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玄桢记 > 第56章 斩谢渊诏

玄桢记 第56章 斩谢渊诏

作者:青灯轻剑斩黄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1 11:24:46

斩谢渊诏

镇刑司提督魏进忠、诏狱署提督徐靖等于奉天门钦奉圣旨:镇刑司提督魏进忠、诏狱署提督徐靖,会同吏部尚书李嵩、刑部尚书周铁,于奉天门恭领圣旨,钦此传谕:

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谢渊,本籍江南苏州府,初以永熙元年状元登第,正途出身,名动京华。其入仕即选翰林院编修,因文牍精熟、议事明达,尤擅剖决军政要务,荷永熙先帝青眼有加。由是累迁,自起居注官掌记言行,至兵部侍郎协理防务,每一步擢升皆赖先帝知遇。及先帝弥留之际,更亲执其手授兵部尚书印绶,明托“镇边抚民、安定社稷”之重责,恩遇之深,彼时无出其右。朕自德佑元年临御,念其为先帝倚重之旧臣,且素有“筹边安邦”之名,益加优容厚待——特加太保衔以荣其阶,兼领御史台以重其权,使军政监察之权集于一身。凡军国重事,若北疆布防之策、军饷调度之规、灾异赈济之方,无不付之参决;岁时赏赐如金银彩缎、御膳珍馐,更无虚月。如此宠遇,冠于朝列,无非期其感戴累世君恩,尽心补报,以固我大吴宗社根基。

岂料谢渊包藏祸心,罔顾君恩,外示忠谨,内实奸邪。天德元年北疆有警,彼以兵部尚书总掌筹边,不思竭心调度,反虚耗国帑数十万,妄奏“借内帑以安军心”,实则暗与亲随分润;又擅斩朔州知府,以“克扣军粮”为名立威,行排除异己之实,致边将寒心,将士解体。天德二年豫州大涝,朕命其赈灾,彼竟私定章程,停罢宫役充赈,名曰“以民为本”,实则邀买民心,令百姓只知有谢尚书,不知有天子。岂料谢渊包藏祸心,罔顾累世君恩,外示忠谨之态,内怀奸邪之谋。天德元年秋,北元太师也先率十万铁骑叩关雁门,烽燧连传七日,京师震动。朕授其兵部尚书印信,总掌北边防务,许其“便宜行事”。彼至边关,不思竭心调度粮草、整饬军备,反上疏妄奏“边军寒苦,需借内帑以安军心”,朕即拨内帑三十万两,命其专款专用。然魏进忠密遣缇骑查访,得见其亲随主簿张全供词,称此款中十万两被谢渊私分,或置田宅于江南,或赠亲信为馈礼。更有甚者,彼以“朔州知府刘谦克扣军粮”为名,不经三法司会审,竟于军前立斩刘谦——殊不知刘谦乃朕亲点之官,素有廉名,不过因曾劾其亲随贪腐,便遭此毒手,致边将人人自危,将士心胆解体,此非排除异己而何?天德二年夏,豫州淮河决堤,数十万流民涌入京师,朕命其以“钦差大臣”衔赈灾,赐尚方剑以镇地方。彼竟私定章程,停罢朕万寿宫修缮工程,将工银三万两充作赈资,名曰“以民为本”,实则令流民沿途焚香呼“谢尚书活我”,使百姓只知有谢渊,不知有天子,其邀买民心之野心,昭然若揭。

更有甚者,徐靖等勘得伪书一封、仿刻兵部堂印一方,证其暗通北元,约以“若得事成,裂北疆以酬”。朕初闻之,犹不敢信,谓左右曰:“谢渊久在中枢,尝有筹边之功,或为奸人构陷。”然三法司会勘,文勘房验其伪书笔迹虽异,然密语皆涉边防虚实,非谢渊亲述不能知;铸印局辨其假印,印柄暗纹与彼常用印信吻合,其罪已属确凿。魏进忠复奏,谢渊在狱多日,拒不认罪,反指摘朝臣,狂悖无忌,此非谋逆而何?更有滔天逆罪,令朕震怒不已——诏狱署提督徐靖率人查抄谢渊私宅,于其书房夹层中勘得密书一封、仿刻兵部堂印一方。密书以蜡丸封裹,内文为蒙古文,译出则称“若得大吴天下,愿以雁门以西、河套以南之地为酬”,落款虽无姓名,然字迹经文勘房主事张启比对,与谢渊早年在翰林院所书策论笔法暗合。朕初闻之,犹抱不忍之心,谓左右曰:“谢渊久在中枢,尝阻也先南侵,或为奸人构陷,当细查之。”遂命三法司会勘,文勘房复验伪书,虽表面笔迹刻意求异,然其中“雁门烽火台布防图”“边军粮草囤积点”等密语,皆为兵部核心机密,非谢渊亲掌印信不能知悉;工部铸印局辨其假印,印柄内侧“永熙十年制”阴纹,与谢渊所持真印分毫不差,唯铜质略劣,显系仿造。魏进忠复奏,谢渊在诏狱羁押半月,三讯之下拒不认罪,反指摘徐靖、李嵩为“奸佞”,痛斥朝堂昏暗,其狂悖无忌之态,与谋逆之臣何异?至此,其罪已属确凿,无可辩驳。

夫君臣之道,如天地之不可易。谢渊受先帝托孤之重,握全**政之权,却朋比植私,通敌谋逆,紊乱朝政,摇动宗社,其情理之穷凶极恶,较之古之奸佞,有过之而无不及。有臣奏曰:“不杀谢渊,何以正国法?何以儆群臣?”朕思之再三,今贼迹已彰,若复宽宥,必致纲纪荡然,天下离心。夫君臣之道,如天地之不可易,《书》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万古不易之理。谢渊受先帝托孤之重,握全**政之权,食正一品俸禄,居太保之尊,却朋比植私,结党营私,通敌谋逆,紊乱朝政,摇动宗社根基。其罪之穷凶极恶,较之商之崇侯虎、汉之王莽、唐之安禄山,有过之而无不及。朝会之上,吏部尚书李嵩、礼部尚书王瑾等四十余臣联名上疏,皆言“谢渊不死,国法不立;奸佞不除,民心不安”。朕思之再三,昔日项羽赦刘邦而失天下,哀帝容王莽而致国亡,今谢渊逆迹已彰,若复宽宥,必致纲纪荡然,天下离心,祖宗基业将毁于一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