黑暗——越是寒盛,越需坚守真阳。医者之道,如雪中送炭,需在阳气欲绝时果断回阳,在虚火浮越时精准归元,让生命在水火逆乱中重归“阴平阳秘”。

“阿远,”岐黄望着北斗七星指向正北,“明日冬至,记得采收最后的鹿茸。大雪虽寒,却藏着‘一阳来复’的天机。医道如太极,需在极阴处见阳生,于亢阳处知阴守。”

(注:文中涉及方剂、针灸操作及食疗方法,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大雪养生需根据个体体质调整,阳虚体质者宜峻补,阴虚体质者需慎用温燥,切勿盲目施为。)

【大雪卷终】

下卷预告:《岐黄天宝·冬至卷:一阳来复肾中元》——冬至时节,一阳来复,肾中元气温养,易现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等证,且看岐黄如何以滋阴潜阳、阴阳双补之法,调肾元于至静,复阳气于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