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朱皇帝在朝会上臭骂地方大臣一顿狠狠的输出一波情绪,将去年地方局势糜烂崩坏的黑锅甩出去之后,便开始部署崇祯十年的地方剿贼工作。
这今年的地方剿贼工作的详细计划,主要是那去年刚上任的兵部尚书杨挡车杨大人做的方案,这杨大人综合了地方上的官贼形势,再结合领导朱皇帝的意图想法,制定了一个朱皇帝认为还不错的剿贼方案。
这个剿贼方案分为两大项目,第一个也就是常规的军事攻势,第二个则是辅助军事攻势的地方安保政策。
首先来说一下杨大人的这个地方安保政策,其实这个政策也就是大明朝这几年来从朝到野老生常谈的民办团练武装问题。
自打崇祯四年开始,山西、陕西包括南直隶的官绅豪强便不断给朝廷上书,希望朝廷能够把这武装政策放开一点,让他们自己组织武装力量保护自己的家产,但当时的朝廷并没有对此做出过回应。
直到崇祯七年义军在渑池渡过黄河之后,这农民起义战争波及到了中原、两淮、江北、湖广乃至是四川等地,那地方乡绅要求朝廷放开政策允许他们开办团练的奏疏,如同雪花一般的飞向京师。
所以在崇祯八年朱家的祖坟被刨了之后,这朝廷迫不得已对此做出了回应,从政策层面上给地方乡绅开了一个口子,允许这些地方豪强“结寨自保”。
其实这个“结寨自保”的政策早在天启年间,那些地方不太平的府县官府便已经允许境内的官绅豪强这个干,但这个政策只是地方性的并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
如果朝廷上纲上线故意要整人的话,那些地方上的官绅豪强修的那些如同军事要塞一般的堡寨,还有那组织程度已经达到卫所兵级别的护院家丁和乡勇民团,那都属于是违规违制可以抓起来定罪。
而崇祯八年朝廷开放这个安保政策之后,那地方上的官绅豪强便开始光明正大的修堡寨大肆招募护院家丁组织乡勇民团。
不过这项政策非常具有模糊性的,朝廷并没有对这项政策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解释。
这“结寨”修的堡寨城防等级上限没有规定,“自保”招募家丁乡勇人数上限以及持有的武器规格也没有详细说明。
所以这就搞的地方上有些背景不太深厚的乡绅豪强有些畏首畏尾的,生怕自家稍微做的出格了一些引来祸患。
这两年来那就有不少乡绅豪强因为修的堡寨高了一点,招募的家丁乡勇多了一些,持有的武器中出现了一些违禁军械,被嫉妒的同行给秘密举报吃了大亏。
毕竟这乡绅豪强之间在镇压刁民的态度上虽然是一致的,但他们的内部矛盾也是不容忽视的,这明末不仅是朝堂和官府在内斗,地方上的这些地头蛇那也一样在互害。
...
但这从崇祯十年正月开始,朝廷正式对这地方安保政策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解释,并以诏书的形式颁布了相关的条例章程,从此之后这地方上的官绅豪强便也不用再担惊受怕触及到某些禁区。
在相关的条例中,朝廷对地方豪强修建的堡寨建筑规模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堡寨的占地面积那不得超过二十亩地,东西南北的长度要控制在一百五十步以内。
这堡寨城墙的高度不得超过一般县城高度的两丈,可以用砖头包裹城墙外部增强防御力,但是这城墙内部不能用条石只能用夯土来修。
城墙上可以修建垛口和城门楼子以及用于了望和预警的角楼,但是不准修建马面墙、敌楼、藏兵洞、瓮城等带有进攻性质的城防建筑,并且还不允许修建护城河和吊桥。
按照这朝廷的规制,这地方乡绅的堡寨就是一个阉割版的县城等级的防御建筑,不过这朝廷开了一个口子,那地方上的豪强不得给钻出一个大窟窿才怪。
...
在过去乡下那都有所谓由官府牵头组织的“乡勇”,对于这个民兵武装的掌控权,地方官府和地方上的乡绅豪强一直都在进行争夺。
不过这地方官府多数时候没有争过这些乡绅豪强,因为这“乡勇”是以这些豪强的家丁或者族人为骨干组织起来的,再加上这乡勇的钱粮也是地方豪强出的。
这地方官府既不出人又不出钱粮,那这控制权自然是抢不过地方豪强。
但是地方官府那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把手伸进去,就比如组织地方乡勇需要官府的批文,乡勇武装采购武器也需要官府的条子。
如果地方官府认为本县境内已经没有匪患,便可以用一纸公文将这豪强牵头组织的乡勇武装给解散掉,如果地方豪强不配合解散,那这就是组织非法武装跟反贼坐一桌子。
同时这没有官府采购武器的批条,那这地方豪强私自打招或者是采购兵器,那可是要图谋不轨要掉脑袋的大罪。
而这大明朝地方上官、绅也依然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所以有的地方官府故意在这方面为难境内的乡绅,搞的这些豪强组织的乡勇动不动就被解散掉,等到那贼寇突然杀过来全家被劫掠一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