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影视编辑器 > 第八十三章 回宫

影视编辑器 第八十三章 回宫

作者:花萌轩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14 03:59:46

洪武二十年的六月,金山脚下的明军大营旌旗招展。

纳哈出请降的消息传来,整个军营都沸腾了。

然而,中军大帐内的气氛却格外凝重。

“大将军,纳哈出生性狡诈,此举必有蹊跷!”常茂按着腰刀,声音洪亮,“末将请求率领亲兵护卫,以防不测。”

冯胜沉吟不语,一旁的傅友德却是开口道:“郑国公所言不无道理。不过若是我方戒备过甚,恐怕反而让纳哈出生疑。”

而坐在一旁的苏宁却是突然开口:“大将军,允熥有一计。”

“噢?皇孙殿下何计?”

众将的目光立刻都投向这位年幼的皇孙。

这些日子,苏宁不仅带着学子们观摩军务,还改进了军中的炊事车和医疗队,已经赢得了不少将领们的敬重。

再加上孝陵学堂成了伤兵老兵的伊甸园和剧团演出,所以如今的苏宁在军方内部很有基础和威信。

“允熥听闻纳哈出最宠爱的孙子也在军中,何不把他和降军将领的后人召入学堂,以示我大明教化之德?”

一旁的傅友德也是不由得眼前一亮:“此计甚妙!既显我大明气度,又能让纳哈出放松警惕。”

“大将军,某也赞同。”永昌侯蓝玉也是很给苏宁面子。

果然冯胜点头应允。

而纳哈出看到大明竟然如此的优待他们,心下不由得稍微放下了一些惶恐不安。

受降当日,纳哈出率领一众北元将领来到明军大营。

就在仪式进行到一半时,异变突生……

纳哈出身边的一个亲兵突然拔刀,竟然直扑大将军冯胜!

“哼!果然有诈!”常茂大喝一声,腰刀已然出鞘。

几乎同时,主角纳哈出也反应过来,反手一刀竟然将那名亲兵砍翻在地:“大将军不要误会!此人乃是也速迭儿的奸细!”

场面一时大乱,此时常茂的刀已经架在了纳哈出的脖子上。

纳哈出的部众见状,纷纷拔刀,眼看一场火并就要爆发。

“舅舅住手!”然而此时一旁的苏宁快步上前,按住常茂持刀的手,“太尉若是存心行刺,何必亲自前来?这分明是有人想要挑拨离间!”

“可是……”

然而苏宁却是不理会莽撞的舅舅,反而转身对纳哈出行了一礼:“太尉受惊了。此人既然是也速迭儿的奸细,就是想破坏太尉归顺大明的义举。太尉大义灭亲,足见诚意。”

纳哈出惊魂未定,看着眼前这个气度不凡的少年:“这位是……”

冯胜连忙介绍:“太尉,这位就是我大明三皇孙殿下。”

“臣纳哈出参见皇孙殿下。”纳哈出大吃一惊,连忙行礼。

苏宁却抢先扶住他:“太尉不必多礼。允熥在南京就听闻太尉威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皇孙过誉了。”

接着苏宁却是转身对众将说道:“今日之事,明显是有人想要破坏和议。若是我们中了奸计,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皇孙殿下言之有理。”大将军冯胜和傅友德等将领都是很赞同。

“……”直到此时,常茂这才不情愿地收刀入鞘。

当晚,苏宁特意设宴为纳哈出压惊。

酒过三巡,纳哈出感慨道:“今日若非皇孙明察秋毫,老夫就要蒙受不白之冤了。”

苏宁笑道:“哈哈,太尉既然诚心归顺,便是自家人。允熥年纪虽小,却也懂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

他话锋一转:“不过,允熥倒是好奇,也速迭儿的人,是如何混入太尉亲兵队伍的?”

果然纳哈出脸色一变,沉吟片刻道:“不瞒皇孙,此人跟随我多年,若是被人收买……只怕不是一日之功。”

就在这时,随行的锦衣卫镇抚使蒋瓛匆匆进来,在苏宁耳边低语几句。

苏宁神色不变,然后对纳哈解释出道:“太尉,有个消息您应该知道。我们抓获了几个试图在营中散布谣言的细作,经过审讯,他们供认是受某位大人物的指使。”

纳哈出勃然大怒:“什么?果然有人想要借刀杀人!”

“太尉息怒。”苏宁从容道,“此事允熥自会禀明皇爷爷。当务之急,是顺利完成受降仪式,让将士们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

“皇孙言之有理!一切但请吩咐。”

“哈哈,太尉入我大明定会让我大明如虎添翼。”

三日后,受降仪式顺利完成。

二十万元军陆续改编,北疆之患就此解除。

庆功宴上,冯胜特意向苏宁敬酒:“此次若非皇孙殿下明察秋毫,恐怕就要酿成大祸了。”

苏宁举杯回礼:“大将军言重了。允熥只是做了该做之事。”

接着他环视在场的将领,声音清朗:“这些日子,允熥在军中见识了我大明将士的英勇,也感受到了将士们对家国的忠诚。允熥在此承诺,凡是我大明将士子弟,皆可优先入孝陵学堂就读,学杂费全免。”

帐中顿时一片哗然。

这个承诺,意味着军中子弟多了一条出路。

蓝玉激动地道:“皇孙殿下如此体恤将士,末将代全军将士谢过殿下!”

常茂看着外甥,眼中满是骄傲。

次日,苏宁召集孝陵学堂的学子们:“你们这些日子在军中的见闻,要好好整理。回南京后,我们要编排新的剧目,让百姓们都知道边关将士的艰辛。”

“诺。”

……

一个月后,当苏宁率领队伍返回南京时,军中已经传遍了三皇孙智勇双全、体恤将士的美名。

谨身殿内,朱元璋听着冯胜的详细禀报,眼中精光闪烁。

“允熥这孩子……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朱标也欣慰地道:“儿臣听说,现在军中都在传颂允熥的贤明。”

朱元璋沉默片刻,突然看向一旁的毛骧问道:“北平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毛骧躬身道:“回皇上,燕王殿下近日称病,闭门不出。”

朱元璋冷笑一声:“哼!他倒是知趣。”

待众人退下后,朱元璋独自站在巨幅地图前,目光深邃。

“允熥啊允熥,你这一手,既收买了军心,又挫败了老四的算计。可是……”

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地图上的北平,口中却是喃喃自语的感慨,“第三代继承人关系着大明的春秋万代,可能不得不要委屈你了。”

此时,刚刚回到孝陵书堂的苏宁,正在听取马和的汇报。

“皇孙,您不在的这段时间,燕王府的人多次打听您的行踪。另外……”马和压低声音,“我们查到,燕王府与几个江南世家往来密切,似乎在暗中收购生丝。”

苏宁微微一笑:“看来四叔是要另辟蹊径了。”

“我们要不要阻止?”

“无妨,让他去折腾。”

“可是皇孙,燕王殿下显然对我们不怀好意……”

“马和,”苏宁打断他,“你要记住,一切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是白搭。”

他走到窗前,望着巍峨的紫禁城:“我们要改变的,是整个大明的格局。”

……

洪武二十一年的初春,南京城笼罩在一片微寒的晨雾中。

回到孝陵书堂已近半年,苏宁始终保持着令人意外的低调。

他每日除了处理必要的事务,便是闭门读书,偶尔带着学子们去钟山脚下踏青,仿佛又变回了那个不问世事的少年。

然而,东宫内的暗流却从未停息。

“太子殿下,允熥已经在孝陵住了快六年了。”太子妃吕氏为朱标斟上一杯热茶,语气温婉中带着担忧,“如今他已是十岁,按照祖制,早该回宫居住。长久在外,只怕会惹人非议。”

朱标揉了揉眉心:“允熥在宫外做得很好。钱庄、商行、学堂,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可是殿下,”吕氏靠近些,声音压得更低,“正因为允熥做得太好了,才更应该回宫啊!他年纪尚小,身边若是没有长辈教导,万一被有心人利用……”

见朱标神色微动,吕氏继续道:“况且,允炆时常念叨着想见弟弟。兄弟之间,总不能一直这样生分。”

“这……”

“殿下,妾一介妇道人家,并不你知道那么多的大道理,只是感觉有些愧对苦命的常姐姐。”

“哎!好吧!我去算算父皇。”

与此同时,谨身殿内的朱元璋也正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

毛骧跪在殿中,详细禀报着苏宁近来的动向:“皇上,三皇孙殿下近来深居简出,除了处理必要事务,大多时间都在书堂内读书。不过……”

“不过什么?”朱元璋头也不抬地问。

“不过太子妃娘娘近来频繁召见几位翰林学士,似乎对二皇孙的要求更加的严格了。”

朱元璋手中的朱笔微微一顿:“允炆今年十一了吧?确实该好生教导了。”

“另外……”毛骧犹豫片刻,“太子妃娘娘近日多次向太子殿下进言,希望三皇孙能回东宫居住。”

朱元璋冷哼一声:“哼…她是担心允熥在宫外势力太大,将来不好掌控吧。”

“……”

当夜,朱元璋召朱标入宫。

“标儿,你觉得允熥该回宫了吗?”

朱标谨慎地回答:“儿臣以为,允熥年纪渐长,确实该回宫接受更系统的教育。况且兄弟之间,也该多亲近。”

朱元璋沉默良久,突然问道:“允炆近来学业如何?”

“回父皇,允炆勤奋好学,几位师傅都夸他仁孝。”

“仁孝……”朱元璋重复着这两个字,目光深邃,“标儿,你可知道,为何朕一直默许允熥留在宫外?”

朱标一怔:“儿臣不知。”

“因为这孩子太像朕了。”朱元璋长叹一声,“他有野心,有手段,更有实现野心的能力。这样的性子,在宫中是待不住的。”

“那父皇的意思是……”

“让他回来吧。”朱元璋终于做出决定,“按照祖制,他也该受封郡王了。不过……”

皇帝的目光变得锐利:“告诉他,既然回来了,就要守宫里的规矩。”

“是!父皇。”

……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初九,圣旨抵达孝陵书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三孙允熥,年已十岁,聪慧敏达,德才兼备。着即日迁回东宫居住,授郡王爵,赐镀金银册、银印。钦此。”

接旨后,马和担忧地道:“皇孙,此时回宫,只怕……”

苏宁淡然一笑:“该来的总会来。准备一下,三日后回宫。”

“诺。”

回宫那日,东宫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

吕氏带着朱允炆和苏宁的几个姐姐站在东宫门前,笑容温婉。

“允熥,你可算回来了。”吕氏上前想要拉住苏宁的手,却被他不着痕迹地避开。

“儿臣参见母妃。”

“免礼。”

“谢母妃。”

此时一旁的朱允炆上前一步,假模假样的热情地说道:“三弟,你的院子我都让人收拾好了,就在我隔壁。”

苏宁行礼:“有劳二哥费心。不过父王已经准许我住在东宫最西侧的清晏阁。”

吕氏笑容一僵:“什么?清晏阁?那里未免太过偏僻了。”

“儿臣喜欢清静。”苏宁语气平淡,“另外,儿臣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人伺候,母妃安排的人,还是留给二哥吧。”

“这……”

当晚,朱标特意来到清晏阁。

看着院子里忙碌的熟悉面孔,以及角落里刚刚搭起的小厨房,朱标不禁皱眉:“允熥,你这是做什么?东宫自有膳房,何须单独设厨房?”

苏宁躬身道:“回父王,儿臣近年来已经习惯了素食,而且需要少食多餐,单独设厨房方便些。”

“那这些下人……”

“都是儿臣在孝陵用惯的老人,知道儿臣的习性。”

朱标凝视着儿子,良久才道:“允熥,这里是你的家,不必如此戒备。”

“儿臣明白。”苏宁语气恭敬,却带着疏离。

“……”

待朱标离去后,马和低声道:“皇孙,如此是否太过明显?”

苏宁望着东宫主殿的方向,轻声道:“在宫里,示弱就是找死。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朱允熥,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

次日,吕氏还是带着一众宫女太监来到清晏阁。

“允熥,这些都是母妃精心挑选的宫女太监,你还是留下几个吧。不然传出去,倒像是母妃亏待了你。”

然而苏宁扫了一眼那些低眉顺眼的宫人,却是突然指向其中一个年纪较大的太监:“你,抬起头来。”

“奴婢见过三皇孙殿下。”那太监抬起头,眼神闪烁。

“你是哪里人?”

“回……回殿下,奴婢是扬州人。”

“扬州?”苏宁微微一笑,“扬州哪家酱菜最有名?”

太监一时语塞。

苏宁突然冷下脸:“连扬州最有名的三和酱园都不知道,也敢说是扬州人?拖出去!”

吕氏脸色煞白:“允熥,你这是……”

“母妃,”苏宁转身面对吕氏,目光如刀,“儿臣年纪虽小,却也不是任人欺瞒的。此人分明是北地口音,却谎称扬州人。母妃若是被小人蒙蔽,儿臣不介意替母妃清理门户。”

“你……”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皇宫。

谨身殿内,朱元璋听着毛骧的禀报,突然大笑起来。

“好!好个朱允熥!一进宫就给了吕氏一个下马威!”

“陛下,是否需要提醒一下三皇孙?”

“不必。”朱元璋收起笑容,“朕倒要看看,这小子能在宫里掀起什么风浪。”

“诺?”

清晏阁内,苏宁正在翻阅账册。

马和走进来,低声道:“皇孙,燕王府送来贺礼,恭贺您获封郡王。”

“噢?什么礼物?”

“一尊玉观音。”

苏宁唇角微扬:“收下,转赠给栖霞寺。就说我为皇爷爷祈福。”

“另外,”马和继续道,“我们安排在军中的人传来消息,几位将领听说您回宫,都表示了担忧,如果殿下有召,他们随时候命。”

“告诉他们,”苏宁合上账册,“好好做事!不要胡思乱想。”

“是!殿下。”

窗外,月色如水。

苏宁站在窗前,望着东宫重重的殿宇。

“看来这盘棋,越来越有意思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