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影视编辑器 > 第八十二章 继承者

影视编辑器 第八十二章 继承者

作者:花萌轩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14 03:59:46

钟山雕像一事过去半月有余,朱元璋独自坐在谨身殿内,面前摊开着一份关于诸皇子皇孙们学业起居的密报。

他的目光在“朱允熥”和“朱允炆”两个名字间来回游移,眉头紧锁。

“皇爷,夜深了,该安歇了。”老太监朴不成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小心翼翼地点亮了几盏宫灯。

朱元璋恍若未闻,手指重重地点在“朱允熥”的名字上:“这小子,聪明得让人不放心啊。”

老太监朴不成不敢接话,只是默默地整理着御案上的奏章。

“朴不成,你说,”朱元璋忽然抬头,目光如炬,“一个九岁的孩子,怎么会想到用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的身份?”

老太监躬身道:“老奴愚钝,想来是三皇孙殿下思念孝慈皇后和虞怀王心切……”

“哼!”朱元璋冷笑一声,“思念?他出生丧母,四岁丧兄和祖母,如今倒想起来立雕像了?这是做给活人看的!”

殿内陷入一片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良久,朱元璋长叹一声,语气中带着难得的疲惫:“你去把偏殿那个紫檀木匣取来。”

“是!皇爷。”

朴不成依言取来一个看似普通的木匣。

朱元璋打开匣子,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叠已经泛黄的纸张。

最上面是一份《勋贵田亩稽查录》,记录着淮西勋贵这些年侵占的田亩数目;下面则是一份《军中诸将关系谱》,详细标注了军中将领之间的联姻、同乡等关系。

“皇爷……”朴不成见状,不由得担忧起来。

朱元璋轻轻抚过这些文书,眼神复杂:“蓝玉、冯胜、傅友德……这些老兄弟,如今个个都是尾大不掉。标儿虽然仁厚,尚且能压得住他们。可若是……”

他没有说下去,但朴不成已经明白了皇帝未尽的担忧……

若是第二代皇帝朱标驾崩之后,要是让与淮西勋贵关系密切的苏宁继位,成了第三代皇帝,那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

苏宁的外家是常遇春一族,常家又是与蓝玉是姻亲,在军中可谓是根基深厚。

这些年苏宁经营商行、钱庄,与勋贵们往来密切。

若他日登基,外戚权重,军中将领盘根错节,难保不会出现第二个霍光。

要不是苏宁和那些藩王们同样是关系密切,朱元璋可能早就已经对钱庄动手了。

“允熥这孩子,像咱。”朱元璋喃喃自语,“有魄力,有手段,敢想敢干。可是大明现在需要的不是第二个朱元璋,而是一个能休养生息的守成之君。”

接着他又是想起昨日与太子的谈话。

朱标虽然对苏宁的才干赞不绝口,但提到继承人时,还是更属意性情温和、熟读经史的允炆。

“父皇,允炆虽然不及允熥机变,但仁孝温良,熟谙圣贤之道。如今大明需要的是稳定,儿臣以为……”

朱元璋当时没有表态,但他知道太子说得在理。

“标儿像他娘,心善。”朱元璋对老太监道,“他选允炆,是觉得那孩子仁厚,能善待兄弟。可他不知道,有时候太过仁厚,反而会害了所有人。”

老太监轻声道:“皇爷既然心中有数,为何不……”

“为何不直接立皇太孙是吗?”朱元璋苦笑,“一来,标儿才是未来的第二代皇帝,朕不能越俎代庖;二来……”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东宫的方向:“允熥毕竟也是标儿的骨肉,是咱的亲孙子。这孩子虽然心思深沉,但至今所做之事,无一不是利国利民。咱不能寒了他的心。”

这就是如今朱元璋内心最大的矛盾。

作为皇帝,他清楚地知道朱允炆才是更合适的继承人。

但作为祖父,他对苏宁这个最像自己的孙子,总是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欣赏。

“毛骧。”朱元璋突然唤道。

“臣在。”锦衣卫指挥使应声而入,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

“朕要你加强对两位皇孙的保护。”朱元璋的声音冷峻,“特别是允熥,他那些商行、钱庄,难免触动某些人的利益。若有任何人敢对皇孙不利,格杀勿论!”

“臣遵旨。”

毛骧退下后,朱元璋又对老太监吩咐:“明日传旨,赐三皇孙东海明珠一斛,珊瑚树两座。就说……朕很感念他对母后和兄长的孝心。”

朴不成领命,心中却明白,这赏赐既是安抚,也是警告……

皇帝什么都知道。

朱元璋重新坐回龙椅上,目光落在《皇明祖训》上。

这部他亲自编纂的典籍,明确规定了“立嫡立长”的继承制度。

“允炆是嫡次子,允熥是嫡三子……”朱元璋轻声自语,“按照祖制,都及不上雄英。可现在……”

他闭上眼睛,眼前浮现出马皇后的面容。

“妹子,若是你,会怎么做?”

夜风穿过大殿,吹得烛火摇曳。

朱元璋就这般坐着,直到东方既白。

……

次日早朝,有御史奏请早立皇太孙以固国本。

朱元璋当庭驳斥:“胡闹!太子正值壮年,尔等急于立孙,是何居心?”

“臣罪该万死。”

“哼!若是再有下次,休怪朕无情。”

满朝文武噤若寒蝉。

下朝后,朱元璋独留太子朱标。

“标儿,昨日允熥送来一份《钱庄汇通天下疏》,建议将大明钱庄的业务推广至朝鲜、安南等属国。你怎么看?”

朱标仔细看过奏疏后,谨慎回道:“允熥的设想很大胆,但跨境金融事关重大,还需从长计议。”

“朕已经准了。”朱元璋淡淡道,“不过,朕想让允炆协同办理此事。”

朱标微微一怔,随即明白了父皇的用意……

这是在为允炆积累政绩,同时也在制衡苏宁的势力。

“允熥不会同意吧?”

“哎!这也是朕头疼的问题,所以需要你去和允熥商量。”

“是!父皇,儿臣这就去钟山。”

“嗯。”

看着太子离去的身影,朱元璋揉了揉眉心。

这场关于继承人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他必须在大明江山和骨肉亲情之间,找到一个最稳妥的平衡点。

“也许,该给允炆找几位更好的老师了。”朱元璋若有所思,“方孝孺,黄子澄,齐泰都是当代大儒,可为帝师。”

随着这道旨意,朝臣们都嗅到了不一样的气息。

三皇孙虽然圣眷正隆,但皇帝和太子似乎更属意二皇孙。

而此时的孝陵书堂内,苏宁听着马和的禀报,只是淡淡一笑。

“帝师?好得很。”他铺开一张地图,“看来,您还是选择了朱允炆?”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这场继承人的竞争中,根本不允许自己的失败出现。

很快朱标出现在苏宁的面前,然后告知苏宁,朱元璋想让朱允炆接触大明钱庄业务。

然而苏宁却是毅然决然的拒绝了,根本没有给朱标任何的可乘之机。

而朱标自然是愤怒不已,不过钱庄一直是苏宁的禁脔,如今太好的办法也没有。

……

洪武二十年春,南京城还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谨身殿内却已是肃杀一片。

朱元璋将一份紧急军报重重拍在案上,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纳哈出这个老匹夫,竟敢再次犯我辽东!”

太子朱标接过军报细看,眉头越皱越紧:“父皇,纳哈出拥兵二十万盘踞金山,若不尽早除去,必成心腹大患。”

朱元璋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北疆地图前,手指重重点在金山位置:“这一次,朕要永绝后患!”

三日后的大朝会上,朱元璋当庭宣布:“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副将,率军二十万,即日北伐!郑国公常茂、定远侯王弼等随军出征。”

退朝后,朱元璋单独召见冯胜。

“冯胜,你可知道朕为何选你为主帅?”

冯胜躬身道:“陛下圣明,末将必当竭尽全力,剿灭纳哈出。”

朱元璋目光如炬:“纳哈出是北元宿将,不可轻敌。记住,若能不成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

“末将明白。”

……

孝陵书堂内,苏宁放下手中的军报,眉头紧锁。

马和侍立在一旁,神色凝重。

“皇孙,此次北伐,郑国公也随军出征了。”马和低声道,“听说北平的那位,近来与军中将领往来密切。”

苏宁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北疆地图前:“舅舅性子刚烈,容易中人圈套。冯胜虽是岳父,但为了自己的军功和前途,未必不会牺牲他这个女婿。”

“皇孙的意思是?”

“我要去北疆。”苏宁转身,目光坚定,“你去准备一下,我要面见皇爷爷和父王。”

“诺。”

谨身殿内,朱元璋正与朱标商议军务。

听闻苏宁求见,朱元璋略显诧异。

“允熥你此时前来,所为何事?”朱元璋问道。

苏宁行礼后,直言不讳:“孙儿听闻北伐大军已至通州,恳请皇爷爷准许孙儿前往北疆观战。”

一旁的太子朱标首先反对:“胡闹!战场刀剑无眼,你才九岁,如何去得?”

“父王,”苏宁不卑不亢,“允熥在孝陵学堂研读兵书已有五年,却从未见过真正的军阵。”

他顿了顿,看向朱元璋:“皇爷爷,孙儿听闻北平的燕王四叔,十四岁便就藩北平,十六岁领兵出征。孙儿今年九岁,只是去观战,应当无妨。”

朱元璋目光深邃:“允熥,你跟皇爷爷说实话,为何偏偏此时要去北疆?”

苏宁知道瞒不过祖父,便半真半假地说道:“孙儿听说舅舅常茂也在军中,他性子急,孙儿想去劝诫他谨言慎行。”

他取出一份图纸:“另外,孙儿设计了一种新的辎重运输车和野战炊事车,想借此机会试验一番。”

朱元璋接过图纸,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但随即又皱起眉头:“你可知此次北伐的关系重大?”

“孙儿明白。”苏宁郑重道,“正因为关系重大,孙儿才更要去。孝陵学堂的学子们整日读圣贤书,却不知战场凶险。孙儿想带几个优秀的学子同去,让他们见识真正的边疆。”

朱标还想说什么,朱元璋却抬手制止:“标儿,让他去。”

“父皇……”

朱元璋走到苏宁面前,仔细端详着这个年幼却气度不凡的孙子:“允熥,你要记住三件事:第一,不得干涉军务;第二,一切听从冯胜大将军调遣;第三,时刻注意安全。”

“孙儿遵旨!”

等到苏宁离开谨身殿后,太子朱标不解地看向朱元璋问道,“父皇,为何要答应允熥?战场上实在太危险了。”

朱元璋目光深远:“标儿,你可知道允熥为何一定要去?”

“他说是为了见识军阵,还有劝诫常茂……”

“不止如此。”朱元璋摇头,“允熥这是担心常茂中了别人的圈套。这孩子,心思缜密得不像个九岁孩童。”

“父皇是说有人要设计陷害常茂?”

“哼!冯胜与常茂虽是翁婿,但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在军中威望甚高。若是有人想要挑拨淮西将领之间的关系……”朱元璋没有说下去,但朱标已经明白了。

“可是允熥去了又能如何?”

“让他去吧。”朱元璋淡淡道,“也该让有些人知道,大明三皇孙不简单。”

“……”

三日后,一支特殊的队伍从南京出发。

苏宁乘坐特制的马车,带着三十名孝陵学堂最优秀的学子,在五百精锐护卫的护送下向北行进。

临行前,苏宁将马和叫到身边:“马和,我走之后,商行和钱庄就交给你了。记住三件事:第一,所有与北平燕王府的交易,都要详细记录;第二,若有人打听我在北疆的行踪,一律不予回应;第三……”

“若皇爷爷和父王对大明钱庄和明熥商行动手,切记不可有任何的反抗,还安排的都已经安排好,任何人都别想触碰到我们的核心。”

马和郑重的看向眼前的苏宁点了点头,“是!皇孙,奴婢明白了。”

……

北上途中,苏宁并没有闲着。

他让学子们每日记录沿途地理、民情,绘制详细的地图。

每到一处驿站,他都会召见当地的商人,了解边疆贸易情况。

“殿下,”一名学子好奇地问,“我们此去北疆,真的能见到打仗吗?”

苏宁望着窗外苍茫的景色:“不一定能见到打仗,但一定能见到战争。”

二月初,冯胜率领大军抵达通州。

中军大帐内,众将正在商议进军策略。

副将蓝玉率先开口:“大将军,末将愿率精骑为先锋,直取庆州!”

然而一旁的傅友德却是摇头道:“庆州是纳哈出的前哨,必然戒备森严。不如先出松亭关,步步为营。”

大将军冯胜沉吟片刻:“傅将军所言有理。传令:出松亭关后,分筑大宁、宽河、会州、富峪四城,以为据点。”

就在这时,亲兵来报:“大将军,燕王殿下派人送来密信。”

“噢?”

冯胜展开密信,脸色微变。

常茂见状问道:“大将军,燕王在信中说了什么?”

“燕王提醒我们,纳哈出部下多有动摇,可设法招降。”

“什么?招降?”

当夜,一场大雪覆盖了北疆。

蓝玉望着漫天飞雪,突然心生一计:“大将军,末将愿率轻骑雪夜突袭庆州!”

冯胜犹豫道:“不可!雪夜行军,风险太大。”

“正是大雪,敌人才会放松警惕!”蓝玉信心满满。

“可是……”

“大将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以为不可能的,敌人也一定会同样认为。”

“好吧!切记要量力而为。”

“是!大将军。”

果然,蓝玉率领精骑冒着大雪突袭庆州,元军措手不及,平章果来被斩。

消息传回,明军士气大振。

……

一个月后,苏宁的队伍抵达大宁卫,这里是明军的前线指挥部。

站在城墙上,他能远远望见明军连绵的营寨。

“殿下,”随行的学子好奇地问,“为何大将军要分兵筑城?”

苏宁解释道:“这是稳扎稳打的策略。修筑城池可以巩固后方,保证粮道畅通。当年曹操征乌桓时,也是采用类似的策略。”

“原来如此。”

“切记!多看,少说,少做。”

“诺。”

大将军冯胜听说皇孙到来,连忙率领众将出迎。

“末将冯胜,参见皇孙殿下!”

苏宁连忙扶起冯胜:“大将军不必多礼。允熥此行只为观战,一切听从大将军安排。”

当夜,冯胜设宴为苏宁接风。

常茂见到外甥,又惊又喜:“允熥,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舅舅您。”苏宁笑道,“母妃生前最挂念的就是舅舅,允熥自然要替母妃多关心舅舅。”

“允熥,你有心了。”

酒过三巡,苏宁故意当着众将的面问道:“大将军,不知现在军情如何?”

冯胜捋须道:“纳哈出拥兵二十万,但粮草不足。末将已派属下前去招降,若能不成而屈人之兵,是最好不过。”

苏宁点头:“大将军深谋远虑。不过允熥听说,纳哈出生性多疑,若是招降,需要格外注意细节,以免节外生枝。”

一旁的常茂却是有些不以为然:“一个败军之将,何足挂齿?若是他敢耍花样,我就一刀砍了他!”

苏宁心中暗叹,舅舅常茂果然还是这般冲动。

宴席结束后,苏宁特意去找常茂。

“舅舅,方才宴席上之言,以后切不可再说。”

常茂不悦:“允熥,你年纪小,不懂军中之事。”

“允熥是不懂,”苏宁正色道,“但允熥知道,纳哈出若降,便是大明的臣子。若是舅舅在众将面前说要砍了他,传出去,还有谁敢来降?”

常茂一愣,随即沉默。

“舅舅,”苏宁压低声音,“您是大将军的女婿,军中不知多少人盯着您。一言一行,都要三思啊。希望你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常茂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舅舅知道了。”

“舅舅,想必你也看出来了,皇爷爷和父王都不喜欢我,要不然我也不会借口躲在孝陵,所以常家必须要谨言慎行、戒骄戒躁。”

“这……”

……

就在明军步步紧逼之时,金山脚下的北元大帐内,纳哈出也在焦急地商议对策。

“太尉,明军来势汹汹,我军粮草不足,该如何是好?”一个部将担忧地问道。

纳哈出眉头紧锁:“冯胜用兵谨慎,蓝玉勇猛善战,确实难以对付……”

这时,探子来报:“太尉,明军派使者前来劝降!”

纳哈出冷笑道:“哼!让他们进来!”

“是!太尉。”

明军使者不卑不亢:“太尉,我大明洪武皇帝仁德,若太尉肯降,必定厚待。”

纳哈出尚未答话,帐外突然传来骚动。

一个部将冲进来:“太尉,不好了!部分部落首领已经暗中与明军联络!”

“什么?”此时的纳哈出愤怒的双眼喷火,然后看向一旁的明军使者,“你们明人竟然敢耍诈?”

“非也!太尉,识时务者为俊杰!看来草原部落还是有很多聪明人的。”

“哼!左右不过是一些软骨头,真以为本太尉怕了?”

“太尉,你自然是不怕,但是不代表你的将士也不怕。”

“你……”

此时的明军大帐内,冯胜正在接待几位秘密来降的北元部落首领。

“大将军,纳哈出军心已乱,正是招降的好时机。”

冯胜点头:“有劳各位。若此事能成,本将军必定奏明圣上,为各位请功。”

“多谢大将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