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天堂寨这边召开全体同盟大会的这段时间,那在舒城县庐镇关的慧登相部抵达了太湖县,跟那张应昌所暂时统率的中后两营换防。
几天之后,这张应昌领着中后两营的弟兄抵达了天堂寨接受整编,并顺带奖赏了此次战事的有功人员。
为了酬奖张应昌在此次太湖、宿松两县镇压反叛土寇的功绩,经王铁与王经纬、赵胜、李子建等有关高层商议,决定给予张应昌黄金一百两白银一千两锦缎若干的奖励。
除了这物质奖励之外还有权力上的奖励,张应昌被任命为军务曹的左协理官,相当于明朝的兵部左侍郎,位在李子建一人之下,并享受与李子建一样的副协统待遇。
这以前张应昌虽然是接替徐安担任铁营的总教头,但是他的级别待遇则是不如徐安,仅享受副营级的待遇,如今那张应昌也算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有资格可以与死去的老徐坐一桌子。
...
这中营扩编为协的人员编制调整是这样的,协监军还是原来中营的监军王行俭,协部中军官则是原来的右部千总王国梁。
这王国梁那是跟随王经纬多年的嫡系班底,是王老二一手提拔起来的,而王经纬如今当着中军司的总制管着一大摊子事,肯定是没空去管中协的军务。
所以王国梁这个协部中军官的实际含权量那就是协统,对此王大帅那肯定是不乐意的,不会让王老二的轻易的将他的嫡系班底推到如此高位。
于是王大帅便以这王国梁没有担任过营级军官的工作经验,且也没有参与过大型主力会战的战斗经验为由,拒绝同意任命这王国梁担任中协的实权中军官。
王老二对此反驳了王大帅的第一点,那各营扩编之后一大把没有营级军官工作经验的千总担任协部中军,凭什么他的小弟就不行?!
不过对此王大帅提出的第二点王老二就没法反驳了,这中营在过去主要是以保护辎重妇孺为主,那确实没有怎么参与过大型主力会战。
但是王老二很敏锐的察觉出来了,这是王老大在跟他谈条件,于是这王老二很识趣的向王大帅建议,于中协设左右双中军共同管理协部军务,由王国梁出任左中军,另一个右中军则由王大帅挑选一个合适的人选。
对此王大帅欣然的同意,决定将原中营左部左司的把总王金才,提拔为协部右中军官挂营统统衔,专管协部的选锋营。
由于那王经纬担任了中军司的总制,所以这王经纬原来的两百多名老本兵也跟着王经纬一块,把编制上到了中军司这边,改编为王经纬的“总制标营”,暂定编制为六百人辖两哨三总12队。
这王铁的“亲军标营”对应的是明朝的总督标营,而这王经纬的“总制标营”则是对应的明朝的巡抚标营。
铁营这种绿林政权是军政府有他的特殊性,所以王经纬这个政权的“首相”,也不可能像明朝的阁魁那样不去触碰军权。
这也正是因为王经纬的老本兵没有像其他几个军头那样被改编为协部选锋营,所以这中协组建的选锋营王大帅的人便可以染指。
至于这中协的两个营统那就没有什么争议了,中营的两个部本来就是王大帅和王老二一人占一个。
中协左营的营统则是原来中营左部的千总周辅柱,这位兄弟那也是王大帅的老嫡系班底了,那终于也算是混出头来了。
因为一个右营的统带则是原中营右部的左司把总李锡业,此人那自然是跟随王老二多年的小老弟。
这后营扩编为协那也是按照既定的方针来,协部中军官是线国安,左营的统带是李养性,右营的统带是全节。
至于那接替梁明伦担任协监军的,则是由梁明伦向王大帅举荐的,原后营的一个资历较老的书办,崇祯五年加入铁营的山西泽州人梁兴达。
虽然两人都姓梁且还都是山西泽州人,但两人之间没有一点关系。
这梁兴达的入伙时间比老梁还要早上一段时间,但由于梁兴达的文化水平太低,铁营当时招募了不少粗通文墨的读书人,不缺他这种仅会抄抄写写的人,所以当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员。
等到这梁明伦入伙之后,这梁兴达便迅速攀上了老梁的关系,从此之后这梁兴达也跟着一块水涨船高,于此次后营扩编正式成为铁营的高级文官之一。
这梁兴达是怎么攀上老梁的这关系的呢?!
要说这梁兴达的做法在当世也不算是过于的厚颜无耻。
这梁兴达瞧见这老梁受王大帅的重视,于是便自己伪造了一本家谱,在这份伪造的家谱中那赫然就有梁明伦的名字,并且还是他的叔叔辈,其实这梁兴达比老梁还要大几岁。
他造好这本伪造的家谱之后便去拿给梁明伦看,哭着说梁明伦是他失散多年的族叔,而梁明伦当时也在拉帮结派跟那赵胜较劲,所以便认了梁兴达这个族侄。
这种结成同盟的做法在当世被称之为“连宗”,也就是两个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同姓之人,互相承认对方是自己的族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