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55章 谢明上昭雪书

玄桢记 第55章 谢明上昭雪书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1 11:24:46

谢明上昭雪书

臣谢明,原翰林院编修,罪臣谢渊之次子,年二十有四。父以 “通敌谋逆” 之罪,下镇刑司诏狱。虽五讯而无供,竟定谳于天德三年十月廿三午时三刻,伏法西市。臣今免冠跣足,持血书叩阙,泪尽继之以血,唯愿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垂听孤子泣诉,辨忠奸于青史,明是非于当下,勿令忠臣白骨蒙尘,寒尽天下丹心之士。

昔我大吴神武皇帝定鼎,以 “开科取士、任贤使能” 为立国之基;永熙先帝承统,亦以 “澄明吏治、躬行仁政” 治朝。盖明君治国,犹儒者治经,明辨义理而不泥旧章。

忠臣辅政,若医者医国,针砭时弊而不避锋芒。臣父谢渊,江南贡生出身,弱冠登进士第,选入翰林院为编修,自九品起居注官累迁至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官阶愈隆,清节愈坚。先帝曾以御笔 “廉忠” 二字赐之,父常悬于书斋,诫臣兄弟曰:“文官不爱钱、不避死,方无愧于‘臣’字之一笔一画。”

德佑十四年秋,北元铁骑十万叩关雁门,烽火传至京师,举朝震恐。徐靖奏请 “弃边保京,收缩防线”,魏进忠附议 “克扣边饷以充内帑”。唯臣父以兵部尚书之职,免冠叩阙三日,力陈 “雁门不守则京畿危,京畿危则天下乱”,自请往镇边关,总掌筹边诸事。彼时徐党掣肘,边军粮饷积欠三月,甲仗朽坏者十之三四。父至雁门,不携一仆,唯带文卷数箱,宿于边军幕府。

白日则勘地形、定堡寨,夜则拟章程、调粮饷。疏请陛下暂借内帑二万两充作军资,又劾奏朔州知府克扣军粮之罪,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终以 “固堡清野、坚壁待援” 之策,配合雁门总兵岳谦,逼退北元铁骑。更立《边军粮饷调度章程》,使此后半年边饷无一事拖欠。至今北疆将士谈及 “谢尚书”,皆曰:“若非谢公筹粮,我等早成胡骑刀下鬼。” 边地督抚奏折中,亦常称其 “筹边有功,惠及军民”。此非臣之私语,玄夜卫北司塘报、兵部存档之边策文书、雁门总兵岳谦之谢恩折,皆可为证。

天德二年夏,豫州大涝,淮河决堤,数十万流民涌入京师。徐党石崇奏请 “设卡拦阻,以防民乱”,李嵩则言 “赈灾耗银过巨,宜缓行”。臣父闻之,再叩阙下,疏陈 “流民非乱民,抚之则安,驱之则乱”,自请以兵部尚书兼领豫州赈灾事宜,不带徐党一吏,只择六部廉吏十数人同行。

抵豫州后,父首斩克扣粮米之县丞一人,以震慑贪腐;再定 “以工代赈” 之法,募流民修堤筑路,每日发粮二升,既安民心又复民生;更疏请陛下停罢宫内不急之役,省银三万两充作赈灾之资。白日巡堤查账,夜宿灾民棚屋,亲验粮米成色,亲测堤岸牢度。一月之间,瘦骨嶙峋,鬓角添霜。豫州知府周文远密奏先帝:“谢公赈灾,不避脏累,不谋私利,灾民哭送者绵延数十里。” 此亦非虚言,豫州府存档之赈灾账册、百姓所献 “万民伞” 拓片、六部廉吏之联名证词,皆可查验。

今徐靖、魏进忠等构陷臣父,所持 “罪证”,不过一封所谓 “通敌密书”、一枚仿刻之兵部堂印。然密书笔迹软媚,与父平日 “铁画银钩” 之小楷迥异。父习欧体四十载,奏折落款 “渊” 字必带挑锋,且常于文末钤 “江南谢氏” 小章,伪书既无挑锋,亦无私章;假印则铜质粗劣,无父所持兵部堂印特有之 “云纹边饰”。此印乃永熙先帝特赐,印柄内侧刻有 “兵部尚书谢渊” 六字阴文,伪印则模糊不清。

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曾冒死入诏狱验看,出后对臣泣言:“此乃孩童仿造,稍识笔墨者便能辨其伪。” 盖徐党与臣父素有深隙:天德元年,父劾徐靖私受边将贿赂,使其降职留用;天德二年,父阻魏进忠借选拔武官卖官鬻爵,使其私得万两白银落空;天德三年,父驳石崇强占豫州民田百亩之请,使其兼并之计泡汤。彼等怀恨在心,恰逢陛下因北疆细作之事生疑,便罗织罪名,买通诏狱署狱卒逼供,伪造证据,欲置臣父于死地而后快。

陛下岂不闻 “杀忠臣者,国必危”?昔比干忠谏而剖心,殷遂亡;屈原尽忠而投江,楚遂衰;先朝方孝孺拒附逆党,被诛十族,至今士人谈及,无不扼腕。今臣父若含冤而死,北疆筹边无人敢担重任。那些曾依父之策守边之官吏,谁愿再为陛下尽忠?天下百姓必失望离德。那些曾受父恩惠之灾民,谁再信陛下能辨忠奸?徐党则可借 “除逆” 之名,清除异己,独掌朝政。魏进忠掌镇刑司,徐靖掌诏狱署,李嵩掌吏部,石崇掌总务府,四人联手,陛下将如傀儡,大吴江山危在旦夕!

臣母林氏,前朝吏部侍郎林文渊之女,一生奉 “清白传家” 为圭臬,教臣兄弟 “忠君爱国” 如课经史。父下狱后,母积忧成疾,临终前以残指绣寒梅图一幅,梅枝虽枯而风骨不改,谓臣:“谢家儿郎,当如寒梅,雪压不折,香透骨血。” 臣今持父所赠 “忠” 字玉佩,此佩乃先帝赐父之物,背面刻 “居官无负民” 五字,父每阅臣奏折,必令臣抚佩自省。怀母遗绣,立于谢府空堂,书此血书,指节磨破,血渗纸背,非为自怜,实乃心焦如焚。

臣不敢奢求陛下即刻免父一死,只求陛下下旨暂停行刑,召三法司会审,传徐党与臣对质:验伪书于文勘房,辨假印于工部铸印局,问罪证于诏狱署狱卒。若臣父果真通敌谋逆,臣愿缚身赴西市,与父同死,以谢天下;若臣父确系蒙冤,愿陛下诛徐党、焚伪证,还忠臣清白,以安民心。

臣幼弟谢朗年十七,入国子监攻读,今闻父将伏法,昼夜恸哭,书 “忠” 字百遍贴于墙;幼妹谢昭年方九岁,尚不知死别,只抱臣腿问 “爹爹何时回家教我写奏折落款”。臣每对之,无言以对,唯有垂泪。明日西市刑场,臣将携弟妹前往,父若死,臣便与弟妹跪于刑场,以死殉父,以明谢家世代忠烈,绝非逆党。

臣书至此,东方将白,血泪将尽,唯剩赤诚。伏惟陛下以江山为重,以民心为念,勿使千古之下,史书留 “德佑帝杀忠臣谢渊” 之笔。泣血顿首,百拜请命!

孤子 谢明 谨上

天德三年初春廿二 寅时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玄桢记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